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却不为人们所认同。这种局面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才逐渐改变。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开始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潮。二辛亥革命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因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为农历的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快速阅读课本,找出下列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189419051911.41912.1.11911.10.101911.121912.2.121912.31912.4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颁布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一、背景
1.社会背景:
2.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改革,客观上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发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⑴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时间:
地点:成员组成:主要领导人: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性质:意义:中国同盟会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日本东京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
和学界
黄兴、
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
和学界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中国同盟会并不是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联合体,而是由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骨干组成的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使它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小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一、背景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发动⑴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⑵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孙中山.黄兴萍浏醴起义1906黄花岗起义1911.4浙皖起义徐锡麟,秋瑾1907.7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吾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与妻书》一、背景
3.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发动(1)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2)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3)导火线: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目的: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时间:1911年影响:清派兵镇压四川保路运,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保路运动纪念碑一、背景
3.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发动(1)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2)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3)导火线: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4)组织领导: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活动一、背景二、过程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主力:湖北新军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为中华民国革命后形势:(从下两幅图中分析)辛亥革命后形势图黎元洪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这说明了什么?一、背景二、过程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主力:湖北新军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为中华民国革命后形势:(从下两幅图中分析)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封建旧官僚、立宪派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一、背景二、过程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时间:地点:国旗:临时大总统:纪元:措施:性质:五色旗: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公历纪年:公元与民国纪年换算方法是具体某年后二位数加减11即可,公元换算成民国减11,民国换算成公元加11。如1912年,后二位12-11=1,民国1年。民国三十八年,38+11=49即1949年。一、背景二、过程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时间:地点:国旗:临时大总统:纪元:措施:(P52)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一、背景二、过程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⒊清帝退位(1912年2月)——结束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隆裕太后被迫同意清帝退位年仅六岁的宣统皇帝退位诏书(1)从法理上,将清朝版图移交给中华民国,避免了列强瓜分。在此历史的关键时刻,一贯对中国采取“分而治之”策略的帝国主义列强公然提出了“南北分治”的分裂中国的主张,甚至以此作为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外交承认的先决条件。在北方,沙俄认为“我们可以利用南方革命运动给中国政府造成的困难”,策动外蒙古于12月“独立”,成立所谓“大蒙古国”。在南方,美国向孙中山鼓吹:“假如你们与北方协议把国家划分为二,每边各建立一个政府,你们就会得到承认”。南北议和期间,在上海的英俄美日法德六国领事照会双方,直言不讳地恫吓:“除非能够实现调解,否则将出现帝国立即分裂。”——张准,黄英:辛亥革命之南北和平统一简析关于清帝退位的认识(2)逊位诏书答应实行宪政,树立了民主宪政的新框架。清帝逊位后,不论是袁世凯,还是曹锟,这些人虽然都是军人,但都在宪政的框架内活动,即使是贿选,也还是承认,只有选举,自己才有法理上的正统性。(3)通过谈判和平移交政权,使民众少受战乱之苦,使国家免于分裂。从革命建国到和平建国,《清帝退位诏书》并没有像英国光荣革命那样,通过昭示权利法案、凸显权利与自由原则而获得人民的拥护,而是通过昭示和平价值,以逊位禅让的方式,把一个现代共和国的宪法性蕴含呈现出来。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这些启迪在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中被淹没了掩盖了。我们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其实更应该用一种温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一方参加者,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为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背景二、过程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⒊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结束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⒋《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材料三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材料四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主权在民(2)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上述原则和思想是对封建制度下哪一体制的否定?三权分立(3)材料三中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4)材料四中,为了让“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约法》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的何在?实行责任内阁制君主专制目的: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评价:性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作用——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影响——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维护共和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辛亥革命一、背景二、过程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⒊清帝退位(1912年2月)⒋《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
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帝国主义支持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孙中山妥协退让袁世凯个人因素逼清帝退位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原因过程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与北洋军阀的合影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辛亥革命一、背景二、过程三、评价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局限:2.意义:政治: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打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社会风气和习俗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辛亥革命的地位: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近代化: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过程中引起的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生活习俗等一系列的变化。
材料一
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等大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材料二
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辛亥革命使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封建制度)
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材料三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变化?经济工业化: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概括材料四所反映的情况,这说明了什么?材料四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材防腐与防虫处理技术考核试卷
- 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石墨滑石考核试卷
-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燃烧污染物排放与控制考核试卷
- 秋风初一语文作文
- 静下心来初三语文作文
- 真空设备在化工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机械式停车设备维护保养技巧考核试卷
- 玻璃制品疲劳寿命评估考核试卷
- 粉末冶金在汽车尾气净化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子电路的智能电网应用考核试卷
-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培训
- 第13课+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 2023年中核集团中核华兴校招考试真题及答案
- vsd负压引流护理个案
- 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 第1课 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 课件 2023-2024学年赣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 JCT 2777-2023 公路工程用泡沫混凝土 (正式版)
- 苏轼临江仙课件大学语文完美版
- 不锈钢的电镀工艺流程
- 汽车展览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