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单选题

1.20世纪初的中国,“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

乃害人之举'’等言论广泛传播。这种现象反映出()

A.革命条件成熟一触即发B.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政府政治威望日益下降D.百姓参政议政热情高涨

2.1914-1915年,中国小说杂志封面上出现了许多女性读者形象(如图所示)。这一现

《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3期《礼拜六》第58期《繁华杂志》第6期

A.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视B.描绘了女性参与实业救国运动的场景

C.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精神D.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需要的社会新风

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南方与北方形成两套不同政治

系统。到袁世凯当政时,他凭借个人实力强化了对北方控制,但是对南方各省却缺少实际

掌控。为重新强化中央权威,袁世凯决定恢复帝制。据此可知()

A.恢复帝制是当时的时代需要B.革命党人造成南北分裂局面

C.政治近代化道路任重而道远D.民主共和思想还未深入人心

4.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下表为南京临时参议

院与清朝咨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不动产教育程度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居住选区两年以上500元小学毕业21岁

清朝咨议局居住选区十年5000元中学毕业25岁

A.政府积极践行民主政治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法制建设逐渐走向完善D.选民素质整体水平下降

5.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

以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

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6.1912年1月29日,天津革命党人攻打直隶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林少

甫、韩佐治等起义军领导相继阵亡,起义失败。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民主革命的进程有其客观性B.革命政权尚未建立导致反清力量涣散

C.民主共和观念渐成国人共识D.实际上延缓了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成果

7.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如陈独秀

创立的《青年杂志》以及李大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1917年2月,李大钊撰文号召“新

中华民族之少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这表明进步知识分子()

A.认为青少年是革命主力军B.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C.积极探寻民族振兴新力量D.力图激发各阶层民族意识

8.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

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

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国家一下子改成共和制以后,的确使百姓比较困惑。

民众不知道总统是个什么样的职务,也不知道没有皇帝的生活该怎么过,诸如此类的问

题,大家都没有底。学者在此强调的是()

A.民主革命加剧社会动荡B.复辟帝制顺应大众心理

C.封建礼教束缚民众思想D.共和体制缺乏群众基础

9.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海外,华侨社会“人人手舞足蹈,企望革命军成事,且特排

列队伍游行中国街衢,以表庆祝之忱南洋地区华侨“平时最不喜欢谈革命者,至今连

声诺诺”,"前之见党人而避之若将沈者,今亦纷纷欲以隶籍为荣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这场革命()

A.使人民获得民主自由权利B.促进了资产阶级政党的成熟

C.增强了国人民族民主意识D.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10.1912年3月,上海《时报》报道:南京政府进行服饰改革后,“绸缎铺估衣店闭门

贴招,盘外国细呢,西式新衣,列肆相望,无论何店,皆高悬西式帽”。据此可知,当

时的服饰改革()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导致了传统服饰的消亡

C.得到广大民众广泛支持D.推动了社会新风尚形成

试卷第2页,共6页

11.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国家制度层面的政治权力以“公共性”色彩,“坚持公

共权力的多元共享,公共事务的多元共治,公共活动的多元共赢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保障子国民的民主权力B.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平等

C.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D.满足了民众的政治诉求

12.陈独秀、胡适等人成为白话文运动的中坚。“欲救亡图存,必先兴教育、开民智;

而文言文晦涩难懂,当时中国五亿人中,能文言者不过百分之一,不可能成为普及思想、

教育民众的利器。”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根源是()

A.得到了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B.白话文通俗易懂,比文言文先进

C.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与新思想的传播D.20世纪初文言文已经被人们所抛弃

13.下面这幅图是著名漫画家剑凡创作于1930年的作品《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

外来的狂风暴雨!》,一把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遮蔽着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

该漫画揭示了这个时期民族工业奄奄一息的生存状态,图中所谓的“狂风暴雨''指()

7^\

A.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B.封建主义的阻挠

C.落后的生产技术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14.下面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技术进步B.制度变革C.思想启蒙D.国家富强

15.1911年12月5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向英国政府报告:“中国所有口岸的海关税

收现已完全置于海关税务司的控制下,供偿付和赔偿之用。“27日,英国第3任中国海

关总税务司安格联说:“各地革命政府都已确认自己的义务,把关税全部汇解总税务司

账内,清政府也把北方各口岸税收交给税务司管理。”这表明()

A.辛亥革命取得了英国政府支持B.英国意图维持在华的独霸地位

C.关税主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D.政局变化未触动英国在华利益

16.费正清曾说:“(北洋)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下列史实中

体现了后一时代特征的是()

A.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B.“中日民四条约”被迫签订

C.张勋拥立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D.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17.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

病源所在的为严复。……复就物竟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

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

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细举国所知矣:其

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忧迷离之

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1)据材料一,先指出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再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后的觉悟”的核

心内容。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展开了多种救亡图存的

斗争。

材料一

试卷第4页,共6页

杭争与探索(代

代表人物主张

表事件)

奕诉,曾国志,师夷长技以自强,“剿发逆,勤远

A

李鸿章略,,

“驱除鞋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B孙中山,黄兴

平均地权”

寨元培,鲁迅,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

C

刘半农伦理旧宗教

材料二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

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

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蒋廷戳《中国近代史新编》总论

(1)根据材料一所示表格,在ABC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任选ABC中的一个事件进行评价(要求:明确写出所选事件

名称后再进行评价)。

19.关于辛亥革命时的“大妥协''的问题。

材料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

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

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

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

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

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

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

理由。

20.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

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

名日“贻来华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

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

然不相同……闻将续造二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二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

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

懋迁之资,有倍魂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

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寒《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

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

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始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张骞的“实业救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和内容。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工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兴衰反映了什么?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

人之举”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进行自救,但是出现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

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人之举等言论,说明政府政治威望日益下降,

C项正确;革命条件成熟一触即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排除A项;国人民族意识开

始觉醒,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百姓参政议政热情高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项。故选C项。

2.D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5年是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新文化运动爆发前夕,这一

时期的小说杂志关注女性读者,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需要的社

会新风,D项正确;中国传统文人画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

画中意境之表达,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实业救国的内容,排除B项;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而且材料所示女性读者的形象与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精神

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但袁世凯为了集

权,决定恢复帝制,说明中国可能会倒退到君主专制政体,因此,政治近代化道路将漫长曲

折,C项正确;恢复帝制跟袁世凯个人对当时的局势判断有关,不能说是时代的需要,其后

来称帝失败说明了这一点,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形成两套不同政治系统,不利于国家统

一,但不能认为这是革命党人造成的,跟当时存在不同政治力量有关,排除B项;材料未

提到人民对其即将称帝的看法,民主共和未深入人心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南京临

时参议院与清朝咨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规定“可知,民国初年选举议员的资格要低于

清朝晚期选举咨议员的选举资格,这说明民国初年的民主范围比清朝晚期更大,体现了政府

在努力践行民主政治,A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不涉及人民对民主的态度,不能反映民主共

和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描述选举资格,属于民主范畴,跟法律制度无关,排除C项;

选民素质下降是对材料曲解,选民资格放宽不等于选民素质下降,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据材料“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

看作疯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有此现象,C项正

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与反对帝制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排除B项;当时民主与科学尚未在中国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第7页,共6页

6.A

【详解】根据材料“1912年1月29日,天津革命党人攻打直隶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殊死

搏斗,林少甫、韩佐治等起义军领导相继阵亡,起义失败“可知,辛亥革命后,1912年革命

军仍然受到清军的抵抗,并未取得完全胜利,说明民主革命的进程有其客观性,A项正确;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就建立了,排除B项;“国人共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革

命军受到阻碍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

李大钊撰文号召'新中华民族之少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可知,新文化运动的

发起者力图唤起青少年,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反映出他们积极探寻新力量来振兴民族,

C项正确;青少年是革命主力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各阶层的民族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

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可知清政府灭亡后,民众对总统、国会、共和

制等共和体制非常陌生、困惑,故共和体制缺乏群众基础,D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社会动

荡,排除A项;袁世凯、张勋等人复辟帝制的行为,违背历史潮流,遭到以资产阶级为代

表的先进中国人的反对,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封建礼教束缚民众思想的信息,排除C

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排列队伍游行中国街衢……平时最不喜欢谈革命者,至今连声诺诺……以

隶籍为荣”可知,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让中外华人“人人手舞足蹈,企望革命军成事“,说

明起义胜利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国人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使人民获得民主

自由权利,表述绝对,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之一就是缺乏一个组织严密的革命

政党的领导,排除B项;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

C项。

10.A

【详解】南京政府服饰改革后,西式服饰盛行而中式服饰衰落,这显然不利于绸缎等用于生

产中式服饰的国货的销售,也就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传统服

饰的消亡,且也不可能消亡,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民众对服饰改革的态度,不能说明

得到广泛支持,排除C项;材料现象有助于形成社会新风,但不能说明形成,排除D项。

故选A项。

11.C

【详解】中国封建政治是没有"公共权力参与的皇权专制,“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公共性”

答案第8页,共6页

说明中国政治生态得到了改变,民主共和观念的影响力增强,C项正确;赋予政治权力“公

共性”,不等于保障了国民的民主权力,排除A项;政治权力的“公共性”,不等于社会阶层

的平等,排除B项;赋予国家制度以政治权力的“公共性”,虽顺应了民众的政治诉求,但

不等于“满足了”其政治诉求,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欲救亡图存,必先兴教育、开民智;而文言文晦涩难懂,当时中国五亿人中,

能文言者不过百分之一,不可能成为普及思想、教育民众的利器。’‘可得出提倡白话文可以

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文学知识,更有利于思想的解放,促进文化的传播,C项正确;陈独秀、

胡适等人的支持属于个人因素,不是根源,排除A项;B项只是表面的优势,不是根源,

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材料中的“狂风暴雨”“燃烧着的蜡烛”指的是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对实业经济的破坏,

这主要和中国的特殊社会性质有关,D正确;ABC均属于内部阻碍因素,排除。故选D。

1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观察题干图片中的“新

青年"“民主,科学”及人物可知,这与新文化运动有关。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

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

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学习西方技术主要是在洋

务运动期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制度变革不是本体的重点,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

主要不是国家富强,而是思想启蒙,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所有口岸的海关税收现己完全置于海关税务司的控制下,供偿付和

赔偿之用”“各地革命政府都已确认自己的义务,把关税全部汇解总税务司账内,清政府也把

北方各口岸税收交给税务司管理”可知,辛亥革命导致政局动荡,但英国在华利益并未受到

影响,依然享有特权,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列强争夺关税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北洋)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可知,北洋政府

统治时期,军阀混战,列强侵略,但先进的中国人没有放弃挽救民族危亡,救亡图存的探索,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D项正确;袁世凯改内阁制为

总统制,是为称帝做准备,排除A项;“中日民四条约”被迫签订是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

排除B项;张勋复辟帝制是历史的倒退,排除C项。故选D项。

17.(1)来源:生物进化论。

答案第9页,共6页

来源:吸收古代民本思想;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学说。

不同: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制。

(2)过程: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核心内容:民主和科学。

【详解】(1)来源:根据材料“严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

阐发救亡的论证”,可知生物进化论。

民权主义来源:根据材料“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

之鼻祖”,可知吸收古代民本思想;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学说。

不同:结合所学可知,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制。

(2)过程:根据材料“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细举国所

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

者,当为伦理问题“,可知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核心内容: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可知,“最后的觉悟”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

18.(1)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2)评价: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列强

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地质作用,同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但是洋务运动不改变制度,想

要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是其失败的根源。

【详解】(1)根据材料中涉及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2)评价:事件:洋务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分析,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列强的经济侵略

有一定的地质作用,同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但是洋务运动不改变制度,想要通过学习

西方技术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是其失败的根源。

19.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否定)。

理由:大妥协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未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开始了中国的北洋军阀的专

制统治,共和名存实亡;“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复辟埋下伏笔,如袁世凯

复辟、张勋复辟等。

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一种策略(肯定)。

理由:大妥协加快清王朝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大妥协使南方革命力量免于遭袁世凯镇压;

大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避免了南北内战和南北分裂,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辛亥革

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在避免流血冲突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民主共

答案第10页,共6页

和制的转变。

【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