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数学-【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数学-【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数学-【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数学-【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不等式(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是在前面学习了不等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以及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础上继续引领学生探讨的,通过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引出,让学生深感中国数学历史源远流长,而它在今天的高中数学中又有着很大的用处,是后面解决函数最值除了导数以外一个很有用的工具。数学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蕴含着一般到特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而证明中用到的分析法也为后面在选修2-2中学习推理证明打下了基础。学情分析学生熟知,也在初中学习了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半径,弦长与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所以在重要不等式的证明,以及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方面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在用分析法证明时是陌生的,尤其是分析的格式是学生头一次接触。当认知了基本不等式之后,应用基本不等式解题主要在“和”与“积”之间转换与周旋,变形中经常用到不等式的性质,而如何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变形达到目的应该是学生应用过程的一个难点。教学目标学会由重要不等式导出基本不等式,了解如何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从中领略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魅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最值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将基本不等式变形求最值;基本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个环节:引入主角1、由赵爽弦图引出重要不等式PPT显示赵爽弦图,简单介绍下最初赵爽的弦图是用来证明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勾股定理。问:弦图中有哪些关于面积的关系?(找关系时提醒学生考虑关于“面积”的关系)问题1、比较正方形ABCD的面积S和里面的四个小三角形面积之和S’的大小,看可以得到怎样的不等关系?目的:由形到数,从面积关系中得到重要不等式的代数形式:问:怎样证明?引出重要不等式:2、由一般到特殊,引出基本不等式引出基本不等式:代数解释:几何平均数不大于算术平均数问:问:D点是动点,在什么位置时等号成立?几何解释:半径大于等于半弦长目的:以数构形,让学生在实际图形中感受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3、探究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证明:用“分析法”证明:要证(1)只要证(2)要证(2),只要证0(3)要证(3),只要证(4)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时,(4)中的等号成立.(学生的思路可能比较多,可以作差,也可以在第二步中把两边平方等)4、数学建构:回忆重要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对两个不等式进行区别从两个不等式的适用范围、文字描述、取等条件三个方面让学生对两个不等式进行比较区别,在思维上形成知识框架,方便后面的应用。第二个环节:基本不等式的应用5、例题解析例1、这两道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的两个简单变形进行解题,要学会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例2四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方法指导:负值转化为正值方法指导:配凑出积为定值方法指导:配凑出和为定值练习:本练习题的设计目的是对(3)中所涉及方法的进一步巩固与体会。方法指导:不要忽略检验等号是否能够取得,若不能取得,可利用对勾函数的单调性解题。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几道题的应用与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内涵及外延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第三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点播,思维升华1、重要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的内容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2、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3、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求最值第四个环节:学习效果测评及布置作业基本不等式(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几节中刚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以及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对不等关系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等式的思维已经渐渐进入学生脑海。而本节的学习内容学生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像学生熟知,也在初中学习了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半径,弦长与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所以在重要不等式的证明,以及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方面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在用分析法证明时是陌生的,尤其是分析的格式是学生头一次接触。当认知了基本不等式之后,应用基本不等式解题主要在“和”与“积”之间转换与周旋,变形中经常用到不等式的性质,而如何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变形达到目的应该是学生应用过程的一个难点。包括后面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时要注意应用的三个条件反映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严谨性,关于这点的把握在教学中也是通过例2的几个例子来让学生认知、并加深印象,使学生掌握应用基本不等式要注意的事项,尤其是三相等,是后期学生在运用基本不等式时最容易漏掉的解题环节,所以,学数学必须要有严谨的精神态度。基本不等式(一)效果分析本节是新授课,上课前印发了导学提纲给学生进行预习,所以整堂课学生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自己提纲中的错误,说明学生的预习在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纠正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学到了新知。本节课的设计不管是例题还是后面的测评,难度都比较容易,适合这个班级的学生,容量也不是特别大。关于基本不等式的引出、证明以及几何解释,学生理解的都不错,设计的问题也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该发挥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潜移默化。知识建构完成后,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体会运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条件,并做适当的方法总结和停顿,这些都会使学生的学校效果得到消化。后面5道检测题,学生前三题做的不错,第1题要琢磨其他选项到底为什么不行,不是不满足一正就是等号取不到,第2题用到对数的运算法则,第3题跟前面例题2(2)属于一个类型。难点的设计是在第4题跟第5题上,第4题首先第一步要把函数解析式变形,而如何变,以及怎样变形才漂亮考验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出来,本题是选了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做法,确实能变出来,但变形并不漂亮。第5题是一道实际应用问题,学生是不擅长处理应用题的,如何设?单位是否统一?怎样列式?如何作答?所以本题是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板书做题步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不等式以及使用条件,也理解了基本不等式可以用来处理最值问题。基本不等式(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是在前面学习了不等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以及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础上继续引领学生探讨的,通过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引出,让学生深感中国数学历史源远流长,而它在今天的高中数学中又有着很大的用处,除了承接前面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之外,还为后面不等式的证明(后面在选修2-2中讲学习推理证明)以及解决函数最值、值域问题奠定了基础,是除了导数以外处理函数最值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基本不等式是高考必考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重点】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最值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将基本不等式变形求最值;基本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基本不等式(一)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A、B、C、D、2、设x>0,则的最大值为()A、3B、C、D、-1 3、设,若是与的等比中项,则的最小值为()A.8B.4C.1D.4、设的最小值是()A.10B.C.D.5、已知M是△ABC内的一点,且,,若△MBC,△MCA和△MAB的面积分别,则的最小值是()A.9B.18C.16D.206、a、b是正数,则三个数的大小顺序是()A.B.C.D.7、已知函数是偶函数,则此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为()A.B.2C.4D.-28.某产品的产量第一年的增长率为p,第二年的增长率为q,设这两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有()A.B.C.D.二、填空题9、函数的最大值为.10、若正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__11、在等比数列中,,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三、解答题12、设a,b,c且a+b+c=1,求证:13、不等式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14、已知向量=与=(3,sinA+cosA)共线,其中A是△ABC的内角.(1)求角A的大小;(2)若BC=2,求△ABC面积S的最大值,并判断S取得最大值时△ABC的形状.答案:1~4:ACBD5~8:BCBC9、10、1811、83.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所以,则,故选B.考点:1.等比数列的性质;2.均值不等式的应用.5.B.【解析】试题分析:

是内一点,,和的面积分别为,

,选B.考点:1、向量的数量积;2、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面积;3、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7、B【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是偶函数,则的奇次幂前的系数即,且,此时函数图象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即最大值为2.考点:1、二次函数是偶函数即一次项的系数为零;2、利用重要不等式求最值.11、8【解析】等比数列中14、(1)(2),等边三角形【解析】(1)因为,所以sinA·(sinA+cosA)-=0.所以+sin2A-=0,即sin2A-cos2A=1,即sin=1.因为A∈(0,π),所以2A-∈.故2A-=,A=.(2)由余弦定理,得4=b2+c2-bc.又S△ABC=bcsinA=bc,而b2+c2≥2bcbc+4≥2bcbc≤4(当且仅当b=c时等号成立),所以S△ABC=bcsinA=bc≤×4=.当△ABC的面积取最大值时,b=c.又A=,故此时△ABC为等边三角形.基本不等式(一)课后反思本节课提前给学生印发了导学提纲,在学生的选择上也没有选用特别好的学生,从导学提纲做的情况来说并不太理想,学生填写的丢三落四或者不贴题,当然,毕竟是预习,通过听课学生可以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出的错。在授课过程中,关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本人在课件中重点讲解了分析法的证明思路,而学生也有提到把两边平方,包括也可以用作差法去证明,这另外的两种方法其实可以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体会一题多法,扩展思维,毕竟已经有学生想到了。例2(2)需要利用配凑系数,构造出积为定值的结构,才能利用基本不等式解题,而这个配凑系数通过学生的反映,显然是不容易想到的,而练习题的安排正好可以加深学生对这种思维方法的认识。课堂检测中的第4题邀请了一名同学上黑板演示给大家看,应该说这位同学还是很棒的,想到了把解析式如何变形才能用基本不等式,但是变形变的不简练,这时候我应该给出更简练的变形后的形式,这点欠缺。整堂课上完后,个人感觉师生间的互动不够,而且授课过程中也并没有用到很先进的教学方式,比如平板教学,这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两个地方。基本不等式(一)课标分析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不等观念,处理不等关系和处理等量问题同样重要。基本不等式安排在人教版必修五的第三章,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不等式,从背景引入、抽象归纳、证明、几何解释、变式延伸、拓展应用等六个方面展开,基本不等式主要是用来处理最值问题的,包括后面解决函数的最值有时基本不等式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属于高考必考内容,而且课本是把赵爽的弦图作为封面图,可见其重要性。【知识与技能】学生首先要学会如何推导及证明基本不等式,然后数形结合,从几何意义角度理解并掌握基本不等式,会用基本不等式求和的最小值、积的最大值,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及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弦图抽象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