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在环境条件相同时,落叶松幼龄林的净生产力比成熟林()

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2.地衣的生活型是()。

A.内生植物B.一年生植物C.浮游植物D.高位芽植物

3.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4.在PH值为7.5以上的石灰性土壤中,Ca常和下述哪种营养元素结合而降低该元素对作物的有效性()

A.NB.PC.KD.以上三者

5.莲藕花托形成“莲蓬”,由疏松的海绵状通气组织组成,以适应于()

A.风传播B.人传播C.水传播D.动物传播

6.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B.环境C.生态系统D.生物圈

7.从土壤质地来看,对作物生长最有利的土壤是()

A.黏土B.壤土C.粉砂土D.砂土

8.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氧气

9.夏季炎热的中午,玉米苗会出现暂时性萎蔫现象,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发,玉米这种适应是()

A.行为适应B.生理适应C.结构适应D.形态适应

10.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恒温条件D.昼夜变温

11.高尔基体中,寡糖链的合成与加工非常像一条装水线,N-连接和O-连接糖基化最后一步都是要加上唾液酸此可推测催化唾液酸转移酶最有可能存在于高尔基体的()。

A.(;GNB.顺面膜囊C.中间膜囊D.反面膜囊和TGN

1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13.下列各组生物之间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B.松鼠吃蘑菇C.鸟吃松毛虫D.蝗虫吃水稻

14.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A.限制因子B.生物因子C.直接因子D.间接因子

15.“三基点”温度是指()

A.最低温度B.最适温度C.最高温度D.以上三者都是

16.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17.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

18.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

19.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20.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光照长度B.光照强度C.光照时间的早晚D.光照速度

21.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种食物只能被一种消费者取食

B.多条食物链可形成食物网

C.一种消费者不能同时取食多种食物

D.营养级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错综复杂的

22.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23.猕猴既可以果为食又可以小型动物为食,因此,它不可能是

A.第二营养级B.初级消费者C.生产者D.次级消费者()

24.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25.下列生物种群,数量呈季节性消长的是()。

A.旅鼠B.海洋浮游生物C.北极狐D.蝗虫

26.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27.影响苹果果实着色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CO2

B.养分C.水分D.光照

28.棉田中的七星瓢虫是棉蚜的天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C.捕食D.共生

29.用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

A.前者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

B.前者插后成活快,分蘖早而少

C.后者生长茁壮,叶色浓绿

D.后者粗纤维和粗淀粉以及含氮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较高

30.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31.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树种和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在北坡常低于南坡

B.同一地点,南坡的植物群落中常有较南的(喜暖的)植物成分

C.同一地点,北坡的植物群落中则有较北的(耐寒的)种类分布

D.在树种的分布区内,南坡是北方树种的北界,北坡是南方树种的南界

3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这是由于()。

A.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其他科学直接引入的

B.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C.生态学研究层次不同引起的

D.生态学与其他科学相互交叉

34.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A.根系发达B.肉质茎肥厚C.角质层厚D.叶面积大

35.逻辑斯谛曲线被划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哪个时期密度增长最快()

A.开始期B.加速期C.转折期D.减速期

36.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经常在简单的食物链上引入新的环节来加强对农副产品的转化和利用。蜜蜂引进农田,用花粉生产王浆、蜂蜜等产品,这种做法属于引入()

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

37.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A.光能B.水分C.养分D.以上三者皆是

38.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39.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黄瓜C.大D.玉米

40.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表现在()。

A.由于温度的影响,蜗牛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

B.土壤富含石灰质,云杉的数量会增多

C.由于森林能够阻碍气流,所以能改变风速但不能改变风向

D.由于光的作用,高山上只生长着矮小的植物

41.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42.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43.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馈控制和多元重复控制同时存在,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有效地保持。

B.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长,层次越多,自动控制的机能越完善,所以食物链应无限延长。

C.生态系统控制是有既定目标的控制。

D.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差,是由于其作物品种多、产量高。

44.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原因是由于()。A.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B.它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C.它的理论逐渐形成D.以上全部内容

45.种群均匀分布的模型为()。

A.正二项分布B.负二项分布C.泊松分布D.离散分布

46.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47.下列选项中,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作用最大的物种是()。A.伴生种B.建群种C.亚优势种D.罕见种

48.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气相型的是()

A.磷B.钙C.氮D.铁

49.防风效果最好的是()。

A.紧密林带B.疏透林带C.通风林带D.混合林

50.下列关于生态失调表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灾害增多B.资源衰退C.食物网结构更加复杂D.污染增多

二、填空题(20题)51.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_____。

52.

53.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______。

54.大多数生物种群都倾向于使雌雄性比保持______。

55.生产者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______自养生物。

56.土壤具有______是土壤不同于其他自然物质最本质的特征。

57.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称为______。

58.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__________。

59.一个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取代的过程称为群落的______。

60.固氮作用的途径有高能固氮、工业固氮和______。

61.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的原则。

62.在某些地方,植物常常长成畸形,乔木树干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面倾斜,形成所谓“旗形树”。这是受______的影响。

63.东北虎比华南虎个体大,寿命长,这符合______法则。

64.高地的植物容易受__________。

65.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根据其来源途径不同,可分为太阳辐射能和______两大类型。

66.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主要是以______状态通过土壤液相进入根系的,因此土壤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植物根系营养的关系密切。

67.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为三个等雨量区,植被类型也相应分为三个区,即森林区、______和荒漠区。

68.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

69.对生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______。

70.在山区、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山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72.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73.引起歇地现象是他感作用的生态意义之一。()

74.热带雨林中分布着大量的有花附生植物。()

A.正确B.错误

75.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以进行虫情预测预报。()

A.否B.是

76.原生演替的顶极是森林()

A.正确B.错误

77.虽然海洋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比较稳定,但是某些鱼类也有周期性的变动。()

A.正确B.错误

78.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A.正确B.错误

79.描述生物种群的状态、动态机制或预测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常用试验研究进行模拟。()

A.正确B.错误

80.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生物圈。[]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照长度反应的不同,可以将植物分为几个类型?

82.描述种群数量特征的统计学指标有哪些?

83.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84.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85.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5题)8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87.论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88.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89.试述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

90.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六、单选题(0题)91.因橡树的花朵被冻死,使橡实的产量大大下降,这使冬季松鼠的数量也下降,这是()的结果。

A.气候因素调节B.生物因素调节C.食物因素调节D.自动调节

参考答案

1.A

2.A

3.A

4.B

5.C

6.B

7.B

8.C

9.B

10.D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例如,蝗虫在变温下的平均发育速度比恒温下快38.6%;昼夜变温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

11.D

12.D

13.D

14.D

15.D

16.D

17.B

18.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

19.B

20.B

21.B

22.B

23.C

24.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25.B解析:海洋浮游生物在温暖的春秋两季,大量繁殖生长;在环境过热或过冷的夏冬季节则明显减少,呈现季节性消长,故选B。

26.B

27.D

28.C

29.A

30.B

31.C

32.D

33.B

34.D

35.C

36.A

37.D

38.D

39.B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

40.D

41.B

42.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43.A

44.D

45.A

46.D

47.B

48.C

49.C解析:通风林带的特点是可以把风流分为三部分,有效地减弱风力、降低风速,是效果最好的防风林,故选C。

50.C

51.个体死亡情况

52.光

53.旱生原生演替旱生原生演替

54.1:1

55.化能合成细菌

56.肥力肥力

57.他感作用他感作用

58.植被亚型

59.演替演替

60.生物固氮

61.净生产量

62.强风强风

63.贝格曼贝格曼

64.风害

65.光补偿点

66.离子离子

67.草原区草原区

68.绿色植物

69.主导因子主导因子

70.谷风

71.Y

72.Y

73.Y

74.A

75.Y

76.B

77.A

78.B

79.A

80.B

81.①长日照植物。②短日照植物。③中日照植物。④日中性植物。

82.(1)种群密度。(2)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3)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4)种群的年龄结构。(5)种群的性比。

83.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

84.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和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简言之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的内容。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和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简言之,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的内容。

85.①种类组成。②结构特征。③动态特征。

8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

87.(1)食物网实际上是复杂化的食物链它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食物网愈复杂表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愈复杂系统的稳定性越强。(3)当系统中的生物消失一种不会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1)食物网实际上是复杂化的食物链,它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食物网愈复杂,表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愈复杂,系统的稳定性越强。(3)当系统中的生物消失一种,不会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

88.答案见解析(1)整体现和综合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综合观和整体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

(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

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