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扶贫资金调研报告〔共5篇〕1篇:扶贫资金调研报告面对区域性贫困的现实,历年来我国政府都要向贫困地区输入扶贫资金。1986年以来,包括贴息贷款、财政拨款、有关部门的扶贫资金等,100亿元。那么,10年来我国扶贫资金的运作和使用效果如何?在农村商品经济快速进展、地区进展差距明显扩大的环境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行的扶贫资金运作体制应作哪些重大调整?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具体XXXX、XX两县扶贫资金使用的根本状况。一、两大扶贫资金的运作和使用自1986年以来,国家向贫困地区供给的扶贫资金,主要包括各种专项贴息贷款和实行以工代赈形式发放的转移支付资金——财政性拨款两大内容。依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转变面貌·七扶贫攻坚打算》等有关政策的规定,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水利、交通等公用根底性设施的投资,界定和互补性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力气的缺乏,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851995年5月,XX5134.6万元,其中各项贴息贷款为3596.9万元,1537.7万元。下面分别介绍这两大扶贫资金的下拨、运作和使用状况。(一)1可以看出,农田水利和交通等公用根底性设施领域的投资,占已使用以工代赈资金1121.2万)95%以上。这种使用方向是格外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一方面,在中心财政现有安排格局的约束下,国家已尽了很大努力支援贫困地区;另一方面,现有财政支援还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地区的紧迫需要。据XX县领导说,本世纪末,要实现全县村村之间通石子大路,至少需要2亿元(现价)资金,10年来,150万左右,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锋利冲突。(二)1987年开头,省扶贫开发办和省农业银行将中心下达给贫困地区的扶贫专项贷款,1991年以后,扶贫专项贷款改为按切块资金、工程资金、工程填平补齐资金三种形式安排和下拨,其中:40%,直接安排下拨到县,主要用于贫困乡村家家户户都能干的种养业工程,由省州县三级按立项审批权限安排使用;40%,划分到贫困县后,由各贫困县用扶贫投资工程去争取,按工程投资使用;20%集中作为全省工程资金缺口填平补齐。从19851995年5月底,XX3596.9万元,3429万元,167.9万元。表2反映了扶贫贷款总量及其投资构成的大体状况。在了解了以上根本状况后,现在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扶贫专项贷款的审批权限是如何划分的?获得贷款的行为主体是实行自负盈亏经营,还是附属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实体?其经济行为具有什么特征?总之,现阶段扶贫专项贷款运作的体制性特征及其影响,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得知,在专项扶贫贷款的审批过程中10万元以下工程由县立项审批1994年改为种养业工程,不管承贷额为多少均报州立项审批10100万元的农业工程1050万元的工业工程报州立项审批;100万元以上农业工程,50万元以上工业工程逐级报省立项审批。切块资金重点用于种养业及其加工业工程;工程资金主要用于具有根本性和后劲性的加工业及电力、能源上。省州县三级审定投放资金的方式,共同形成了县扶贫资金的投资构造。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是,扶贫专项贷款的审批权主要把握在哪一级呢1994-19955月资金的下拨状况可以答复这个问题。在上述时期,XX240万元,825万元,1067万元,实际累1964万元,按审批权限划分,3所示:3中,州县审批立项的权力没有分别,考虑,,XX县的扶贫贷款,其审批权主要集中在省州机构,特别是省
的审批权,超过了扶贫贷款的一半以上,3%。扶贫贷款审批权的过度集中,使争取立项,获得贷款的经济行为演化为一种无规章谈判和竞争。当今的贫困县,纷纷将“跑上要贷”作为本县的“头等大事”,对扶贫资金这种不透亮的恶性竞争,不仅无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也是滋生腐败的催化剂。因此,调整、改革扶贫资金审批、安排的运行机制,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应着手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XX县的实际状况说明,现行的扶贫贷款审批、安排机制,与借款主体能否自负盈亏经,那么,争夺按审3(19941995年5月)审批权力机构工程个数金额(万元)所占比重(%)省698550.219923.9947.0乡(镇)55.012.8总计(累计累放)1964100.0扶贫贷款的恶性竞争似乎,按主要投资工程划分的扶贫贷款构成状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42联系在一起的,同一笔贷款资金,前者是按投资工程划分的,后者是按行业划分的。4中,4栏县属农资公司、县属种子公司加农户等工程贷款,系指获得贷款的表月)工程贷款额(万元)所占比重(%)获得贷款的主体工程承办单位(经营主体)与获得贷款主体的关系贷款的最终担保者种植业中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的操作1234567255.07.4168.04.9县农资公司县种子公司+农户代理关系,210.06.1,转变农户种植构造,202.695.945.01.3泡桐45.01.323.20.719.00.6,农40.01.2108.03.1县畜牧局+农户代理关系,农户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县财政,29.540.9361.010.5240.07.0568.016.6558.016.339.91.229.60.971.392.1415.6812.13429.0100.05(198519955月)(万元)所占比重(%)15829.95710.8县茶厂8616.6468.9水电局海马排洪工程264.661.1193.6县糖厂81.512323.3总计529100.0最终,贷款发放单位、工程主管单位(县属局和公司)和工程承办单位之间的责、权、利不清,债权债务关系约束力不强,一方面,如上所说,造成了各单位之间无休止的扯皮和不规章的谈判;另一方面,致使贷款工程不能按打算进度实施,建设工程期限拉长,逾期债务连年滚动加大,严峻影响了扶贫贷款的有效运作。调查资料说明,1995年5月底,519万元,占扶贫贷款余额的15.7%。而其中,80%左右,20%左右(5)。以上有关扶贫贷款运作中消灭的问题,绝不是偶然的,也不能希望加强监视各行为主体的工作就能解,结果,也反映消灭行的扶贫贷款运作体制,还深深地打着指令性经济的烙印。因此,在扶贫贷款的最终使用过程中,更多地依靠市场力气,应是调整、改革扶贫贷款运行体制的可取选择。基于专业户是我国农村经济进展中一支富有生气活力的重要力气,因此我们对专业户的经营、运作状况作了考察。结果说明,与附属于地方政府的经营工程比较,那些初具肯定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的专业户,具有明显的优势:面对市场,实行自负盈亏经营,拥有生产经营决策的充分自主权;依据本村、外乡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适宜种植什么,搞什么工程,心中有数;在市场需求变化的状况下,由于与农户有相对稳定的自愿交易关系,因而调整种植构造操作简洁,本钱较低;决策分散化,可以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风险;这些专业户的借入资金在实行资产抵押担保的条件下,为,在贫困县中,调整现行的扶贫贷款政策,开拓另一条贷款渠道,即对专业户发放有抵押担保的贷款,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一个迟早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三、调整、改革现行扶贫资金政策的假设干建议缩小地区差距、消退贫困要有两个根本保证:一是要有雄厚的资金供给和资金投入;二是在扶贫资金肯定的条件下,必需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资金。前者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深化财税制度的改革,建立一个标准化、制度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后者的有效实施,要求我们要面对农村经济体制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的现实,转变观念,更多地依托市场力气,从改革中寻求出路。具体地说,我们的建议是:(一)进一步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强有力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我国现有财政支出的安排格局,主要取决于社会各部门、各地区政治、经济因素竞争与比赛,而贫困地区正是谈判竞争力的最弱者。因此,历年来,扶贫资金的数额少得令人吃惊。资料说明,1978年以来,15亿元,,相差格外悬殊。这种状况如不能尽快扭转,反贫困战略无疑将会受到重大挫折。因此,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强有力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44统计争论在不兴旺或贫困地区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从国际上看,各国在缩小地区差距、消退贫困问题上,主要不是依靠市场的力气,而是依靠政府的推动,依靠政府的救济,同时政府也要在逐步建立有利于缩小差距、促进要素流淌的市场体系方面,作出最大的努力。中心政府在缩小地区差距、消退贫困方面的主导作用和推动作用,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心财,转移支付资金应严格投放在两个领域:一个是落后贫困地区的公用根底性设施的建设;,对落后地区实施一系列优待的经济政策,,实际上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支援不兴旺地区政策的外乡化、具体化。,我们认为,假设说在以工代赈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上,我们面临的主要难点是如何通过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加大中心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那么,在专项扶贫贷款的投放和使用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调整、改革现有地方政府推动型扶贫贷款的运行体制,以更好发挥其使用的经济效益。在以上的分析中,一方面我们强调中心政府在缩小地方差距、消退贫困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对地方政府推动型的扶贫贷款运行体制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对此我们应如何作一个准确的把握呢?精准地说,扶贫贷款有两个根本含义:一是低息,,在这个过程中,,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什么利益最大就干什么。国家把资金投放在地理位置不利,资源、技术、投资环境差的贫困地区,明显不如把资金放在资源丰富,技术、市场、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合算。这说明扶贫开发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违反市场运行规章的行为。因此,扶贫资金的供给及其向贫困地区的流淌(以工代赈和专项贷款),必定是一种政府推动的经济行为,其他力气是无法替代的。后者——借钱还钱,说到底就是中心下拨到贫困地区的各项贷款,选择什么机制,更有效地配置、使用这笔资金,以保证贷款如期归还。一般而言,除财政性转移支付资金是由地方政府推动、运作外,各项扶贫贷款在贫困地区的经营、运作,既可以依靠地方政府来推动,也可以更多地依靠市场力气来运营,或者二者兼而有之。XX4供给的状况,我们认为,现阶段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扶贫专项贷款运作体制,其重要性固然不行否认,但也暴露出一些难以根治的弊端。从目前浮在外表上的问题来看,除上述审批关卡、争工程、争资金等灰色作业外,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工程资金卡得过死,资金盈余工程与资金缺乏工程不能串通使用,严峻影响了贷款资金的使用效果。对此,乡(镇)、县有关部门意见很大,反映格外猛烈。“打油的钱不能买醋”,是传统指令性经济的内在要求,从工程资金的使用上可以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其次,在扶贫贷款由地方政府推动的状况下,由于过于强调资金按工程投放,连片经营,行政式调整农户的种植构造,因而不仅造成多数乡(镇)扶贫到户的项
目单一,加大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而且更为严峻的是,为急于争取工程资金,工程主管和承办单位不据实反映状况,工程可行性争论结论严峻失真,致使工程告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XX县县属茶场大面积种植茉莉花失败,县烟草公司烤烟工程的仓促上马,难以经营,造成上百万元贷款资金付诸东流,工程决策上的失误带来的严峻损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陈玉光郝春和:扶贫资金政策应作重大调整43主体既有县属局、公司,又有农户,但在有关统计资,对农业的小额贷款是与地方政府立项的工程贷款合在一起的,农户只占一个很小的份额。认真推敲一下表中的各栏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看法:第一,19851995年5月,XX县的扶贫贷款,90%实业公司和县、乡(镇)办企业(包括种植业加工业),10%。扶贫贷款的这种流向,其经济含义是深刻的,对资金使用效果的影响也是格外明显的。其次,在绝大局部投资工程中,工程承办单位(经营主体)与获得贷款的主体,,位还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是其运作的根本特征。第三,56栏有不行分割的关系,假设说工程承办单位附属于地方政府,其经营运作又不能自负盈亏,那么,县财政充当债务的最终担保人,必定是格外符合情理的事情。然而,实际状况是,1994XX1300万元,2500万元。在这种状况下,所谓县财政担保,只不过是口头的担保;县财政的债务威逼,:地方农行发放扶贫贷款慎之又慎,争夺扶贫贷款的不规章竞争日趋剧烈,从而严峻影响了资金的有效使用。1995年6XX13:“(无抵押担保)投资工程到期难以归还贷款,不仅给为之担保贷款的县、乡财政构成了直接的经济威逼,而且很难争取的投资工程,争取到的工程资金也难以到位”。从以上状况不难看出,如何强化债权债务关系的约束力,从而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扭转工程承办主体与地方政府利益紧紧捆在一起的格局,,在调整、改革现行扶贫贷款的审批、立项和运作体制上作文章。最终,4第七栏可以看出,在农业承包制推行多年的状况下,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农户根本上获得了经营决策自主权,另一方面在现行扶贫工程的运作中,又在不同程度上让出局部经营决策权,这是一个格外,这里强调的一个根本观点是:行政性的集中决策、连片,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风险分散化的过程。4进展综合分析,,根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下,观地说,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一运作体制也难以由其他模式替代。但这绝不意味着,它是一个有效率的运作模式。二、对现行扶贫资金运行体制的进一步考察缩小地区进展差距,逐步消退贫困,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进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个问题上,如何理解和处理好效率与公正、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就成为一国区域经济进展中面临,我们的根本观点是:从宏观上和全国范围来看,效率原则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公正目标主要由政府,特别是由中心政府一系列有关经济政策来实现。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正,强调市场力气可以缩小地区差距者,其暗含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完全竞争,完全信息、要素流淌和区际贸易畅通无阻的经济环境。然而,这种条件已提到我国扶贫攻坚战的议事日程上来。准确地说,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有两项相互关联的根本任务:实行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标准化。1994年推行的分税制,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以提高中心财政力量为依托,加强宏观调控力量,,财政转移制度规范化,是下一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从现实状况来看,在深化财税改革方面我们的初步意见是:1.坚持统一税率,公正负税的原则,转变一省一率,苦乐不均的状况。2.进一步推动分税制改革,在明确界定地方税基、共享税基的根底上,标准税收在中心与,税收在中心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应以两种税基为准则:一是划清中心与地方各自的税基,各管各的收入,互不干扰,二是中心与地方共享同一税基,只是在二者之间确定共享税基的比例1994年我国出台的分税制,,富于流淌性,收入再安排功能强的税基,应属于中心或中心得大头(分税制如税制改革后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流淌性差,收入再分流功能弱的税基,归属地方财政收入,如房产税等。3.以各省市人均GDP水平为准则,,GDP水平越低的地区,人均转移支付金额越高;反之则低。最终,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大幅度缩小竞争性领域财政投资的比重,强化个人所得税,也是提高中心财政宏观调控力量、加大转移支付规模和力度不行无视的问题。(二)参照转移支付的原则,以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和人均GDP水平加权为基准,把人行和几大专业银行确定的年度各项扶贫贷款资金下拨到贫困省(主要是省农行),各省下属州(地区)、县依此原则下拨,以替代现行的层层审批,跑上要钱,争夺资金的低效率运作机制。这个方法具有简洁、透亮、公正的特点。进一步说,也就是扩大了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对贷款资金的投放、使用权。换个角度说,在取得贷款预期有明确和牢靠保证的条件下,审批立项、上工程争资金、资金跟着工程走等规章,在很多状况下统属多余的事情。(三)转变扶贫贷款对象附属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实体为主的格局,拓展对专业户以资产为担保的贷款,30%的扶贫贷款向专业户发放(不包括与地方政府工程贷款连成一体的农户小额贷款)。应当糊涂地看到,这项重大举措是进展贫困地区非国有经济的一招活棋,其深远意义无论怎么夸大也不过分。多方面的信息说明,我国地区差距之所以明显拉大,其中非国有经济在不同地区所占比重的差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四)在贫困地区由各级地方政府充当投资主体的加工业,绝大多数是按传统的打算经济模式经营的,对于其中经济效益极差、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单位,应停顿发放贷款,任其自我调整。作者简介:陈玉光,男1939年生,郝春和,男,44岁,大学毕业。现任国家统计局副争论员。主要论著有《大国技术经济《中国煤炭价扶贫资金调研报告扶贫资金调研报告调查调研扶贫资金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资金扶贫面对区域性贫困的现实,历年来我国政府都要向贫困地区输进扶贫资金。1986年以来,包括贴息贷款、财政拨款、有关局部的扶贫资金等,100亿元。那末,10年来我国扶贫资金的运作和使用效果如何?,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XXXX、XX两县扶贫资金使用的根本状况。1986年以来,国家向贫困地区供给的扶贫资金,主要包括各种专项贴息贷款和实行以工代赈情势发放的转移支付资金——财政性拨款两大内容。依据《、国务院关,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
于农田水利、交通等公用根底性设施的投资,各项专用贷款主要拨放在种植业和非农产业等经营性领域。两大扶贫资金使用方向的明确界定和互补性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气力的缺乏,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198519955月,XX5134.6万元,其中3596.9万元,1537.71可以看出,农田水利和交通等公用根底性设施领域的投资,95%以上。这类使用方向是格外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一方面,在中心财政现有安排格式的束缚下,国家已尽了很大努力支援贫困地区;另外一方面,现有财政支援还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地区的紧急需要。据XX县领导说,本世纪末,要实现全县村村之间通石子大路,2亿元资金,10年来,中心财政的拨款年均匀只有150万左右,1987年开头,省扶贫开发办和省农业银行将中心下达给贫困地区的扶贫专项贷款,1991年以后,扶贫专项贷款改成按切块资金、工程资,其中:40%,直接安排下拨到县,主要用于贫困乡村家家户户都能干的种养业工程,由省州县三级按立项审批权限安排使用;工程资金占当年配额的,按工程投资使用;20%集中作为全省工程资1985年到19955月底,国家下拨给XX县的各项专项货款为3596.9万元,已动用3429万元,167.92后,现在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扶贫专项贷款的审批权限是如何划分的?取得贷款的行为主体是实行自负盈亏?其经济行为具有甚么特点?总之,现阶段扶贫专项贷款运作的体制性特,在专项扶贫贷款的审批进程中,10万元以下工程由县立项审批;10-100万元的农业工程,10-50万元的产业工程报州立项审批;100万元以上农业工程,50万元以上产业工程逐级报省立项审批。切块资金重点用于种养业及其加产业工程;工程资金主要用于具有根本,共同构成了县扶贫资金的投资构造。尾页附送:扶贫重点村状态调查分析报告扶贫重点村状态调查分析报告调查调研扶贫重点村状态调查分析报告分析报告调查状态重点扶贫一、村情概况XxXx201X323Xx乡、Xx镇建制后,该村现拼入Xx街道管辖。XxXxXx西北山区,间隔县城28千米,东靠龙泉凤阳山和Xx百山祖,南与原XxXx村毗邻,西与巾子峰森林公园相连接,北与XxXx村相交界。由于村内有建于明末清初的古民居、五谷仙庙、沈氏宗祠、古树林、石块古道、九瀑峡谷5.63万元,农民人均82759.8845万元。近年来,在浙江Xx团体扶贫结对单位和县文广局、县Xx237万元修复了四幢明末清初古民居、砌筑通往九瀑峡谷游步道、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垃圾集中处理房、生态水坝、公共厕所、村庄绿201X年型农村合292100%6675%。二、扶贫重点村主要特点〔一〕扶贫重点村散布状态XxXx西北山区,到街道办事处驻地28千米,属于一个阔别县城的偏僻历史文化古村,目前在家农户主要依托砍树种香菇和传统农业种植为生,在乡村休闲旅游还还没有构成市场之前,对保护生态林业构成肯定影响。〔二〕扶贫重点村人口状态:912921546193人。目前,由于地处偏僻山区,城乡间隔远等因素,村内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已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100%农户期望下山脱贫致富,要求进城安置住房。〔三〕扶贫重点村根底设施:1的吃住题目,同时可以增加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2、加大对九瀑峡、五谷仙庙、单性木兰古树群、沈氏宗祠、清代古民居保护与开发力度,以巾子峰XxXx县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村,加快推动Xx设步伐。〔四〕扶贫重点村整治建设:保护村内明末清初古民居建筑和粉墙盖瓦的民房,制止兴修与古朴村落不相匹配的现代砖混构造建筑。〔五〕扶贫重点村社会保障:201X292100%6675%。除此之外,〔六〕扶贫重点村社会事业1、林业局部加大对该村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解决专职护林职员的工资待遇,特别对九瀑峡谷等原生态林业景点的保护。2Xx历史文化古村环境清洁卫生。〔七〕(完〕3篇:扶贫资金检查调研报告扶贫资金是用于扶贫工作的资金。本文将介绍2023扶贫资金检查调研报告。2023扶贫资金检查调研报告(1)依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和抗旱救灾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工程进展了认真的自查。现将状况汇报如下:一、目标任务完成状况20xx183个(9个革命老区工程)。其中:20xx年完成整村推开工程592个革命老区工程)20xx65个(2个革命老区工程)20xx59个(含5个革命老区工程)。20xx100户、20xx60户。二、工程的立项审批状况工程的立项依据省、州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规划,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最贫困的村优先扶持的原则;二是先难后易的原则;三是适度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立项实行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公告、公示初步名单,逐级上报审批。工程的立项审批严格执行立项审批程序,紧紧围绕规划的范围,逐年调整充实完善,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而转变扶贫重点方向,切实地保证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工程真正惠及宽阔贫困山区人民群众。三、工程及资金完成状况(一)大力实施整村推动扶贫工程依据六位一体的整村推动思路,坚持群众自主,政府引导,瞄准穷人,整体推动的原则,乐观整合扶2023-2023年实183个(9个)12183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万元。其中:4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8541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815万,群众自(整合资金)17万元,信贷资金万元。2023年以来整村推开工2321313件公里,通电工程28141080件****1701座,1660亩、低产田改造6672亩,种植蔬菜、芦笋、优质烟、水稻等14144亩,种植核桃、葡萄、梨、153461948816581843982平方米,
155355433711块平方米,完成科技培训50660291人。整村推开工程的实施使贫困村行路难、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二)抓好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弥勒县始终把农业产业构造调整作为农村经济进展的重点,通过因地制宜进展品种布局、拓宽品种引进渠道、鼓舞群众集中连片进展特色产业进展,乐观争取省州扶贫贴息款,解决贫困群众进展种养殖业20xx-20xx2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615万元,含xx75万元),工程贴息6948020412129个村委70962839472225078万元。扶持种植粮食作物万亩、烤烟3万亩、蔬13500亩、甘蔗19500亩、林果万亩;24015900头、养牛示范户1407000头、养羊14000只、饲养家禽45000只、奶牛养殖600头。到户贷款扶持的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0元,人均有120300万元。20xx1个(弥勒县健亚麻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年加工万吨亚麻原茎及3万亩亚麻基地建设工程)500万元。该工程充分发挥了乐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亚麻种植农户12023户,20230多人从事亚麻种植,种植亚麻面积300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0元,吸取了大量的400多人。云南金粒种子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工程),申请工程贴息资90020231500万元。每年可带动本县万户以上制种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制种面积2500万公斤以上,制造农业产值3500万元以上。经调查测450900万元。按一户两个劳动力计算,每年可解3万人就业,社会效益显著。20xx20xx年申报工程云南金粒种子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改扩建建设,900万元,该工程已建设完成,已发挥其扶贫效益。(三)实施安居房改造20xx-20xx160661160万元,群众自筹(劳折)496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51601万元,实施平方米,436人革命老区群众受益。通过安居温饱工程建设,使特困农户做到有房住,有产业,能稳定增加收入,到达根本解决安居温饱问题。(四)做好易地搬迁工程哨镇西梭白村易地扶贫开发工程,于20xx年开工,2023年完工。工程完成投资万元,其中:省级150万元,群众自筹万元。工程具体实施状况:建安居房75套/1209000㎡,架设引4000500075754000640010800人次。(五)产业扶贫初见成效20xx501202320232023年春季发生冰冻灾难,对五山乡内的核桃种苗造成严峻损坏,给农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削减农户冰冻灾难损失,恢复核桃种植生产,重点在五山乡连乡大路两侧开展核桃种植工作,建设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六)20xx年工程打算状况20xx50个整村推开工程的打算250075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100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50万元。初步工程打算状况如下:村卫生路硬化5065公里;1018公里;1510公里;50012023立方米;1020230立方米;150户;绿肥种植25001000亩;种植烤烟、芦笋、甘蔗、葡萄、玉米制种等5500亩;6500亩;6500头、养羊2500只、养鸡1900只、养牛800头;1009800人;650口、节能灶650台;501000平方米;1504500平方米;105500平方米。202330003500万元。四、财政扶贫资金的治理与使用一是制定了扶贫资金治理方法。结合省州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弥勒县整村推开工程及资金治理方法,并结合各成员单位的职能细化了相应职责。二是建立了资金治理使用公告及工程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使扶贫工程及资金治理使用更加公开公正透亮。三是建立了扶贫专户。县、乡设立扶贫支农资金专户,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治理50%的启动金,其余资金待工程验收合格后实行报账制回补。通过严把资金使用管,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转。通过自检自查,2023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已全部报账回补完毕。四是坚持资金跟着工程走的原则。工程选择符合规定要求,资金安排做到立项依据充分,确保财政资金全部用到工程上。五、下一步的打算及意见建议(一)在这个历史进展进程中,领导是关键,落实是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生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到宽阔的贫困山区。(二)瞄准贫困对象,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依据进展的实际状况,在大稳定的根底上,适时调整扶贫措施,尽量避开因人为因素而转变扶贫方向,确保扶贫政策的连续性,较好的完成扶贫开发提出的目标任务。(三)加强工程及资金的治理。严格依据扶贫开发工程及财政扶贫资金治理的要求来标准行为,工程规划一旦批复下达,原则上不能随便更改,依据资金跟着工程走的原则,确保资金与对应的工程相互匹配,保证工程工程质量,按时进展报账回补,尽快地、充分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四)建议扶贫支农资金多向贫困山区倾斜。几年来,弥勒的经济社会等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但山区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坝区,假设不加大山区的投入力度,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将延缓全县的经济的进展进程。2023扶贫资金检查调研报告(2)依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民政救灾、城乡低保、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状况开展集中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专班人员,深入各工程实施镇处和村组,围绕2023年度扶贫开发工程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状况报告如下:一、20xx年度扶持老区建设工程、资金执行及落实状况20xx年,省下达我市财政扶贫、扶持老区建设工程资金151万元,其中,根底设施类工程7个,工程年底全部扶贫工程已全部完工,资金已全部下拔到各镇处和工程建设单位,资金到位率到达100%。二、20xx年度扶贫工程资金治理使用的做法一是强化工程监管。省扶贫资金及工程一经省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工程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工程走的原则,依据省办《关于进一步改进扶贫工程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下达的工程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细心组织实施。同时,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屡次深入工程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状况,催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工程建设验收合格后,将工程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准时录入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治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市扶贫工程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工程资金公示公告制,各镇、村、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镇、村公
开栏、宣传单、闻媒体等,对工程审批程序、工程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展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工程和资金充分承受群众监视,提高了扶贫工程和资金使用的透亮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工程完工后,严格工程建设质量监视评审制,各村成立了工程建设质量监视小组,在工程验收上,严格实行质量监视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工程。同时,工程主管单位对工程建设实行不定期的检查,觉察问题,准时订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市扶贫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2023年的老区建设工程和资金进展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准时进展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和工程安排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三是严格资金使用。在扶贫资金的治理上,我们严格依据《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治理方法政局设立了扶贫工程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治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全部工程资金必需进入工程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工程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承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视,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四是留意发挥效益。对推动实施的工程,力求效益最大化,坚持做到建设一个,到达促进一片进展的目的。20xx年,修理村级主干渠50001000多亩的农田浇灌难问题;硬化和改造老区村特别是重205000多人的行路难问题;3000人。这些工程的实施,转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快速、持续进展奠定了根底,极大地改善增加了老区农民的收入,促进工程实施区的农民年人平增加收入300元以上。总之,我们通过自查,认为我市20xx年度扶贫工程的实施符合国家、省、宜昌市相关规定,资金拨付准时,工程治理标准,发挥效益明显。4篇:版扶贫资金调研报告文档2023扶贫资金调研报告扶贫资金是为了改善贫困地区而发放的专项资金。本文将介绍2023扶贫资金调研报告。2023扶贫资金调研报告(1)近年来,我县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实施,贫困地区自我进展力量日益增加。这些可喜变化,与增加扶贫资金投入亲热相关。近期,我们对xxxx0xxxx2年扶贫资金使用治理状况进展专项检查,仍觉察存在少量资金滞留、配套不到位等现象,如何加强扶贫资金的事前监管,建立扶贫资金治理使用的高压线,成为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扶贫事业快速进展的必要条件,现将检查状况分析如下。一、检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少数乡镇村干部,申报工程存在随便性与上级工程打算下达不对称,影响工程建设进度。二是个别乡镇村各自为政制约了工程科学化和标准化治理。三是工程资金拨付慢、到位晚,造成资金沉淀滞留,工程进度慢。四是个别乡镇村对扶贫资金使用状况公示制度不够好。五是工程资金治理缺乏问责制,影响扶贫资金整体效益。六是个别村对互助资金工程村监管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致使工程村入会率低、借款率低。二、扶贫资金使用治理上的建议与对策为管好用好财政扶贫资金,提高扶贫成效,城步县加强对资金安排的使用治理建立了资金运行监视约束机制。一是创资金拨第1页付方式,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为了实现资金安全快捷高效拨付,防止资金被滞留和挤占挪用,应完善现行资金拨付方法,实行财政扶贫直通车,并且限时到位。二是创资金报账制度,防止资金流失铺张。首先应建立安全通道。严格实行扶贫资金专户治理,封闭运行,做到专户专用。三是严把报账关,实行凭票付款制度。要依据工程打算、立项批复文件、实施合同等,按工程工程建设进度分批拨付和报账,做到资金跟着工程走,使用到工程,治理到工程,验收核算到工程,四是创资金安排机制,降低资金治理本钱。改革现行扶贫资金逐级申报、层层批复、代帽下达等安排方式,依据一次安排、总额拨付的原则,将扶贫资金一次性测算安排到县到村,并将资金捆绑切块下到达县,自主决策治理和使用,上级主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视检查和考核。五是应扩大县里工程审批权限,将省、市两级扶贫工程的审批权随资金下放到县,增加县里工程安排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工程的效益。六是创工程治理机制,解决其监管到,看不到的工程科学性,提高工程效益。对申报的工程经过评审过关并批准后,进入工程库治理,对没有纳入工程库的原则上不予安排资金。七是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合同制和监理制,完善工程公告公示制,对符合政府选购的物资设备等要实行阳光操作。要严格工程实施验收,工程建设必需要依据验收内容、标准和程序进展,确保工程质量。八是创资金使用问责制,做到奖惩清楚。对扶贫资金工程实施好单位及个人,按评出的等次分别赐予物质2;对实施差的地区和单位及个人,赐予通报批判,限期整改;对挤占截留、挪用甚对少数腐败分子予以严惩。九是创资金整合机制,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围绕大扶贫格局,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将扶贫资金和各种支农惠农资金,以县为单位从省里进展捆绑整合,将资金打包切块安排下达和拨付到县,由县依据整合案统筹安排使用资金。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工程资金使用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当地状况。三、加强对工程单位及工作人员的监管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多年来对加快贫困地区进展改善扶贫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乐观作用。一是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安全运行。要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管方法,坚持把扶贫工程资金治理工作作为各级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二强化安全教育。要结合廉政建设,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结实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意识,努力做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工程资金进展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准时觉察问题、解决问题。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损失铺张、报假发票、骗取、套取扶贫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第3页任。四是强化社会监视。要充分发挥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行业部门和闻媒体的监视优势,定期开展扶贫工程资金联合执法检查,全面加强对扶贫工程资金治理使用的监管,确保扶贫资金高效运行。构筑扶贫资金治理使用高压线明显极具必要性。为此,我县应对扶贫等保民生资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主动作为,自查自纠,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制度,防止资金沉淀和滋生腐败,让公共资金在阳光下运2023扶贫资金调研报告(2)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转变贫困地区、经济不兴旺地区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展的专项资金。加强财政扶贫资金治理是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则是进一步深化财政治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下面就当前财政扶贫资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缘由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谈点粗浅的生疏。一、存在的问题1、账目治理不标准。一是有些单位财政扶贫资金没有实行单独记账、专账治理,而是与一般的收支;二是扶贫资金的票据不合规,现金收支治理不标准;三是形成的固定资产没有准时入第4;二是造假账,将资金挪作它用;三是串项移位,转变资金立项时要求的建设内容和地点,造成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3、虚报冒领套取资金。一是无中生有造假工程,从中套取国家扶贫资金;二是多报补贴对象和扩大补贴基数,冒领扶贫资金。4、损失铺张资金。一是立项不科学,致使所建设的工程无效益,或工程夭折,
;;三是有些工程主管单位滞留扶贫资金,不能正常发挥扶贫资金应有的效益。二、产生问题的主要缘由一是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使用扶贫资金单位的领导干部对扶贫资金的性质缺乏足够的生疏,对如何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措施不力,内掌握度不严;有些单位领导干部的法律观念不强,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治理不严,急功近利,胡花乱用扶贫资金。二是个别财会人员素养较差。对各项开支范围划分不准,不能严格依据《会计法》及财务会计制度建账、记账、报账、会计核算不准时及技术性过失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也导致了一些单位的财务治理不标准。三是扶贫资金日常治理薄弱。当前财政支出日常治理弱化问题较普遍,尤其在扶贫资金治理方面更为突出,有关部门重安排、轻治理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缺乏对扶贫资金使用治理第5页的综合评价,多数是从数字上的简洁汇总,而没有从财政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别是缺乏对扶贫资金使用治理状况的综合评价和长期考核机制,串项、挪用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扭曲了扶贫资金的真有用途,扶贫资金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了财政扶贫资金的损失铺张。四是监视检查力度不大。扶贫资金监管部门对检查还存在滞后现象,突击性监视、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视检查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视治理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视治理少,相关部门的监视工作还没有形成合力。同时,对觉察问题的处理有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从而使少数人有机可乘,局部绯观望者攀比违法、违纪。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要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实行扶贫资金公示制度,主要是利用播送、电视、报纸、会议等方式,对资金所涉及政策进展充分宣传,让群众知情,并公示资金数额,工程内容等;二是要实行扶贫资金专户和专账治理。各扶贫资金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专户和专账治理规定,不得多头开户,资金要封闭运行,单独进展会计核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安全有效运行;三是要建立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登记制度。财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要对扶贫资金工程进展竣工验收,依据竣工验收结果,财政部门要建立资产登记档案,使用扶贫资金的单位和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程治理台帐和固定资产台帐,对工程实施、完成状况及固定资产状况要有第62、要强化监视检查。财政、审计、监察、发改委等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以扶贫资金流向和效益为主线,以维护财经纪律的严峻性为重点,确保扶贫资金准时足额到位,防范和杜绝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建立财政审计监视与资金治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相结合、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财政监视机制,使得财政审计监视治理贯穿于扶贫资金活动的始终,并且充分发挥审计等经济监视部门的作用,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视,形成对扶贫资金强有力的监视合力,建立扶贫资金监视治理的格局。3、要严峻追究责任。各执纪执法机关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对弄虚作假、骗取国家投资,截留、挪用、挤占扶贫资金,擅自转变资金用途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从严查处,以维护党纪国法和财经纪律的严峻性;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疏于治理,工作失职,导致本部门、本单位扶贫资金治理使用混乱,或违反扶贫资金治理使用规定,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盲目决策等,造成扶贫资金损失铺张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纪律责任外,还要追究本部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领导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舆论等多种手段,把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起来、行政惩罚与刑事惩罚结合起来、内部通报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坚决打击和惩治违法乱纪行为,把严峻财经纪律的要求落到实处。第7页5篇:扶贫工程资金治理使用状况调研报告扶贫工程资金治理使用状况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管好用好扶贫工程资金,乐观推动我市一轮扶贫开发顺当实施,近期,我们对全市XX年度扶贫工程资金打算执行和使用治理状况进展了专项检查和调研。一、现状与特点XX年是我市实施一轮扶贫开发的第一年。全市上下,乐观抢住机遇,加大投入,强化治理,稳步推动了扶贫攻坚工程的顺当实施。全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13.12亿元,其中:省上共下达我市XX192个、财政扶贫资金18610.9510月底,全市共拨付使用财政17033.99万元,占资金打算总额的91.53%,完成报账15894.67万元,占85.4%。扶贫工程资金总体运行呈现良好态势。资金治理标准有序。各县区高度重视财政扶贫工程资金治理,准时制定下发了《财政扶贫资金治理方法“财政直通车”和报账制治理,实行专户治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同时,把扶贫资金治理列入廉政考核重要内容,严格实行公开、公示、公告制度,保证了财政扶贫资金安全、高效、标准运行,促进了工程顺当实施。镇巴县在全市领先设立了县扶贫资金稽核中心,并由贫困乡镇纪委对单工程实施跟踪评估和监视,为建立健全扶贫资金廉洁高效治理体系做出了示范。投资创亮点突出。各县区乐观创财政资金扶贫方式方法,准时把财政扶贫资金投资重点从根底设“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在桑园片区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进展建立了食用菌脱贫产业园。宁强县把整村推动连片开发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成功打造了青木川特色旅游产业基地。镇巴县以财政资金产业直补为平台,乐观探究贫困农户土地流转模式,在三元镇组织建立了核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炎症性肠炎的护理常规
- 财务管理核心流程优化与控制
- 单词挑战赛课件
- 医药收货验收工作总结
- 未来教育发展蓝图
- 征信合规与信息安全培训
- 外科护理学第20章脓胸
- 住院患者低血糖的表现及护理
- 2025年商业写字楼智能化初步设计评估与智能化改造案例研究报告
- 基于流体动力学的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报告
- 2024年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全套计算表格(含附表-带只更改标红部分-操作简单)
- 湘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 电线电缆厂材料仓库管理制度
- 混凝土衬砌(二衬)专项施工方案
- DB64-T 1999.1-2024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标准 第1部分:国土整治
-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 国家开放大学《初级经济学》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含解析 )
- 幼儿园户外混龄建构游戏案例分析
- 电线老化检测委托
- 创业修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同济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