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模拟训练含解析共2套(名校版)_第1页
(全)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模拟训练含解析共2套(名校版)_第2页
(全)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模拟训练含解析共2套(名校版)_第3页
(全)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模拟训练含解析共2套(名校版)_第4页
(全)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模拟训练含解析共2套(名校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模拟训练含解析共2套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戌:早期王权的象征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士、壬、王诸字。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王”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出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良渚文化玉戉的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有研究者论“辛”,说最早的甲骨文“辛”,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斜,类似雕刻刀。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辛”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再看看带有“辛”字根的“辟”,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王是下达或者执行“大辟”的主体,所以王又有了“辟”这样奇怪的代称,这与用戉代称王的意义是一样的。《诗经》中有辟王,如《大雅·棫朴》有“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这里说的“辟王”,就是周天子。汉代贾谊《新书·审微》说到这样一个故事:卫侯要朝见于周天子,掌管接见事务的周行人问他的名号,说是叫“卫侯辟疆”。周行人郑重地对卫侯说,辟为天子之号,诸侯是用不得的。卫侯不得已临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见。古人将天子、辟、璧相提并论。辟之名,可以是天子,也可以就是璧。金文“璧”字恰恰是借用了辟字的字形,借形亦借义,只是在字下加了个“玉”。璧是献给天子的,璧因此有了天子的称名“辟”。璧是由辟而来,辟即为戉。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发现过璧形戉,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璧与戉之间本来是可以画等号的,都是王权的体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字的构形是由器具“戊”的象征指代而来的,“戊”像斧头之形,其锋刃向下,就衍生出了“王”的字形。B.“辛”的字形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戊,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但是一些学者将它认倒了,把它当做一把三面有刃的小刀。C.“辟”字的甲骨文写成了用戊砍掉一个人的头,而下达或执行砍头刑罚的主体是王,所以“辟”字又可以用来代称王。D.“璧”是献给天子的,所以古人造字时借用了代表天子的“辟”字,然后在字下加上了玉字,于是就是成了“璧”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孔子和董仲舒采取臆测方法,没有将王字含义解释准确,所以汉字的造字研究不能有主观想象,而应依据材料,科学推断。B.古人造字仅从斧头锋刃的左右旁向和向下方向,就衍生出了不同的系列字形,形成了字的意义,由此可见古人造字的童趣。C.卫侯参见周天子,更改了“辟疆”的名字,才得朝见,可见当时对“辟”字的用法,有明显限制,不可以随便用这个字取名。D.判定文字的构形及意义,可以依据文字象形的特点,还可以用出土文物进行佐证,甚至能在原始的刻画中找到蛛丝马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虽然学者林沄认为表示军事统率权,徐中舒认为主刑杀,但是他们都认为其象征王者权力。B.作为斧形的器物,“戊”有石质、青铜质和玉质,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证明“戊”字的出现在商代青铜材质的钺之前。C.作者引用《大雅·棫朴》中“辟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辟”可以作为王的代称,这一结构和“戊”代称王是一样的。D.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璧形戊,证实了璧是王权的体现,所以璧和戊所代表的含意基本是等同的。二、(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4-5题。州桥①王安石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觉遥。今夜重闻旧鸣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州桥④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注】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桥:与王诗所永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4.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B.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C.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D.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5.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6分)三、(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阶段测)名篇名句默写。(6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在《为政》中说“_________,_________”,成为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经典语录。(2)《劝学》中荀子指岀,螃蟹的身体虽比蚯蚓强健,但它们“___________”,这是螃蟹“_________”的缘故。(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表达出物是人非、无限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安徽亳州二中2020届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B.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C.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D.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D.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B.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C.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内容中也鲜明可感。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10.(黑龙江哈尔滨三中2020届高三调研)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每则有一处不当。请根据文体特点,分别找出其不当之处并作修改。(5分)(1)校团委决定9月25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校团委通知)(2)我社向广大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文学社征稿启事)(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96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4)有位同学于9月25日上午拾得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00元、公交卡、手机、钥匙等,请失主到政教处找王主任认领。(招领启事)(5)本人爱好文学,曾获新概念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希望能得到贵校文学院的垂怜。(自荐信)11.(湖南长沙一中2020届高三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大,即能包容。也因大,无所损益,也就不在细小处计较。北京的大,北京人的大气,多少应缘于此的吧。跻身学界,对于北京城中学界这一角的大,更有会心。①______,也不只因了能作大题目、大文章,发大议论,凭借“中心”的优势而着眼处大,人才荟萃而气象阔大,②______,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哲学家任继愈写北大的大,引蔡元培语“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说“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北大的大,③______。当年蔡元培先生的治校原则,或许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种文化精神。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是有的学者的观点。2.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采取臆测方法”不准,是“臆断的成分很重”;“造字研究不能有主观想象”过于绝对。3.

【答案】D【解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证实了”错误,原文为“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4.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A选项“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错误,由上一句诗中的“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可知,此处的“旧鸣咽”是指想象中家乡的溪水的声音。故选A。5.【参考答案】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①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②范诗主要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解析】本题考查了比较诗歌的感情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州桥》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回忆往昔的作品,抒写了州桥夜景和自己的感受,表面上是消遣之作,其实抒发的是深沉、含蓄的爱国之情。范成大的《州桥》,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隐晦地流露了作者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全诗在朴素的语言中把遗民盼望王师北返的急切而又失望的心情刻画得极为真实感人。6.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解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罔、殆、犹。7.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从语境来看,此处形容苏轼的书法自然流畅,应使用“行云流水”;“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从语境来看,此处形容书法创作时的自然,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运用的成熟,应使用“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从语境来看,此处形容书法作品的自然,应使用“浑然天成”;“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从语境来看,此处应是形容清闲的状态,应使用“悠然自得”。故选C。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从逻辑关系上看,前后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表因果,故排除BD两项;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应该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排除C项。故选A。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第一个问题是语序不当,“内容鲜明可感”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应放在前面,排除AC两项;第二个问题是成分残缺,缺介词“在”,应该是“在诗的内容中”,排除B项。故选D。10.

【参考答案】(1)“莅临现场”改为“踊跃参加”;(2)“质询”改为“咨询”;(3)“全部”改为“全都”;(4)“500元”改为“若干”;(5)“垂怜”改为“垂青”。【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莅临现场”,结合“各位同学”“校团委”分析,改为“踊跃参加”;“质询”,质疑询问的意思,结合“文学社征稿启事”分析,改为“咨询”;“全部”与“全不”同音,改为“全都”;“招领启事”中不能出现具体金额数,“500元”改为“若干”;“垂怜”,赐予怜悯,给予同情,结合“自荐信”分析,改为“垂青”。11.【答案】①北京学界的大;②更因其富于包容;③也因北京的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的能力。答题时要阅读所给材料,找出语段陈述的话题,注意保持话题的前后一致,然后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关系选出答案,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测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解答。第①句由上文“跻身学界,对于北京城中学界这一角的大,更有会心”可知,横线处应填入类似于“北京学界的大”的句子。第②由首句“大,即能包容”,又开启“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之意可知,横线处应填入类似于“更因其富于包容”的句子。第③文段倒数第二句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回归到“北京的大”这一中心话题,横线处应填入类似于当地的居民根据“也因北京的大”的句子。一、(云南玉溪一中2020届高三月考)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题。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②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③,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刀锯余人:宦官。③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洋溢之意,其字“丝”,则是极少、细微之意。B.文中的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C.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极高,是众妃嫔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正宫”“中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D.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中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宫禁中。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5分)(2)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5分)二、(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新课标Ⅱ卷)名篇名句默写(6分)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三、(云南玉溪一中2020届高三月考)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

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多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

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满目疮痍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中,()。

,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以悲壮的一段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显示幽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汇聚B.显示黑暗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会聚C.昭示黑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汇聚D.昭示幽暗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会聚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B.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悲壮的一段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达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B.以悲壮的一段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C.以一段悲壮的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D.以一段悲壮的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9.(湖南衡阳八中2020届高三月考)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示例:言语得体,举止优雅,传播传统文化,新时代学生应以文明自豪。材料:平等诚信友善遵守社会公约关怀弱势群体维护公共权益尊老爱幼信息开明克勤克俭嘘寒问暖打击特权有始有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山东淄博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开学考)请根据下面材料给出的提示,选择适当的汉字加以拆解并再仿写两个句子,保持衔接连贯。(5分)《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四五人饮酒,半酣之时,约定以字为令。一人先曰:“田字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十字推上去,古字赢一钟。”遂饮一杯。第二人接着说:“固字不透风,古字在当中;古字跑出去,咕字赢一钟。”第三人说:“

。”第四人说:“

。”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本句标点是: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大意是“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应该是与君主共治国事,君主存就同他共存,君主亡就同他共亡。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吕氏诸人掌权,擅自相互称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朝纲。”其中,“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两个判断句,应分别断开,排除AD;“诸吕用事”主谓宾俱全,此处应断开,排除C。故选B。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坐姿。故选D。3.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袁盎拉慎夫人入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坐垫(座位)向后拉了一些(引:拉;却:后退),这样慎夫人就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了。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妾主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故选D。4.【参考答案】(1)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之后每每急步而出,很是得意。皇上待之以礼,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2)袁盎就走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次序,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趋,疾走、急步快走,1分;意得甚,很是得意,1分;礼,名词活用作动词,待之以礼,1分;自,名词作状语,亲自。第二句中,前,名词活用作动词,走上前,1分;说,劝说,1分;和,和睦,1分;岂,表反问,怎么、难道,1分。【参考译文】袁盎是楚地人,字丝。他的父亲从前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之后每每急步而出,很是得意。皇上待之以礼,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应该是与君主共治国事,君主存就同他共存,君主亡就同他共亡。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吕氏诸人掌权,擅自相互称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朝纲。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吕氏诸人,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不可取。”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责怪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到自己的封国去,封国中有人上书朝廷,告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室宗亲以及诸位公卿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出来证明绛侯无罪。绛侯能够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袁盎时常称引大义,慷慨激昂。宦官赵同由于多次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哥哥的儿子袁种担任常侍骑,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的车驾左右。袁种劝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应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孝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我听说与天子共乘六尺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受过刀锯刑罚的人(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了,让赵同下车。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常常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座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席位,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拉后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座。皇上也动了怒,站起身来,进入宫禁中。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次序,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重赏她。陛下宠幸慎夫人之举,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人彘’之祸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中,被调任陇西都尉。5.【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昳、覆、袅、缕。6.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显示:明显地表现。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根据语境“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用“昭示”更合适。幽暗:昏暗。黑暗:①没有光。②形容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