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金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化学-金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化学-金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化学-金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化学-金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金属》课时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交流金属材料的判别方法,巩固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金属具有共性和差异性的原因,加深对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间关系的认识3.通过应用性的练习,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4.通过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掌握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的途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品质。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以及观念的提升,进而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表示,使学生对认识物质的方法进行系统总结提升;2、通过对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共性和差异性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变化的化学观念;3、通过对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共性和差异性原因的分析,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二、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物质组成的世界中,正是由于有了这6000多万种物质,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其中有一类物质——金属,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金属的有关知识,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你来读一下。(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环节一:巩固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入】我们要从化学的视角来认识物质,通常是从哪些方面开始的?你能说一下金属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吗?金属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并说明你有哪些方法能证明它们是由金属制成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我们在检验金属时,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物理方法),一种是(化学方法),由此可知,要检验物质主要利用物质的性质,既可以是物理性质也可以是化学性质,但要通过明显的现象来鉴别。刚刚我们在鉴别金属时,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相似之处,请思考:1.金属的物理共性有哪些?2.金属可以与哪几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金属的性质是否存在差异性呢?你能举例说明吗?(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金属物理性质的差异性最典型的体现是金属之最,化学性质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与这三类物质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上。比如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我们熟悉的铁为例进行探究,请思考下列问题:1.铁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在氧气中呢?你认为影响因素是什么?除了这个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度?2.铁在空气中不会发生反应吗?3.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我们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锈?4.根据防锈的原理你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控制化学反应?除了与氧气的反应外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差异还体现在与酸、盐溶液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度上,而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难易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活动1】在学案中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同桌互评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说出反应不能发生的原因。思考:(1)为什么铜和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为什么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发生反应?(2)锌、铁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但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集体评价并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有哪些?【思考】前面我们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金属的性质,下面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金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性?下面我们借助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一下金属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存在共性和差异性的原因,我们以镁和铝与稀硫酸反应为例来进行分析,我们知道镁是由什么构成的?在稀硫酸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哪些?通过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从而变成镁离子,同时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到一起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形成氢气。(铝同理)由于镁和铝最外层电子数都小于4,因此在化学变化中都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体现出了相似之处,由于失电子的能力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存在着差异性。失电子的能力不仅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还与其他的因素有关,初中阶段暂不研究。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一下金属与酸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吗?由此可以知道物质的性质是由谁来决定的?你掌握了吗?看下面的习题(修改实验方案,同桌两人互说一遍实验方案)【学生活动2】学生首先自己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与组内同学讨论交流。小组交流展示通过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实质的分析,总结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归纳总结提升:金属具有物理共性的原因:金属都由金属原子构成金属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不同金属由不同的金属原子构成。金属具有化学共性的原因: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金属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失电子能力不同。【引导】刚刚我们所说的这些性质是指纯金属的性质,而在实际应用中纯金属有许多缺点比如纯铁纯铝很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更多的是应用了这些金属的(合金)。合金是如何制得的?与纯金属相比,合金具有哪些优良性能?由此进一步说明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环节二:巩固金属的应用【引导】正是由于合金具有如此多的优良性能,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我们通过习题来看一下金属的应用,通过习题我们可以知道物质的用途是由谁来决定的?【学生活动3】完成学案中的相关习题。集体评价并总结:物质的广泛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来决定的。环节三:巩固金属的制备【引导】正是由于性能优越,因此用途广泛。应用如此广泛的金属是如何制得的?回顾一下,制取金属的方法。请用化学方程式将其表示出来,并尝试根据原理将反应进行分类。我们通过这三种方法得到金属发生的是什么变化?而制取合金发生的是什么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物质?归纳提升:我们冶炼金属实际上是利用还原反应,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转化出来。从合金与纯金属的制取方法总结出,人类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来获取物质巩固练习:盘点收获:1、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2、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应用3、分析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4、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5、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课外探究:参考以下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查询有关资料,完成一篇化学小论文或一份化学小报(题目要有个性)。(1)金属的应用与保护;(2)你身边的金属制品;(3)铜壶为什么也生锈?(4)废旧干电池还有可利用的价值吗?(5)其他。三、板书设计金属金属宏观宏观微观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一、组成、结构性质应用制法合金金属共性差异性共性差异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非金属单质+酸+盐溶液种类不同易失电子失电子能力不同二、制备二、制备物理变化:合金化学变化:纯金属《金属》学情分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及专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前两个二级主题的复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知道了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初步形成了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化学观念。学生对生活中的金属制品较为熟悉,并且也能利用所学的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区分金属制品。学生已经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常见的变化和现象,通过借助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巩固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原因,形成“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科学观念,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学生对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较为熟悉,并且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并不难总结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制取金属镁、铝、铁、铜,只是制取金属镁间隔的时间较长,可能有的会有所遗忘,所以老师可以适当的提醒。制取金属的方法学生很难自己总结出,可以老师给予提示,与学生一起总结。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制备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感受金属制品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价值。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金属》效果分析本节课环节一中首先利用物质的分类导入,让学生说出物质分类框架图。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对身边化学物质的认识和学习,经历从“典型代表物”到“类别物质”的过程。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物质就在我们身边,意识到化学物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及其重要性,该目标达成度较高。在本环节中学生还要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并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解释其原因。对于这一问题,采用的解决方式是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板书。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宏观现象,加深学生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这一环节上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在环节一中的习题中,学生设计实验时能够意识到应该控制变量,但是控制变量书写不够全面,说明学生对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度的因素的应用不到位。因此在课堂中采取了学生互说实验方案的方式来巩固本知识点的应用。环节二通过习题巩固了金属的应用,使学生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本环节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较易掌握。环节三通过回顾金属的制取方法,总结获取物质的方法,学生能够总结到位,课堂效果良好。《金属》教材分析《金属》是初中化学专题复习中的第二大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二级主题,其内容在初中化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专题的复习将引导学生从“典型代表物”的学习到“类别物质”金属的学习。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金属。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及中考说明确定本节学习目标为:1.通过交流金属材料的判别方法,巩固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金属具有共性和差异性的原因,加深对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间关系的认识。3.通过应用性的练习,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4.通过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掌握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的途径。.本节课的重点是金属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掌握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的途径。本节课的难点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金属具有共性和差异性的原因,帮助学生形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基本化学观。这节课首先利用物质的分类导入,让学生说出物质分类框架图。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对身边化学物质的认识和学习,经历从“典型代表物”到“类别物质”的过程。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物质就在我们身边,意识到化学物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导入新课之后出示学习目标。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入课堂的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目的更明确,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不仅要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还要知道从哪些角度来研究物质即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这作为化学基本观念之一,要求初中学生掌握。本节课复习金属的知识也不例外,就是按照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来研究的。首先让学生回顾金属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描述,并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上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描述物质的组成。物质组成的描述学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练习和应用,已经比较熟练了,所以在这一环节课堂上没有安排过多的时间。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金属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课借助于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且熟悉的金属制品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并能说出它们由金属制成的理由,目的是使学生会利用金属的物理共性来区分金属与非金属。由于这节课是复习课,学生对金属的化学共性已经有所了解,本节课只需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提升,总结出金属可以与哪几类物质发生反应。同样金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学生在新授课中已经学过,本节课进行简单的回顾,目的是为下面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的原因做铺垫。在此过程中学生要知道金属与酸等几类物质反应的难易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借此让学生书写金属活动性顺序,目的是考察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的掌握情况,接下来通过书写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察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不仅要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的共性和差异性,还要知道其原因。对于这一问题,采用的解决方式是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板书。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宏观现象,加深学生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这一环节上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小组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其中这一环节中所总结出的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如何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呢?通过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实质,借助于金属和氢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差异性的原因,使学生发现“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规律。通过前面的学习环节,学生已经建立了“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基本化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来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引出合金的概念,通过回顾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合金的优良性质,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基本化学观念。同时让学生感受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由于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所以我又设计了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感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使学生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从所学知识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加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再让学生回顾制取金属的方法,并用化学方程式将其表示出来,并总结提升获取金属的方法。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引导,从而一起总结出了金属制备的三种方法,体会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接下来,针对这节课的复习进行课堂小结,建立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科学的化学理念。再通过课堂检测对本节复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和应用,体现出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课外作业选取了任选一个或多个关于金属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完成一篇化学小论文或一份化学小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金属》测评练习相对原子质量:H-1Na-23C-12O-16Cl-35.5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C.银白色的固体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2、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A、Fe和Cu;B、Cu;C、Fe;D、Mg和Cu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相同条件下,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D比C反应剧烈。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A、B、C、DB.B、A、C、D C.D、C、A、BD.D、C、B、A4、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5、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体生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AgB.滤出的固体一定是Ag和Cu的混合物C.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和Cu(NO3)2D.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6、光亮的铁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最不容易生锈的是()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稀硫酸铜过滤B.CaSO4溶液稀硫酸过量CaCO3、过滤C.FeCl2溶液CuCl2过量铁粉、过滤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9分)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8、(3分)你也许没有意识到,当你提出一个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并去寻找答案时,你就已经像化学家一样在“做科学”了。下面是小芳同学实验探究活动的片段:A.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得知镁和铁都能与盐酸反应,她想:“铁和镁哪一种与盐酸反应快?”B.构想假说:如果镁与盐酸反应比铁快,那么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就比铁快。C.设计实验方案……在C中,你认为需要保持不变的量有。9、(4分)应用广泛的金属没有金属,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只要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就能理解金属是多么有用。在一百余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的种类。由于金属具有特殊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金属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你认为金属比较重要的两种物理性质是。现代社会以各种金属为支撑,其中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是。(2)尽管金属有非常优良的物理性质,但应用金属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大多数金属化学性质活泼,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例如,大多数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易被腐蚀,这是因为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反应。从金属的原子结构看,你认为金属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根本原因是。(3)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炼铁、应用金属铁。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原理。10、(8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金属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下表提供了几种常见金属的有关信息,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说明: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金属颜色熔点/℃导电性化学性质Al银白色66061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Fe银白色153517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u紫红色108399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1)铜钱在历史上曾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你认为用铜而不用铁来铸造货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铝比铁更易与氧气或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为什么铝制品却不易被腐蚀?。(3)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请写出工业上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生产中通常将铬、镍等金属熔合在铁中制成不锈钢,改变其组成和结构,达到防止铁制品生锈的目的,这一事例说明了一个重要的化学观念或化学道理,即物质的决定物质的。11、(5分)某溶液仅含有AgNO3和CuNO3两种溶质,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溶液分为A、B、C三份,各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分别得到滤渣和滤液。(1)若将A得到的滤渣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其滤液中的溶质是(2)若将B得到的滤渣加入稀盐酸中没有气泡产生,则其滤渣中一定有(3)若将C得到的滤液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1小题,共18分)12.(5分)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实验目的】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内容】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实验结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实验思考】(1)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3)用完的菜刀要擦干存放,理由是。(4)铝比铁活泼,但铝难腐蚀,原因是。13、(8分)颗粒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实验室制备的方法是:以高纯氮气作保护气,在高温条件下用H2和FeCl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纳米铁”。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生成“纳米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中需要保护气的原因是。(3)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汞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③将金属片A加入到溶液B中。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要通过实验③得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金属A是,如果A是铜,则溶液B是。14、(5分)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12+2NaBr=2NaCl+Br2;I2+Na2S=2NaI+S↓+Br2;Br2+2KI=2KBr+I2由此可判断:①S、C1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C12+2NaI=2NaCl+I2(B)I2+2KBr=2KI+Br2(C)Br2+Na2S=2NaBr+S↓(D)C12+K2S==2KCl+S↓四、计算题(本题共11分)15、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取矿石样品40g,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盐酸219g,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8g(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计算:(1)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2.A3.C4.A5.A6.B7.D二、填空与简答8.(共3分)①盐酸的浓度和体积(或反应物的用量,或盐酸、镁、铁的用量)(1分);②温度(1分);③镁、铁的表面积(或镁、铁颗粒大小及数量)(1分);9.(1)(共4分,每空1分)多导电性、导热性(或延性、展性、硬度大等)铁铝(2)(共2分,每空1分)氧化(缓慢氧化)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Fe2Fe2O3+3CO2Fe+3CO210.(8分)(1)因为铜的熔点比铁低,易铸造;铜比铁不易锈蚀,所以用铜而不用铁来铸造货币(2)因为铝在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层的铝进一步氧化,起保护作用,所以铝制品不易被腐蚀(3)Fe2O3+3CO2Fe+3CO2(5)组成和结构性质每小题2分11.(5分,每空1分)(1)Fe(NO3)2(2)Ag(3)Fe(NO3)2、Cu(NO3)2、AgNO3三、实验与探究12.(5分)【实验结论】氧气和水蒸气(1)1/5(21%)(2)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或试管内液面上升)(3)除去水,防止生锈(4)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铝进一步反应13.(8分)(1)FeCl2+H2高温Fe+2HCl(2分)(2)防止铁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2分)(3)每空1分。镁片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剧烈;铜比汞的金属活动性强;铁;盐酸等14.(5分)(1)Cu+2AgNO3==Cu(NO3)2+2Ag(2)①C12>Br2>I2>S②B四、计算题(本题共11分)15、解:(1)氧化铁的质量为40g—8g=32g(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6HCl+Fe2O3=2FeCl3+3H2O219160x32gx=43.8g盐酸的质量分数为:答: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80%,盐酸的质量分数为20%。《金属》课后反思在这节复习课中,我以金属为主线,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上完本节课之后,我的内心无比激动,我为学生能真正做课堂主人而感动。纵观整节课,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很多,具体如下。一、知识主干清晰,目标明确。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回顾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然后以此为核心向外扩展,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化学科学的诸多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挖掘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从学生描述的物质分类中的金属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复习金属的有关知识,再通过对性质共性和差异性的原因的微观本质的分析,建立起信息之间的联系,将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参与。整节授课,我始终把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规律、情感需要放在第一位,在课堂上尽量做到学生能做的教师坚决不做。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环节,每个环节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1、为了考察学生对认识物质的方法的掌握情况,我让学生说出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从课堂看,学生对该知识掌握很好;2、为了考察学生对金属的性质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并说明判断理由,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学生能够利用金属的物理共性来区分金属与非金属。3.针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共性与差异性的原因这一重点内容,我放手给学生,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讨论可获得的信息,顺理成章地将其一一列举出来。学生在这一环节上,将所学习过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金属与酸反应的实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等进行综合利用,发现规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4、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的理解和掌握。5.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通过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6、通过回顾书写金属制备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归纳提升金属的制备方法。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并且教师可以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学生们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了小组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三、以观念为本,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基本观念能引领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形成独特的化学思维方式,它虽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但它对一般化学知识具有统率作用,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本节课在复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自始至终都十分关注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首先通过学生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学生来谈人们利用它们的主要目的,从而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文明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所做的巨大贡献,以及化学面临的种种责任,体现化学的价值观。然后学生通过金属的性质推断其组成结构特点,借助金属和氢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分析,体会“组成结构决定性质”;又通过练习,加深对“性质决定了应用”的认识;形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观念。最后学生通过金属的制备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四、重视微观教学,揭示变化的本质宏观的现象和规律都能用微观理论来解释其根源,微观上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