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知识精讲精析+能力拓展提升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知识精讲精析+能力拓展提升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知识精讲精析+能力拓展提升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知识精讲精析+能力拓展提升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知识精讲精析+能力拓展提升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壹品味易安相思之愁第十三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壹贰叁肆目录从“苦命和尚”到“乱世枭雄”——元的灭亡与明的建立从“事必躬亲”到“运筹帷幄”——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从“主动开放”到“固步自封”——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从“大明盛世”到“江山易主”——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壹从“苦命和尚”到“乱世枭雄”——元的灭亡与明的建立壹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管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一、元朝的灭亡壹二、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1368年朱元璋应天(改为京师,今南京)贰从“事必躬亲”到“运筹帷幄”——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贰一、明朝的政治制度1.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明朝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都指挥使司(军事)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朝廷负责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2.中央行政制度的改革明朝皇帝吏

工秦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1)裁中书省

废除宰相制度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制相互牵制),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万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于“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利: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使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社会得以稳定。弊:造成皇权过于集中,皇帝独断,难免偏颇;出现太监乱政,社会黑暗;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贰(2)设置内阁①明太祖时期,设立四辅官制度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割断了国家政务的连续性②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a.定义:b.主要工作:c.性质: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票拟: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先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写在纸条上,与章奏一道呈给皇帝。票拟成为内阁最重要的职掌。批红:皇帝看过章奏及阁臣的意见后,亲用红笔写于章奏,叫批红。①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性质或地位)贰②内阁完全受制于皇权;内阁不能制约皇权(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③权力受司礼监的制约,二者矛盾深刻内阁特点贰内阁的工作流程“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

重拟。”——《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离》●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力大,出现首辅专权(严嵩、张居正)●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力大,出现宦官专权(王振、魏忠贤贰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地位逐渐上升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利膨胀“部权尽归内阁”内部权力膨胀贰(3)特务政治材料1:明代的司礼监不仅是二十四个衙门中最具权威性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是官官机构十二监中的首席衙门,司礼监最主要的职权是掌印秉笔、随堂太监掌管批红及宣传渝旨,司礼监还控制著东厂、西厂、锦衣卫等机构。其职则是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摘编自宋佳:《明代内阁、司礼监与皇权之间的关系》材料体现了司礼监掌握着用些权力?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何它的权力始终无法威肺皇叔?这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权力:掌管批红、传宣诊旨,提督厂卫,治理诏狱。(2)官官专权。(3)它的权力来源于皇帝。(4)本质上说明君主专制的加强。贰君主当权宦官事迹英宗王振移去太祖铸立的“宦官不得当权”的铁牌;怂恿英宗亲征入侵的瓦剌,引发英宗被虏的“土木之变”。景帝曹吉祥英宗获释回国,未能从景帝手中取回帝位,于是曹吉祥发动“夺门之变”助英宗复辟。宪宗汪直统领西厂,广兴大狱。武宗刘瑾建“豹房”导帝嬉游,以便乘机揽权;加设内厂,肆杀异己。熹宗魏忠贤宦官权势达到极点,魏忠贤擅作威福,党羽遍全国。他自称“九千岁”,任意诛杀异己,忠良遇害者甚多。锦衣卫虽然亲近,到底是外官,也许会徇情面,(成祖)仍是不能放心......特设一个东厂......用内臣提督......关系和皇帝最密切,威权也最重。

——吴晗《明代的锦衣卫和东厂》贰叁从“主动开放”到“固步自封”——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贰时间条件概况目的影响

西

洋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③统治者的支持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积极方面

: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消极方面: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15世纪前期(1405-1433)1.海上交通贰郑和下西洋的特点①规模大②时间长③技术先进④和平交往贰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康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闻”,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材料四: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饭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结合材料,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贰答案: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2、宋元以来造船业发达3、宋元以来航海技术的掌握,特别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4、明朝统治者的支持5、郑和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勇于探索等

各国使节搭乘郑和的船队,纷纷前往中国朝觐明朝皇帝,在下一次下西洋时,郑和又把他们送回各自的国家。这种“四方来朝”的局面,就是明朝皇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朝宫廷宴请各国使节的宴会上,响起了这样的歌声: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圣。天陛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士大夫强烈反对,甚至在史书中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已。明朝政府对航海缺乏持久的兴趣不说,也未能抓住发展海上力量的机会。郑和的航海并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仅仅只是成为一种空前绝后的冒险壮举。——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郑和下西洋?积极:大大加强了中国与南洋的联系,宣扬了明朝的声威,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消极:经济意义大于政治意义。在海禁政策下,商业利益有限,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也是后期倭患兴起的原因之一。贰2.沿海形式(1)倭寇①“倭寇”侵华a.“倭”是当时对日本的通称,b.元朝末年把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的日本海盗成为“倭寇”②“倭寇”侵华的原因a.日本经济的发展,“勘合贸易”的不满足b.中国沿海地区也由商业的发展c.明朝中期,首辅专权,政治腐败,边防松弛贰(2)抗倭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贰贰(3)西方殖民者入侵(1)明朝中后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频繁(2)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了在壕镜澳(即“澳门”)的租借权(3)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4)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肆从“大明盛世”到“江山易主”——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一、内陆与边疆(一)明对边疆的措施1.对蒙古(鞑靼、瓦剌)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英宗(土木之变)③1571年,鞋鞋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直到明末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2.对藏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对东北: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贰民族势力化解行动结果蒙古女真藏族迁都、修筑长城、册封、互市设置奴儿干都司进行管辖,民族压迫封授、设立宣慰司、元帅府蒙汉关系得到缓和威胁始终没有解除与中央关系甚为密切(二)明清易代1.满洲崛起(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2)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左为努尔哈赤;右为皇太极清沈阳故宫2.明清易代(1)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流行,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2)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即“崇祯皇帝”)自溢,明朝灭亡。(3)1644年,清朝多尔滚统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清军入关形势图明朝灭亡原因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类,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其石名青叶,味腥而腻,少食则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马悉才《备陈灾变疏》天启七年(1627),王二领导饥民杀澄城县贪官张斗耀,揭开起义序幕。崇祯元年(1628),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等,二年,张献忠、神一元、不沾泥、红军友、点灯子等各支并起号三十六营,众二十余万。宣德以来,吏治已渐趋腐败,中称“宣德初,巨僚宴乐,以奢相尚,贪污成了官场积习,连负有监察职责的御吏亦贪纵无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