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_第1页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_第2页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_第3页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_第4页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7篇)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1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文阅读(约25分)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1)通假字:蚤-早(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记忆:因为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养语感。(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法和意义。用法:①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②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7、信息筛选(1)题型:?人物?品行(2)方法:①先判断人物对象;②排除被否定的项;③验证所选项。8、内容概括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部分与全部等方面值得注意;(2)关注表示判断、观点的词语;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2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2页。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是倍数加一)(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①虚词②实词③修辞标志: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如…何;得无…乎;何…为建议:①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判断;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10、翻译(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建议:(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联系前文)—留、删、换、掉、补(1)几种句式类型(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②省略句③被动句④倒装句(2)现代汉语正常语序:[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附:①判断句:……者……也/……,……也/……者,……/……者也/为、是、非、未、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3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3页。②被动句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看句意。③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④倒装句一、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谁、孰、何、安、焉、胡、恶等)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毋、无、莫)3、“之”“是”作提宾标志。(注意介词)二、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状语时要注意:于、以、乎=于等三、定语后置1、标志:而、而……者、之、之……者2、注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地方,判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察其位置是否倒装。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代诗词鉴赏与默写(12-13分)考查内容: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1、形象答题提示:(省略号内为结合诗词分析)①通过对……内容的描写,②描绘了一幅……的景象(图景)/营造了……的意境/表现一个……形象。2、语言3、表达技巧P(1)修辞手法(常见9种手法及其效果)P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4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4页。动静、虚实、远近高低、正侧面、抑扬、联想想象、工笔白描、对比、衬托(渲染)、渲染、用典、象征、以小见大(3)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主观情感字词)②间接抒情答题提示:本诗运用了…手法,写出+具体体现的诗句意思+这样写…(效果、情感)4、内容情感(题材分类)5、解题建议:(准确答题有“几看”)(1)题目(大小标题)(2)作者(3)序注(4)意象(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6)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建议:定点取向,多方印证,勿先入为主断章取义。6、名句名篇默写(1)理解分类记忆;(2)高中部分的诗词文务必过关;(3)重点记忆不熟练的篇目;(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多写几遍。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现代文必考题(论述类为主)1、考点内容:(1)重要概念的含义(指代、比喻)(2)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看位置)(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繁长(4)分析行文结构思路变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5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5页。(6)分析作者观点态度2、考查形式:选择+主观表达题3、选择题的设错方式(设错陷阱)(1)由“或然”“必然”(可能必然)(2)由“未然”“已然”(将已经)(3)无中生有(4)故意曲解(5)以偏概全(部分全部)(6)恰好说反(是不是)(7)夸大其词(难以不可能)(8)条件互混(条件与结果互混)(9)乱设因果、假设、条件关系4、建议:(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方便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3)出现具体句子时回到原句作对比。根据前后文理解作答。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现代文选考1、文学类——考点内容(1)句子意思及其表现力(作用+效果)(2)人物(3)情节(小说)的结构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抑扬、线索(明暗)、铺垫、悬念、误会、巧合、过渡、照应等(4)语言特点(注意修辞的应用及效果)(5)环境的作用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6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6页。(6)写作意图(主题)社会意义(小说的核心)2、实用类(1)考点内容: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意思)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③分析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④评介文本观点和倾向及社会价值⑤思考与判断文本特色(结构、手法、语言)⑥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发掘深层含义(有理有据)⑦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⑧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2)传记(3)表达技巧①修辞手法(见诗歌专题)记叙、叙述(顺/倒/插/补)描写(白描/细节)②表达方式议论直接抒情间接③表现手法(见诗歌鉴赏专题)④其它如线索、过渡、悬念等(见文学类)(4)新闻(消息、通讯)(5)科普文文体特征: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语言特征:客观准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2【散文阅读】一、标题作用①可能成为线索,便于梳理结构思路。②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7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7页。③可能有象征意味、寓意深刻,揭示主旨、哲理。④可能运用表达技巧,能吸引读者。二、开头作用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三、句段作用①首句(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②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耐人寻味。③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④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⑤点睛句(段)——点明中心,统领下文;含意深刻,耐人寻味。⑥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⑦矛盾句(段)——看似矛盾而寓意却深刻,表现深刻内涵、见解。四、结语作用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卒章显志,或含蓄地表明主旨(借助象征性景物描写)。③升华情感,深化主题。五、线索作用①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②层层递进,逐层深入。③把感情推向高潮(线索类型:中心事件、感情、具体事物、时空变化。)六、景物描写①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起象征、暗示作用。③烘托叙写对象的某种特征。④为下文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七、引文作用(表达思想情感,对当前语段或全文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8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8页。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主题或启迪作用。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八、表达方式①顺叙:清晰地呈现事情的来龙去脉。②倒叙:增强文章生动性,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③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题旨鲜明)。④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⑤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⑥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⑦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九、修辞手法①比喻——形象生动。②比拟——人格化、物象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③借代——突出形象特点,具体生动,含蓄简洁。④夸张——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⑤对偶——语言简练整齐,意义凝炼含蓄。⑥排比——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强化情感。⑦反复——增强语势,强化某种意思或某种情感。⑧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9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9页。十、语言特色①风格:含蓄明快、文雅通俗、生动朴实、富丽素淡、简洁繁复。②特点:精炼、准确、形象、丰富。十一、表现手法①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②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主次分明。③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④想象——突破时空束缚,自由创造新形象,以抒发特定情感。⑤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⑥讽刺——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3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1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良晨美景赏心乐事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0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0页。18.商丘应天府19.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25.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27.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是: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0.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31.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3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35.我国当代文学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38.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3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40.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去入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1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1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4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5、举:举以予人(拿)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8、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9、得:此言得之(对)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12、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二、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三、一词多义1、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2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2页。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2、或: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3、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②此得之(正确)③诚不得已(办法)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51.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3.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4.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5.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6.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7.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8.杨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9.九死不悔: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10.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11.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人相处。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3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3页。13.楚楚可怜: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14.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15.去日苦多: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16.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17.少长咸集:年少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了一起。18.群贤毕至: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来了。19.曲水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20.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21.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22.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23.感慨系之:有所感触,慨叹不已。24.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25.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这里是使动用法。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26.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2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28.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29.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30.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31.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32.容有底止: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33.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34.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之意。35.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感到非常震惊。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4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4页。37.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泰然处之。38.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内心焦急万分。39.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40.空头支票:无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41.不言而喻: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42.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43.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44.休戚与共:忧患祸福彼此共同承担。4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46.浅尝辄止:只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47.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有毅力,毫不动摇。48.卓有成效:卓,特别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绩、效果。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6小说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修辞手法:①.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5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5页。②.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⑤.夸张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B.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⑥.比拟:生动形象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B.寓情于物,表达作者的强烈的爱憎感情C.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战斗力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E.使叙述生动形象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⑦.设问:吸引读者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B.承上启下,过渡衔接C.波澜起伏,避免呆滞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⑧.反问:加强语气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B.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C.引起思考以求共鸣9.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6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6页。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中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白描:用字简炼,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场面描写:使人物情貌一览无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丰满。对比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某一性格或情感。人称运用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7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字,如“作(zuō/zuò)”“症(zhēng/zhèng)”“强(qiáng/qiǎng)”“模(mó/mú)”(2)形近字,如“呛(qiàng)”“怆(chuàng)”(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ín—明míng)、卷舌音(寺sì—饰shì)(4)生僻字,如噽(pǐ)罅(xià)隙(5)成语中古音,虚与委(wēi)蛇(y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建议: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7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7页。②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注释为主。2、近义词辨析(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1)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2)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3)用法(对象、搭配、词性)建议: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3、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1)勿望文生义,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2)分清对象,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徐娘半老—中年妇女”(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可以加强复习效果。4、语病题(1)几种类型:①成分残缺或赘余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8页。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8页。③搭配不当(动宾、主宾、关联词)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⑤表意不明(有歧义、指代不明)⑥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多层否定)(2)快速判断语病有“十看”①看介词(小心缺失主语)②看代词,如这、那、它(小心指代不明)③看判断词“是”(小心主宾搭配)④看两面词(小心双提单承或单提双承)⑤看关联词(小心语序不当和搭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