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包500克的盐、1袋薯片、袋装10克感冒颗粒、2分硬币、1千克洗衣粉、2千克的花生。【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克、千克的认识。(板书课题)出示两个袋子,一袋薯片,一袋盐。问:“那一袋更重一些?”怎么判断?生:掂一掂、看一看、称一称。二、探究体验(一)认知体验1克师:拿60薯片,1克有多重?请同学们们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2分钱硬币,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生:很轻,非常轻。师:我们可以用天平来称出这个2分钱有多重。当天平两端的物体一样重时,天平就会保持平衡。师:我们刚才称得了一枚2分钱硬币的质量大约是一克,请同学们再掂一掂,感觉1克有多重。生:1克很轻师:1克真的很轻。当我们表示较轻物体的质量时一般用克作单位。【板书:克g(较轻)】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克?生:一粒花生、一张纸等。师:展示老师搜集的资料。师:学具袋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一块3克的糖、一袋10克重的感冒颗粒、一根火腿肠、一块香皂。掂一掂,感受一下。感受完了组长收回学具袋。(二)认识感知1千克师: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读有多少克。一袋盐是500克,两袋盐合起来是多少克?(板书1000克)你怎么知道的?预设:500+500=1000师:我们用秤来称称看。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呢?师: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那就是几千克。板书:1千克。师:同样的两袋盐,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1000克=1千克师: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1千克洗衣粉,小组内体验一下1千克有多重?说一说你的感受?生:较重师:当我们表示比较重的物体时可以用千克作单位。【板书千克kg(较重)】师:下面让我们体验一下两千克有多重。拿出我们准备的2千克花生米,在小组内轮流体验一下。师:选班内一个较轻的同学,一个较重的同学分别体验一下他们的重量,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生交流感受,师及时作出评价。(三)有趣的动物。读一读动物的体重,感受一下。(四)在我们中国,口头上经常用到“公斤”这个质量单位,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质量单位。下面我们来阅读一段数学资料,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在我国,人们常常用到“斤”和“两”作质量单位。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一直沿用十六两制(1斤=16两)的计量方法,成语“半斤八两”就来源于此。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麻烦,才改成1斤等于10两。现在,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克”与“千克”等已经成为我国常用的质量单位。1千克等于2斤,1斤等于500克。三、练习设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明想请大家帮助他解决一个困惑,你愿意帮助他吗?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更重一些?师:动脑筋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预设1:1千克铁重,铁比棉花要重很多。预设2:他们一样重,因为他们都是1千克。生生质疑、讨论,师小结:不论什么物体,只要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它们就一样重。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那些知识?五、板书设计克(较轻)千克(较重)gkg1000克=1千克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千克的认识》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在7——8岁之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持续时间较短。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

学生虽然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因此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学会用克与千克的关系解决生活的问题。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教学致力于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有效的桥梁。如课前布置去超市调查物品质量的实践活动,在调查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很自然认识了各式各样的秤,学习了怎样看秤,各种资源被充分挖掘,这样学生学得扎实、主动、并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体验1千克和1克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应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约重1克、一千克的物品,这时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越来越清晰,逐步发展到估测物品的质量。

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技能。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尽量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育新理念,为孩子们的自主、独立、合作、个性等。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千克的认识》教学效果下面根据上课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一、教的效果分析老师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攻破教学重难点。

1在导入环节,新课一开始,老师出示盐和薯片,怎样知道他们谁重呐?接着问1克有多重呐?2、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准备了恰当的教具和学具,借助微课程学习天平的用法,效果比实物演示清楚,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感受克和千克这两个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尤其是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几个2分的硬币和1角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老师还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上面标有质量的东西,可以亲手去掂量。很自然的让学生从认识克过度到千克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克和千克。3、教师准备的教具,都是生活中的物品,教师要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是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问题.

学的效果分析从整堂课孩子的参与情况来看,学生非常积极,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果明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都获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克的认识”中,反复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克”“千克”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学生经过眼晴观察、耳朵倾听、脑子思考、嘴巴表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千克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千克的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材分析]克与千克是小学阶段教学的第一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已经对重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估计物体轻重的经验。建立了初步的重量观念。质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获得知识。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建议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情感等特点,本课主要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建议要充分利用主题图认识质量单位课和千克。找一找、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千克的认识》评测练习一、判断1、一个梨重150克。

2、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3、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8000克与8千克一样重

)5、小明的体重是60克

)二、在(

)里填上合适质量单位一个西瓜重5(

),

一瓶墨水重100(

),

一本故事书重210(

),一个梨重200(

),

一只鸡重2(

一只山羊重55(

),一头牛重200

一枚2分硬币重1(

),

一袋方便面重105(

),一个桔子重100(

),

一个足球重500(

),

小明的体重是25(

)。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350克白糖和260克红糖,买的白糖比红糖多多少克?

2、一台笔记本电脑重2500克,2台笔记本电脑共重多少千克?答案:金黄小麦熟了,到处一片金黄丁香花、向日葵、茉莉花昆虫卡小组昆虫名称蜜蜂是否鸣叫是主要特征(样子)头、胸、腹活动方式(白天或夜晚)白天是益是害益虫穿短袖、喝绿豆水、打遮阳伞、擦防晒霜、戴帽子、吹风扇等等。游泳、收麦子、划船、去海边玩、树下乘凉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千克的认识》课后反思

我在本节课教学设计时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教学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实践中感知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师生共同努力,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学生进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物体的轻重。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在情境中建构

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人手一台天平,让学生去亲手体验,而教师的演示,学生很有可能看不清楚。所以,这时网络资源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我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看到了清晰的演示过程。因为有了这个体验,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简洁、易懂。

传统教学中认识质量单位,重点一般都是放在单位的换算上,教学中往往采用讲授记忆的方法,学生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学完质量单位后,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个西瓜重3克,一个鸡蛋重50千克,王老师的体重是60克……这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严重脱节。《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重点确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经验。所以在“克的认识”中,我反复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克”“千克”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学生经过眼晴观察、耳朵倾听、脑子思考、嘴巴表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本节课的不足:练习题的设计不够充沛。在体验过程中,应多让孩子说一说感受。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千克的认识》课标分析本节课在课标中关于克和千克的内容是这样规定的:《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地估算”;在“学段内容”中提出:“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量(计量、度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手段和方法。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学习质量单位,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品的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肉眼观察得到,只能靠身体的感觉感知。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和能力。

课标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