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走进苏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走进苏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走进苏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走进苏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走进苏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苏轼》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灵感1.从选题的灵感说开去我个人研究苏轼始于2015年,2015年开始大量阅读苏轼作品和苏轼的传记,以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为代表,开始了我个人对于苏东坡其人其事的研究历程,越研究苏轼,你会发现,苏轼的豁达人格与沉郁词风很是值得我们学习,所以2017年开始思想碰撞,着手准备并初步决定和学生一起研究。2.从学生的知识层次说开去八年级上册已经学过苏轼黄州时期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和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八下已经学过苏轼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说对苏轼的生平和词风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原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书中共选入苏轼作品4部,三部都在八年级出现了,因此想借着苏轼研究的热潮,一鼓作气也把九年级即将学到的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拿到八年级和学生一起研读。二、课程总设计说明研究大家苏轼,一首词过于单薄,很难多角度的体会其人文情怀。因此以九上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点,辐射苏轼其他三首词,包括同写于密州时期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及最特殊的黄州时期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目前已编入部编新教材八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四首词,同一时期的两首进行横向比较,两个时期的四首进行纵向品析。借助于意象和背景,整合教学,读品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走进一个儿女情长却又豪情满怀,一个孤独高傲却又英雄气短的苏轼,这才是这节课的最终目的——让古典人物走进我们的课堂,看一个血肉丰满的苏轼。三、教学目标:1.读——在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身临其境的演绎诵读,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2.赏——结合创作背景和意象比较赏析密州和黄州时期的四部作品,品悟东坡其人其情,提升审美情趣;3.评——三周时间自由研读东坡,以《我眼中的苏东坡》为题,创作一篇具有独特视角的评论性文章。四、教学重难点比较苏轼两个特殊时期(密州和黄州)的作品,多元评价一个血肉丰满的苏轼。五、教学创意一个主线:让苏轼从历史词坛中走进我们的生活,看一个血肉丰满的东坡先生两个手法:横向与纵向结合比较阅读,两个特殊时期,密州和黄州时期,分别有两部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密州时期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黄州时期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一时期进行横向比较诵读,不同时期作品进行纵向比较阅读,多角度走进苏轼。诗词整合教学,将课内《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课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整合起来,多角度走进苏轼。六、整合后的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苏轼词文——《浣溪沙》(八上),《水调歌头》(八下)《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上),文《记承天寺夜游》(八上)。第二部分:课外耳熟能详的苏轼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几部作品学生都很熟悉。第三部分:推荐阅读文章方方的《喜欢苏东坡》,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林语堂《苏东坡传》。七、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微课,看千古一人苏东坡抛砖引玉,看两年前我做的微课《千古一人苏东坡》,借用3分25秒的微课,和学生迅速再温故苏轼生平,让学生了解,这是两年前我对苏轼的看法,两年过去了,随着我的研究深入,随着学生们也研读了大量的苏轼作品,调动学生研究兴趣,我们要共同走进一个血肉丰满的苏轼。活动二:借意象和背景,赏密州时期作品,看一个儿女情长又豪情满怀的苏轼密州时期,四十岁的苏轼在密州任太守,巧的是,用“江城子”这个词牌名共创作了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词作,一首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前一首怀念亡妻王弗,戚戚然;后一首表达自己聊发少年狂的豪迈,赏析同一时期的作品,深入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背景相同,作者情感不同,词作中选用意象不同,引导学生找到“鬓如霜”“断肠”“泪”“孤坟”“松岗”以及“黄”“苍”“锦帽貂裘”“千骑”“酒”“鬓微霜”等意象,学生会发现,不同的创作心境,不同的选取意象,即使意象相同“鬓如霜”与“鬓微霜”依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象群,不同的词境。研究着,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在品读诗歌之后,带着学生配乐朗诵,一首悲戚戚,一首心昂扬,一首引导学生低沉入境朗诵,一首引导学生器宇轩昂,高昂的基调。在品读中,一个儿女情长又豪情满怀的苏轼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活动三:借意象和背景,赏黄州时期作品,看一个孤独高傲又英雄气短的苏轼黄州时期,是苏轼创作的高潮时期,名作迭现,有我们熟知的《前后赤壁赋》,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同时也是苏轼人生和词境的关键转折期,在苏轼一生中曾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为黄州时期最为严重,终极挫折也造就了一代词作大家——苏东坡。这个研究点上的作品也选取的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引领学生体会苏轼黄州时期的特殊遭际,找寻不同的意象群,比如“缺月”“幽人”“寒枝”与“惊涛”“泪”“梦”“华发”,体会一个孤独高傲又英雄气短却又不乏希望的苏轼。品析之后,配乐诵读,一首孤独无依,一首读来失望与希望并存,黄州时期苏轼是复杂的。活动五:“千古东坡我评说”以方方的《喜欢苏东坡》激发学生的评说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后为期三个周的研究性学习,推荐阅读篇目:方方《喜欢苏东坡》,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林语堂《苏东坡传》。并撰写小文章或人物评论文《我眼中的苏东坡》。创新点:立在保持并激发学生对于苏轼作品人物的研究兴趣,尊重学生自己的审美情趣,以论辩和研究式学习为主体,触发学生对于古典诗词乃至古代仁人志士的研究兴趣。九、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课前准备:根据自己的喜好,搜集从小学至今你所学过的或知晓的苏轼诗词文“选诵经典苏词”课前自由搜集从小学至今熟知的或者喜欢的苏轼诗词文作品,熟读成诵,并根据自己对于诗词的理解进行创意诵读。并借助平板提前学习《晓静诗画人生系列微课之意象》。课上活动:完成课程目标的前两个环节,既“读”“赏”课后研读:课后研究性学习:读两篇文章+一部著作,时间三周,研究苏轼,撰写诗评书评或人物评论。撰写《我眼中的苏东坡》,分享每个人心中的苏东坡,老师做人生和人格意义上的指导,并适当引入评论文章的写法。十、学习效果评价1.PAD朗读作业中的测评方式。“选诵经典苏词”与“美读经典苏词”环节:学生整理最喜欢的苏词在阅读积累本上,并借助平板朗读作业完成诵读,老师的借助PAD朗读作业中的测评工具进行网上测评并公示。2.教师课上点评与学生论辩评价方式。“课上赏析苏词”:意象赏析法的掌握程度,是否能比较出同一时期不同词作的意象及词境区别。以教师点评和学生论辩为主要评价方式。3.小论文交流评价。“评说千古东坡”:通过小评论文,看学生们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检测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诗词教学课标分析及分解一、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诗词教学1、前言引文: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初中阶段诗歌教学目标与内容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二、进一步对九年级诗歌教学进行课标分解1.有感情地诵读,准确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名篇、名句;2.在反复诵读的的基础上,能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3.能够准确把握诗词中的典故,意象等,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艺术形象;4.能依据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对诗句描绘的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5.品析诗文语言,体味练字,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6.能简单地评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培养诗词鉴赏的审美情趣;教材分析苏轼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原人教版教材(相对部编新教材而言)共收入苏轼作品四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八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八下)《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上),文《记承天寺夜游》(八上)。三首词一篇文,使苏轼成为仅次于李白的收入作品最多的一人。选入作品多收入八年级课本中,这符合了学生对于诗词的认知规律:从诗到词,从绝句到律诗再到词曲,由易到难。苏词研究与赏析的价值从苏轼对词的贡献来看。苏轼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对词的内容和词境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将词从艳词的地位中解救出来,自苏轼之后,无事无物不可入词,因此,带着学生研究苏词对词的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从苏轼个人人生经历与人生境界来看无论从苏轼个人的才华还是苏轼的人品来看都堪称古今第一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究其一生历尽宦海沉浮却始终能够以豁达对待世人,因此研究苏轼本人对于学生的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也是非常重要的。整合内容与课程资源的利用整合内容:一首课内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上),三首课外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目前已经被选入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研究大家苏轼,一首词过于单薄,很难多角度的体会其人文情怀。因此以九上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点,辐射苏轼其他三首词,包括同写于密州时期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及最特殊的黄州时期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四首词,同一时期的两首进行横向比较,两个时期的四首进行纵向品析。借助于意象和背景,整合教学,读品结合,看一个血肉丰满的苏轼。已有资源整合运用:八年级已经学过苏轼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和两首词《浣溪沙》《水调歌头》,对于苏轼已经具备一定的了解。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创作背景和意象品析苏轼在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情感价值观。课时安排课前预习:1.摘录并诵读你喜欢的苏轼诗词,完成PAD上的“口语诵读测评”作业。2.平板提前学习《晓静诗画人生系列微课之意象》。课上活动:完成课程目标的前两个环节,既“读”“赏”课后研读:课后研究性学习:1.读两篇文章+一部著作,时间三周,研究苏轼,撰写诗评书评或人物评论。2.撰写《我眼中的苏东坡》,分享每个人心中的苏东坡,老师做人生和人格意义上的指导,并适当引入评论文章的写法。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分析本节课针对的受众群体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经过了一年半的诗歌教学熏陶,从七年级的诗歌基本概况学习:包括诗歌发展历程,绝句和律诗的知识掌握以及基本的诗歌诵读知识等。到八年级上学期的诗歌鉴赏知识学习:解析题目,了解作者,掌握背景,结合意象等。可以说这些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八年级上册已经学过苏轼黄州时期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和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八下已经学过苏轼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说对苏轼的生平和词风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班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分析这个班的孩子是我从七年级一直带上来的,在日常的教学中就非常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日常语文活动中经常有开放性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整理归档,并形成自己对于问题的独特的而有建树性的看法,这就为我本节课的苏词研究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分析初二阶段的孩子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自我个性舒展的需求;二是正处于我们所说的青春叛逆期。而我们班级的孩子大多是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在他们的未来求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难关,因此以苏轼的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密州时期和黄州时期)为切入点,尤其是遭受了人生最大磨难的黄州时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感受诗人在经历人生坎坷时的心路历程以及其豁达沉郁的情怀,并能够从中获得人生启示,这就是传统文化走进现代语文课堂的最大价值!测评练习一、课前诗歌诵读与积累测评2017年开始我校全面使用电子书包授课,这在语文课前预习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监督和考评效果。其中有一个“口语测评”功能,学生诵读苏轼诗词作品之后上传,系统会自动根据语音声调情感等进行测评,教师可进行二评,对于不合格的诵读作品可进行二次审核提交整改。学生可根据提示进行修正。学生的课前预习就用的这种方式,自由诵读苏轼作品,平台会自动产生诵读效果评价,老师可手动进行二次批改,打回重新诵读。(诵读作业测评)二、对于课上学生赏析诗词过程性测评微课资源分享,云平台视频资源共享,课前我在云平台端发布了一个微课《晓静诗画人生系列微课——意象》,让学生进行提前学习,以便于在课上可以运用意象进行诗词品析,这个在课上通过教师点评和学生研讨可进行软性评价,一节课下来,个人感觉学生的这种借助微课自学的方式在课上苏轼词作分析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三、课后《我眼中的苏轼》小论文或文学作品测评。对于优秀作品(具有独特观点)的在班级云平台空间进行作品展出,并结集成册形成《我眼中的苏轼》作品集,已装订成册。(云平台班级空间优秀论文展播)效果分析课前诵读作业测评效果这是第一次提交情况分析,系统会自动生成各种测评数据,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数据,对学生诵读起到科学的测评效果。79.5%的学生在诵读诗词方面可以达到优秀,有2.6%同学不及格,我已经运用教师二评功能进行了打回去重新诵读的批改,这部分学生需要二次提交诵读诗词作业。课上诗词赏析效果分析借助课前微课《意象之美》和课上微课《千古一人苏东坡》,学生分别从意象和作者背景方面对苏轼的四首诗歌进行的赏析和诵读,个人感觉学生的赏读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在赏析词作方面能够很好的借助于意象和背景进行分析,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在诵读方面因为每一首词都配有相应的音乐(古代词是根据音乐填的,本来就是可以演唱的),在音乐背景的融合下,学生情感也是调动的非常好的。课后人物传记小论文的撰写情况分析采用的是分层推荐阅读篇目,C类同学可读方方的《喜欢苏东坡》,B类同学可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A类同学可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由低到高的阅读层次和研究层次,充分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研读兴趣。论文撰写的唯一要求:写出自己独特见解。有的同学图文并茂,词画一体的研究苏轼,有的同学则简单的几句谈苏轼在美食方面的研究,总之,能够看出来学生的认真态度和独立研究的思维习惯在逐渐形成中。课后反思《走进苏轼》这节课,我又带着学生完成了一次与古代名家的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既是对东坡先生的一种纪念,对其豁达人格的一种传承,也是我和学生研究历程的一种方式。下面将说说这节课设计以及课堂反应我的一些反思。这节课的一些亮点:课前课上微课融合应用,省时高效。课前的《诗画人生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