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地球的伤心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地球的伤心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地球的伤心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地球的伤心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地球的伤心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伤心事

教学目标1.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体会“地球的伤心事的含义”。2.关心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能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献计献策。3.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资源的生活小事。教学重点: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节约资源的环保观念。难点: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资源的生活小事。一、谜语导入:这节课,老师出个谜语来考考同学们: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板书:地球)地球奉献给人类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地,洁净的水源、富饶的物产、巍峨的山峰………地球如此多娇,又是那么的迷人。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看了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呀?(学生谈感想)(课件展示)。地球哺育了我们,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地球妈妈变了,她变的怎么样呢?大家再看大屏幕。(出示图画)生谈体会: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啊!从同学们的表情和回答中,我看出了“地球受到了伤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地球的伤心事(板书课题:——的伤心事)二、活动一:“火眼金睛”1.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大屏幕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教师:地球都受到了哪些伤害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二、活动二:我为地球:“找病症”1、在你身边都发现了哪些破坏的环境问题呢?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关于地球受到伤害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还有个温馨提示:请听(1)认真观察搜集的资料。(2)每人简单的说几句话。(3)把交流的内容在资料的背面写一写。过一会儿我们看哪个小组,问题回答的最完整。怎么样,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第一小组展示:第二小组展示:第三小组展示:第四小组展示:。。。。。。。师小结:看到同学们展示,老师的心里非常的高兴。老师也收集了资料。请看大屏幕。2、老师展示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沙尘暴(铺天盖地、席卷、气势汹汹)、雾霾、人口增长过快的图片”了解地球上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观看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想呢?想对地球妈妈说点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并小结: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昔日的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变成了现在伤痕累累的样子,她在哭泣,她在控诉。四、活动三:地球的控诉学生上台表演。“今天我们研究了地球受到的伤害,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地球受到伤害呢?五、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资料完成这个作业。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爱护我们的地球吧。附:板书设计:

地球的伤心事水污染

节约资源

森林被滥伐电子垃圾水土流失

沙尘暴

保护环境大气污染

雾霾

“地球的伤心事”这一主题板块,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森林被砍伐、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石油将耗尽、动物濒临灭绝等地球的“伤心事”。通过对这些事实的学习,学生能大致感受到目前世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状,使他们思想产生共鸣,激发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烈愿望。进而能积极主动地探究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地球的伤心事还是很多的,比如滥伐树木、非法采石、乱施农药、汽车尾气等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如雾霾、气候的反常、酸雨等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这些在实际的教学中给我们提供了“伤心”的素材,相信在教室的引导下是能起到积极的效果的。本课教学中,继续上节课的内容,提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母亲”这一问题并进行简单交流之后,马上提出中心议题“实际上人类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使地球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对此你有何感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充分地讨论,使学生全面而清楚地了解到由于人类对地球的无节制破坏,已使地球面临资源缺乏甚至枯竭的危机,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在与上一环节内容的反差中,学生心灵受到较大触动,水到渠成地发出“保护地球”的呼吁。总起来看,整节课无论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课堂教学氛围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一些细节问题上,鉴于学生的认知范围还需进一步引导拓展。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人们生活所依赖的环境也是非常脆弱的,地球也面临诸多问题,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逐渐匮乏等原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遭到破坏。“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使人类尝到自己酿造的苦果,为此国家和地区为保护环境都采取了积极措施。本节课正是鉴于此,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面临的问题,自觉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以及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评测练习(100分)一、想一想,我会填:(每空2分,共76分)

1、世界上_________的原始森林已经荡然无存了。森林面积正以每天_________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合起来大约有_________万平方千米,接近一个山东省的面积。

2、现在,全世界有_________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沙漠化。沙漠化威胁着_________多个国家,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_________。

3、_________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最新资料显示,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3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_________。

4、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称:现在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_________吨,从而造成_________吨水体被污染,致使目前约_________人无法获得洁净的饮用水,每年有_________人死于与污染或恶劣卫生条件相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将增加到_________亿。

5、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的石油量已经达到_________桶,几乎每年增加_________。

6、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称:如今生物物种消亡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当今世界上有_________种动物濒临灭绝。

7、据统计,到2005年,中国人口数量已达_________,世界每_________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中国_________人手拉手站着,至少可以绕地球赤道圈。

8、_________迅速发展,大批_________工厂的建立,在占用大量耕地的同时还排放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9、生活中,_________排放的围棋使大气污染日益加重;大量生活垃圾和_________的排放,也对_________造成了极其严重的_________。

10、人类的一些行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很大。

11、人类利用地球上丰富的资源,进行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有些自然资源使用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再生成或循环使用,被称为_________;有些资源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再生,这种资源被称为_________。

12、请你算一算:从1949年到2005年的57年,我国人口净增了_________亿,平均每年增加_________万。如果按照每人每年消耗粮食200千克、布3米、占用住房6平方米计算,我国每年就需要增加粮食_________千克,布_________米,住房_________平方米。

二、二、我是小法官:(每题2分,共12分)

1、地球,已是伤痕累累,地球在哭泣。(

2、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3、世界上80%的原始森林已经荡然无存了。(

4、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企业的排污也会对地球环境造成危害。(

5、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6、我们了解到,人们自身的行为,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三、我会答:(共12分)

你知道地球的哪些伤心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的伤心事》这是一堂品德与社会课,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她无偿地向我们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然而人们贪婪的索取,各种资源已经越来越少了面临着枯竭。

首先,在导课时为了渲染那种地球资源的重要,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我采用了复习旧知,地球在哭泣,从而引出新课,学生很感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资源是有限的”,然而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条理清晰,紧扣“地球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这个问题,让学生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方面去讨论思考。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的资料及图片,让学生明白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可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从而得出结论:资源是有限的。

明白了资源是有限后,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再思考完成书上的表格。最后是让学生结合本课学到的知识写一份倡议书呼吁人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地球和谐共处。总体上看,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尤其是对于目标一的掌握与突破得到了有效的实现。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比如结合当地实际来谈地球的伤心事等还需进一步来完善。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主题下的第二个单元活动。本活动包括“日益贫困的地球”、“衣衫褴褛的母亲”和“保护地球母亲”三个活动内容。为此,本节课主要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