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2复合保温钢筋焊接网架混凝土剪力墙技术规程目次1总则………………12术语、符号……………………22.1术语………22.2符号…………………33材料……………44设计…………54.1一般规定………………54.2构造规定………………74.3节能设计…………………155构造措施………165.1一般规定…………………165.2构造要求…………………186施工质量验收………236.1一般规定………………236.2CL网架板验收分项工程…………………256.3CL网架板预制部分混凝土分项工程…276.4CL网架板(CL预制板)安装分项工程………………306.5CL墙体普通钢筋及模板分项工程………326.6CL复合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分项工程……326.7CL复合剪力墙喷射混凝土分项工程……346.8工程验收…………………356.9消防安全…………………36附录ACL墙体热工性能………38附录BCL复合剪力墙构造节点…………………40附录C各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49附录DCL建筑体系复合剪力墙现场浇筑施工工艺方法…………54附录ECL建筑体系复合剪力墙现场喷射施工工艺方法…………62附录F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块的制作及强度合格判定………69本规程用词说明……………………72本规程引用标准………73附:条文说明………751总则1.0.1为了在CL建筑体系的应用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墙体改革和节能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CL建筑体系属于剪力墙结构,是由CL结构墙体、装配整体式或现浇楼(屋)盖、现浇边缘构件组合而成的装配整体或整体现浇混凝土结构。1.0.3本规程适用于本省区域内的CL建筑体系住宅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与验收。1.0.4CL建筑体系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复合保温钢筋焊接网架混凝土剪力墙建筑体系Technicalpecificationforconcreteshearwallwithcompositeheatinsulationweldedsteelframe(CLbuildingsystem)复合保温钢筋焊接网架混凝土剪力墙建筑体系(以下简称CL建筑体系)是一种关于钢筋焊接网架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填充墙及保温措施、设计理论、构造措施、施工方法的统称。2.1.2CL墙体CLwallCL复合剪力墙与自承重CL复合墙体的统称。2.1.3CL复合剪力墙CLcompositeshearwallCL网架板两侧现浇、预制或喷射混凝土后形成的结构墙体。2.1.4自承重CL复合墙体non-loadbearingCLcompositewallCL网架板两侧现浇、预制或喷射混凝土后形成的起围护、填充、保温等作用的非结构性墙体的总称。2.1.5CL预制板CLcorepanelCL网架板预先水平放置,浇筑一侧(一般为较薄一侧)混凝土后形成的半成品复合墙体。2.1.6CL网架板CLweldedsteelframepanel由两层或两层以上起受力或构造作用的钢筋焊网,中间夹以保温板,用三维斜插钢筋(简称“腹筋”)焊接形成的一种立体板式网架。2.1.7壁率ratioofwall纵向或横向布置CL复合剪力墙与实体剪力墙的截面面积之和占该层楼盖面积的百分比。(CL复合剪力墙截面厚度为墙总厚度减去保温板的厚度,上一层如有通长阳台和室外楼梯时,应加上其1/2投影面积于楼盖面积中)。2.1.8构造墙中柱constructionalinner-column为保证整体协同工作性能,在较长CL复合剪力墙中设置的连接两侧混凝土层的构造柱。2.1.9边缘构件fringingmemberCL复合剪力墙周边的钢筋混凝土加强构件(暗梁、暗柱等)。2.2符号2.2.1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y—边缘构件内纵向钢筋抗拉(压)强度设计值;fyw—CL复合剪力墙内纵(横)向钢筋抗拉(压)强度设计值。2.2.2作用N—轴向力设计值;2.2.3几何参数Aw—CL复合剪力墙计算混凝土水平截面面积;Avw—CL复合剪力墙竖向钢筋总截面面积;b—CL复合剪力墙总厚度;bw—CL复合剪力墙计算混凝土截面厚度或实体剪力墙厚度;la—纵向钢筋锚固长度;2.2.4热工计算系数α—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3材料3.0.1CL建筑体系可使用普通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CL复合剪力墙现浇部分墙体厚度不大于100mm时,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3.0.2CL复合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不应高于C50;自承重CL复合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3.0.3CL墙体的CL网架板主受力侧(较厚侧)钢筋焊接网的材质应符合《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有关规定;构造侧(较薄侧)钢筋焊接网及腹筋可采用Ⅲ类冷拔低碳钢丝并应符合《一般用途低碳钢丝》YB/T5294(GB/T343-1994调整)的有关规定。3.0.4CL墙体的保温板可采用Ⅱ类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板,其物理性能应符合《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1的规定;也可采用X250型挤塑聚苯乙烯板,其物理性能应符合《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2的规定。3.0.5CL墙体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12的规定。
4设计4.1一般规定4.1.1抗震设防类别丙类CL复合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应按表4.1.1确定,其它抗震设防类别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执行。表4.1.1CL复合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设防烈度678房屋高度(m)≤8080~100≤2425~8080~100≤2425~80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一般部位四三四三二三二加强部位三二三二一二一注: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4.1.2CL建筑体系房屋适用高度应满足以下要求:非抗震设防区、7度及7度以下抗震设防区,房屋高度不应大于100m;8度(0.2g)抗震设防区,房屋高度不应大于80m;8度(0.3g)抗震设防区,房屋高度不应大于70m;当为8度(0.3g)IV类场地时不应大于24m。4.1.3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建筑的平面和立面设计宜规则,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4.1.4CL复合剪力墙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外墙、不采暖楼梯间墙、电梯间墙、分户墙等有保温隔热、隔声要求的部位。其余承重墙体可采用普通剪力墙、短肢剪力墙。4.1.5CL复合剪力墙属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时,计算模型及假定除满足本规程相关规定外,其余均按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相关规定执行。4.1.6CL复合剪力墙进行稳定性计算时,可取墙体两侧混凝土厚度之和;进行承载力计算时,墙体厚度取值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取较厚侧混凝土截面厚度,但应考虑较薄侧混凝土的刚度增大作用和自重荷载,简称A法。2取两侧混凝土截面厚度之和,按等厚实体剪力墙进行计算,简称B法。3若采用B法,应同时满足以下规定,否则应采用A法。1)CL复合剪力墙中的斜插钢筋应满足本规程5.2.1条相关规定;2)建筑物的高度不应大于36m,地上部分不应大于12层;3)CL复合剪力墙应同时设置竖向及水平边缘构件,边缘构件截面厚度应与墙体的总厚度同厚,且边缘构件净间距不宜大于4.5m,否则须增设构造墙中柱;4)CL复合剪力墙保温层的厚度不应大于80mm。4.1.7当CL复合剪力墙采用B法进行承载力计算时,尚应满足以下规定:1横向的CL复合剪力墙或普通剪力墙的间距不应大于12m;在该间距内可采用L形、T形、十字形小墙肢和短肢剪力墙承重。2CL复合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时不宜大于0.3;二级时不宜大于0.4;三、四级时不宜大于0.5。4.1.8起外围护、填充、隔断、保温作用的自承重CL复合墙体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要求。自承重CL复合墙体作为围护墙和隔墙时,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4.2构造规定4.2.1CL复合剪力墙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湖北省地方节能设计标准及本规程相关规定确定,且不应小于50mm;采用A法时边缘构件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2较薄侧混凝土厚度,采用预制及喷射时不应小于40mm,采用现浇时不应小于50mm,且按A法取值时不宜大于较厚侧混凝土厚度的二分之一。3建筑物高度大于36m的CL复合剪力墙,较厚侧混凝土截面厚度应按《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相关规定执行。4建筑物高度不大于36m的CL复合剪力墙,两侧混凝土厚度之和应满足下列要求:1)一、二级抗震等级时,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且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宜小于200mm;2)三级抗震等级时,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应小于18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2,且不宜小于180mm;3)四级抗震等级及非抗震设防时,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3,且不应小于150mm。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计算墙体稳定。可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附录执行。墙体厚度按混凝土截面总厚度计算。4.2.2自承重CL复合墙体两侧混凝土截面厚度均不应小于40mm;当无加强措施时,墙体两侧混凝土厚度之和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30且不应小于100mm。4.2.3房屋高度不大于24m的四级抗震等级及非抗震设防CL建筑体系住宅,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计算,但应符合本规程有关要求。其余均应进行抗震计算。1承重墙体布置应均匀、对称、减少质量、刚度偏心。1)横墙:连通内外纵墙的横墙间距不应大于3个开间且不应大于12m,其纵横墙之间连接构造应按构造墙框柱设置。2)纵墙:当房屋宽度大于9m时,除两道外纵墙外,中部尚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内纵墙,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外纵墙截面面积总和的1/3。3)CL复合剪力墙局部尺寸限值应满足表4.2.3-1的要求:表4.2.3-1CL复合剪力墙局部尺寸限值部位6度7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m)0.81.0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m)0.60.82纵、横向壁率最小限值应满足表4.2.3-2要求。表4.2.3-2纵、横向壁率最小限值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墙体方向纵向横向纵向横向壁率(%)1.51.51.51.8注:当房间长宽比接近于1.0时,横向壁率宜与纵向相同。3CL复合剪力墙及实体剪力墙墙底轴压比限值分别不应大于0.3和0.5。4暗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50mm,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φ12,箍筋不宜小于φ6@200。5门窗洞口处设置连梁高度:6、7度时不应小于250mm,其配筋应不小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的计算配筋,且不应小于4φ14;箍筋面积不应小于φ6@100。连梁上下之CL墙体,应与连梁及两侧墙体可靠连接,洞口上下边设不小于2φ10的加强钢筋。6门窗洞边应设置不小于100mm宽的混凝土边框,其构造同本规程4.2.6条相应要求。4.2.4CL复合剪力墙采用B法进行承载力计算时,配筋率应按两侧钢筋截面总面积与两侧混凝土截面总面积的比值计算。4.2.5自承重CL复合墙体任一侧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0%。4.2.6CL复合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竖向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4.2.6-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等级CL复合剪力墙,以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墙体两端和洞口两侧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在以上的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配箍特征值、箍筋和纵向钢筋宜符合表4.2.6-2的要求(图4.2.6-1)。表4.2.6-1CL复合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抗震等级或烈度一级(9度)一级(7、8度)二、三级N/fcAw(轴压比)0.10.20.3注:1N—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CL复合剪力墙墙肢底部轴向压力设计值;2Aw—CL复合剪力墙计算面积,A法时取较厚侧混凝土截面面积,B法时取两侧混凝土截面面积之和;3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表4.2.6-2CL复合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及配筋要求项目一级(9度)一级(8度)二、三级λ≤0.2λ>0.2λ≤0.3λ>0.3λ≤0.4λ>0.4lc(暗柱)0.20hw0.25hw0.15hw0.20hw0.15hw0.20hwlc(翼墙或端柱)0.15hw0.20hw0.10hw0.15hw0.10hw0.15hwλv0.120.200.120.200.120.20纵向钢筋(取较大值)0.012Ac,8φ160.012Ac,8φ160.010Ac,6φ16(三级6φ14)箍筋或拉筋沿竖向间距100mm100mm150mm注:1CL复合剪力墙的翼墙长度小于其3倍厚度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时,按无翼墙、无端柱查表;2lc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且不小于墙厚和400mm;有翼墙或端柱时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mm;3λv为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体积配箍率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6.3.9的规定执行,并可适当计入满足构造要求且在墙端有可靠锚固的水平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4hw为CL复合剪力墙墙肢长度;5λ为墙肢轴压比;6Ac为图4.2.6-1中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截面面积。(a)暗柱(b)转角墙(L形墙)(c)有翼墙图4.2.6-1CL复合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2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4.2.6-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及建筑物高度大于24m的四级抗震等级的CL复合剪力墙,墙肢两端和洞口两侧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可按图4.2.6-2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除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外,并宜符合表4.2.6-3的要求。表4.2.6-3CL复合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其它部位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或拉筋最小直径(mm)沿竖向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沿竖向最大间距(mm)一0.010Ac,6φ1681000.008Ac,6φ148150二0.008Ac,6φ1481500.006Ac,6φ128200三0.006Ac,6φ1261500.005Ac,4φ126200四0.005Ac,4φ1262000.004Ac,4φ126250注:1Ac为边缘构件的截面面积;2其他部位的拉筋,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采用箍筋;3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要求。图4.2.6-2CL复合剪力墙的构造边缘构件范围3建筑物高度不大于24m的四级抗震等级的CL复合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墙体两端和洞口两侧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其他部位墙体两端可设置构造墙框柱,洞口两侧可设置加强边框。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和配筋同上款,构造墙框柱及加强边框的范围可按图4.2.6-3采用。构造墙框柱配筋除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外,当位于房屋四角时,其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φ14,其它部位不应小于4φ12,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加强边框竖向钢筋不应小于2φ10,水平方向应设不小于φ3@50的U形钢筋焊网或φ6@200的U形箍筋。当建筑物不超过3层且高度不超过12m时,可只在房屋四个大角设置构造墙框柱,其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50mm。图4.2.6-3CL复合剪力墙的构造墙框柱范围4CL复合剪力墙采用B法进行承载力计算时,构造墙中柱截面如图4.2.5-5。柱内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φ12,箍筋不应小于φ6@200。图4.2.5-5CL复合剪力墙的构造墙中柱范围4.2.7扶壁柱及暗柱当CL复合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或屋面梁连接时,为控制CL复合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应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中的一个措施,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1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CL复合剪力墙或普通剪力墙,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矩;墙体相交处按本规程规定设置相应的竖向边缘构件。2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CL复合剪力墙或普通剪力墙时,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扶壁柱范围应按图4.2.7-1采用,扶壁柱宜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7%,箍筋直径不小于φ6,间距不大于150mm。外侧混凝土墙板应设拉筋与扶壁柱锚拉,直径不小于φ8,间距不大于500mm。图4.2.7-1CL复合剪力墙的扶壁柱范围3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并宜按计算确定配筋,暗柱范围可按图4.2.7-2采用。图4.2.7-2CL复合剪力墙的暗柱范围4.2.8暗梁及连梁采用B法进行承载力计算以及墙体两端和洞口两侧设置构造墙框柱及加强边框的CL复合剪力墙,在楼面及屋面处水平方向均应设置暗梁,范围可按图4.2.8-1采用,暗梁内的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φ14,箍筋不应小于φ6@200。图4.2.8-1CL复合剪力墙的暗梁范围CL复合剪力墙连梁的宽度可按图4.2.8-2采用,其余均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相关规定执行。图4.2.8-2CL复合剪力墙的连梁宽度范围4.3节能设计4.3.1CL墙体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湖北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301及《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等相关规定。4.3.2CL建筑体系住宅的外墙、不采暖楼梯间墙、阳台栏板应采用CL墙体,电梯间墙、分户墙宜采用CL墙体。CL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不应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当不能满足该限值时,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判定。4.3.3外墙CL墙体与楼板交接处,若其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则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保温处理。图7.0.3-1CL墙体楼板处节点构造1-保温砂浆4.3.4CL墙体热工设计时考虑斜插钢筋及保温板压缩的影响,保温板导热系数应乘以修正系数α,α应按表4.3.4采用。CL墙体作为外围护墙体时的热工性能可参见附录A。表4.3.4保温板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α斜插筋直径(mm)φ3φ4数量(个/m2)10020050100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α1.201.421.151.30
5构造措施5.1一般规定5.1.1CL复合剪力墙钢筋焊接网的保护层最小厚度应满足表5.1.1的要求;自承重CL复合墙体钢筋焊接网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mm。表5.1.1CL复合剪力墙钢筋焊接网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焊网钢丝直径环境类别一二a二b≤φ4253035φ5、φ6202530φ8152025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的数值应增加5mm。5.1.2CL复合剪力墙钢筋焊接网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冷轧带肋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及冷拔光面钢筋焊接网,当在锚固长度范围内有不少于两根横向钢筋且较近一根横向钢筋至计算截面的距离大于50mm时,锚固长度应按图5.1.2采用;当锚固长度内无横向钢筋或横向钢筋至计算截面的距离小于50mm时,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应符合表5.1.2的规定。图5.1.2钢筋焊接网的锚固表5.1.2CL复合剪力墙钢筋焊接网最小锚固长度la(mm)钢筋焊接网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C30C35≥C40CRB550级钢筋焊接网锚固长度内无横筋40d35d30d28d25d锚固长度内有横筋30d26d23d21d20dHRB400级钢筋焊接网锚固长度内无横筋45d40d35d32d30d锚固长度内有横筋35d31d28d25d23d冷拔光面钢筋焊接网35d30d27d25d23d注:1当锚固区内无横筋、焊接网的纵向钢筋净距不小于5d(d为纵向钢筋直径)且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d时,表中钢筋的锚固长度可乘以0.8的修正系数,但不应小于本表注2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值;2在任何情况下。锚固区内有横向钢筋的焊接网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0mm;锚固区内无横向钢筋时焊接网钢筋的锚固长度,对冷轧带肋钢筋不应小于200mm,对热轧带肋钢筋不应小于250mm;3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mm)。2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锚固长度laE除应符合上述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一、二级抗震等级laE=1.15la(5.1.2-1)三级抗震等级laE=1.05la(5.1.2-2)四级抗震等级laE=la(5.1.2-3)5.1.3CL复合剪力墙钢筋焊网的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片焊接网末端之间钢筋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本规程第5.1.2条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la的1.3倍且不应小于200mm;在搭接区内每张焊接网片的横向钢筋不得少于一根、两网片最外一根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2当搭接区内两张网片中有一片无横向钢筋或采用附加钢筋搭接时,最小搭接长度应按本规程第5.1.2条中关于锚固区内无横筋时规定的la值的1.3倍,且不应小于300mm。3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抗震搭接长度llE取1.3倍laE。5.1.4当采用CRB550或HRB400级钢筋作为CL网架板搭接、锚固的附加绑扎钢筋时,其最小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1.2条中关于锚固长度内无横筋的有关规定;其搭接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5.1.5CL复合剪力墙中的CL网架板竖向宜在边缘构件处连接,水平向应在楼面或屋面处连接,否则钢筋焊接网的搭接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5.1.6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现浇剪力墙结构规定执行。5.2构造要求5.2.1CL墙体应满足以下构造要求:1斜插钢筋应满足以下要求:1)穿过保温板的部分应进行防腐处理,且防腐层伸入混凝土的长度不宜小于5mm;2)与任一方向的夹角不得小于15°;3)直径不应小于保温板厚度的1/60且不应小于3mm;4)数量不应小于50个/m2;5)分布均匀。2墙身具体构造措施应按表5.2.1采用。表5.2.1CL墙体墙身构造CL墙体型号I型II型III型IV型V型适用范围非承重部位建筑物高度不大于36m建筑物高度大于36m墙体竖向剖面图规格尺寸混凝土a(mm)50(现浇)或40(喷射或预制)保温层b(mm)根据节能标准及CL墙板传热系数计算确定混凝土c(mm)≥40100≤c<120140≤c≤160>160钢筋焊接网①φcp3@50钢筋焊接网③φcp3@50φcp4@50φ6@100φcp5@100φ6/8@100/150/200———腹筋②φcp3,100个/㎡φcp3,200个/㎡注1φcp3,100个/㎡φcp3,100个/㎡,φcp4,50个/㎡或φcp3,100个/㎡φcp3,100个/㎡水平拉筋=4\*GB3④—————————由设计确定CL网架板钢筋①②③在工厂焊接成网架,钢筋=4\*GB3④=5\*GB3⑤=6\*GB3⑥在现场绑扎并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规定注1:当采用A法计算时,斜插筋可采用φcp3,100个/㎡。5.2.2CL墙体焊接网在墙体端部水平构造措施应按附录B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墙体端部无边缘构件时,可用现场绑扎的“U”形附加钢筋或钢筋焊接网连接。附加钢筋直径及间距可按等强度设计原则确定,附加钢筋焊接网的间距宜与钢筋焊接网水平钢筋的间距相同,见图5.2.2(a)、(b),附加钢筋或钢筋焊接网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最小锚固长度。2当墙体端部设有边缘构件时,墙体水平钢筋可直接锚入边缘构件,见图5.2.2-(c);亦可采取另设附加带肋钢筋或附加搭接网片与边缘构件连接,见图5.2.2(d)、(e)、(f),其锚入边缘构件的锚固长度及与焊网搭接长度应满足本规程5.1.2、5.1.3的相关规定。(a)(b)(c)(d)(e)(f)图5.2.2CL墙体端部水平构造当边缘构件截面尺寸小于附加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时,附加钢筋应做弯钩。当弯后直段长度不小于20d及80mm时,其弯前段长度可为30d,但不应小于120mm。5.2.3CL复合剪力墙的竖向连接构造应满足以下规定:在楼、屋面及地梁处,内外侧一般均应采用预留附加钢筋插筋方式,见图5.2.3。附加钢筋应满足等强度要求,间距不应大于3倍的纵筋间距。附加钢筋与CL网架板钢筋焊网的搭接及与暗梁、连梁的锚固应满足本规程5.1.3条相关规定。(a)与地梁的连接构造(b)屋面处连接构造(c)A法楼面处连接构造(d)B法楼面处连接构造图5.2.3CL复合剪力墙竖向连接构造5.2.4地下室墙体及配筋构造对于地下室或±0.000以下墙体,与上部CL复合剪力墙相对应部位均应设置实体混凝土墙,墙厚不应小于上部墙体厚度,墙体截面设计除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考虑变形、抗裂及防渗要求。墙体内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绑扎网或焊网,竖向和水平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50mm。6施工质量验收6.1一般规定6.1.1CL墙体工程的施工,应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体系。施工单位应编制承包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编制详尽的CL建筑体系工程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施工技术方案应包括CL墙体工程各相关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顺序、质量、安全、控制措施。6.1.2CL墙体工程应为主体结构分部的子分部工程,称为CL墙体子分部工程。CL墙体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CL网架板的验收、CL网架板预制部分混凝土、CL网架板(CL预制板)的安装、CL墙体普通钢筋、CL墙体模板、CL墙体混凝土浇筑或喷射等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检验批的划分除另有规定外,可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工作班、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6.1.3对CL墙体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各相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资料检查和观感质量验收及结构实体检验。6.1.4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6.1.5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如下内容:1实物检查1)对进场原材料、CL网架板及其它构配件的进场检查和复验,应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检查、抽样方案执行;2)对混凝土强度,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规程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3)本规程中采用记数检验的项目,按抽查总点数的合格点率进行检查。2资料检查应检查原材料、CL网架及其它构配件的产品合格证及进场复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记录、抽样检验报告、见证检测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6.1.6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2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其项目的合格点率应达80%以上,其余误差不得大于规定误差限值的1.5倍。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6.1.7检验批、分项工程、CL墙体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验收程序和组织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相关规定。6.1.8在CL建筑体系工程的施工验收过程中,CL墙体子分部工程中的普通钢筋工程、CL墙体模板工程及现浇混凝土工程可根据施工方法并入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中验收。6.1.9CL复合剪力墙的施工可采取一侧(较薄)预制一侧现浇、两侧同时现浇、两侧同时喷射混凝土等的施工工艺,施工单位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为确保工程质量,应抽取有代表性的墙板按照技术方案进行样板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6.1.10检验批验收标准除按国家相关规范规定外,尚应按本规程附录C执行。6.2CL网架板验收分项工程6.2.1CL网架板装卸及后期应用时严禁丢掷、摔震。现场存放应做好防护架,按使用顺序斜立式存放,严禁雨淋、长时间受潮,现场不应大量存放并严禁明火。6.2.2质量验收标准:主控项目1CL网架板应在明显部位标明拟用的单位工程、构件编号。2CL网架板进场应具备产品合格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原材料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生产及进场批次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上述相应资料及文件。3进场的CL网架板,在对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资料进行核查,对产品标识、形状及尺寸、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在合格的基础上按以下检验批对CL网架板的力学性能及保温板材料取样复试。检查数量:同类型的主墙体CL网架板不应大于5000m2,且持续进货时间不超过3个月。同类型的CL网架板是指两侧钢筋焊网的材质、直径及间距均相同。保温板不论厚度差异按上述检验批执行复检。检验方法:CL网架板的力学性能复试应包括网片焊点拉伸试验和网片与腹丝的焊点抗剪试验。每检验批CL网架板各规格网片各取纵、横向拉伸试件1个;腹丝与各规格网片焊点抗剪试件各取1组,每组3个,抗剪试件可在工厂同条件生产工艺下加工。试件要求及试验方法见《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中关于电阻点焊的相关规定。试验结果应符合以下规定:1)钢筋网片焊点拉伸试验的结果应不小于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yk。2)每组抗剪试件抗剪力的平均值应符合下式计算的结果:F≥0.3Afy(8.2.2)式中:F——每组试件抗剪力的平均值(N);A——斜插钢筋(腹筋)截面面积(mm2);fy——斜插钢筋(腹筋)的屈服强度,冷拔光面钢筋一般为360N/mm2。保温板按国家规范检验其厚度、密度、导热系数、抗压强度、氧指数或燃烧性能。4斜插钢筋二次防腐层的厚度不得小于0.1mm。检查数量:检验方法:千分尺测量。一般项目5CL网架板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6.2.2-1的要求。表6.2.2-1CL网架板外观质量要求项目质量要求外观表面清洁、无油污钢筋网片及腹筋无机械损伤,无鳞片状老锈或局部严重锈蚀,腹筋镀锌层均匀焊点网片漏焊、脱焊点不超过焊点总数的2%。腹丝与网片钢筋焊接牢固,漏焊、脱焊点不超过总焊点的5%。漏焊、脱焊不得集中分布。网片网格符合设计要求,纵横向钢筋相互垂直保温板不得破损、不得松动6CL网架板应按表6.2.2-2的要求,检查允许偏差项目,检查数量同本条第1款。表6.2.2-2CL网架板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长度+5,-10钢尺检查高度+5,-10钢尺检查两对角线差≤25钢尺检查外伸连接钢筋或网片±20钢尺检查总厚度±10同一块不少于2个侧面钢尺检查保温板厚度+3,0同一块不少于3个点钢尺检查各网片间距±10同一块不少于3个点钢尺检查网片网格(连续3格)±10同一片纵横向各1次钢尺检查6.3CL网架板预制部分混凝土分项工程6.3.1施工应按以下规定执行。1一侧(较薄)预制一侧现浇施工工艺宜按以下工序进行:预制场地的平整、硬化:CL网架板混凝土层较薄一侧向上,水平置于预制场地中;保温层的衬垫(防止保温层位移)和边模的支设;混凝土浇筑、养护(混凝土边界面应避免光面);CL复合剪力墙边缘构件(暗柱)钢筋绑扎和安装;CL预制板的吊装、就位、节点连接锚筋绑扎;现浇侧模板支设与预制侧加固;CL复合剪力墙现浇侧及其边缘构件自密性混凝土的浇筑、拆模、养护及试块留置。2CL复合剪力墙的预制部分混凝土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采用低流动性细石混凝土,并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分批检验评定。3对CL网架板预制部分混凝土振捣不得采用大功率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时不得踩踏CL网架板,不得因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而出现网架变形、保温板松动或位移。4当对CL网架板一侧混凝土预制时,其起吊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试件的混凝土强度验算确定,依照施工技术方案吊运并宜采用立式存放。当在CL网架板上进行现浇混凝土垫块等零星混凝土的预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不损伤零星混凝土条件下进行吊运和存放。6.3.2CL墙体预制部分混凝土应满足以下质量验收标准,其余现浇部分混凝土应满足本规程8.6.2相关规定。主控项目1CL网架板预制部分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检查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2混凝土工作性能符合施工技术方案要求。现场搅拌时,其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表6.3.2-1的规定。表6.3.2-1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注:1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2当遇到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应不少于一次。检验方法:复称。3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留置。检查数量: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4混凝土垫块等零星混凝土浇筑时,其规格、间距、布置形式应符合施工技术方案要求。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检不少于10%。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测量。5除上述规定外,一侧预制混凝土施工工艺尚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关于预制构件的主控项目检查。一般项目6CL网架板的预制部分混凝土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方案对其支垫方式、模具、预埋件及预留孔、洞进行查验。CL网架板的支垫应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保温板无下垂变位。模板支撑牢固,预埋预留无遗漏且位置正确。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7CL复合剪力墙的预埋铁件的形状、尺寸、材质、焊接质量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埋件尺寸允许偏差满足表6.3.2-2要求。检查数量:不少于总量的5%,且不少于3件。表6.3.2-2CL复合剪力墙预埋件制作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预埋件长、宽+5,0钢尺检查锚筋长±5间距±10表面平整±2预埋螺栓或吊钩长度+10,08CL预制板制作完成脱模后,应对照设计图纸对其几何尺寸和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一般缺陷的界定及处理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相关规定执行。CL预制板的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表6.3.2-3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同型号的构件,检查不少于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块。表6.3.2-3CL预制板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预制混凝土部分长度0,-10钢尺检查高度0,-10钢尺检查厚度+6,0钢尺检查整体弯曲3拉线,钢尺量最大侧向弯曲局部翘曲5调平尺在两端量测预制混凝土平整度5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埋件6钢尺检查3钢尺检查预埋螺栓3钢尺检查预埋螺栓外露长度+10,0钢尺检查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钢尺检查预留洞尺寸+10,0钢尺检查6.4CL网架板(CL预制板)安装分项工程6.4.1施工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1CL网架板(CL预制板)拼接和吊装前,应对其编号、型号、规格、连接钢丝及埋件、预留孔等进行核对。2CL网架板(CL预制板)安装前须依照设计图纸核对基础或楼面相应的位置的标高及预留连接(搭接)钢筋、埋件等,并对CL预制墙板的连接件进行核对。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安装。3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实施CL网架板(CL预制墙板)的吊运、安装和临时固定。CL预制墙板起吊时应视情况采取附加刚性支架等加强措施,防止CL预制墙板吊点的局部受压破坏及阴角部位开裂。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夹角不宜小于45°。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保证CL预制墙板吊运、安装的安全。安装就位后按照施工技术方案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以保证其稳定。6.4.2质量验收标准:主控项目1在基础或楼面上安装CL网架板(预制板),基础或楼面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在混凝土强度不少于10N/mm2或具有足够的支撑时方可安装。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施工纪录。2CL网架板(CL预制板)安装节点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3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同型号的构件不少于10%,且不少于3块。表6.4.2-1CL预制墙板安装的轴线位置与垂直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偏移4钢尺检查垂直度5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注:检查轴线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者。4CL网架板保温层拼装时,应对缝紧密,最大板缝不应超过20㎜,否则应采用聚氨酯填充。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不少于20%。检验方法:观察、塞尺检查。
一般项目5CL网架板(CL预制板)安装前应按照设计要求在相应部位标志中心线、安装线、标高等控制尺寸和控制线并进行检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量测。6CL网架板(CL预制板)安装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4.2-2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同型号的构件不少于10%,且不少于3块。表6.4.2-2CL预制墙板安装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节点中心起的纵向长度预制墙板0,-10钢尺检查板顶面标高预制墙板顶0,-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预埋件8钢尺检查预埋螺栓4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尺寸+10,0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较大者。6.5CL复合剪力墙普通钢筋及模板分项工程6.5.1CL复合剪力墙普通钢筋及模板工程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相关规定执行。6.6CL复合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分项工程6.6.1施工:两侧同时现浇施工工艺宜按以下工序进行:1CL网架板两侧用以固定保温层位置的卡具的制作与安装;2CL复合剪力墙边缘构件(暗柱)钢筋绑扎和安装;3CL网架板的吊装、就位、节点连接锚筋绑扎;4模板支设;5CL复合剪力墙两侧及其边缘构件自密性混凝土的浇筑、拆模、养护及试块留置。CL复合剪力墙的现浇混凝土部分施工应采用工作性能良好,掺加减水剂,水灰比小的自密性混凝土,且混凝土浇筑时不得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对墙板直接振捣,但可以采用其它辅助振捣方式。CL复合剪力墙竖向边缘构件应和墙体现浇混凝土同时浇筑,墙顶边缘构件可与楼、屋面结构同时浇筑。施工工艺可参照本规程附录D执行。6.6.2质量验收标准:CL复合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验收除应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相关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温泉身体矿物霜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擦手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门面转让及配套设施建设合同
- 2025年度婚内夫妻债务分担与债务重组合同
- 2025年度医患关系维护与风险防控协议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雇工合同协议
- 2025年度大型商业综合体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补充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生鲜超市与冷链物流保险服务合同
- 科技发展趋势下的网络舆情研究
- 《管理学基础(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国有企业“三定”工作方案-国有企业三定方案
- 清华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数学试题(解析)
- 建筑业投标师聘用合同
- 中国非遗文化傩戏详细介绍课件
-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解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风华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3课 乐于助人善于助人 通用版
- 道路车辆 48V供电电压 电气要求及试验
- 政府机关保安服务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 小学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稿500字11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