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第1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第2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第3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第4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概念遗传(heredity)是病原生物的性状在子代与亲代中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而使其种属得以保存。变异(variation)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差异。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1.细胞壁消失:青霉素、溶菌酶

正常形态细菌------------→

L型变异抗体或补体

(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

合适环境

L型细菌────→正常形态细菌。1.形态结构变异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2.夹膜变异无

无血清

肺炎链球菌───→失去荚膜。

培养基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无荚膜的肺炎球菌细菌形态结构变异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3、芽胞变异

42-43℃

炭疽杆菌可形成芽胞--→失去形成芽胞能力,毒性↓.

10-20天

4、鞭毛变异

变形杆菌有鞭毛(H)-----→无鞭毛(O)

改变培养基成分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二.菌落变异

在培养基中长期培养

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

S

R

S-R变异:多见于肠道杆菌,理化形状、免疫原性、耐药性、毒力也改变。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S型菌落R型菌落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三.毒力变异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

牛分枝杆菌-------------→卡介苗

13年(230代)

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四.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14%(1946)

→80%。肺炎链球菌50%多重耐药性:有些细菌还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药物依赖性:如痢疾志贺菌依赖链霉素株

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

(一)细菌染色体

细菌染色体是一条双股环状DNA组成,细菌染色体缺乏组蛋白,在细菌内呈高度超螺旋形式缠绕成团,外无核膜包围,故称核质复制过程中子代DNA碱基若发生变化,就会s使子代发生变异而出现新的性状。第二节与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二、转座子概念:是一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三、噬菌体概念: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菌内复制增殖。特点:微生物病毒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分布广泛,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噬菌体(电镜图)噬菌体是能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与细菌变异密切相关。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噬菌体的结构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噬菌体的种类1.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2.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3.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DNA基因。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毒性噬菌体复制周期1.吸附2.穿入3.生物合成4.成熟与释放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1.吸附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2.穿入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3.生物合成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4.成熟释放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第三节细菌变异的发生机制一、基因突变:突变:是指细菌的遗传基因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异。1.基因突变:(点突变、小突变)基因中一个或几个碱基对发生的改变。一般只引起较少的性状变异。碱基置换、插入、缺失、转位因子的转位

2.染色体畸变(大突变):大段核苷酸序列插入和丢失。死亡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

基因突变规律:1.自然突变率极低,为10-6-10-9;2.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3.可发生回复突变,即由突变株(mutant)恢复至野生型(wildtype)。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二.基因转移与重组基因转移: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基因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外源性遗传物质:①细菌染色体DNA、②质粒DNA、③噬菌体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1、转化(transformation)

概念: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片段并整合重组。

条件:(1)转化的DNA为小片段(2)受体菌处于感受态

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2、接合(conjugation)

概念: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

接合性质粒:能通过结合方式转移的质粒(F质粒、R质粒、Col质粒)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三)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

普遍性转导模式图本文档共31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53分(四)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DNA结构改变获得噬菌体基因赋予的新性状。溶原性细菌:某些温和噬菌体感染敏感细菌后,其基因可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此状态下的细菌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