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4d97c099b32b064b68583ac8bcc6e3/564d97c099b32b064b68583ac8bcc6e31.gif)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4d97c099b32b064b68583ac8bcc6e3/564d97c099b32b064b68583ac8bcc6e32.gif)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4d97c099b32b064b68583ac8bcc6e3/564d97c099b32b064b68583ac8bcc6e33.gif)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4d97c099b32b064b68583ac8bcc6e3/564d97c099b32b064b68583ac8bcc6e34.gif)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4d97c099b32b064b68583ac8bcc6e3/564d97c099b32b064b68583ac8bcc6e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3.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介绍背景。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你们了解长征吗?大家看,这是长征的路线图,(出示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突破国民党围剿,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一路上击溃了敌人无数次的围追堵截,靠双脚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毛主席回顾这惊心动魄的里程,心潮澎湃,于是慷慨激昂地写下《七律长征》这首诗。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1.大家看,这首诗共有几行?每行几个字?像这样,每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就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2.了解长征就让我们从读诗开始吧!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诗,争取做到读准读顺,开始吧!3.学生读诗,评价。4.同学们,诗歌诗歌,是诗也是歌。它是有节奏、有韵律的,那该怎么处理这首诗的停顿和节奏呢?出示,学生练读,指读,评价。5.讲解押韵,学生练读,指读,评价。6.诗歌,是诗是歌也是一幅画。只要你用心去品读,细细去感受,透过这些文字,你一定能看到丰富的画面。小组内读一读,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了些什么?7.通过刚才的描述,大家对这首七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请大家浏览全诗,看看哪一句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红军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三、品析词句,感悟诗情过渡:承接万水千山,毛主席先写了红军翻越“五岭山脉”和“乌蒙山”,(一)颔联1.①点击“五岭”图片,看,这是五岭,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山的走势?小结:这就是逶迤!知道这逶迤的五岭到底有多长吗?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而且一路上都是崎岖的山路,翻越它,难不难?②点击“乌蒙山”图片,看,这就是乌蒙山,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座山?小结:这就是“磅礴”。它海拔在3000米以上,它不仅高,而且山势陡峭,翻越它,难不难?③指导朗读:指生读-评价—再读④师引导: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走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中,你会遇到哪些具体的困难呢?学生交流2.教师小结:行路难,生活难,但更难的是后面还有随时会冲上来的源源不断的敌人。长征难,难于上青天呀,连生命都无法保证,可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这样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又是怎样的呢?小结:是啊,你逶迤的五岭有什么了不起,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你磅礴的乌蒙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3.诗人把两座大山极度缩小,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师:这样的修辞手法我们叫做夸张(板书)4.写诗夸张手法运用到极致的当属李白,那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诗句?出示关于夸张手法的诗句,学生齐读感受。5.那从毛主席的夸张的描写中,你们感受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小结: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非常坚强感受到无畏!(板书)从红军战士根本没把困难放在眼里,感受到这是乐观主义精神!(板书)6.指读,齐读总结:五岭乌蒙,一长一高,可红军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二)颈联过渡:是呀,山,无论多么长,无论多么高,都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那水呢?谁来读?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看这两句,你发现了什么?这一暖一寒又是什么修辞?(板书:对比)2.同是战争,为什么用一暖一寒呢?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一暖一寒的?生交流3.理解诗文A、“巧渡金沙江”①学生讲述,老师相机指导,此时此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红军战士的心情也是一样,这就是暖!②引读:是呀,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的事,请你高兴地读——我的战友一个也没少,请你骄傲地读——回忆这段历史,毛主席的心里也是暖暖的,我们一起暖暖地读—B、飞夺泸定桥过渡:如果说是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士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战役,飞夺泸定桥这一仗则更体现了红军勇敢顽强的一面。①大家看,1935年5月,当红军来到天险大渡河,河对岸敌人重兵把守,身后几十万追兵即将赶到。而唯一通道泸定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抽掉,只剩下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展开了夺桥之战(播放飞夺视频)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在滴着献血的铁索,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②引读:这就是寒,能把这种寒读出来吗?这是融入战士生命的一句诗呀——请你读!这是浸染烈士鲜血的一句诗呀——请你读!这还是诗人缅怀战友的一句诗——一起读!③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我们一起来读!女生读红色部分,男生读黑色部分。总结: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只把他们当做平平常常的事情,这就是——(手指板书)只等闲。所以毛主席在诗的开始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读——(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尾联1、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来,读出这份欣喜,读出这份高兴吧!学生读诗。2.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海拔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要想翻越它,难度远远大于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可是红军战士把翻越岷山看作一件令人欢喜的事情,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对,这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手指板书)3.同学们,岷是我们这节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1)出示口诀:左边窄右边宽,相互谦让才美观,竖折要变提,竖提写在竖中线!(2)教师范写(3)学生写两个(4)教师示范星级评价(5)同桌互评。4.孩子们,你们看,岷山虽然高大,但在人民红军的旁边,这山就显得小很多,这不正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吗?5.小结:千里雪山,寒风刺骨,红军战士依然看作很平常的事,这就是——只等闲,这就是——中心句。6.引读: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逶迤磅礴的五岭乌蒙,红军用坚实的脚步告诉我们:——中心句渡过欢快的金沙江,湍急的大渡河,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中心句四、拓展延伸1.过渡:红军远征难,难道就仅仅难在诗中所说的这三座山,两条河吗?出示材料“”红军长征历时1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大小激战500余次,击溃敌军410个团,不行走完漫长的25000里,出发时中央红军有86000人,长征胜利后只有6000人。2.通过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3.正是这些红军抛头颅洒热血才使得红军得以胜利会师,可当长征胜利结束,这些战士们却再也见不到了,此时此刻,你们想对红军战士们说什么?学生交流4.小结: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重大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80多年过去了,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虽然已经过去,但长征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说过——学生齐读总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牢牢地把这种精神记在心里吧!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读!七律长征,开始!五、推荐阅读魏巍的《地球上的红飘带》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无畏只等闲乐观《七律·长征》学情分析《七律·长征》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共编排了4篇课文。《七律·长征》是第一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潮澎湃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红军长征的历史毕竟已经远去,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和体会长征所蕴含的伟大精神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四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与技巧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本课的学习前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去搜集与长征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去感受和体会,用搜集到的信息帮助理解,最后能学有所获。《七律·长征》效果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也正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等信息反馈,可以看出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教学效果好坏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要看大多数同学的反应,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由于这是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是四年级的学生,因此在理解能力上稍微有些差距,但这并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老师的步步引导,学生可以入情入境地读,并能理解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个学生都情绪饱满。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情感交流顺畅,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七律·长征》教材分析教材解读《七律·长征》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共编排了4篇课文。《七律·长征》是第一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潮澎湃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地方,课前可组织学生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故事片,或者帮助学生搜集一些反映长征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增加对长征的了解。
2.本课教学可采用下列基本步骤:简要介绍长征,如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等。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老师作必要的补充。初读全诗,交流阅读收获。初读时要尽可能地多读几遍,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要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拓展延伸,读读所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一是要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在电视、电影、书籍、文章中看到的实例,感悟课文中诗句的意思,不要孤立地讲词析句。二是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在对比中,帮助学生领悟意蕴,体会情感。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可先出示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的图片或录像(如无图片、录像,可画示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是何等的艰难。然后,出示泛着微波的小河图和路上有一些小泥球的图(也可画简笔画)。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越过五岭和乌蒙山的?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三是要充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时,要注意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范读适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如第一二行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读三、四行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第五行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行读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4.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和会写的字不多,但这些字,学生容易忘记读音,容易写错。教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利用熟字来加深记忆,如“礴”,练习薄的“薄”加上石字旁,读“bó”,”磅礴”的“礴”。本课有一些特指词语,如“五岭”、“三军”,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一些词语的意思,如“远征”、“等闲”、“细浪”,可在理解诗句中解决,不必单独讲解。
5.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题提出了读、背的要求。第二题要求学生重点理解诗中的二、三两句诗,提示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和体会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时,应予重视。选做题,可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长征故事会等形式鼓励学生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长征的其他作品。
6.“资料袋”中介绍了长征的时间、原因、经过的省份、路程、跨越的山水,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阅读,为课中的阅读理解铺垫。
《七律·长征》评测练习练习一: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练习二: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理解诗意,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练习三: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对红军战士想说的话。《七律·长征》课后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歌。他是为纪念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为准备这堂课,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文件,一堂课下来,有与学生共成长的喜悦,也有处理不到位的气馁,现将反思总结如下:教学时,我始终以指导朗读为主线,让学生从读中领悟红军战士那种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比如,对于“逶迤”这个词语学生可能并不是太熟悉,但是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说五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就会提到连绵不断,进而告诉学生这就是逶迤,然后进行小结,图片也是我们理解课文的一种好方法。“暖”和“寒”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课前我让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海上钻井平台聘用驾驶员安全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汽车驾驶员劳动合同续签与交通违法行为责任协议
- 2025年度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协议书
- 施工单位关于施工方案调整的工作联系函
- 远程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 高处坠落机械伤害抢救应急预案格式
- 二手车质押贷款合同范文
- 不履行租赁合同起诉书范本
- 临时聘请合同书
- 上海市粮食买卖合同参考样本
- 电网调度基本知识课件
-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 甲状腺乳腺外科ERAS实施流程(模板)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人物+课件
- 村委会2025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GB/T 19411-2024除湿机
- 欠薪证明协议书(2篇)
- 注射泵操作使用课件
- 2024年全国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
-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知识差异盘点
- 字体设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