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常识_第1页
中国文学常识_第2页
中国文学常识_第3页
中国文学常识_第4页
中国文学常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蜗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占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等.二、先秦文学

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谷梁传》、《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4)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主要作品有《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有《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等选自此书。学性.《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富有文(6)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有《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思公移山》出于此书。(8)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9)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有《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具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10)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有《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鹊见蔡桓公》、《五福》、《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属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11)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有《吕氏春秋》,又名《吕览》,(12)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残》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13枚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课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三、 两汉文学

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有《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有《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姻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有《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史记》是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班马”之一。主要作品有《汉书》。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主要流传的作品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其主要作品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有《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范晔,字尉宗,著《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有《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属笔记体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9)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五、唐代文学

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主要作品是《感遇诗》三十八首。其《登幽州台歌》用直接抒怀的方式倾吐怀才不遇的感情。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有《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图。 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有《咏柳》、《回乡偶书》。 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有《凉州词》、《登额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24) 曲波,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故事惊险紧张,富有传奇色彩。(25)罗广斌、杨益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岩》。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一、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二、二十四节气春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满芒夏暑相连)秋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雪雪冬小大寒)夏至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时间最长冬至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一年中影子最长,白昼时间最短春分、秋分昼夜等长。白露是北半球昼夜温差最大的时间从立春开始,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左右,每个月两个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太阳高度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寒热程度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降水现象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 白露、寒露、霜降 反映自然物候 惊蛰、清明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 小满、芒种三、京剧京剧,中国的“国粹”、国剧,己有200年历史,享誉海内外。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剧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脸谱红色忠诚正义关羽包拯、张飞黑色刚烈、正直、勇猛黄色凶狠残暴典韦蓝色粗豪暴躁窦尔敦白色奸臣曹操、赵高链接:西方戏剧1.歌剧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腊时期即有相应形式出现,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作品:《卡门》《费加罗的婚礼》《图兰朵》等

2.音乐剧

又称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戏剧表演,是20世纪出现的新兴综合舞台艺术,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剧目:《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

四、书法艺术

甲骨文 股商时代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金文 商、周时期刻铸在钟、鼎及其他育铜器匕的铭文.又称“钟鼎文”

大篆 春秋秦时通行的字体.包括“播文"和“右鼓文”

小篆

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著名的秦代石'刻有《泰山刻石》、《会稽刻右〉隶书 由小蒙演变而来,产生于秦.通行于汉,为后世楷村、草白、行书的产生和演变奠定了基础.讲究蚕头燕尾

又称正节或真书.出现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特点是横平竖宜

草节 宜接从隶书演变而来,汉初始有草特点是结构筒省、笔画连绵

行书

形成干两晋.是介于楷节、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汉字字体演变1.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黄庭经》等,《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草圣:东汉张芝与唐代张旭

3.楷书四大家:欧阳询(唐)、颜真卿(唐卜柳公权(唐)、赵孟?慎(元)

4.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后世认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