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业课件_第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业课件_第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业课件_第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业课件_第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2021山西模拟改编]下表信息说明了(

)

A.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B.新式教育取代儒学地位C.西方文化成社会主流D.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知识点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答案1.D由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的学堂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且分别为洋务运动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这体现了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故D正确。1905年,科举制度才被废除,排除A;B说法绝对,排除;西方文化只是被引进,还没有成社会主流,排除C。2.严复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留学回国后是难得的人才,却因科考多次落榜不能入仕为官;王韬、郑观应通晓中西,是国家急需的人才,也因未参加科考不能为政府所用。这说明(

)A.洋务运动培养大量人才B.戊戌变法推动思想启蒙C.制度变革成为时代要求D.西学东渐成为社会共识知识点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答案2.C材料说明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中国近代人才选拔的要求,因此,制度变革需要提上日程,故选C。3.下列近代著名报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知识点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答案3.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刊;《时务报》于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于1915年创办。综上分析,这些报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④。故选B。4.[2020佛山南海区期末]《大公报》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湖广65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这表明报刊(

)A.覆盖范围广 B.报道及时C.存在时间长 D.内容真实知识点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答案4.A材料信息“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湖广65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表明报刊种类多,覆盖范围广。故选A。强化训练4.1[2021亳州利辛县二模]1873年11月,浙江余杭(杭州)发生了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申报》从1874年1月6日开始报道至1877年4月7日止,连续报道三年多。这说明《申报》(

)A.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B.以盈利为主要目的C.为封建统治者进行辩护D.专门发表政论文章知识点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答案4.1.A根据材料可知,《申报》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跟踪报道当时发生的重大案件,这说明《申报》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故选A。5.著名作家冰心曾说:“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线装的《国文教科书》……我的第一本小说集《超人》和第一本诗集《繁星》也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此外,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天演论》铅印本,后多次重印。上述材料说明商务印书馆(

)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文化出版机构②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③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④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知识点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答案5.A由材料中冰心的话及《天演论》的出版可知,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文化出版机构,①正确;商务印书馆出版《天演论》并重印,说明商务印书馆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②正确;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了大批文化学术著作,如冰心的《超人》《繁星》等,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③正确;商务印书馆是文化出版机构,不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④错误。故选A。6.[2022北京怀柔区期末]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近代作品,其中①处可填(

)

A.《十字街头》 B.《雷雨》C.《黄河大合唱》 D.《定军山》知识点2文学艺术的成就答案6.B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类均为辛亥革命前宣传革命思想的书籍,第三类均为绘画作品;《子夜》是茅盾的文学作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文学作品,由此可知,第一类应是文学作品。由所学知识可知,B是曹禺的代表作,符合题意。A、D是电影,C是歌曲,均排除。7.[2020太原期末]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状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19年,《新青年》刊载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包括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C.1942年,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D.20世纪初,《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知识点2文学艺术的成就答案7.D

“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反映了经典影片的影响,属于历史观点。故选D。8.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都有长足的进步,请将下列相关作品,按照要求归类整理。(只写序号即可)①《狂人日记》②《愚公移山》③《阿Q正传》④《毕业歌》⑤《田横五百士》⑥《黄河大合唱》(1)反映反对封建势力题材的有

(2)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题材的有

(3)根据上述作品,概括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知识点2文学艺术的成就答案8.【答案示例】(1)①③(2)②④⑤⑥(3)特点: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反抗外来侵略,鞭挞黑恶势力等。【解题思路】(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反对封建势力题材的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题材的作品有《愚公移山》《毕业歌》《田横五百士》《黄河大合唱》。(3)可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角度分析作答。1.[2022深圳龙华区期末]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1922年北洋政府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上述现象(

)A.推动人民教育体制的确立B.有利于塑造体育强国的形象C.强化了体育的政治化倾向D.推动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1.D材料体现了对体育的重视,这是以往教育所没有的,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教育体制的确立,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重视体育,推动教育发展,而不是为了塑造形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体育的政治化倾向,排除C。2.[2020铜陵期末]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答案2.A根据材料“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可知,南方及东部沿海地区留日学生人数占绝对优势。这种分布不平衡是由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和开放程度造成的,故A正确。3.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申报》是外国人在北京创办的报纸B.报纸中“何总司令昨抵首都”中“首都”指的是重庆C.通过报纸可知当时的新闻、广告D.报纸中“日降书今晨签字”表明该报纸发行时间是民国三十三年答案3.C根据图中文字“日降书今晨签字”“象牌雨衣”等可知,通过报纸可以知道当时的新闻、广告,故选C。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A错误;日本投降是在1945年,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为南京,B错误;按照民国纪年,报纸发行时间应是民国三十四年,D错误。4.[2020黄冈中考]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

)A.反映商业和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B.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C.说明广告策划和营销有新的创意D.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4.D

20世纪30—40年代初期为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歌曲家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著名画家徐悲鸿以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和旺盛的创作热情,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如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抗日战争时期,国人爱国,出现了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故材料中的内容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D符合题意。5.[2022东莞期末]100多年前的中国正处在风云激荡、变幻莫测的乱世。而梁启超、鲁迅、徐悲鸿、冼星海正是那个时代的70后、80后、90后和00后的代表,于乱世当中,他们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并在各自的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为之共同奋斗的是(

)A.推翻封建王朝专制统治B.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C.反抗北洋军阀割据混战D.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答案5.B由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以后,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等人发动了戊戌变法;鲁迅投身新文化运动,以文字为匕首来唤醒国民;徐悲鸿、冼星海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用优秀的作品激励人们抗战。因此,他们为之共同奋斗的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B符合题意。6.[2022北京昌平区期末]报纸中的历史变迁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教士,一种是商人。前者宣传宗教道德伦理观,创办了教会报刊,从精神、文化上进行渗透;后者注重赢利,创办了商业性报刊,从传播业上进行扩张。——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近代中国政治:从维新变法说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中国办报的共同目的。材料二在反映民意方面,《大公报》通过新闻报道及时反映人民疾苦,传达人民呼声。在社会服务方面,从抗战义演到赈灾募捐、从慰劳将士到抚恤遗孤等各方面,尽心尽力地为社会服务。——摘编自王夏露《新记<大公报>:闪烁新闻专业主义光芒的中国近代报刊先行者》(2)依据材料二,说出《大公报》的办报宗旨。材料三1919年《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命名别具深意。丹药类商品有“盖日牌”孚记药房的“日快丸”等,香烟品牌中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自由钟、大长城、爱国牌等。——摘编自向娟《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与<申报>广告》(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9年5月《申报》国货广告数量猛增的历史背景。说说这一时期《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的命名具有怎样的“深意”。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概括重庆谈判期间《新华日报》发挥的舆论宣传作用。6.【答案示例】(1)共同目的:以办报为手段打开中国门户;通过办报向中国进行渗透、扩张;便于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等等。(2)宗旨:《大公报》为百姓发声(及时反映人民疾苦,传达人民呼声);尽心尽力服务于社会,体现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3)背景: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深意:面对民族危亡,呼吁反抗侵略,抵制日货;呼吁自由、团结、爱国主义精神;等等。(4)作用:①表明了中共希望和平建国的诚意;②体现出人民追求和平的意愿;③揭露了国民党破坏和谈的恶劣行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