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能源行业发展白皮书:新能源抢占先机第二程发力迫在眉睫_第1页
安徽新能源行业发展白皮书:新能源抢占先机第二程发力迫在眉睫_第2页
安徽新能源行业发展白皮书:新能源抢占先机第二程发力迫在眉睫_第3页
安徽新能源行业发展白皮书:新能源抢占先机第二程发力迫在眉睫_第4页
安徽新能源行业发展白皮书:新能源抢占先机第二程发力迫在眉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disclaimer26Jun2023能源抢占先机,第二程发力迫在眉睫huiNewEnergyDevelopmentWhitePaperbinTaoaohtiseccom热点速评FlashAnalysis(PleaseseeAPPENDIX1forEnglishsummary)新能源抢占先机,第二程或再发力。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链近期都面临较大的产能压力,过去的高毛利和净利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新增资金扩大产能,核心技术团队不断扩散,新的产能不断进步。虽然需求空间很大,但第一阶高增速已经面临放缓,安徽是维持老的发展道路还是开拓新的产业范围,除了依靠企业自身努力外,政府支持也至关重要。新能源车:空间大VS集体亏损。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9.8%;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产量达到2000万辆,其中北美在IRA法案支持下有望提升占比,新能源车企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蔚来作为安徽省的高端品牌,专属能源服务一直是核心优势,2022年底已建成换电站1315座,充电桩13384根,2023年计划新增1000座换电站,然而车辆销售的速度追不上充换电站的发展速度,投资充电桩,必然导致资本开支和财务压力加大,2022年蔚来财务表现增收不增利,全年亏损144亿元。理想的营收规模略低于蔚来,全年净亏损额仅20亿。我们认为:蔚来的仗,需要时间和持续的资金支持,另对于氢燃料车,安徽的政策支持相当重要。光伏仍有空间,但产能压力不小。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IEA预测: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到280-330GW,存量光伏机组:2024超水电,2026超天然气;2027年超煤炭,2023年至2050年,全球光伏新增13000GW。安徽省汇聚光伏上下游企业超过150家,包括: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及配套,逆变器、储能电池、发电工程等产业链,成功引入包括隆基,通威,钧达,中润等光伏企业,2022年安徽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3%,实现营收1955亿元,同比增长119%,光伏行业竞争加剧,新技术层出不穷,异质结和钙钛矿都可能突破,科创基金的支持很重要。安徽电池厂规模扩张,但压力仍存,布局电池后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众号数据,2022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最多的:宁德时代(市占率:48.2%)、比亚迪(市占率:23.5%)、而国轩高科(市占率:4.5%)。国轩高科2022年电池毛利率为16.7%,略低于宁德时代,但到扣非归母净利润率上(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宁德扣非0.1元/wh,国轩是-0.003元/wh,除此之外,随着电池产能高盈利持续,大量早期电池面临退役,我们预计2026年之后,电池回收,以及空气压缩储能未来都有不错的空间和看点。储能空间巨大,全产业链化仍可推进。2023年初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安徽规划新型储能功率规模居各省市之首,达513万千瓦。但安徽目前峰谷价差位居全国第十二位,上半年代理购电最大峰谷价差为0.852元/kWh,目前安徽储能发展的盈利空间仍不明显,建议早改政策吸引项目投资,同时执行投资换项目的政策,针对逆变器,温控,BMS和EMS等硬软件企业,目前龙头阳光电源在安徽已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是未来可看的重点,储能一体化企业的培养可期。总体看,安徽的新能源战略相当有战略眼光,前瞻吸引布局了新能源车和光伏等产业公司,未来新一轮的市场开启,走金矿卖铲的路更胜重复扩张的路。226Jun20232市场迎来爆发期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大力发展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战略选择,同时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我国从2009年开始即推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之后,政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修改和完善,并推出双积分政策以逐步替代补贴政策,从而引导行业由补贴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高速增长。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9.8%。其中12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3.7%,较2021年12月21.3%的渗透率提升12个百分点。我们预估,国内新能源车相关企业产值已超一万亿元人民币。截止2023年5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5月累计批发277.8万辆,同比增长46.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1.5%。源车总产值及同比增速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新能源车产值(亿元,左轴)同比增速(右轴)0分动力来看,新能源车仍以纯电为主,插电混动的销量自2022年起明显增加。我们预计,至2025年,插电混动的销量仍将有较好的增长表现。图3分动力来源新能源车销量(单位:万辆)326Jun20233目前海外相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渗透率差距较为明显,但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已经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提升阶段,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年产销量有望超过2000万辆,其中中国占比有望接近50%,而随着IRA法案的实施,美国有望在2025年前后迎来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增长期。销量情况2500200015001000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5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欧洲新能源汽车总计 全球新能源汽车总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增速美国新能源汽车增速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速美国新能源汽车总计欧洲新能源汽车增速2022年蔚来财务表现增收不增利,全年亏损144亿元。蔚来2022年全年总营收为493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车辆销售收入达到人民币433亿元,同比增长34%,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1%。然而,车辆销售的毛利率仅有13.7%,加上公司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用同样大幅增加,最终导致全年出现高达144亿元的亏损,而此前2021年40亿元。理想2022年“造车”业务毛利率在三家新势力明显领先。理想的营收规模略低于蔚来,然而理想造车毛利率却高达19.4%,理想凭借着较好的毛利率表现以及合理的费用控制,全年亏损远小于蔚来,净亏损额为20亿;其中四季度作为全年交付旺季,实现略微盈利。总体而言,蔚来与理想收入规模相近,但蔚来研发和销售费用高企。426Jun20234(单位:亿元)蔚来理想总销售收入492.7268.6452.9车辆销售收入455.1248.4441.1总销售成本441.2237.7365汽车销售成本392.7224.9356.9总毛利51.530.987.9整体毛利率10.5%11.5%19.4%车辆毛利率3.7%9.5%19.1%研发费用108.452.167.8研发费用率22.0%%0%销售费用105.466.956.7销售费用率21.4%24.9%%净利润-144.4-91.4-20.3年报日市值(港元)1150亿750亿2800亿我们认为,造成蔚来相对理想的盈利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是销量差异带来的规模效应差异。理想单车销量明显领先,规模效应较为明显。对比蔚来、小鹏、理想三家车企主销车型年度销量可以发现,理想相比于对手显示出明显的规模优势,单个车型理想One全年销售8万辆。Q4才上市的理想L9,也拥有亮眼的交付成绩。反观蔚来和小鹏,车型众多且销售周期遍布全年,但单个车型的销量多数表现一般。蔚来更新换代较慢,竞品车型纷纷上市造成冲击。蔚来车型周期较长,也是造成车型竞争力下滑的主要因素。2020年是对手理想One的首个完整销售年,而到2022年底理想就上市了全新L9、L8,新老车型间隔不长。而蔚来866(EC6、ES6、ES8)三款车型上市时点要比理想早2~3年,到2023年中才会陆续改款至全新NT2.0平台,届时老款车型已经销售了近5年。在此期间,极氪、问界、阿维塔等竞品已经纷纷上市,对蔚来销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526Jun20235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广汽埃安奇瑞理想蔚来小鹏零跑长城欧拉极氪其他品牌2021A59.747.345.204.5560103.62022A185.0 71.1 61.0 27.1 4 2 3 2 1 1 0 8 6232.12.2蔚来发展前景分析1、ET5扭转零售局面,老款车型全面切换NT2.0,以价换量提高产能利用率蔚来ET5已在2022年四季度开始交付。我们认为,随着老款车型陆续切换NT2.0平台,蔚来有望重新找回车型竞争力。2022965261319985507470241296110051106771087810059141781581512.2ES739818952814489741541.4ET52211030296875941.2ET7163693170743492473312629283048318013792.3ES7ET5ET7合计68921104513127占比69%78%83%根据蔚来公众号,全新ES6已经上市。我们预计,ES8、EC6也将陆续改款。6月12日,蔚来官宣全系新车降价3万。我们认为,降价幅度较大,有助于提升流量、提升产品性价比,以价换量有望提升产能利用率,改善财务表现。改款时间蔚来预计改款时间2023年5月23H223H22023年5月626Jun202362、布局换电站,未来将充分展示服务核心竞争力作为高端品牌,为车主提供专属能源服务一直是蔚来的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底,蔚来在全球已累计建成换电站1315座,已在中国建成“5纵3横8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累计建成充电桩13384根,是中国市场建设充电桩数量最多的汽车品牌。新的一年,蔚来将继续加快搭建“充电+换电”的补能模式。2023年2月21日蔚来宣布:2023年要新增1000座换电站,累计建成超过2300座换电站。其中,约400座为高速换电站,布局9纵9横19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我们认为蔚来的换电站有两大看点:一是蔚来将从3月起开始部署第三代换电站。在NIODay2022上,蔚来发布了第三代换电站与500kW超快充。第三代换电站实现更高效的车站协同换电,单日最大换电能力提升至408次,相较第二代换电站服务能力提升30%。二是蔚来将重点布局有一定用户基数,但还没有换电站的三四线城市与县城。我们认为,蔚来在坚持走换电站路线,解决里程焦虑的同时,加大下沉市场换电综上,我们认为,随着老款车型全系改款、降价提升性价比,蔚来销量有望提高。此外从长期维度,换电站路线有望夯实蔚来的品牌力和用户服务能力。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从全球主机厂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来看,中国主机厂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具备领先优势。,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二十的主机厂中,中国主机厂占了一半,海外新能源车销量领先的主机厂是美国的特斯拉,其次是德国的大众、宝马和奔驰。图11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产销量排行(红色为中国主机厂)00726Jun202371、特斯拉: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特斯拉(Tesla)是美国一家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总部位于帕洛阿托(PaloAlto),主要产销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自创立以来公司已推出4款纯电动乘用车,分别是ModelS/X/3/Y,另外还有纯电皮卡Cybertruck和纯电重卡Semi。2020年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正式实现国产化。经过3年多的发展,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成为全球6座特斯拉超级工厂中产能最大的一座(截止2023Q1)。能布局(截止2023年Q1)销量占比2、大众:基于MEB平台的电动化布局根据德国大众汽车的规划,集团到2025年电动汽车的全球销量将达到约300万,占整体销量的20%以上,其中中国地区的销量约占一半。大众自2015年即开始研发MEB平台,第一代MEB平台计划共推出70余款车型,总投入约330亿欧元,目标销量达到2600万辆。826Jun20238图15大众汽车对电动汽车的销量规划2020年11月3日,大众集团在中国正式发布首批两款MEB平台下的ID.4车型,分别是上汽大众的ID.4X和一汽大众的ID.4CROZZ,两款车型续航超550km。截止2023Q1,大众在国内已发布ID3/4/6共计3款车型,并在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分别布局了差异化的车型版本。然而,几款车型在国内的销量均表现一般。3、宝马:基于模块化架构的电动化布局宝马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采用“三步走”的战略,转型目标明确但力度相对温和,采用可扩展的模块化平台,兼容纯电、插电和传统动力方案。根据最新规划,在2023年之前,宝马将基于第五代架构推出至少25款电动车型,其中包括至少13辆BEV车型。目前已进入第三步阶段,已推出iNEXT概念车下的首款量产车iX,并于2021年正式上市,国内上市的iX3车型是首款搭载最新第五代BMWeDrive电力驱动技术的车型。6宝马模块化的电动化战略926Jun202394、奔驰:面向2039碳中和愿景的电动化战略奔驰的电动化战略目标是到2039年实现碳中和愿景。短期来看,到2022年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超过10余款纯电动车型,中长期将推出超过130款电动化产品,动力涵盖48V、PHEV、BEV、FCEV等各类型,实现整个奔驰产品阵容的电动化。从平台架构看,包括可扩展式的EQ系列动力总成架构,2021年推出的专属大型车纯电平台EVA,未来将推出紧凑型平台MMA。7奔驰的电动化平台布局4.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1、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由“补贴+双积分”的政策向需求驱动转变为实现汽车领域的碳中和,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三纵三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三纵”即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 (FCEV)三类动力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三横”即所谓的“大三电”,即电池、电机和电26Jun2023规划在政策方面,我国自2009年开始即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政策范围上,我国的补贴政策先后经历了城市试点 (2009年)、区域试点(2013年)和全国推广(2015年)三个阶段;在补贴门槛上,从最初的注重节油能力和关注续驶里程,到现在融合了整车能耗、能量密度、续驶里程等多评价指标,我国的补贴政策逐步完善,更加科学合理;在补贴额度上,我国的补贴基准逐年退坡,原定的补贴全面推出时间为2020年,然而随着2019年下半年补贴退坡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出现断崖式下降,以及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财政部明确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年,并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我们认为补贴政策的退坡直至彻底退出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所必然经历的过程,相关政策的退出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2、纯电动汽车:进一步提升渗透率需依靠完善的补能基础设施体系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目前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电池技术,在电池的能量密度方面,目前我国商用化动力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250Wh/kg,例如CATL811高镍三元动力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60-280Wh/kg,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技术路线看,我国在现阶段的硅碳负极和高镍三元正极技术上已具有商业化应用产品,在未来的固态电池等技术产品的研发上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6Jun2023图19我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规划我们预计随着三电等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补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纯电动汽车的渗透率有望开启下一轮增长周期。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满足用户主要需求,渗透率快速提升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共同提供。根据电机系统在动力及传动系统中的摆放位置,可以分为P0、P1、P2、P3、P4和PS等多种拓扑方案。根据动力系统的耦合特征分为串联、并联和混联3种拓扑结动系统结构划分目前国内插混技术的领导者是比亚迪汽车,其在2003年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插电式混动系统,并于2008年推出第一代DM技术并搭载在F3DM上,2018年已推出第3代DM,后续第4代DM技术进行双平台战略展开,其中比亚迪DM-i又叫ybridSystemDMp前凭借在技术端的先发优势和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的全栈自研自制能力,比亚迪在国内插混市场领先优势较大。26Jun2023图21比亚迪DM技术研发时间线(第一代至第四代)我们认为尽管插混汽车(含增程式)是由燃油车向纯电动汽车转型的过渡产品,但其能够有效解决消费者对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和里程焦虑的痛点。因此,我们预计其渗透率有望持续上行并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4、燃料电池(氢能源汽车):技术持续突破,商业化放量前夜燃料电池汽车也是电动汽车,只不过“电池”是氢氧混合燃料电池。和普通化学电池相比,燃料电池可以补充燃料,通常是补充氢气。一些燃料电池能使用甲烷和汽油作为燃料,但通常是限制在电厂和叉车等工业领域使用。目前普遍使用的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为燃料,水为最终产物,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燃料电池系统使用供氢系统提供的氢气以及空气系统提供的氧气进行电化学反应,膜电极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反应场所,通常由阳极气体扩散层、阳极催化层、质子交换膜、阴极催化层、阴极气体扩散层和边框层组成。氢气进入到阳极,氧气进入到阴极,分别发生阳极、阴极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和水。21世纪初我国即开始规划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从“十五”至“十四五”时期,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提出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产业引导方向。2020年10月,由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进一步研究确认了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提出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节能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化,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26Jun2023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初期受政策影响较大。自21世纪初我国政府即开始规划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从“十五”至“十四五”时期,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提出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产业引导方向。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近年来发展迅速,燃料电池电堆及其他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现已初步掌握,并投入商业化生产。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燃料电池技术体系得到确立,膜电极、双极板等电堆重要部件的关键技术指标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以奖代补”等政策的落地有望进一步推动产业内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从而尽快实现核心部件和关键原材料国产化替代,推动产业整体的良性发展。26Jun20231.需求回顾和展望:光伏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主力军2022年国内光伏需求增速喜人,根据CPIA数据,2022年我国新增装机量为87.41GW,同比增长59.3%。我们认为在产业链价格维持高位背景下,分布式对于新增装机量的增长作用突出,根据CPIA公布数据,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中,分布式占比达到58.5%,其中户用光伏占比达28.9%。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为120GW,中国光伏将要进入百GW时代。W1401201008060402002087.4187.415354.8848.244.2634.530.110.615.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根据CPIA统计,30个省市自治区已明确“十四五”期间风光装机规划,其中26个省市自治区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超406.55GW,未来四年新增355.5GW。根据能源局官网,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项目正在陆续开工、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第三批项目审查。市自治区十四五光伏装机规划(GW)26Jun2023我们认为22年集中式电站发展受到价格高企制约,而随着多晶硅原材料供应能力的持续释放,产业链价格中枢有望迎来下降,有望促进23年集中式电站的快速增25截止2023年6月组件平均中标价格(元/W)欧洲:能源成本上升持续刺激光伏需求。根据BP数据统计,2021年欧洲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天然气、煤炭分别占比34%、25%、12%,化石能源合计占比仍高达71%,而可再生能源占比仅为12%,渗透率相对较低。2021年一次能源消费比例HydroHydroelectric7%Nuclearenergy10%RenewRenew-ables12%Oil 34%CCoal12%NaturalNaturalGas25%我们认为随着俄乌冲突导致的天然气紧张,欧洲能源成本、电力成本将出现上升,根据BDEW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德国居民电价已达37欧分/kWh。根据CPIA报道,2022年5月,欧盟可再生能源计划规定,2025年前实现超过320GW的光伏并网目标,并到2030年进一步扩大到600GW;2026年后,新建及既有公共/商业/住宅建筑陆续强制安装光伏。26Jun20234037.1440351.6635302531.8128.8029.2829.4730.461.662.052.052.052.051.661.662.052.052.052.055.084.64.674.714.8632.161.662.055.132.055.933.72302520156.416.356.886.796.416.766.58.082015107.017.517.297.397.757.81014.46506.265.716.27.097.517.935020162017201820192020发电费(左轴)电网(输配)费用(左轴)绿色能源附加费(左轴)销售税(左轴)电力消耗税(左轴)特许经营费(左轴)离岸责任费、热电联产附加费(CHP)等(左轴)居民电价(右轴)20212022H1美国:双边贸易政策仍是核心焦点。根据CPIA报道,2022年3月美国发动对东南亚4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反规避调查,后拜登政府豁免未来24个月东南亚4国进口关税;此后6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开始根据UFLPA执法;根据SEIA数据,2022年美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21GW,同比下降明显,但今年上述2个新政出台的冲击已充分反应,明年随着对双边贸易政策消化,美国装机量将出现恢复式增长,我们预计23年装机量有望达29GW。根据CPIA报道,2022年3月,WoodMackenzie调高了美国装机目标,比原预测增加66%,并预计到2030年美国有望实现每年增加70GW装机规模。本变化趋势35302520502010201120122013新增装机量(GW,平均装机成本-商用76543210201420152016左轴)(美元/W,右轴)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平均装机成本-户用(美元/W,右轴)平均装机成本-公用事业(美元/W,右轴)碳中和背景下,光伏仍是去碳的支柱产业。2022年以来随着高温气象灾害频发、欧洲电价暴涨等现象的出现,全球能源转型、降低碳排放的急迫性不断增强,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其中长期发展空间仍大。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340GW,预计到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有望达到500GW。26Jun2023600500400300200100050034033402202302207060301603017151715060287857878570555362483853494555362483853494430152019201520162019201520162017201820222023E2025E海外全球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的扩大,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根据IRNEA数据,2010-2021年光伏度电成本从0.38USD/kWh降至0.048USD/kWh,降幅达87.37%,2022年首次因为成本上涨反弹0.04至0.088,但预计2023年又会再下降0.05至0.038USD/kWh,长期看成本下降是趋势,光伏产业已摆脱了对终端电站补贴政策的依赖,转向由市场旺盛需求推动的模式,中国光伏产业已进入平价时代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成熟阶段。USDkWh0.400.350.3050.100.050.000.380.2890.2170.1680.1540.1170.1030.0830.070.060.070.060.05620102011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1220102011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根据IRENA报告,光伏发电成本已接近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底部,具备较高性价比。展望未来,随着上游硅料产能不断释放,降价趋势逐步向下传导,预计光伏产业链将迎来全面降价,光伏发电性价比可得到进一步凸显。26Jun2023图31全球新能源平均成本趋势(美元/kWh)根据CPIA数据统计,2022年1-11月,我国光伏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11次刷新纪录,其中8次为n型电池,目前全球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为26.81%。27.00%26.50%26.00%25.50%25.00%24.50%24.00%26.81%26.12%26.10%25.94%25.62%25.70%24.50%25.50%25.47%01234567891011n型p型2022年,规模化生产的单晶PER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2%;PERC多晶黑硅电池片转换效率21.1%;铸锭单晶PER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为22.5%;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达到24.5%;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24.6%;XB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5%。今后随着技术发展,TBC、HBC等电池技术也可能会不断取得进步。26Jun2023变化趋势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2027年2030年BSFP黑硅----ERCP硅电池----ERCP---ERCP池TOPCon单晶电池池XBC电池效率根据CPIA《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2年PERC电池片市场占有率下降至88%,较2021年下降约3pct,TOPCon和异质结的市占率将持续提升。我们认为行业目前已经处在一个PERC技术地位达到巅峰、新技术蓄势待发阶段,电池路线选择或将成为贯穿未来5年光伏行业竞争的最重要方面之一。-2030年不同电池技术路线市场占比变化趋势2026Jun2023204.1安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安徽省汇聚光伏上下游企业超过150家,已形成从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及配套,到逆变器、储能电池、发电工程等较完整的产业链。2022年全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3%,实现营业收入1954.9亿元、同比增长118.9%。片份合肥达股份合肥份合肥合肥合肥合肥桐城福莱特义源4.2石英矿产资源丰富,带动光伏玻璃产业发展安徽玻璃用石英岩矿资源较丰富,主要分布于凤阳—明光一带。截至2020年底,保有资源量达122.1亿吨,占全国保有量的21.1%,排名全国第2位;产量约2.04亿吨,占全国产量的12.81%。丰富的石英矿藏吸引了许多光伏玻璃企业在安徽布局,包括福莱特、信义、彩虹新能源、南玻、亚玛顿等主要光伏玻璃企业。2022年安徽光伏玻璃日融化量达到4.2万吨,产能占全国57%。根据安徽光伏玻璃听证会公告信息显示,省内另有已听证的部分建成投产或者已建成未投产产能18000t/d、在建产能14000t/d。2126Jun2023214.3光伏电池组件以及逆变器重要出口基地安徽也是我国重要的光伏电池组件、逆变器的生产基地及出口省份。从出口份额来看,安徽省光伏电池及组件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份额常年维持在10%-11%左右,近年最高份额曾达14.58%;光伏电池及组件出口量稳步上升,2023年4月光伏电池组件出口量合计1.37GW,同比上升43.59%。逆变器份额方面,安徽省出口额份额基本保持在15%左右,近年来最高份额曾达21%;2023年4月安徽逆变器出口额11.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32.14%。份额2.001.501.000.500.0020%15%10%5%0%2019/12019/42019/72019/102020/12020/42020/72020/102021/12021/42021/72021/102022/12022/42022/72022/102023/12023/4当月电池出口量(GW,左轴)当月组件出口量(GW,左轴)电池组件合计份额(右轴)8642025%20%15%10%5%0%2017/12017/52017/92018/12018/52018/92019/12019/52019/92020/1安徽出口额(亿元)2020/52020/92021/12021/52021/92022/12022/52022/92023/1当月份额(右轴)4.4新增并网装机以分布式为主安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光伏并网规模。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Q1安徽省累计并网容量23.89GW,占全国累计并网容量的5.6%,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10.94GW(占全国4.39%),分布式光伏12.95GW(占全国7.34%)。新增装机以分布式光伏为主,并且在全国新增分布式并网容量中占比较高。2023年Q1安徽新增并网容量2.34GW,占Q1全国新增并网容量的6.95%,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0.29GW(占全国1.87%),户用分布式1.03GW(占全国11.56%),工商业分布式新增1.02GW(占全国22.2%)。2226Jun2023221.全球动力电池需求或实现较快增长,中美欧为三大市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速或放缓,但仍保持较高速增长态势。我们预计,31%/30%/30%,动力电池市场保持稳健增速。我们认为,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将进入稳健增长时期,今年欧洲市场能源危机带来的影响有望缓解,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或迎来高速发展期。中国市场新能源补贴退坡,将步入稳健增长时期。2023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购置国补取消,有些地区尚存在一些地方补助。根据乘联会,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8%,新能源车市场逐渐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自身驱动。我们认为,从2023Q1部分新能源车企以价格换市场的行为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身驱动力在未来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一个稳健增长阶段。美国市场将受益于政策升温及车企纷纷布局带来的供需共振,动力电池将维持高速增长。2021年8月,拜登政府设立了在2030年电动车占比新车销量50%的远景目标。2022年11月,美国《重建更好未来》法案将电动车税收抵免额度上限由7500美元上调到12500美元。2022年8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取消单一车企20万销量补贴上限,维持新车7500美元的税收折扣,对二手车给予一次额度为售价30%最高4000美元的税收抵扣。多家车企布局美国,我们预计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达到373万辆:美国国内通用、福特等汽车制造商纷纷发布电气化战略,我们测算2023/2024/2025年,美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160/248/373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60%/55%/50%。我们认为,美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刚步入大规模补贴期,未来新能源车市场景气度比较高。欧洲多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0%,市场增速或将保持稳健。2023年4月,德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1%,法国为21%,瑞典为55%,挪威达到了91%,欧洲新能源汽车销售最主要的十个国家渗透率为20%。我们测算,2023/2024/2025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00/361/433万辆,增速分别为20%/20%/20%。我们认为,随着欧洲各国能源危机的缓解,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普及,欧洲市场将保维持稳健增长态势。2326Jun202323EEE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万辆)%5.00%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万辆)3%美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万辆)其他国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万辆)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万辆)8%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合计(万辆)车带电量/KWh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GWh)yoy%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GWh)yoy2%货62.技术更新迭代加速,新能源车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具备环保优势,是国内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由清洁能源提供动力支持,具有环保优势,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内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新能源车渗透率逐年提升,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26.5%,同比增加12.13%,我们预计,未来新能源车渗透率会进一步提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性价比较高。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运动部件更少,因此在车辆维护及使用寿命上更具优势。此外,通过对比计算同价位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成本,我们发现,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尤其在油价处于高位时,这种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技术更新迭代,新能源车性能进一步提升。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的主要限制在于里程,目前电池技术快速进步使得新能源汽车续航提升,快速充电技术提升了新能源车充电效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进一步完善。随着我国新能源车下乡政策的刺激,我们预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较先实现快速增长,新能源车里程焦虑将逐渐解2426Jun2023240万以内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命DHT混动大众朗逸(ICE)指导价(元)补贴(元)80080080000购置税(元)0000到手价(元)年行驶里程(KM)0159电价/油价(元/KWH,元/L)8年均能耗费(元/年)8年均保养费(元/年)年均保险费(元/年)年均车船税(元/年)000000使用年限588888残值(元)现率能耗费用现值(元)0,45076,3807保养费现值(元)保险费现值(元)44444车船税现值(元)000000残值现值(元)全生命周期成本(元)8344229165133.1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并存发展,短期磷酸铁锂成本优势突出,长期能量密度仍有优势性能上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各有优势。能量密度高是三元锂的最大优势,其理论比容量为280mAh/g,而磷酸铁锂理论比容量为170mAh/g,理论电压平台三元锂可以达到3.7V,要优于磷酸铁锂的3.4V,但是三元锂的循环寿命要远低于磷酸铁锂三元锂循环次数约为800次,磷酸铁锂约为2000次,此外,安全性能上以及成本上磷酸铁锂都优于三元锂。2526Jun202325好好低g台(V)密度(g/cm)度kg低温性能村科成本状结构.72000好高磷酸铁锂橄榄石结构好好低磷酸锰铁锂橄榄石结构1于磷酸铁锂于磷酸铁锂我们认为,未来磷酸铁锂与三元锂两种技术路线仍将并存,且或能齐头发展。2022年,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的比例上升,行业上,从2020年的36%提升到2022年的59%,主要原因是磷酸铁锂性价比高,同时,近几年随着技术创新,其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不断提升。往未来上看,我们认为,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仍会两个技术路线并存,从能量密度而言,磷酸铁锂电池始终有局限性,要达到200Wh/kg已相当难。而三元锂可以突破300Wh/kg以上,并且安全性也可以不断提升。我们认为,两种路线均有其独特优势,并且差异化比较明显,未来两种方式或将并存发展。亿纬锂能业重磷酸铁锂比重重磷酸铁锂比重重磷酸铁锂比重重磷酸铁锂比重2.5%.9%2.0%.4%.2%1.3%.9%.9%2.3%4.5%.3%.8%3.2%4.5%.8%.5%4.2%4.3%.7%5.3%.4%6.5%%.8%7.0%.6%8.3%.6%9.4%.6%0.0%.1%.0%1.7%.1%2.7%.2%2626Jun2023263.2新材料体系迭代加速,关注钠电和磷酸锰铁锂进展钠离子电池性能全方位优于铅酸电池。据《钠离子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探索》,钠电能量密度远高于铅酸电池(100~150Wh/kgvs30~50Wh/kg),循环寿命更长 (2000次vs300~500次),单位能量原料成本低(0.29元/Whvs0.43元/Wh),且更环保、安全性更强。我们认为,未来钠电有可能取代铅酸电池,逐步实现低速电动车、储能等领域的无铅化。质量能量密度①体积能量密度①能量原料成本②循环寿命①作电压①℃容量保持率性铅酸电池0.40元/W·h差优差差优差优优0.43元/W·h3000次以上V钠离子电池0.29元/W·h2000次以上V优差锂电和钠电各具优势,若在高碳酸锂价格下,成熟期钠电成本优势突出。钠电池和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分别120~180Wh/kg、100-150Wh/kg,整体不及锂电。钠电池的循环寿命普遍在2000-3000次,较锂电池3000-6000次的循环寿命仍存在差距。但在成本上,据《钠离子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探索》,理论单位能量原料成本中,钠电(0.29元/Wh)成本低于锂电(0.43元/Wh)。磷酸锰铁锂较之磷酸铁锂,兼顾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优势明显。锰元素的加入使得磷酸锰铁锂的电压较之磷酸铁锂有大幅提高,其理论电压平台达到4.1V,磷酸铁锂为3.4V,磷酸锰铁锂理论能量密度达到697Wh/kg,高于磷酸铁锂的578Wh/kg,处于三元锂与磷酸铁锂之间。同时,磷酸锰铁锂又兼顾了磷酸铁锂的热稳定性,这在安全性上优于三元锂。但是目前磷酸锰铁锂尚未成熟,存在着锰溶出的问题,这会导致电池容量和寿命缩短。我们认为,磷酸锰铁锂作为铁锂电池重要升级方向,铁锂电池的热度回潮或推动磷酸锰铁锂研究进一步深化,磷酸锰铁锂未来或率先与三元锂混用,后续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4.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两大巨头,二线电池厂盈利仍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动力电池两大巨头。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众号数据,2022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八名分别为宁德时代(市占率:48.2%)、比亚迪(市占率:23.5%)、中创新航(市占率:6.5%)、国轩高科(市占率:4.5%)、欣旺达(市占率:2.6%)、亿纬锂能(市占率:2.4%)、蜂巢能源(市占率:2%)、孚能科技(市占率:1.8%)。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动力电池两大巨头,其中,宁德时代为动力电池厂商,比亚迪的电池主要是配套自己的品牌汽车,主要受益于比亚迪车销量增长。2726Jun202327业名称装车量(GWh).2%%4.5%旺达亿纬锂能蜂巢能源.1%52我们选取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注册地:福建)和二线电池厂亿纬锂能(注册地:广东)、国轩高科(注册地:安徽)、欣旺达(注册地:广东)和孚能科技做指标对比(注册地:江西)。2022年五个企业的电池出货量都实现了高速增长。由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储能行业景气度高,5个企业的动力电池业务均实现高增,但增速有所分化。其中宁德时代出货289GWh(+yoy117%),国轩高科28.5GWh(+78%),欣旺达12.1GWh(+246%),孚能科技出货量10.9GWh(+211%),亿纬锂能的营收增长115%。出货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或助力二线电池厂盈利改善。据我们测算,2022年5个企业中,只有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的电池业务盈利,其他3家公司电池业务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以安徽的国轩为例,从动力电池平均售价来看,国轩高科的单位售价为0.8元/Wh,主要系其出货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单价低于三元电池。同时,其单价与其客户结构有关,国轩高科2022年装机量中,51.63%给奇瑞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和江淮汽车。从储能平均售价来看,国轩高科低于宁德时代,主要原因为宁德时代在海外出储能电柜,电柜价值量更高。从毛利率而言,国轩高科2022年电池毛利率为16.7%,略低于宁德时代,但到扣非归母净利润率上,宁德时代扣非归母净利率为8.6%,而国轩高科为-2.2%(提出股权激励),宁德扣非0.1元,国轩是-0.003元。主要系国轩高科期间费用率较高,其中,2022年国轩高科确认了一笔近6亿的股权激励费用。我们认为,展望未来,随着出货量提升,规模效应增大,国轩高科的期间费用率有下行空间,同时,据2021年和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预计2023-2025年公司股权激励费用2.66、1.07和0.17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近6亿有较大的下降空间。欣旺达和孚能科技毛利率于2022年转正,单位电池亏损收窄。2021年欣旺达和孚能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0.9%和-19%,到2022年转正,分别为10.3%和5.9%,同时,欣旺达动力电池子公司的单位电池净利润从2021年的-0.3元/Wh亏损收窄到2022年的-0.1元/Wh,孚能科技的单位电池扣非归母净利率从2021年的-0.36元/Wh亏损收窄到2022年的-0.09元/Wh。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出货量提升,他们的盈利能力或进一步改善。2826Jun202328亿纬锂能*亿纬锂能*旺达旺达合计收入(亿元)合计收入(亿元)毛利(亿元).0%%合计非归母净利非归母净利率.6%%%.1%%归母净利润(亿元).7%.2%%总量(GWh)0 (GWh)动力(GWh)116.7242.016.023.03.512.13.510.9储能(GWh).0售价(元/Wh)平平均总计(Wh/元)动动力(Wh/元)储能(Wh/元)799761778368966总体(亿元池业务收入 (亿元)动力(亿元)981852912724105储能(亿元)0计能%19.0%15.0%17.9%16.7%%9.0%%16.7%%单位电池扣非归母净利(元/Wh)101002-0.02.30*-0.10*.36.09电池本身面临需求空间大,未来有竞争力的企业有望继续拿到核心竞争优势,而也有更多的车企会培养二供,届时电池的竞争会更加激化。各家车厂也不会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因此多家电池厂,多家车企都需要在省内有多条生产路线,保障自己的利益,电池的竞争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或不再仅看性价比,而是更需要战略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产能累计越多,市场留存的电池也越多,而电池的寿命不一,淘汰时间并不会很慢,按照我们预测,2026年或有较多的电池需要退役,安徽省招商引资可以考虑电池的后市场,比如回收,生产的后处理市场可能有较多的需求,也符合国家绿水青山的基本思路,未来电化学路径的后处理市场企业和公司值得重视,比如格林美等。2926Jun2023291.储能行业回顾及展望全球新型储能放量,2022年中国装机占比跃居全球第一。根据CNESA,2022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30.7GW,同比增长98%,其中,新型储能的新增投运规模达到20.4GW,是2021年新增投运规模的2倍。美国、中国和欧洲继续引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三者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6%,其中中国占比约36%。2022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6.9GW,超过了过去十年累计的装机量5.7GW,同比增长187%,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3026Jun2023302023年1-5月国内储能项目招标规模增长迅速。2023年1-5月国内储能项目招标功率累计为19291MW,同比增长93.46%;容量累计为65057MWh,同比增长54.97%。其中23年5月国内储能项目招标功率2156MW,较23年4月减少66%;容量10158MWh,较23年4月减少58%。其中国电投招标项目最多。从中标情况来看,23年5月国内储能中标容量约4.3GW/19.3GWh,其中包括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叶城县12.5万千瓦50万千瓦时储能EPC总承包项目、中国电信普通型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2023年)集中采购项目。中标的企业中,许继电气、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新源智储表现相对亮眼。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250%200%15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2022.12022.42022.72022.102023.12023.4装机功率(MW,左轴)装机功率环比(%,右轴)N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2022.12022.42022.72022.102023.12023.4 EPC&储能系统招标功率(MW,左轴)EPC&储能系统招标功率环比(%,右轴)2500%2000%1500%1000%500%0%-500%N储能市场空间广阔,快速增长趋势不减。据CNESA预测,在市场平稳增长的保守场景下,预计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0GW,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49.3%。在电力市场逐渐完善,储能供应链配套、商业模式的日臻成熟的理想背景下,新型储能将凭借建设周期短、环境影响小、选址要求低等优势,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预计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138.4GW,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60.3%。中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预测(MW)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预测(MW)3126Jun2023312.1储能电站收益率测算我们以350MW/700MWh的电化学储能电站为例进行收益率测算,其初始EPC造价15.8亿元,按照电力现货市场收益、深度调峰收益、一次调频收益和容量租赁收益加总测算,国内储能电站年收益为0.94亿元,收益率为5.95%;预计同等规模的海外储能电站年收益为2.38亿元,收益为15.06%。假设储能电站年运维费用占年收益比例为2%,则350MW/700MWh的国内、海外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年利润分别为0.92、2.33亿元。当前国内储能电站目前的收益率中枢在5%左右,海外储能电站收益率中枢在12%左右。0MW,MWh(万元)(%)预计收益(万元)(%)核心假设0000元助服务:深度调峰分为高中低三档,2000-5000万%600-2000万,视调频里程价格决定赁0元/月/kw,目前仅在部分省份有效运行维护费用6投入费用换费用100MW/200MWh,循环寿命6000次;年运营天数为300天,DoD为90%;储能系统单价为200万元/MWh,运维费率每年为投资成本的2%;所得税率为25%。以安徽为例,我们假设电力现货市场出清价格区间为0.3-0.6元/KWh,投资成本区间为1.5-2元/KWh,计算不同电力现货市场出清价格和投资成本下对应的储能电站IRR水平。3226Jun202332表11大储项目成本敏感性分析(以安徽为例)大储项目成本敏感性分析(以安徽为例)电力现货日前市场出清均价(元/KWh)投资成本(元/Wh)223%61%%份肃疆2023年--在测算两充两放策略给工商业储能带来的经济性时,我们假设:储能容量500kWh,循环寿命6000次;年运营天数330天,每天满充满放两次,DoD90%;储能系统单价2元/Wh,运维费率每年为投资成本的2%;所得税率为25%。我们假设电价峰谷价差区间为0.4-1元/KWh,投资成本区间为1.5-2元/KWh,计算不同峰谷价差和投资成本下对应的储能电站IRR水平。商业储能项目成本敏感性分析峰谷价差(元/KWh)投资成本(元/Wh)1224%15%33%%64%36%15%41%3326Jun202333对比2022年、2023年不同省份工商业储能项目IRR,我们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工商业储能IRR在逐步提高,关于储能的商业模式和经济性测算,部分省份的政策制度越来越透明。我们预测2023年底有关储能的招标项目会实现较多的业绩兑现。表14部分省份2023年工商业储能项目IRR份福建肃20%02%68%2.4各省储能政策2022年以来,多个省份相继对储能行业出台重要政策,对储能项目收益率提升形成重要支撑。以安徽省为例,华东能源监管局就安徽电力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指出,调频辅助服务方应具备6点条件,其中独立储能电站充/放电功率应在10兆瓦以上,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负荷聚合商、虚拟电站等调频辅助服务提供充/放电功率应在5兆瓦以上,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提供调频辅助服务可以获得的补偿费用包括:基本补偿费用、调用补偿费用、现货调整补偿费用。3426Jun202334份储能相关政策华东能源监管局就安徽电力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指出,调频辅助服务放电功率应在5兆瓦以上,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提供调频辅助服务可以获得的补偿费用包括:基本补偿费用、调用补偿费用、现货调整补偿费山西省能源监管办发布《山西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一次调频市场交易实施细则(试行)》。《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的通知》,为保障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的经济性,根据方案,独立的共享储能收益主要应用于两方面:1)新建并网新能源项目,要购买则(2023年修订版)》《山东省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规范性文件意见的通知。其中,给予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电站一次调频辅助服务100元/兆瓦补偿,给予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电站快速调压辅助服务72元/兆瓦补偿。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知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容量补偿电价有关事项如下:1)山东容量市场运行前,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发电机组容量补偿费用从用户侧收取,收取标准暂定为每千瓦时0.0991元(含税)。补偿机组范围、补偿费用收取(支付)方式等具体交易规则,根据山东能源监管办有关规定执行。2)容量市场《广东容量补偿管理办法》通知广东电力市场采取容量补偿机制。主要思路为:1)对售电公司场的整体价格;2)收取的容量补偿费,根据各机组的有效容量进行分配,有效容量考虑机组、3.储能相关技术对比3.1储能技术路径对比储能的技术路线主要可以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等方式。其中,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电化学储能是指各种二次电池储能,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热储能主要包括储热、储冷等方式。化学储能包括电解水制氢、合成天然气等方式。3526Jun202335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化学储能理力系统高峰负时,将上池水回到下水池推动水谷负荷时,将下的水抽回上池蓄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的储能方式空外壳内的转子即一个大质量的由固体材料制成的圆柱能以动能形式储存种二次电池储能,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钠硫电池等个热储能系统热能被储存在热容器的媒质以后需要时可转化回电能,直接利用而不作为二次能源的载体,利用负过电解水,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从而获得氢。以后可直接用氢作为能量载体,再将氢与二氧化碳应成为合成天然气(甲烷),以合成天然气作为点术成熟、功率和命成本低作时间充放电循环次多,寿命长长好术成熟,寿命长存的热量可以很大存的能量很大,时间可点依赖地低,总投资较高大、高发热问题应用场合比较受限低3.2储能集成技术对比集中式:目前存量、增量最多的技术路线,但存在直流拉弧、并联环流、并联容量损失等问题,后期电池衰减程度较大,简单的结构导致其控制不够精细。该技术路线效率为84-85%,平均每年运维费用为0.04元/Wh。选择该技术路线的企业较多,比如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组串式:该技术路线将一个集中式逆变器分成多个组串式逆变器,每个组串式逆变器带一个相对较小的电池簇,最后在交流侧并联,解决了集中式直流拉弧、并联环流和并联容量损失的问题。效率可以达到88-89%;平均每年运维费用为0.04元/Wh;模块化程度更高,交付速度提升。但成本比集中式高约5%,且极限情况下运行功率为额定功率的80%。代表公司为上能电气。智能组串式:该技术路线成本比集中式高20%,效率为83%,但可以容忍梯次电芯。代表公司为华为。集散式:该技术路线成本比集中式高5-6%,效率为86%。集散式技术路线增加了DC/DC的调压隔离可以避免并联环流和容量损失,安全性提高,但在国内使用较少。代表公司为特斯拉。高压级联:该技术路线节省了低压变压器,经过多级串联电压可以达到10KV,能耗减少,同时可以减少并联环流和容量损失,效率为88%-89%。但高压级联技术路线成本比集中式高10%,且H桥级联结构很难标准化,后续安装和运维费用较高。代表公司为智光电气、新风光、金盘科技等。3626Jun202336分布式能量块:该技术路线拓扑结构类似于组串式,但和组串式相比集成化程度更高。分布式能量块技术路线运维简单、效率为88%-90%、安装时间短,但成本比集中式高10%。代表公司为西安奇点能源。3.3储能重点公司汇总对比电池企业:预计2023年派能科技储能业务占比达100%;鹏辉能源、亿纬锂能储能业务占比分别提高到67%、44%以上;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占比为19%、14%。逆变器企业:2023年含储量均有所上升,固德威、德业股份、科士达、盛弘股份储能业务占比预计提高到50%以上。温控企业:2023年含储量均有所上升,英维克储能业务占比预计可接近50%;同飞股份、预计可提高到38%。EPC企业:南网科技的业务含储量有望提高到62%。2023年预计总营收(亿2023年预计储能收入(亿元)23年预计含储量(%)2023年预计归母净利(亿元)401亿纬锂能%源逆变器企业德业股份据气%业%4EPC企业%金盘科技防23726Jun202337甘肃青海西内蒙古宁夏东河北安徽浙江广东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甘肃青海西内蒙古宁夏东河北安徽浙江广东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西陕西辽宁贵州江西北京附件天津吉林4.安徽省储能行业发展分析4.1安徽省储能装机回顾及展望经过近年来持续发展,安徽省新型储能应用已初具规模。“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积极推动“风电+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加快新型储能设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投运新型储能设施装机规模22.4万千瓦/26.0万千瓦时,其中“风电+储能”项目装机20.5万千瓦/20.5万千瓦时。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明确省内储能装机目标。2022年8月,安徽省能源局正式印发了《安徽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安徽省将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以上。截至2023年初,全国已有25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的装机目标,总规模为6785万千瓦,安徽装机目标占比为4.42%。机规划7各省市十四五新型储能装机规划(GWh)76543210机规划占比8.84%8.84%32.20%8.84%7.37%4.42%44.42%4.42%4.42%5.90%7.37%甘肃河北浙甘肃河北浙江青海安徽宁夏山东其余各省广东安徽规划新型储能功率规模居各省市之首。截至2023年初,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陕西、山东、浙江、河北、四川成都、安徽、广西、湖南、青海、河南等10省市先后布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216个,规模合计2220万千瓦/5380万千瓦时。其中安徽规划新型储能功率规模居各省市之首,达513万千瓦。已发布的储能示范项目呈现三大特点:一是项目以独立储能或集中共享储能项目为主;二是技术路线丰富;三是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4.2安徽储能发展优势坚持多种技术探索发展,示范项目相继实施。安徽省依托省内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平台,积极推动多种储能技术发展进步。电化学储能、兆瓦级氢储能、大功率高速磁悬浮飞轮储能、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多种技术相继示范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