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_第1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_第2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_第3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_第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阅卷人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得分(2分)在河南郑州和偃师的商朝都城遗址,都发现了大规模的城墙,城内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而生产活动的痕迹则非常少见。这说明商朝时()A.原始的农耕活动尚未形成 B.都城屡迁主要是在逃避战争C.不同都城间存在分工合作 D.城市主要功能是军事和政治(2分)春秋时,有些诸侯国不再采取封君食邑的办法,而是发放粮食作为官吏的酬劳。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奉(俸禄)粟六万【斗】“,后来到卫国做官,“亦致粟六万【斗】这说明春秋时期()A.各国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B.“卿室崛起”的现象较普遍C.与官僚制度相关的俸禄出现 D.各国纷纷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分)《唐律疏议》将“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其与儒家典籍一致的情况大量存在,由此可以看出()《礼记》:“悼与耄(幼童和老《唐律疏议》:“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刑。”《孝经》:“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唐律疏议》:“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徒刑,流大于不孝。”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A.唐朝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B.唐朝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C.唐律将儒家思想与法律内容密切结合D.《唐律疏议》是古代礼仪制度的总结(2分)南宋时期,刻版印书业发展较快。当时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刻书种类多,有礼书、乐书、药方以及可称为日用百科全书的《酬世大全》。上述材料可说明南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 D.书籍印刷已经商业化、产业化(2分)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康熙四十九年至五H^一年(1710—1712),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为康熙收复台湾奠定了坚实基础B.维持了东亚诸国与清朝的朝贡关系C.反映出清政府大力扶持海上贸易D.表明了清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2分)以下是晚清时期国外报刊关于中国报道的标题,这些报道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太平军挥师北伐,大清朝摇摇欲坠》②《清帝颁诏建立京师大学堂》③《丰岛海战震惊世界》④《武昌爆发反清革命,共和国体有望建立》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2分)北伐战争期间,湘鄂赣等地成立农会、工会、商会、学生会等,国民革命军宣传“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等主张。其影响包括()①促进了“新三民主义”主张的形成②有力支援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③为“工农武装割据”奠定社会基础④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迅速展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分)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37—1941),明确将“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确定为办学宗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都曾在这里授课。以下属于当时课程内容的有()①“论持久战问题” 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分)1950年11月6日,全国总工会号召全国工人展开“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据统计,截至1951年3月底,全国参加竞赛的厂矿企业超过2810家,职工人数多达223万余人。在此过程中,涌现出马六孩等一批劳动模范。这一运动的开展()①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激发了人民经济建设的热情③加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物资保障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分)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2015年增长1025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2%,若干领域在国际上从“跟跑”“并跑”跃升到“领跑”。这表明我国()A.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C.已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D.基础设施的建设走在世界前列(2分)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观察下图,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①,玛粮号。翠伊累寄•竺甜"'”中英洲文明9 《公元①,玛粮号。翠伊累寄•竺甜"'”中英洲文明9 《16世纪电助的助W文号区次中安第斯文明A.玛雅人在①处建造了大量金字塔庙宇次中安第斯文明B・阿兹特克人在②处发明“浮动园地”C.印加帝国在③处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D.印第安人在④处开凿了巴拿马运河(2分)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反法联盟的英、奥、普、俄四大国扶植在拿破仑时期失去王位的国王复辟,将拿破仑占领土地的统治权交还原来的欧洲王室,并创立了一个建立在欧洲势力平衡基础上的外交原则。这些举措意在()①重建欧洲的封建旧秩序②实现欧洲大国间的均势③扶持法国维护欧洲和平④遏制德意志的东山再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领袖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以及“战斗,不要乞求”和“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将得到它”等主张,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一战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控制B.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展开D.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受十月革命影响(2分)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随即伙同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A.推动埃及建立君主立宪制B.宣告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表明埃及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2分)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到1971年,这一制度发生变化。观察如图,这一变化反映了()A.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建立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C.欧盟的成员国追求经济一体化 D.区域经济集团竞争激烈阅卷人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5分)得分(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度田《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因检核垦田数而产生了中央政府和河南、南阳地方豪强地主集团的矛盾。汉光武帝刘秀因为“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称为“度田”。但是,“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刘秀得知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营私舞弊的官员进行严厉的惩处,“河南尹张tR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死”,大司徒欧阳歙也因此死于狱中。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能够压服地方豪强,许多“郡国大姓”竟与“群盗”一起发动叛乱。刘秀对于豪强地主集团与中央政府的对抗,采取了姑息的态度,在镇压地方豪强叛乱的同时,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集团做出了让步。-—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等(5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东汉初年“度田”的背景和过程。(5分)通过“度田”事件,谈谈你对豪强地主与东汉政权关系的认识。(5分)古代的火药武器生Nt三蛔*(1332年,收餐中囱国家耽融&上图的铜炮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纪年可考的金属管形火器,是当时火药武器的典型代表。炮身外壁纵向刻有铭文“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由此可知,该炮制造于元朝至顺三年,是同一类别产品中的第300号,可见当时火炮生产和应用的规模。依据以上图文,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古代火药武器的发展与传播。(10分)晚清重臣张之洞1909年10月4日去世,各方对其评价相去甚远,可谓“盖棺难定论材料一1909年10月6日,清内阁奉上谕对张之洞评价:“公忠体国,廉正无私……(任疆吏)提倡新政,利国便民。庚子之变,顾全大局,保障东南,厥功甚伟……(1907年)入参机要,管理学部事务,宗旨纯正,懋著勋劳……服官四十余年,擘画精详,时艰匡济经猷之远大,久为中外所共见。”材料二1909年10月12日,倾向立宪的《神州日报》刊文,“中国近数十年来,言维新变法者不一其人”,而张之洞是“位高望重而又唱之最早、持之最力者"综观公之生平,其于一切新政,不得谓无直接间接之关系,而今日一切新政上之所由徒有形式而未得其精神者,要亦受公之影响。盖公之学识,一半新半旧之学识耳材料三1909年10月7日,同盟会会员主办的《民吁日报》评论:“(张之洞)于宪法之理由,国家之元素,以及东西诸硕儒之政治学说,皆茫焉不知。然而其眼光最灵,心思最巧,又深知徒讲旧学,泥成法之不足以弋时望、保高位也,于是缘饰一二西法,以为进行政治之方针。至一有摧抑,不惜自贬其身价,以求为保利禄之计。”(1)(5分)分别概述三则材料对张之洞的看法。结合所学,说明形成以上三种不同评价的原因。(5分)结合史实对张之洞进行评价。(10分)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扩张材料一扩张是贯穿整个美国对外政策史的主线,也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从西欧到北美大陆的第一艘船带去商业精神、扩张意识,以及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价值观。美国独立后自然把这些继承了下来,而美国本身的发展也同扩张有密切的联系。独立后的美国通过购买、战争威胁、夺取等方式扩大领土,到19世纪中叶,其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美国一向认为它的国家政策,无论是说的,还是做的,都是“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的。根据这种假设美国又认为,它在国际事务中享有一种特别的权利。这种民族优越感和自满意识一旦发展到极端便表现为颐指气使,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并设法去驾驭别人。材料二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历程

时期阶段1775 —1897美洲扩张时期1898 —1945海外扩张时期1946 —1991全球称霸时期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三论》等(5分)依据材料一,概述美国的对外政策。(5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在“海外扩张时期”和“全球称霸时期”的扩张政策和活动。阅卷人得分(5分)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3/4以上的产业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9个省区,除山西、云南、四川在抗日战争时期产业得到小幅发展外,其他六省基本没有近代产业。1953—1990年中国三大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较时间投资总额/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东部中部西部备注“一五”时期(1953—1957)61241.826.621.2其余部分为不分地区的投资所占份额“二五”时期(1958-1962)130730.730.626.8“三五”时期(1966—1970)120924.928.238.5“七五”时期(1986-1990)1618456.528.814.7投资总额含外资和民间投资材料二2000年中共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产生效益,完成了“送电到乡油路(柏油路)到县”等建设任务。2000—2013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投资年平均增长比东部地区快4.6个百分点。2012—201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高出全国增速1.8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加强区域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积极构建东西南北纵横联动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引领区

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均衡与发展为视角,解读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部分.【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朝都城遗址出现了城墙、宫殿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但是生产活动的痕迹非常少,这说明商朝都城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已经不再是原始农耕,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都城迁移不是材料主旨,B项错误;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商朝都城之间的分工合作,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都发现了大规模的城墙,城内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而生产活动的痕迹则非常少见''及商朝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而是发放粮食作为官吏的酬劳“可得出官员有奉禄,以粮食作为计算,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没有体现军功,A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无法体现‘‘较普遍",B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D项错误。故答案为: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春秋时,有些诸侯国不再采取封君食邑的办法,而是发放粮食作为官吏的酬劳''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进行分析。.【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悼与耄(幼材料童和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等内容可得出唐朝强调律法中要体现儒家的礼义的内容,反映出唐律将儒家思想与法律内容密切结合,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礼与法的结合,”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与材料主旨不符,AB项错误;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唐律疏议》是古代礼仪制度的总结,D项错误。故答案为: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法律,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悼与耄(幼材料童和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及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进行分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时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可得出宋代印刷业已经商业化,成为一种产业,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印刷业的发展,与经济重心无关,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没有体现是活字,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当时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及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进行分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可得出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表明了清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1683年收复台湾,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东亚诸国无关,B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对海上贸易的支持,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民族关系,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及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太平军挥师北伐,大清朝摇摇欲坠》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时间是1851/864;②《清帝颁诏建立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③《丰岛海战震惊世界》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在1894年;(4)《武昌爆发反清革命,共和国体有望建立》中武昌起义是1911年,因此按时间排序为①③②④,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答案为:A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武昌起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中的关键性信息“晚清时期国外报刊关于中国报道的标题”及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与材料时间不符,因此①与题意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土地改革迅速展开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因此④与题意不符,ABD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北伐战争期间的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这些阶层的革命积极性,有力支援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因此②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逐渐形成的思想理论,其理论与材料主张有相似之处,因此,为“工农武装割据''奠定社会基础,因此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北伐战争期间,湘鄂赣等地成立农会、工会、商会、学生会等,国民革命军宣传,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等主张”及国民革命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37—194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属于全面抗战时期,因此与之相关的是①“论持久战问题”;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ABD项错误。故答案为: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7—1941”及抗日战争中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激发了人民经济建设的热情,加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物资保障,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因此④与题意不符,BCD项错误。故答案为:A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1950年11月6日,全国总工会号召全国工人展开‘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及巩固新中国政权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2015年增长1025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2%”可得出我国十分注重科技的创新,并投入大量的经费,说明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教兴国开始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C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走在前列,D项错误。故答案为:B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2015年增长1025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2%”及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进行分析。1L【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印加人崛起于秘鲁的库斯科地区,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C项正确: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阿兹特克人,A项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人在①处发明“浮动园地”,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运河是美国人开凿的,D项错误。故答案为: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美洲文明,解答本题需根据题干所给图片中的位置信息及古代美洲文明的主要成就进行分析。.【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各国的外交会议,会议目标是处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相互制衡并保持和平,因此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扶持法国维护欧洲和平‘'和''遏制德意志的东山再起'’不属于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因此③④不符合题意,BCD项错误。故答案为:A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也纳会议,解答本题需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及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内容、历史影响进行分析。.【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印度人的印度”“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说明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B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体现不出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控制,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是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的表现,C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没有涉及十月革命与印度民族独立斗争的关系,D项错误。故答案为:B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印度人的印度”“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及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可得出埃及通过不懈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建立的不是君主立宪,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独立不是非洲全部独立的标志,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兴起于196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进行分析。.【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得出,到1971年美国已经不再实行固定汇率,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前并没有建立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成立于199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不能体现区域集团化,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答本题需根据题干所给图片中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表现进行分析。.【答案】(1)背景: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的兴起;王莽改制和农民起义导致土地所有权变更;东汉建立后,为了加强统治,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核查全国土地和人口。过程:度田开始后,地方长官隐瞒豪强地主土地占有情况;中央试图清查土地,遭到豪强地主反抗;最终度田不了了之。(2)东汉依靠豪强地主建立起来的,豪强地主势力强大。一方面土地兼并问题无法解决,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另一方面豪强地主破坏中央集权,为东汉末年的分裂战乱埋下隐患。【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东汉初年因检核垦田数而产生了中央政府和河南、南阳地方豪强地主集团的矛盾。”得出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的兴起:根据所学可得出王莽改制和农民起义导致土地所有权变更;根据“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得出东汉建立后,为了加强统治,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核查全国土地和人口。过程:根据“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得出度田开始后,地方长官隐瞒豪强地主土地占有情况;根据“刘秀对于豪强地主集团与中央政府的对抗,采取了姑息的态度,在镇压地方豪强叛乱的同时,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集团做出了让步。'‘得出中央试图清查土地,遭到豪强地主反抗;最终度田不了了之。(2)根据所学可知,东汉依靠豪强地主建立起来的,豪强地主势力强大。一方面土地兼并问题无法解决,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结合所学可得出另一方面豪强地主破坏中央集权,为东汉末年的分裂战乱埋下隐患。【点评】第一问考查租佃制,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租佃制和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应运而生。第二问考查豪强地主,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东汉依靠豪强地主建立起来的,豪强地主势力强大。一方面土地兼并问题无法解决,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另一方面豪强地主破坏中央集权,为东汉末年的分裂战乱埋下隐患。.【答案】唐中期的书籍已经记载了火药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药和火器在宋朝基本成熟,被大量制造并应用于军事。宋代火药武器从燃烧性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蒙古政权在征服战争中,掌握了火器制造技术,至元朝进一步发展为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并在制造和使用上形成一定规模。火药武器技术被阿拉伯掌握并随后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摧毁欧洲封建制度起到积极作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中期的书籍已经记载了火药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药和火器在宋朝基本成熟,被大量制造并应用于军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火药武器从燃烧性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蒙古政权在征服战争中,掌握了火器制造技术。根据材料”由此可知,该炮制造于元朝至顺三年,是同一类别产品中的第300号,可见当时火炮生产和应用的规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至元朝进一步发展为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并在制造和使用上形成一定规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武器技术被阿拉伯掌握并随后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摧毁欧洲封建制度起到积极作用。故答案为;唐中期的书籍已经记载了火药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药和火器在宋朝基本成熟,被大量制造并应用于军事。宋代火药武器从燃烧性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蒙古政权在征服战争中,掌握了火器制造技术,至元朝进一步发展为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并在制造和使用上形成一定规模。火药武器技术被阿拉伯掌握并随后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摧毁欧洲封建制度起到积极作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上图的铜炮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纪年可考的金属管形火器,是当时火药武器的典型代表”“由此可知,该炮制造于元朝至顺三年,是同一类别产品中的第300号,可见当时火炮生产和应用的规模。”及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状况、外传、历史影响进行分析。.【答案】(1)清政府肯定张之洞的功绩。认为他忠君爱国;在办洋务,守卫地方和改革科举和教育上作出贡献。《神州日报》认为张之洞在推动改革,兴办洋务等方面有进步作用,但是,对西学掌握不精,学习西方的改革进行得不彻底。《民吁日报》认为张之洞不了解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张之洞倡导洋务和新政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立场不同,三种评价分别代表了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的立场。清政府以是否维护封建统治为标准;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要求推翻君主制,因此三者对张之洞作出不同评价。(2)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早期近代化。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清末新政期间,他上书废除科举,改革了教育和选官制度。但是,张之洞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为中国找到出路。【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公忠体国,廉正无私……(任疆吏)提倡新政,利国便民。庚子之变,顾全大局,保障东南,厥功甚伟……”可得出清政府肯定张之洞的功绩。认为他忠君爱国;在办洋务,守卫地方和改革科举和教育上作出贡献。根据材料“位高望重而又唱之最早、持之最力者”、“综观公之生平,其于一切新政,不得谓无直接间接之关系,而今日一切新政上之所由徒有形式而未得其精神者,要亦受公之影响。盖公之学识,一半新半旧之学识耳”可得出《神州日报》认为张之洞在推动改革,兴办洋务等方面有进步作用,但是,对西学掌握不精,学习西方的改革进行得不彻底。根据材料“(张之洞)于宪法之理由,国家之元素,以及东西诸硕儒之政治学说,皆茫焉不知。然而其眼光最灵,心思最巧,又深知徒讲旧学,泥成法之不足以弋时望、保高位也,于是缘饰一二西法,以为进行政治之方针。至一有摧抑,不惜自贬其身价,以求为保利禄之计。”可得出《民吁日报》认为张之洞不了解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张之洞倡导洋务和新政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结合所学可得出立场不同,三种评价分别代表了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的立场。清政府以是否维护封建统治为标准;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要求推翻君主制,因此三者对张之洞作出不同评价。(2)结合张之油在洋务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等方面的作为,可得出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早期近代化。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清末新政期间,他上书废除科举,改革了教育和选官制度。结合所学,从局限的角度理解,张之洞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为中国找到出路。故答案为:(1)清政府肯定张之洞的功绩。认为他忠君爱国;在办洋务,守卫地方和改革科举和教育上作出贡献。《神州日报》认为张之洞在推动改革,兴办洋务等方面有进步作用,但是,对西学掌握不精,学习西方的改革进行得不彻底。《民吁日报》认为张之洞不了解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张之洞倡导洋务和新政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立场不同,三种评价分别代表了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的立场。清政府以是否维护封建统治为标准;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要求推翻君主制,因此三者对张之洞作出不同评价。(2)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早期近代化。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清末新政期间,他上书废除科举,改革了教育和选官制度。但是,张之洞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为中国找到出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之洞。第一问,需根据材料“公忠体国,廉正无私……(任疆吏)提倡新政,利国便民。庚子之变,顾全大局,保障东南,厥功甚伟……”、”位高望重而又唱之最早、持之最力者”、“综观公之生平,其于一切新政,不得谓无直接间接之关系,而今日一切新政上之所由徒有形式而未得其精神者,要亦受公之影响。盖公之学识,一半新半旧之学识耳”、“(张之洞)于宪法之理由,国家之元素,以及东西诸硕儒之政治学说,皆茫焉不知。然而其眼光最灵,心思最巧,又深知徒讲旧学,泥成法之不足以弋时望、保高位也,于是缘饰一二西法,以为进行政治之方针。至一有摧抑,不惜自贬其身价,以求为保利禄之计。”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进行分析;第二问,需根据张之洞的历史活动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进行分析。.【答案】(1)美国对外政策表现为扩张主义。来源于资本主义天然的扩张性;建国后美国通过侵略战争等方式扩张领土;认为自己的国家政策符合别国利益;对外输出价值观;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海外扩张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垄断资产阶级对外积极寻求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这一阶段,发动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进行海外扩张;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一战,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介入欧洲事务;主导华盛顿会议,扩大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则。全球称霸时期: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两极格局形成,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进行全球扩张;这一阶段,美国挑起冷战,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主导成立北约组织,建立反苏反共的联盟;建立以美国主导的金融贸易体系,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对第三世界国家侵略扩张,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扩张是贯穿整个美国对外政策史的主线,也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关键……”得出美国对外政策表现为扩张主义。根据材料“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从西欧到北美大陆的第一艘船带去商业精神、扩张意识,以及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价值观。'‘得出来源于资本主义天然的扩张性;建国后美国通过侵略战争等方式扩张领土;根据材料“美国一向认为它的国家政策,无论是说的,还是做的,都是,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的''得出认为自己的国家政策符合别国利益;根据所学可得出对外输出价值观;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根据材料“1898—1945”这一时间可得出海外扩张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垄断资产阶级对外积极寻求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这一阶段,发动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进行海外扩张;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一战,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介入欧洲事务;主导华盛顿会议,扩大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则。根据“1946—1991”这一时间并结合冷战时期的美国政策,可得出在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两极格局形成,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进行全球扩张;这一阶段,美国挑起冷战,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主导成立北约组织,建立反苏反共的联盟;建立以美国主导的金融贸易体系,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对第三世界国家侵略扩张,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故答案为:(1)美国对外政策表现为扩张主义。来源于资本主义天然的扩张性;建国后美国通过侵略战争等方式扩张领土;认为自己的国家政策符合别国利益;对外输出价值观;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海外扩张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垄断资产阶级对外积极寻求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这一阶段,发动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进行海外扩张;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一战,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介入欧洲事务:主导华盛顿会议,扩大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则。全球称霸时期: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两极格局形成,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进行全球扩张;这一阶段,美国挑起冷战,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主导成立北约组织,建立反苏反共的联盟;建立以美国主导的金融贸易体系,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对第三世界国家侵略扩张,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对外扩张。第一问,需根据材料“扩张是贯穿整个美国对外政策史的主线,也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关键 ”、“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从西欧到北美大陆的第一艘船带去商业精神、扩张意识,以及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价值观。”、"美国一向认为它的国家政策,无论是说的,还是做的,都是,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的''及美国对外扩张的政策进行分析;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898—1945”、“1946—1991”及美国对外扩张的有关史实进行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