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学情评估附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学情评估附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学情评估附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学情评估附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学情评估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学情评估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2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峰弯(ludn)用水(fu)—赠(gui)事然而止(jid)

B.情静(tidn)摩子(m6i)喷育(b。)风雪载途(zai)

C潮彷(xl)眼眶(kuong)肥硕(shud)销声印迹(ni)

D.轻盈(ying)斡旋(wo)娴熟(xidn)心旌摇荡(ji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署名悲惨可歌可泣接然不同

B.震荡挚友鞠躬尽瘁妇儒皆知

C.签字筹画引人注目层出不穷

D.难堪熟识任人宰割蓬断草枯

3.经典诗文默写。(6分)

艺术

内容提示具体内容所属篇章

技巧

诗人回到延安,回忆当年经贺敬之《回延

复叠9

历,山水草木与乡邻皆有情。安》

亲山亲水有亲人。

河中水洲上的鸟儿不停鸣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比兴

叫,那善良美好的女子,是河之洲。窈窕淑女,君《诗经联雎》

手法

君子好的配偶。子好逑。

芦苇青苍苍,露水变成霜。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重章

怀念的心上人啊,就在对岸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诗经廉葭》

叠句

河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小石潭四周竹树环绕,寂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触景柳宗元《小石

无人,令人心神凄凉,寒气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生情潭记》

透骨。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对偶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王勃《送杜少

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风烟望五津。府之任蜀州》

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A]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

环境有关。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

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传承传统文化习俗。

[B]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会产生多种积

极影响,既能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又能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能感

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才会更有保障,文

化精髓不易被误解或歪曲,【C】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

互动。

(1)[A]处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B】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请给【C】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5.名著阅读。(4分)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

A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

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

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

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⑴此文段选自名著《》,家书中提到的人物“A”是

_______________0(2分)

(2)作者举这位艺术家的例子的用意是什么?(2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陕西榆林市一模]请你参加以“走出课堂,走向课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

(1)【活动一:写标语】请将同学们拟写的活动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

面的田字格里。(1分)

享受运动开阔视野

(2)【活动二:拟活动】为使课外活动有声有色,请你仿照所给示例,再规划两个

课外活动。(2分)

活动一:阅读沙龙

活动二:体育风云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做分析】根据下面的统计情况表,写出两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

字)(2分)

某班体测成绩统计情况

坐位体立定引体向上/1000/800

年度总成绩肺活量50米跑

刖屈跳远仰卧起坐米跑

2020年

68.2176.5874.3070.467.3245.6370.3

平均分

2021年

68.5377.7774.0671.3466.6545.9670.69

平均分

说明:各项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79分,良好为80〜89分,优秀为90〜

100分。

(4)【活动四:巧提醒】你和同学张强计划清明节去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请你

阅读下面的参观须知,给张强打电话提醒他需要注意的事项。(2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游客参观须知

一、开放时间

旺季(3月15日至11月14日):8:30—18:00,16:30停止取票。

淡季(11月15日至次年3月14日):9:00—17:30,16:00停止取票。

二、参观当日须出示本人有效证件原件、预约截屏和本人实时西安“一码通”

绿码。

三、建议观众参观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以免造成封闭场所人员聚集。

四、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须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3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10题。(10分)

材料一:

冬奥圣火传递低碳理念

①2月2日上午,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门外广场人声鼎沸,一派喜庆祥和。

9时16分许,火炬接力开始!顿时,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奥林匹克森林

公园一片沸腾。伴履着《一起向未来》歌曲响起,火炬手高擎火炬,开始火炬传

递。在中国境内接力的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火炬从传递到点燃,体现了北京

冬奥全程低碳的理念。

②在开幕式当晚,一个低碳的理念也通过大胆创意的火炬点燃方式传递给世

界。万众瞩目的火炬手将火炬放在大雪花中间,挥手致意后转身离开,雪花最终

悬停于空中。接下来要持续燃烧一个多月的,将是这个小小的火苗。导演张艺谋

能猜想到,对于习惯了“大火”的观众来说,这或许是个有些颠覆性的创意。他

在采访中表示,“无论喜不喜欢,它传递的理念都如此清晰:火炬代表了全世界,

点火预示着开启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这将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瞬间。”

材料二:

多项措施践行低碳承诺

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报告提出碳减排机制,要建立北京2022

碳排放评估和管理机制,并且做出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的承诺。低碳

管理是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北京冬奥会筹办全过程。

②2019年6月23日,组织委员会正式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低碳管理工作方案》,建立了覆盖基准线/实际排放量核算、碳减排量核算及碳抵

消全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

程中,积极合作,推进各项减碳措施的落实,兑现承诺。

北京冬奥会低碳目标

万吨co,低碳能源-------------------------------------------------

220-----------

建设低碳能源示范项目,建立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

易机制,综合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满足场馆常规电力消费需求;

170

低碳场馆------------------------------------------------

建设总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等低碳示范工程,

新建永久场馆全部满足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低碳交通-------------------------------------------------

赛事举办期间,赛区内交通服务基本实现清洁能源车辆(不含专

用车辆)保障;

低碳标准-------------------------------------------------

推动林业固碳工程;建立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核算标准,创造冬

奥遗产。

图1基准排放量与实际排放虽(预计)对比图2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

材料三:

北京冬奥完成低碳目标

①实现碳中和,是北京冬奥会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为此,北京冬奥会采

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18项碳减排措施,林业碳汇等4项碳抵消

措施,并形成了一整套碳计算方式和评价体系。

②这里面,有来自“张北的风”所提供的100%绿电,有最大化利用北京2008

年奥运遗产的双奥场馆,有以氢能等清洁能源支撑的绿色出行,有国家速滑馆里

“最环保”的冰,有崇礼山区“最节约”的雪,前者省电200多万度,后者节水

约20%。科技冬奥和绿色冬奥,互为支撑,构成一个硬币的两面。

③这里面,有北京冬奥组委的以身作则。其所入驻的首钢园,变废旧厂房为

绿色办公区,成为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④这里面,有京冀两地的携手合作。自2016年以来,两地造林所产生的110

吨碳汇量,已经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成为碳抵消的最大来源。

⑤北京冬奥会致力于—和—,在此“双碳”措施之下,北京冬奥会硬是

成功闯出一条低碳奥运的路来。它不追求一时之名,更愿意留下一幅绿色、低碳、

可持续的冰雪长卷。

7.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三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为和o(2

分)

8.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北京成功实现低碳奥运的原因。(4分)

9.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2分)

A.冬奥会火炬接力启动仪式于2月2日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伴随

着《一起向未来》歌曲响起,火炬手高擎火炬,开始火炬传递。

B.北京冬奥在中国境内接力的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火炬从传递到点燃,

体现了北京冬奥全程低碳的理念。

C.火炬手将火炬放在大雪花中间,雪花最终悬停于空中并持续燃烧一个多月,

这是通过一个大胆且具有创意的火炬点燃方式将低碳的理念传递给世

界。

D.低碳减排机制是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北京冬奥

会筹办全过程。

10.下列选项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2分)

A.组织委员会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建立了

覆盖基准线、碳减排量核算及碳抵消全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

B.实现碳中和,是北京冬奥会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为此,北京冬奥会采取

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一整套碳计算方式和评价体系。

C.科技冬奥和绿色冬奥,互为支撑,构成低碳奥运的两个方面。

D.北京冬奥会硬是成功闯出一条低碳奥运的路,它不仅给后人留下千古美名,更

愿意留下一幅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冰雪长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一15题。(16分)

风箱:村庄柔软的呼吸

宋长征

①那时候没有电。没有电的乡村并不缺少温暖。

②橘黄的油灯点亮,母亲的身影在昏黄的光影里摇曳。柴草窝,是一个永远

的好去处,在外面疯够了,玩累了,循着星光的微茫指引,回家。回到寂静的院

落。母亲在厨房里进进出出,炒菜,熬粥。父亲坐在蒲草团上烧火。这是父亲驾

轻就熟的活计。瘫了的父亲,左臂不能自由伸展,好在老天有情,还留下一只强

健的右臂。把火柴放在膝盖上,右手熟练地点燃麦草。“轰”的一声,灶膛里燃起

了熊熊的火光。添柴,抽动风箱,像一个熟练的舵手,驾驶着一艘简陋的帆船,

驶向乡村生活的海洋深处。

③或许你没见过风箱。这个笨头笨脑的木制器具,通常安放在不引人注意的

角落。从外观上看,像极了一只未上漆的木箱,但是里面空空如也。要说盛放,

风箱里从来装着用不完的空气,用不完的风。风箱的里里外外,没有一颗钏钉,

全部是乡下最好的木匠六爷手工完成。开梯,镶嵌,薄薄的木板简单拼装在一起,

就成了风箱的雏形。当然,一只风箱有如此巨大的肺活量,就有一个宽广的胸怀。

一张薄薄的木板,连上一个光滑的拉杆,就能自由抽送。前面是口,是舌,每一

次抽拉,小小的盖板便会自由开合,吸入新鲜的空气。后面是鼻,是鼻孔,呼出

用过的气体,所以,每一次抽拉风箱,它都会吐出一股小小的风。呼呼,呼呼,

鼓动火焰起舞。呼呼,呼呼,把柔软或坚硬的柴草,燃烧得哗哗剥剥。我喜欢如

此简单的歌谣,在不变的音符里,父亲气定神闲。薪火相传,是父亲教给我这个

词汇的真正含义。在原始的解读里,明白一缕飘摇的火焰接续着乡村的命脉。我

也深深知道,当父亲只剩下半个身子时,只能以如此简单的劳作,向母亲做出深

深的忏悔。没错,在这个九口之家,母亲的抱怨从来很少,家里家外,默默操持

着一家人简陋而沉重的光阴。

④每当母亲看见父亲将风箱抽拉得更费力、频率更快时,母亲说,风箱该绑

鸡毛了。暖暖的阳光下,母亲将风箱的挡板卸下来,我才看清作为肺叶的挡板的

构造。四四方方的一块木板,周边用棕绳将一羽一羽彩色的鸡毛,缝绑上去。好

看当然是好看,每一片翎毛在阳光下泛着美丽的釉彩,随风而动,像是插上了翅

膀,就要展翅高飞。但此时的羽毛不过是为了减小挡板与风箱之间的空隙,好让

父亲的每一次抽拉更加轻便,而吐出更多空气、更多风。

⑤很多年,我家厨房的灶膛口总是贴着一张酷似杨柳青的年画。母亲说那是

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腊月初几,有人敲门,母亲一定会请来一张灶神贴在灶膛

口。“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不变的联语,却能让父亲心生更多的宽慰。是

啊,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一个简陋而贫穷的农家院落,子子女女都已长大成人,

出息不出息,乡下的父母并不在乎;只要每一个儿女平平安安,仿佛就完成了他

们一世的心愿。正月十五送火神,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燃放爆竹,以

求今年的灶神依然能让乡村风调雨顺,只求乡下的烟火日月,岁岁平安。

⑥六爷是村子里最好的木匠,六爷制作风箱的手艺很早就像一个上等的技师,

炉火纯青。木料,选用的是上好的梧桐木,没有裹节,没有虫蛀,更不要扭七别

八的旋木。用大锯剖解的木板,放在屋檐下阴干,用锯末木屑文火慢炖,将木板

煨熟。六爷说,这样做好的风箱,即使用上几十年也不会开裂变形。

⑦六爷站在阳光下看风箱的神态很是陶醉。点燃一袋烟,说乡下的日子就像

风箱的一呼一吸。急了不成,容易憋气,胸闷气短。太慢了也不行,气若游丝,

上气不接下气。只能稳扎稳打,一抽一拉,这呼吸就通畅了,这腔子就敞亮了,

这乡下的日子就会红红火火。

⑧一口热粥的温度是如何熬成的?一个乡下少年的筋骨如何能长成一棵枝繁

叶茂的大树?蒙蒙的夜色缓缓席卷而来,我仿佛听见岁月深处传来风箱的呱嗒声。

吸,自然而从容;呼,将疲惫与沉重,轻轻散入无边的夜色。菜就香了,饭就暖

了,五谷杂粮的村庄也便安然了。呼吸柔软,我们曾是乡村的孩子。(有删改)

11.全文围绕“风箱”展开,写了、

、六爷手工制作风箱等事件,思路十分清晰。(2分)

12.请你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3.本文语言含义丰富,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中“不变”一词的丰富内

涵。(4分)

14.第⑥⑦两段写了六爷的故事,似乎破坏了文章行云流水的思路,是否可以删

去?为什么?(3分)

15.简要分析文章以《风箱:村庄柔软的呼吸》为题,有何妙处。(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7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3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初设之年,断无千万明师。近年西学诸书,沪上①刊行甚多,分门别类,

大段已详。高明之士,研求三月,可以教小学堂矣。两年之后,省会学堂之秀出

者,可以教中学堂矣。大学堂初设之年,所造②亦浅,每一省访求数人,亦尚可得。

三年之后,新书大出,师范愈多,大学堂亦岂患无师哉?

(节选自张之洞《劝学篇》,有删改)

【注释】①沪上:上海的别名。②造:造诣,成就。

16.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知其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教然后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学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堂亦岂患无师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教学相长也。

⑵每一省访求数人,亦尚可得。

18.【甲】文以“嘉肴”与“至道”做A,指出了B

的重要性;【乙】文张之洞认为创立大学堂所必需的“C”是可

以培养的。(3分)

19.请你结合【甲】文的观点,给【乙】文教小学堂的“高明之士”提建议,让

他快速成长为可教中学堂的“秀出者”。(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

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分)

2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2分)

四、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

这一路虽有风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

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独特感悟,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篇好文,一

次顿悟……这一切如阳光一样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成长路上泗满阳光》为题目,

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C提示:A项“馈”应读作“kui”;B项“载”应读作“zdi”;D项“旌”

应读作“jing”。

2.D提示:A项“接”应改为“截”;B项“儒”应改为“孺”;C项“画”应改

为“划,

3.①树梢树枝树根根②关关雎鸠③所谓伊人

④在水一方⑤悄怆幽邃⑥城阙辅三秦

4.(1)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

(2)将“影响”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

(3)因而

5.(1)傅雷家书克利斯朵夫

(2)为了告诉儿子人生中有高潮也有低潮,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外界

所左右,要学会正视现实和错误,让自己变得坚强。

二、6.(1)抄写略。

(2)示例:手工课堂航天论坛

(3)①某班连续两年体测总成绩平均分未达到良好和优秀标准;②某班体测连

续两年“引体向上/仰卧起坐”项目平均分均不合格。

(4)示例:张强,我们去参观历史博物馆需要提前预约,并且要保留预约截屏,

当天八点半到达博物馆就可以取票,你要记得带好手机、口罩和身份证。我

们有两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参观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聚集。

三、(-)7.碳减排碳抵消

8.①低碳贯穿冬奥全程;②建立了低碳管理工作方案(实施碳减排和碳抵消);③

形成了一整套碳计算方式和评价体系;④主办城市积极合作;⑤北京冬奥组委

以身作则;⑥科技助力。

9.D提示:从材料二第一段末可见,低碳管理是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的重

要组成部分,贯穿北京冬奥会筹办全过程。

10.C提示:A项,组织委员会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

工作方案》,建立了覆盖基准线/实际排放量核算、碳减排量核算及碳抵消全流

程,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B项,实现碳中和,是北京冬奥会给自己立下的“军

令状:为此,北京冬奥会采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18项碳减

排措施,林业碳汇等4项碳抵消措施,并形成了一整套碳计算方式和评价体系。

D项,北京冬奥会硬是成功闯出一条低碳奥运的路来。它不追求一时之名,更

愿意留下一幅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冰雪长卷。

(-)11.父亲抽拉风箱烧火母亲给风箱绑鸡毛

12.这个句子用了“呼呼”“哗哗剥剥”等拟声词和反复、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箱抽拉和柴草燃烧时发出的连续而匀称的声响,具有音

韵美,也写出火焰越来越旺,表现了“我”对这种日常生活的喜爱,烘托出

父亲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

13.①贴在灶膛口的联语不变;②向往吉祥如意的生活的愿望不变;③虽然生活

贫穷,父亲身体不好,但子女长大成人、年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的充满烟

火味的平常日子不变;④淳朴的感恩之心不变;⑤对生活的满足感不变。

14.不可以删去。⑥⑦两段写六爷慢工精制风箱,表现他技艺精纯,照应前文“风

箱全部是乡下最好的木匠六爷手工完成";又借六爷的话道出了踏实从容过日

子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5.①“呼吸”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箱抽拉时的状

态;②暗示了要从容自然、踏实平稳地生活的主题,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眷

恋;③“风箱”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

读者思考。

(三)16.(1)味美(2)困惑

(3)同“教”,教导(4)表示反问,怎么,难道

17.(1)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每个省拜访寻求几个人(来做老师),也还是可以得到的。

18.A.类比B.学习C.明师(或千万名师/师)

19.示例:正如【甲】文所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高明之士可以在

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困惑和不足,继续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从而更快地成长为“秀出者”。

(四)20.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21.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

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四、22.例文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是实验中学八年级(1)班关于“过好暑假,健康成长”的倡议书,请完成

下面各题。(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即将落下帷幕,期盼已久的暑假掾睡而至。

怎样过好暑假呢【甲】同学们计划好了吗【乙】为了使同学们度过一个

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班委会现向全班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①按时作息,坚持学习。假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计划地学习,

劳逸结合,为初三生活didn定良好的基础。

②阅读经典,陶冶情操。文字能让我们的心灵不再浮zao,书籍能让我

们的思想获得启迪。

③积极实践,增长才干。主动参与劳动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加眼界,

提升意志。

同学们,让暑假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如陋苹吧!

实验中学八年级(1)班班委会

2023年6月8日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dian()定浮zdo()

(2)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B.??

C.?o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加点成语“接踵而至”使用不当,可改为“如期而至"。

B.文中画线句结构完整,表述得当,没有语病。

C.加点词语“加油站”是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表明了暑假是学生自我提升的

好时机。

D.这封倡议书的结构完整,有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关注社会现实,正如白居易在《新乐府序》

中提到的“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也”的思想。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东周初年到春秋末年的诗歌,

共305篇。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社戏》选自《呐喊》,叙述了“我”小时候在赵庄看戏“偷”豆的事,充

满了童趣。

3.速图意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词名句。(8分)

(1)我们诵诗词,背古文,就是在追寻文化的基因,感受文化的魅力,拥抱那最美

的诗和远方。

①“,君子好逑”(《关雎》),这是《诗经》里传

达出来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②“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王

勃把友情升华到了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这是杜甫甘愿为天下贫寒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博大胸怀。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这

是白居易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痛恨。

⑤“,"(《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是常建笔下的幽深静谧之美。

(2)《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环节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请以“月”为令,

默写连续的两句古诗词:",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⑴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请结合《傅雷家

书》这部名著,简要说说傅雷为什么被称为“尽责”的父亲和“特殊”的教

育家。(4分)

⑵保尔的一生,历经坎坷,但钢铁般的意志使死神对他也无可奈何。请用简洁

的语言写出保尔战胜死神的一个情节。(4分)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

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

一等特征。

②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

态文明等各种文明形态。

③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中国红色文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④狭义的则是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

目标的文明形态。

A.①②④③B.③②④①C.①③②④D.③④②

6.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之美,不仅彰显了“气自华”的雍容气度,还可以

载梦、传情、咏志、聚力。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我国古诗之美,学校

(1)同学们要编辑一本古诗集,搜集了上面四幅有关古诗的图片,下列古诗与上图

依次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咏鹅》《静夜思》《石壕吏》《使至塞上》

B.《咏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使至塞上》

C.《春晓》《静夜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送元二使安西》

D.《春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石壕吏》《送元二使安西》

⑵为了丰富活动内容,请你围绕这个主题活动设计两个项目。(2分)

(3)通过这次活动,同桌小方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如何感受古诗之美这

一问题向你请教,请你向他提出两条建议。(2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6分)

穿越时空的对话:我“可爱的中国”

剑钧

①儿时,我读《可爱的中国》,远没今天理解得这般深刻,我为方志敏的家

国情怀和献身勇气所感染、所感动,但我并未能真正走入他浩瀚的内心世界。今

天,我懂了:为什么那么多革命先烈,像方志敏一样慷慨赴死,含笑九泉。原来

在他们心中都憧憬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的中国,他们在用生命书写对祖国

的大爱。

②前段时间,我去故宫博物院观赏“何以中国”展览。在展厅里,我流连于

全国30家博物馆精选出来的130余件文物。仰望日月星辰,天地之间;感受泱泱

中华,海纳百川。我蓦然想到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对祖国万里沃野、壮

美山川的赞美。可爱的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何以中国?青铜重器“何尊”内

的铭文最早记载的“中国”二字,迄今已有3000多年。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

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良渚文化的玉琮……都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河中的

亮眼浪花。恰如方志敏所言:“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

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

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

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

③而今,方志敏的遗愿一步步地实现了。当我从直播中目睹“神舟十三号”

飞船发回的视频,女航天员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成功出舱

的那一刻;当我从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中分享中国奥运军团满满的收获,以及“折

柳寄情”的浪漫怪耗世考的那二刻,我愈发有了做一名中国人的自豪。迈向新时

代的中国人民已“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祖国母亲也“最美丽地装饰起来,

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④重读《可爱的中国》,我的心融入窗外的春色里。想到这些年,我走过十

几个国家,但转了一圈,还是觉得自己的国家好,尽管她还是发展中国家,但这

并不妨碍我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就像方志敏烈士所言“这位母亲是蛮可爱

蛮可爱的”。

⑤想起那年春上,我来到云南丽江,看到玉龙雪山一条清澈的小河,顺茶马

古道潺潺流淌,一直流到村寨里,我在纳西族大叔家的外廊里惬意地喝碗茶、听

鸟语、闻花香。想起那年夏日,我来到科尔沁草原,熹微的曙色给辽远的碧野镶

金镀银,乳白的蒙古包旁,狂奔的骏马踏着绿毯般的草地远去,悠扬的马头琴将

顶碗舞姑娘的情韵掠上琴弦。想起那年秋天,我来到乌苏里江畔,一江碧水,托

起久唱不衰的《乌苏里船歌》,一方黑土,承载着金黄的稻浪。我与同行友人在中

国界碑前留影,让丰盈的岁月,在静水中诗意般流淌……

⑥这就是我可爱的中国。这就是我美丽的中国。这就是我生命里的中国。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故宫博物院开办了“何以中国”展览,“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何

尊”内的铭文中。

B.文章多次直接引用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的原文,与文题“穿越时空的对

话”相呼应。

C.作者重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时,才被方志敏的家国情怀和献身勇气所

感染、感动。

D.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分号(;),表明前后两个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

8.分析第⑤自然段的写作思路,完成下表。(5分)

春上一夏日一秋日

本段以①为顺序,随空间(地点)而转移,描绘了祖

写作目的

国的②和诗意生活。本段共四句话,从写作内

容层次上看,可分为③层

丽江一④一乌苏里江畔

①②③®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良渚文化的玉琮……都是博大

精深的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亮眼跟花。(从修辞角度赏析加点词语)(2分)

这里把“太阳轮”等中华文明(所用修辞)为“浪花”,

是因为“浪花”具有、、等

特点。

(2)以及“折柳寄情”的浪漫快修世界的那一刻。(赏析加点词语)(2分)

10.第②段通过方志敏和作者的视角,写了“可爱的中国”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

要概括。(3分)

11.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11分)

【文本一】

深海生物,为何通体透明?

①我国蛟龙号潜水艇数次深潜,工作人员已拍摄到不少深海生物的照片。我

们应该都发现了:深海生物的颜色,并没有浅海生物的颜色那么丰富,甚至很多

深海生物都是通体透明的。

②有人说,那是因为深海没有光照,看不见,也无人欣赏,所以它们无须浪

费能量去合成色素;也有人说,因为颜色都是光折射后才被分辨出来的,深海没

有光照,所以看不到颜色;还有人说,黑暗中最适合隐藏自己,弱小的生物在危

机四伏的海洋中求生,透明是最好的避难之道。

③那么,透明生物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在不同环境里生活

的生物,各有一套保护自己的本领。而在深海生存的生物,隐形是它们的绝技之

-0在没有光线的深海区,这些生物因为透明,可以更容易地躲过捕食者。所以,

透明身体的进化与形成,的确是一种为了逃避捕食者而进行的自我保护。人们也

通常把变得透明的鱼,形象地称为“玻璃鱼”。

④以玻璃章鱼为例。它们的身体几乎全透明,只有消化系统、视神经和眼睛

可见。而为了更完美地隐形,它们的眼睛也进化得相当有特色一一不是那种普通

的、大大的圆眼睛,而是一种被拉长的管状眼睛。这样结构的眼睛虽然会损失部

分视觉,却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在阳光下投射的影子,从而更不容易被下方的掠食

者发现。而且研究者发现,玻璃章鱼一直都是直立向上地游动,这应该也是为了

尽可能地缩小身体投射到海底的影子。

⑤玻璃觥鱼也是如此。它们生活的海洋深度通常在200米到1000米之间。

它们的身体已经完全透明,但大眼睛却不是透明的。所以,原本在它们下方游动

的掠食者,可以很容易就发现玻璃觥鱼的眼睛投下的影子。但玻璃鲸鱼还有另一

种方法让自己“隐形”一一它们的眼睛下方有一个发光体,能发出一种可调节的

光,制造出“发光消影”的效果,这个过程有点像阳光经过滤镜后照射下来,就

不会让滤镜产生影子,玻璃觥鱼也由此让身体下方的掠食者发现不了自己。只不

过,从其他角度看的时候,玻璃觥鱼发出的光却十分明显一一如同海水中吸引掠

食者前来的灯塔。

⑥深海生物有一些看上去是透明的,并不代表它们组成身体部分的物质就真

的是全透明的。透明生物其实一样拥有肌肉组织和皮肤组织,只不过这些组织中

几乎没有色素细胞,看起来就像是透明的。

⑦有一种被称为“海洋蓝宝石”的海洋生物叶水蚤,体型跟蚂蚁差不多,生

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它们本身是有颜色的,因为它们的皮肤表皮细胞具有微

小的晶体片,以六边形的蜂巢图案排列,不同角度反射光线的波长不同,就会呈

现不同的颜色。它们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可以突然隐身一一随着角度变化,当它

们反射光线的波长位于紫外线范围内,我们就无法看到它们了。

⑧总之,深海生物的透明就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选择,真正的原因还有待进一

步探究。如果仅仅认为它们是为了隐形而变得透明也未必完全正确,毕竟深海通

常漆黑一片,很多掠食者的眼睛也已经退化,是否能隐形并不是特别必要。况且,

透明的身体看上去似乎也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但深海没有阳光,生物不需要靠

颜色来吸收阳光保持体温,而合成色素细胞反倒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透明

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文本二】

有些动物具有控制光线的能力,能使自己变得近乎隐形。我们都知道章鱼和觥鱼

能利用色素细胞使自己融合到周围环境中,但如果是变得完全隐形呢?

海洋动物如果想躲藏起来,一般有两种选择:生活在深海的动物,它们往往

与沙子或岩石融为一体,或者隐藏在珊瑚中。不过,深海通常是漆黑一片,很多

掠食者的眼睛己经退化,隐形并不是很有必要。靠近海面生活的动物在躲藏时,

则会利用生物发光效应,展示出令人目眩的色彩效果,使位于下方的掠食者误以

为是阳光照射水面时产生的波纹。而生活在远洋带海水中层的动物,则没有这两

种选择。因此,变得透明就成为它们隐藏的最简单方式,使光线能完全穿过身体。

在开阔的大洋中,由于缺乏可供躲藏的岩石、裂缝等,变得透明也成为非常

理想的隐藏方式。因此,变得透明成为许多完全毫无关联的动物们共同的选择。

(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文本一】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解释深海生物通体透

明的原因。

B.深海生物有一些看上去是透明的,是因为它们组成身体部分的物质本身就

是全透明的。

C.【文本一】中“几乎”“最大限度”“通常”“差不多”等词语,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捕食者”“隐形”“发光消影”“海洋蓝宝石”等

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

D.海洋生物叶水蚤,生活在温带和暖温带海域。它们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可以

突然隐身,这主要归功于它们皮肤表皮细胞上的六边形微小晶体片,能从

不同角度对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反射。

E.【文本二】分别从“生活在深海的动物”“靠近海面生活的动物”“生活在

远洋带海水中层的动物”三个方面,说明了生活在不同海域的动物,各自

有不同的躲藏方式。

13.【文本一】提到的三种深海生物,为了更完美地隐形,各自还进化出了独具特

色的身体特征,请仿照示例,对其他两种进行具体概括。(4分)

示例:玻璃章鱼的身体特征一一眼睛进化成被拉长的管状眼睛,能最大限度

地缩小在阳光下投射的影子。

①玻璃觥鱼的身体特征一一

②叶水蚤的身体特征一一

14.上面两个文本中,都提到了章鱼和跳鱼通过变换身体色素细胞,达到与周围

环境自然融合的自我保护效果,【文本一】详写,【文本二】略写,原因分别

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10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

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

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d):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5.下列选项中加点部分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虽有至道大道之行也津津乐道

B.弗管,不知其旨也管之不能尽其材节衣缩食

C.是故学然后期不足乃不冲有汉冲无不言

D.以补不足也不足为外人道也画蛇添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17.【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乙】文开篇则用对

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2分)

18.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问题。(5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两首词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陆游眼中的梅花是失意的志士,作者借梅花表达了的情怀;

毛泽东眼中的梅花是勇敢的志士,作者借梅花表达了对革命的

_________________精神。(3分)

20.第一首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分)

四、作文(50分)

21.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50分)

(1)回望这些年成长的时光,总有一座城市让你的目光流连、脚步停驻、心起波澜,

其实我们寻找心目中的城市,也是在寻找内心深处的自我。

请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