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脑血管意外后康复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0dbaf4aafc866b5337e38d4dff8970/300dbaf4aafc866b5337e38d4dff89701.gif)
![第十七章脑血管意外后康复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0dbaf4aafc866b5337e38d4dff8970/300dbaf4aafc866b5337e38d4dff89702.gif)
![第十七章脑血管意外后康复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0dbaf4aafc866b5337e38d4dff8970/300dbaf4aafc866b5337e38d4dff89703.gif)
![第十七章脑血管意外后康复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0dbaf4aafc866b5337e38d4dff8970/300dbaf4aafc866b5337e38d4dff89704.gif)
![第十七章脑血管意外后康复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0dbaf4aafc866b5337e38d4dff8970/300dbaf4aafc866b5337e38d4dff897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脑血管意外后康复一、概述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中国城乡发病率约为120180/0万,年死亡率约60~10/0万,致残率约86.5。脑梗死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70,脑出血占20。近年来,随着对脑血管意外早期诊治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急性期的及时处理能力的提高降低了死亡率此外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使得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和10年存活率均有明显提高。1、定义脑血管意外rt,又称脑卒中strok),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a)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2、临床分类将其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和出血性脑血管意外。(1)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由脑血管阻塞所致。其中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短h血栓形成引起脑血管阻塞,称为脑血栓形成ls。从脑部血管以外部位脱落的栓子顺血流阻塞了脑部的血管,称为脑栓塞crebrlemolis。(2)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由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受压所致,出血破le腔de瘫学CTMRI明确诊断。3、病理生理脑血管意外后由于局部脑血供障碍和脑组织受压,病灶中心出现脑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小病灶出现瘢痕机化和多个不规则小腔隙大病灶可以发展为囊腔坏死部位局灶小血管发生破裂出血会加重病情出血的血块会逐渐被吸收。采用T检查发现病灶中心周围有一个低密度区域,称半ca构尚保持完整,只是细胞电活动消失,及时治疗其功能可以恢复。二、康复问题脑卒中后可引起多种多样的功能障碍障碍的部位及严重程度与脑卒中的损伤部位有关这里主要介绍脑卒中后偏瘫对功能的影响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1的运动功能障碍是由病侧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引起的对侧上下肢体瘫痪病变部位损害的严重程度决定偏瘫的严重程度中枢性损伤引起的瘫痪与外周损伤后瘫痪不同高级中枢神经元受损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会出现脊髓反射的异常亢进一些原被高级中枢抑制的原始反射被释放出来而且外界各种刺激对皮质下中枢的易化系统作用增强导致输入信号强化肢体失去了正常的功能。感、认知、言语障碍参见脑损伤康复章节。1、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1)联合反应是指偏瘫,使受侧完不能生随收,但非受累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受累侧而引起受累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反应是与随意运动不同的异常反射活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意识控制,并伴随着痉挛出现。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在偏瘫的早期明显,但在恢复中的后期逐渐减弱。(2)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活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也就是说是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即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由于以上异常运动模式,影响了正常功能活动的执行,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共同运动模式表现为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模式,患者上肢呈现挎篮样动作,失去了精细的分离运动;下肢为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导致患者下肢僵硬如柱,步行时呈特有的划圈步态,腿屈曲迈步困难。2、反射调节异常人体所有反射都是在其发育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用以维持身体的姿势调整肌群间的肌张力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姿势反射脊髓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使得身体姿势的随意调节能力丧失而损伤平面以上的反射受到破坏大脑皮质及小脑的平衡反射调整功能活动的进行。例如,当患者站立位仰头伸颈时,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下肢伸肌张力较高,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屈困难而妨碍了行走。3、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异常在脑血管意外的不同时期表现不同,随着病情2的自然恢复,肌张力也在发生变化,可以表现为:①肌张力低下逐渐恢复正常;②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以后逐渐恢复正常③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持续处于肌痉挛状态④持续处于低肌张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使肢体各肌群之间失去了相互协调控制尤其手的精细协调分离运动被痉挛模式所取代。4常人体的平衡能是受枢神经系支配,神经反射的调节,外周本体感觉、前庭感觉和视觉是平衡反射的感受器,还有各肌群间相互协调收缩,维持人体的坐,站和行走平衡。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损害,加上各种反射活动异常、本体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及肢体间协调控制能力的异常,平衡功能受到影响,表现出坐、立位不稳,步行困难,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致使一些患者长期卧床,妨碍进一步康复。5、其它除上面提到的主要功能障碍外患者可能出现精神障碍抑郁是较常见的症状尤其左脑前部的梗死易引起此症如果患者反复发病脑萎缩明显可引起痴呆合并有感知认知障碍时智力衰退会加快中枢性颅神经瘫痪引起一侧面瘫及吞咽障碍长时间瘫痪还可以影响关节肌肉的活动出现肩、踝等关节活动受限肢体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继发病变更加重了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三、康复分期和适应证、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期常根据瘫痪肌的肌张力变化来决定。大多数患者在卒中早期,肢体肌张力低,此期临床上称软瘫期。病后1~3周内肌张力开始增加出现肌痉挛此期称痉挛期随着肌痉挛逐渐减弱恢复到正常的肌张力为恢复期如果患者病后长时间处在肌痉挛状态预后较差,称为后遗症期。、适应证脑血管意外的各种类型都适合进行康复治疗,而且康复治疗贯穿脑血管意外的各个时期只是各个时期采取的康复治疗手段有所不同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就可开始一般脑梗死患者病后2脑出血可稍推迟至周左右早期主要以床上被动活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体位控制并发症的治疗为主痉挛期主要采取各种控制痉挛的康复治疗方法(参见痉挛的处理。脑血管意外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3在发病后个月以内在恢复期进行康复尽量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手段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度加快总之发病后个月都是有效期若病程年以上康复疗效差及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降低后遗症期主要是采取补偿性治疗和防治继发损伤。禁忌证脑血管意外伴有活动性肝病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恶性进行性高血压痴呆患者不适合进行康复治疗有严重心血管病变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功能衰竭需控制症状后结合临床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康复。脑出血和珠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不要过早坐起和用力活动。四、康复治疗基础(一)功能评定脑血管意外后,应从个水平上判断患者功能受损的程度,常用运动功能评定判断瘫痪肢体残损程度;用改良Bar断患者能力丧失的程度;用生活质量量表作为判断患者残障的指标。这里主要介绍运动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方法很多,但有些方法并不适用于中枢神经损伤后的瘫痪如徒手肌力评定方法因上运动神经元损害随着病程的进展肌张力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在偏瘫的痉挛期拮抗肌的痉挛阻碍主动肌的收缩,影响了对主动肌肌力的评价。此外,异常的运动模式、本体感觉障碍,均影响肌力评定的结果同时在肌力评定中过度的用力会加重肌痉挛用的有Brunn评价法、Fugl-敏法等。Brunnstrom将脑血管意外后肢体偏瘫功能的恢复过程根据肌张力的变化情况分为六阶段进行评定多数患者是按上述过程恢复的从表17瘫不同阶段的特点中发现,功能障碍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正常运动模式建立的过程。表17-1 Br阶段及功能评定标准阶段与特点1-随意活动2-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上肢无任何运动仅出现共同运动模式
手 下肢 分级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 Ⅰ仅有极细微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屈伸 动 Ⅱ3-意出现的可随意发起共同运动钩状抓坐和站位上,有髋、共同运动 握,不能膝、踝共同性屈曲 Ⅲ4伸指4-同运动模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能侧捏及坐位屈膝9º以式打破,开始活动:肩肘屈90松开拇指,上可使足后滑到椅出现分离运动下前臂旋前旋后肘伸直肩可屈9;手背
手指有半子下方在足跟不离随意的小地的情况下能使踝
Ⅳ可触及腰骶部 范围伸展背屈活动5-张力逐渐恢复正常,有
出现相对独立的共同可作球状运动活动:肘伸直肩和圆柱状
健腿站患腿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膝下分离运动、精外展细活动 前屈
90;肘伸直肩3~时前臂
指作踝背(重心落在同时伸展,健腿上) Ⅴ旋前和旋后;肘伸直但不能单前臂取中间位,上肢独伸展上举过头6-细协调、运动协调接近正常,所有抓握在站立位可使髋外控制运动,接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近正常水平不良,但速度比非受累侧慢(<s
均能完成,展到超出抬起该侧但速度和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准确性比围坐位下伸直膝可
Ⅵ非受累侧内外旋下肢能完成差 合并足内外翻、功能恢复预后判断所有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在损伤发生的瞬间,损害的严重程度已经基本上决定了其预后但仍有一些因素有可能对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早期的表现,作为判断其功能恢复预后的依据:()运动、感觉障碍的严重程度①有关手功能恢复的预测发病当天或发病后个月之内手指能完成较高屈伸运动几乎可以全部恢复或大部恢复为实用手发病后1月内能完成小部分恢复为实用手多数为失用手发病后个月仍不能完成全部为失用手②步行功能恢复的预测发病月内仰卧位非受累侧下肢伸直抬离床面,以后9复步行(独立步行45%步行35%,1右不能步行下肢动作。5()颅内和颅外因素脑损伤的病变部位、范围、深度、性质(出血或梗塞以及患者损伤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等许多颅内和颅外因(如患者个体因素、治疗时机伴发糖尿病心脏病等均影响其功能预后一般情况下年龄偏大,病变范围较广泛部位较深伴有出血和各种并发症昏迷时间较长治疗不及时患者,功能预后较差。()神经电生理检查①皮层运动诱发电位多采用经颅电磁刺激测定运动诱发电位了解锥体束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作为1月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正常功能恢复好测不到传导时间和皮层刺激阈高运动功能恢复差。②体感诱发电位。()影象学检查脑血管意外后病变中心部位的脑组织遭到破坏,而病变周围的组织受到波及部分神经元水肿变性但未完全破坏在影象学检查中把这部分组织称为半暗区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半暗区部位的脑细胞代谢与功能逆转肿胀变性的细胞恢复功能促进脑组织功能的重塑和代偿。这是脑血管意外后患者功能康复的基础。肌力及肌张力的测定F定、言语功能、感认知功能的评定见相关章节(二)治疗原理1、脑功能重塑理论通过实神经生学、神生理、神经育学大量的研究证实,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经过系统的临床和综合康复治疗,脑功能可以重新塑造,这是脑损害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原理(参见第三章。2、神经肌肉促进理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通过中枢性反射、周围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易化等不同途径遵循人体神经发育的自然规律调整和改善脑部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神经组织的兴奋性调动神经中枢的兴奋性促进新的神经网络建立调动处于储备休眠状态的神经组织发挥代偿作用以实现神经功能重新塑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调动中枢的潜在功能抑制和控制低级中枢的原始反射活动加强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降低异常肌张力引起的肌痉挛,打破异常的痉挛模式改善肌群间的相互平衡协调功能逐渐恢复分离的精细的和可以控制的功能活动。五、康复治疗方法6(一)康复治疗原则1、肉康偏无力肌群的收缩,抑制偏瘫后期出现的肌痉挛,恢复对肢体的控制能力。2、的意痉挛模式和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姿势和步态。3、强调一对一的治疗方式,加强对患者的监督与指导,注意动作完成的质量。4、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提倡重复训练,强化正确规范的动作。5、应与临床治疗紧密配合,一旦病情稳定,应争取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在治疗中如出现某些并发症或病情反复,宜及时协商处理。6、际长可能恢复实用肢体功能者应加强受累侧肢体的功能训练;有可能恢复辅助肢体功能者应加强双侧肢体的功能训练;对于失用肢体的患者应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替代训练。总之,最后的康复目标是达到日常生活自理。7、同合,帮者恢复功能。(二)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1、物理治疗(1)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比较有代表性的是Bh技术、d技术、Brunnstro技术及本体促进技(即PNF技术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用。偏瘫软瘫期的患者,以Brunnstrom技术为主,调动和利用机体的各种反射,促进软弱无力的肌群收缩,利用d技术中的感觉刺激(痛、温度、触压觉信患者出现的肌痉挛可用Bh技术d技术PNF技术抑制痉挛模式调整肌张力,建立正确的姿势和功能活动模式(参见第十章。(2练通过对不同部位节、肌肉缓慢或快牵拉,改或调节肌张力,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肌腱组织的挛缩和畸形。当肌肉受到快速牵张时,肌梭敏感性增加,使肌张力增高。当肌肉受到缓慢持续牵张7时,激发抑制反射,使肌张力降低,痉挛缓解。该治疗用于脑卒中的各个时期,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各种并发症。注意在偏瘫患者早期肌张力较低时,手法操作上要防止肌肉的拉伤或关节的损伤、脱位。有明显肌痉挛时,避免突然用力过猛造成损伤。(3肌力训练肌力训练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单纯肌力训练会干扰运动控制协调,加重肌肉痉挛模式,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但近年来的研究提示,痉挛肌本身也存在肌力减退问题。肌力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仍不可缺少,尤其是在偏瘫的早期和恢复期。肌力①受累侧肢体的肌力练习,通过非受累侧抗阻用力促发的联合反射,诱发受累侧无②下肢的伸肌群,有针对性地进行上肢伸肌、下肢屈肌的肌力训练,通过脊髓反射中的交互抑制原理,抑制拮抗肌的痉挛,矫正屈、伸肌力量之间的不平衡。此外。有学者发现,下肢递增负荷踏车运动能提高肢体活动能力而并未使下肢伸肌痉挛加重;③以多轴位、多关节、多组肌群参与的综合肌力练习,取代单轴位、单关节、单组肌群参与的肌力练习。恢复期在日常活动中训练肌力,如坐站练习、上下楼练习,加负荷踩车练习等。④肌训练更适合于脑卒中的患者。有条件的单位可在等速练习器上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力量训练。在各种主动活动、器械活动和日常功能活动中亦应注意逐渐⑤肌力训的时不宜过,注患者有过度劳或抗过诱挛出挛停抑挛。对肌张力较高者最好不进行肌力训练。(4)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当处于软瘫时,活动各关节范围不宜过大,不要牵拉关节,尤其是肩关节很容易发生半脱位和损伤。髋关节被动活动中,开始时幅度也不宜过大。在作屈髋屈膝位时应防止髋向外侧倒,以免损伤髋关节或内收肌群,从而发生骨化性肌炎。对于肌痉挛、关节活动范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者,活动时要避免突然快速的牵张,这样不仅不能改善活动范围,反而会加重肌痉挛,造成关节、肌腱、韧带的损伤。(5)平衡训练这8些患者由于平衡障,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恢复平衡功能的康复训练应分阶段进行把坐立位平衡分为三级即1级静态平衡2级自动态平衡,3级他动态平衡。训练需从1级、2级开始,逐渐达到3四步:①坐位平衡练习;②站立平衡练习;③坐位起立平衡;④步行平衡练习。(6)步行训练在分析步态的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引起步态异常的原因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异常步态有划圈步态、长短步态、膝过伸步态等,这是由于下肢肌群力量不平衡、关节肌肉协调控制能力不足,在不具备行走能力时过早负重行走造成的,而且已经形成的异常步态往往难以矫正。所以,对于偏瘫患者在功能恢复期中要求具备以下条件才可练习步行:①站立平衡已达到3级或接近3级;②受累侧下肢能支撑身体3重量(可用磅秤测定;③受累侧下肢具有主动屈伸髋、膝能力。训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参见第二十章(7)医疗体操通过体操动作抑制异常的痉挛模式,恢复偏瘫肢体的功能;提高受累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受累侧肢体的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因长期制动所致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失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外周血液循环。2、作业治疗(1)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早期利用非受累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促进受累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随着患者功能的改善,治疗师应指导进行体位转换训练,开始先进行床上翻身练习,能翻身后,进行卧位和坐位的转换。在完成了上述能力的训练后,应重点加强步行、上下楼梯的训练。上下楼时,如果为了练习上下楼梯能力,则非受累侧腿先上,患腿先下;如果是为了加强患腿的力量练习,则上楼时患腿先上,下楼时非受累侧腿先下。对于那些残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指导其如何利用非受累侧肢体完成日常的穿衣、洗澡等活动,如何正确使用轮椅、拐杖和一些常用的生活助具。(2)强迫性治疗该治疗是利用某种装置限制患者非受累侧肢体的使用,同时强制患者每天至少6h进行患侧肢体的日常活动训练从而提高患肢活动能力。这适用于患肢腕、指关节已有部分伸展功能的患者。3、矫形器和辅助具的使用早期为了保持患者抗痉挛模式体位和防止关9节的畸形,可带矫形器,如防止足下垂和内翻的矫正鞋、防止膝过伸的矫正器等。一些上肢屈肌痉挛严重者,可用夹板或矫形器把上肢固定在伸展位,通过持续的对抗与牵张,有利于痉挛的缓解。对于偏瘫后遗症导致行走困难、一侧手失用的患者,要学会手杖、拐杖、轮椅的使用,学会单手使用一些特殊辅助具者以形或具常加作,摆脱残疾或残障对自己的困扰。手精细、协调功能训练参见第十二章。3、理疗(1疗患者可以过肌电馈和训,达有意识控制肌肉收缩。在偏瘫早期松弛性瘫痪时,主要用于提高肌力;在痉挛性偏瘫时,可用于放松痉挛肌群或使其拮抗肌收缩。还可进行平衡反馈,帮助患者训练平衡功能,提高受累侧负重的能力。(2功能性电刺激可选择性电刺激引起肌肉收缩有预防肌萎缩的作用。例如,刺激胫骨前肌以矫正行走中的足下垂;也可在电脑程序控制下刺激使肌电触发的瘫痪下肢行走。目前,有一种功能性电刺激,即利用患者自身产生的,通过仪器转换成电刺激脉冲作用于肌肉,即叠加于肌电之上而产生较强刺激,以引发肌肉收缩。它具有肌电反馈和肌肉电刺激两种功能,对改善肢体功能有良好作用。(3其它的理疗方法包括离子导入血管内氦-氖激光照射超声治疗、水疗等,确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尚待证实。4、药物及手术康复治疗时期仍需要临床药物的维持,对于一些并发症,如痉挛、疼痛、肿胀等,药物治疗不可缺少。目前神经阻滞技术、脊髓旁或皮下埋置泵治疗对缓解疼痛、痉挛有效(参见第二十章术方法解除肌腱挛缩、矫正关节畸形。5、其它如针灸、高压氧疗、体外反博、量子血液治疗等均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综合性康复措施如减重步行训+功能性电刺激+运动兴奋药物+抗痉挛药物+肌电反馈等综合技术的应用,在运动功能的恢复上优于单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再结合中医的传统治疗,效果更佳。10关于言语治疗和感知、认知功能康复治疗参见第十四章、第十八章。(三)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1软瘫期初期或软瘫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1~2级软瘫期是患处脑血意发后期(早1均2周左右经临床抢救脱离了危险,病情已趋稳定,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受累侧肌力和肌张力均低下,有时出现轻度高张力。这时可以开始早期临床康复治疗。(1)治疗目标①改善呼、咽进以及高体知力②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③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④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举例见表17-3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⑤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活动。(2则种手段,诱发软弱无力的瘫痪肌群,要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治疗内容见表17-2。(3项①加强对患侧肢关节的保,防止关的损伤(别是。②各项复训中防屏气③要患者强对侧肢的注意。如,作患肢体动或动活(即不能动),应眼睛视,并尽量体会不同位置时的感觉等。④对脑出血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期间,应在治疗前后注意脉搏、血压的变化,一般心率不超过120/min缩压升高不宜超过25.2k量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师的治疗。、痉挛期中期或痉挛期相当于Brunn分级的~级。随着病变的恢复,患侧肌张力逐渐增高,有部分患者在~个月内会出现明显的肌痉挛,表现出典型的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模式,若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功能活动,加重残疾的形成。(治疗目标①进一步平衡肌张力采用抑制性体位打破肌痉挛模式;②促进更多分离动作的出现;③加强对近端大肌群活动控制能力,并完成较复杂的生活活动能力;④强化对中间关节(肘、膝)的控制。(注意事项①在完成各项训练中要注意保持躯干的正确姿势和头的中立位,必要时可借助镜子的反馈作用提醒患者;②动作的完成要规范,不断矫11正异常动作;③在进行关节肌肉的挤压牵张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关节、肌肉、韧带的损伤;④训练中一旦出现肌痉挛,应及时控制;⑤避免过度用力活动,强度由中到大,动作难度由简单到复杂;⑥在训练中强调患者主动配合和主动活动,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⑦训练中加强保护,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进行指导;⑧要把患侧看成一个整体,训练中要全盘考虑。例如,在做下肢活动时,应注意上肢或躯干可能出现的痉挛模式,并及时进行纠正,此外,上肢肌痉挛明显时,同时也伴有躯干、下肢的肌痉挛。治疗时,一旦抑制了躯干肌的肌痉挛,肢体的肌痉挛也得到相应的改善。、恢复期恢复期相当于Brunn分级的5。()康复目标:①加强肢体精细、稳定、协调性运动;②改善步态,恢复实际步行能力;③逐渐恢复ADL力,达到生活自理;④加强肢体的肌力,提高身体的耐力⑤注意肢体活动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注意事项①遵循循序渐进训练原则训练量由到多,训难度由简单到复杂;②把步行、上下楼等高难度动作进行分解,开始就注意输入正确的动作模式;③作业治疗和ADL练强调用患肢完成;④将肌力训练与作业治疗和A练相结合,让患者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肌力;⑤注意对患肢保护,防止继发性损伤。、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恢复,在前几个月较快,效果明显,但个月后大多数恢复变慢。如果在年以上肢体功能仍得不到完全恢复,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出现肢体的废用。偏瘫侧肢体功能虽不能恢复,但并不意味患者不能康复。()康复目标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重返家庭,回归社会;②尽可能保留受累侧肢体的残留功能;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数学听评课记录大全
- 寿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巅峰冲刺试卷含解析
- 韶关市始兴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高分冲刺试题含解析
- 泉州市安溪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预测试题含解析
- 宁陵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临考冲刺试题含解析
- 《光谱原子吸收发射》课件
- 《常绿乔木》课件
- 【大学课件】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吉林别墅房屋拆迁施工方案
- 2024年福州市人才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6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体育与健康 初二 水平四(八年级)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快速跑教案
-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重点中学高三高考预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 豆角常见病虫害培训课件
- 华为质量回溯(根因分析与纠正预防措施)模板
- 大国精神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北大学
- 法人贷款免责说明范文
- 2024年中国审计报社第二批招聘1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年考研数学三真题及答案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 DL-T5508-2015燃气分布式供能站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