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看杜甫写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_第1页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看杜甫写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_第2页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看杜甫写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看杜甫写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出自杜甫的《琴台》。

“琴台”是古人用来弹琴的地方,讲究的专门砌个台子,既高且平,在上面演奏,琴声居高临下,传播很远。这种高台如果很高大,就不止作为琴台使用,还可以夜观天象,昼览山色。南齐谢朓有诗《奉和随王殿下》:“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臺。”——私人宴会,咱们去琴台上秉烛夜游,饮个畅快。

《琴台》这首诗,是杜甫游览司马相如旧址所写的五律: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二文”部的五律,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司马相如作为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文人,长于辞赋,精通音乐。他以一首《凤求凰》勾搭卓文君一起私奔,虽然艰难到当街卖酒却依旧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中国文人的眼中算得上是浪漫极致,虽然后来也有想娶妾,却被卓文君诗感动,还是守住了年轻时爱情的诺言。

这个弹琴名场面的地方就成了值得游览的一个旧址了,许多文人都在这里留下作品,除了杜甫的《琴台》,还有岑参的“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宋祁的“故台千古恨,犹对旧家山”,都是名作。

这个琴台就在浣花溪附近,离杜甫成都草堂不远,某天他闲逛至此,有感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写下了这首五律。这是一首典型的感怀小诗,主要就是讲述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外加一点小感叹(赞美爱情,感叹今不如昔)。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首联起笔就讲故事。说这个司马相如老病之后,居住在茂陵,却依然和卓文君相亲相爱。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颔联深入故事,跳回两人年轻时候的场景描写。司马相如得手之后,带着卓文君私奔。卓家其实挺有钱的,但是不认可司马相如,当然也可能是不认同这种私奔的方式。其实司马相如当时名声已经很大了,我记得是从梁园旧主(忘了,懒得查)幕府去四川,当地大豪绅都来接待,才和躲在后面偷听他弹琴的卓文君对上眼。

卓王孙不认同这种私奔,因而也不给小两口生活资助——没把卓文君抓回去就不错了。两口子流浪在外,便当街卖酒艰苦度日。也有人说司马相如故意将卓文君当作卖酒女子,让卓老爷子心疼,只好不生气了,非但原谅了他俩,还给了一大笔钱和仆人,让他们安家立业。然后才有司马相如之赋打动天子,长安的飞黄腾达。

这个事情呢,传说意味太浓。司马相如的所作所为,是白马王子还是渣男,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有些难以定性——毕竟咱们今天不再以成败论英雄。你即便飞黄腾达当了皇帝,该叫你渣男,还是渣男。就他勾搭人家女儿,又故意薄待,逼得岳老子出钱出人的这种行径,虽然并不算道德败坏,但是像杜甫这类正统儒家文人,是做不出来的,因而才有尾联的感叹。

颔联写的就是他俩当街卖酒的这一段青春叛逆往事,爱情经历了贫贱的考验。

他们年轻的时候,为了爱情不顾世俗礼法,开着酒肆抛头露面地做生意。回望当年琴台上的碧空白云,爱情照进现实,不知道是不是曾经后悔?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颈联继续想象。“靥”,酒窝儿。“宝靥(yè)”,花钿。古代妇女首饰。

琴台旁美丽的野花,就好像卓文君当年脸颊上的盈盈笑意;那一丛丛嫩绿的蔓草,仿佛是卓文君昔日所穿着的碧罗裙。

这一联是写由眼前景引起的,出现在诗人眼中的幻象。这种联想,既有真实感,又富有浪漫气息,同时幻想出卓文君虽然辛苦劳作,却因为司马相如的爱情,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

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褌,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

卓文君站店,司马相如则穿着犊鼻裤(工作裤),和下人们一起在场子里清洗酒壶。

一个文弱书生,一个富户千金,以“酒肆”自力更生,完全不在乎身份礼仪,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要有很大勇气的。这当然是值得赞赏的——所谓“文章二司马”,司马迁和司马相如虽然相差几十岁,但毕竟是同时代的人,所以他的记载是可靠的,这种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蔑视礼法、倜傥不拘的行事方式和态度也是司马迁所喜欢、折服的。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尾联两句,在前面三联故事虚实结合铺垫之后,简单明快地点出诗的主旨。“寥寥”,非常少,基本没有。“归凤求凰”指代司马相如情挑卓文君的《琴歌》:“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颉颉颃颃兮共翱翔。”

相如、文君反抗世俗礼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后来几乎是无人继起了。

杜甫在凭吊琴台时,其思想感情也是和相如的《琴歌》(凤求凰)紧紧相连的。

“寥寥不可闻”,一说琴声已不可再得而闻;二则是说后世知音之少。后世知音少,将两人的爱情升华——进入知音伉俪的说法,那么“凤求凰”的情挑美女,就不仅仅是轻薄、风流的行径,而随着首联的“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变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