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分子生物学演示文稿_第1页
神经分子生物学演示文稿_第2页
神经分子生物学演示文稿_第3页
神经分子生物学演示文稿_第4页
神经分子生物学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分子生物学演示文稿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优选)神经分子生物学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第一节 神经元信号传导概述

一、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神经元:基本单位

功能:接受、整合、储存、输出

组成:胞体、树突、轴突

特点:不同功能

不同蛋白表达(受体、通道)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神经元联系:突触联系

分类:化学突触、电突触、混合突触

突触联系:轴-轴,胞-胞,树-树

神经环路:neoronalcircuitry建立在突触联系 之上、 多个神经元协调活动功能方式

功能:调节脑区内、或者之间信息流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三种神经环路:

1. 长距离逐级支配互相联系:

特点:信息传递高度有序;信息→初级神经 元→中枢,或相反。

举例:视觉、味觉,运动...

2. 局部环路神经元:local-circuitneurons,相临 区域内神经元之间联系

特点:区域小,空间小、少, 局部调节

3. 辐散性环路:divergentcircuitry

特点:成簇分布神经元→多靶细胞联系方式

分布:海马、脑桥、脑干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二、 神经元膜的基本结构

脂质双层结构:蛋白质镶嵌

信号识别:内外识、冲动发生、信号传导 功能:神经元间对话基础

神经元电活动的基础:离子不对称分布、离子 跨膜移动

离子的不对称分布:

Na/K主动转运:Na/K泵

细胞内阴离子:相对不通透(磷酸类)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

细胞内外平衡电位

-------------------------------------------------------------------------

细胞内mmol 细胞外mmol mV

K 140 2.5 -120

Na 10 120 63

Cl 1.5 77.5 -99

有机离子

86 40 ---

膜电位

-90 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三、 神经元的电信号传导

1.静息电位:静息下的膜电位差,-60~70mV

形成: K+(部分Na)的被动扩散,

K>Na膜通透性形成

静息电位是K平衡电位

细胞内外(Na,K)浓度维持:泵作用

Cl离子:来源与被动扩散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2.动作电位:短暂、大而不变膜电位改变

特点:全或无的传播方式

产生:Na/K通道的协同产生,膜电位的 逆转

时限:1mS,速度120m/s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极化:

1)去极化:偏离静息电位的正向电位, Na的快速内流引起,伴随K的外 流。Cl的通透性无改变。

2)超极化:偏离静息电位的负向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刺激是否达到阈植,阈植下仅仅 表现为K外流与氯内流,此时仅仅产生阈下局 部电位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四、 神经元的化学传导

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元分泌的化学信使

作用:突触前释放→突触后膜通道/离子受 体→效应

效应分类:

1.快速信号传导:豪秒级别的电位过程、 兴奋/抑制的突触后电位

2.缓慢信号传导:缓慢、潜伏数百ms,min,h…

基础:复杂的神经元内的传递…

如: G蛋白偶联受体的过程…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1.快速信号传导

乙酰胆碱、谷氨酸

γ-氨基丁 酸、甘氨酸,5-HT, ATP/ADP

作用机理: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过程:配体→结合受体→通道开放→突 触后电位→效应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 效应分类: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抑制性后电位:产生超极化 →K通道开放

关于N系统慢突触后电位:

第二信使参与,不一定直接导致N元 兴奋抑制,但可以影响兴奋性。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原理:

1)慢兴奋突触效应:受体↑→关闭 K通道→缓慢除极化

2)慢抑制突触效应:K+通道开放→ 超极化。。。

关于突触强化/长时间强化:

1)突触强化:连续刺激导致的较大突 触后反应

2)长时间强化:多达数小时或者数 日的突触活动↑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3.突触缓慢信号传导

配体:Glu,Ach,儿茶酚胺,5-HT,组织胺, ATP/ADP。。。

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

过程:

1)G-蛋白偶联受体→第二信使→效应

2)G-蛋白偶联受体→二信使→III信使 (转录因子)→通道,受体数量改变→影 响神经原兴奋性。。。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总结:

1.突触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有 门控离子通道,或者G-蛋白偶联受体参 与, 介导2种以上的化学传导过程。

2.信号整合为N元的重要特征:

1)时间总和:单一突触上的连续电位相加。

2)空间总合:细胞不同部位突触电流依赖N元 被动电特征而总合→整合后超过阈电位 →兴奋效应…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第二节 介导神经原信号的受体通道

受体:指G-蛋白偶联的受体

通道:电压或者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 因配体门控制离子通道也是递质的受 体,这类受体也称为受体通道。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一、离子通道的概念以及研究方法

通道开/关→调控膜电位、离子变化上述 适用于非/可兴奋细胞

介绍:

膜片钳:基于电压钳技术

用途:记录单通道受体的变化

原理:负压吸引1-3通道,形成1-10KMΩ 高阻抗封闭接触。电流反应通道的动 力学过程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分类:

1.细胞贴附式:轻吸造成1-10KMΩ电阻

2.内面向外式:轻拉动形成…

3.全细胞式:吸引电极端内膜,测定 全细胞电流

4.外面向内式:

技术特点:

1. 灵敏度:0.06pA

2. 空间分辩率:1μm

3. 时间分辨率:10mS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技术扩展:

分子生物学扩展:RT-PCR技术

原理:抽取细胞内mRNA→cDNA→克隆、 表达…

应用:基于膜片钳技术已经检测出100 多种通道.蛋白克隆,点突变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概述:门控指通道对调节的反应

1.门控制的共同特点:

1)存在特定的机理:关键带电基 团的反应→构型改变→通道开放/关闭

2)离子选择性

3)开放后随电化学变化

2.门控分类:

电压门控:对膜电位敏感

配体门控:es.激素

机戒力敏感:压力…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3.电压离子门控离子通道

简介:广泛存在,为电兴奋的基础

es.Na+,K+,Ca++…

三个主要特征:

电压激活

离子高度选择性

开放后自动失活性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4.过程:

双向性:控制通道功能

通透性↑→0.5~数百秒→秒↓

激活过程:控制除极化后通透速率

失活过程:在持续的除极过程中恢复 原先的状态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一)电压门控Na+通道

1.亚单位组成(大鼠):1:1:1

α亚单位:Mr:26000

β1亚单位:36000;非共价键与通道复合 物结合

β2亚单位:33000;α螺旋结构,二硫键

2.电鱼通道:

单一多肽;280,000;似α亚单位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3.克隆特征:

1)1280aa:依α亚单位cDNA推测

2)4个结构阈

3)结构阈由6个α螺旋组成(S1-S6)

4)S4特点:21aa,富含碱性氨基酸,每 2aa出现LysorArg.

5)II-III间S6~S1的200aa攀富含酸性aa

4.拓扑:

1)α亚基4个结构域的S5-S6形成孔道结构 域I-IV呈正方形排列

2)孔道处aa残基决定离子选择性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4.门控机理:

1)S4段:电压感受器、门控位,膜内负 电有一定拉力

2)III-IV襻:快速失活有关。失部分aa通 道失活性受阻

3)III-IV间短襻:PKC磷酸化→失活延缓

4)I-II襻:PKC→cAMP-依赖蛋白激酶 →磷酸化→减低激活过程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二)电压门控制钙通道

概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骨骼肌L型钙通道:DHP受体

亚单位:

α亚单位:175,000

β亚单位:50,000

γ亚单位:33,000

δ亚单位:27,000

α2亚单位:与δ亚单位以二硫键连接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克隆:

α亚单位:1685-1699氨基酸

α2亚单位:糖蛋白,1106氨基酸

β亚单位:524氨基酸,细胞外,可被多 种蛋白激酶磷酸化

机理:

α亚单位:DHP结合位点,形成孔道部分

分型:L,N,P,Q

区别:亚单位不同→失活率不同

β亚单位:磷酸化→影响通道量以及失活速率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三)电压门控K通道

概述:种类多,存在于可兴奋细胞

分类:

延迟整流:-45mv以上缓慢失活

瞬时整流:-65mv以上失活

内向整流:静息电位形成抑制内向整流

*区别:失活状态不同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结构:功能通道为4α亚基聚合体

1)α亚基(延时整流、瞬时电流):

单一S1-S6的六跨膜结构

S5,S6之间具插入膜表面的孔道区

2)α亚基(内向整流):

仅2个跨膜区域(M1,M2)

插入不跨膜2个孔道结构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9分K+通道α亚基及门控(延迟,瞬时整流):

基因结构(果蝇):shab,shaw,shal

编码通道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