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科学与技术及其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_第1页
遥感科学与技术及其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_第2页
遥感科学与技术及其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_第3页
遥感科学与技术及其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_第4页
遥感科学与技术及其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遥感科学与技术

及其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

及其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

遥感科学与技术自诞生之日起,便呈现出高度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融合性,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和应用紧密结合的对地观察手段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时代的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获取电磁波辐射信息的波段范围越来越宽,波段探测越来越精细,形成了面向全球以及其他星球的多平台、多传感器、多时相的遥感探测体系;

二是产品种类不断拓宽,应用领域愈加广泛,已经渗透到人类经济、科技、军事以及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受到各国、各行业的广泛青睐,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遥感科学与技术

及其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提纲:

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

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

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内容四、遥感研究热点-高光谱遥感

五、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一)遥感的概念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将“观察”改为“探测”(teledetection)。

遥感(remotesensing):字面理解“遥感的感知”;

早期的遥感称为“观察”(vision)或者“远程观察”(television);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一)遥感的概念

遥感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1960年美国地学科学家E.L.Pruitt首次提出;

在1962年美国密执安大学举行的环境科学讨论会上被正式采用。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一)遥感的概念

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一种远距离非接触式的地物目标探测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电磁波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和应用。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二)遥感的技术过程

地面目标的种类及其所处环境条件的差异,电磁波辐射特性不同,遥感正是通过探测地面目标的电磁波信息以达到获取目标的几何信息和物理属性的目的。

是指遥感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及其判读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二)遥感的技术过程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二)遥感的技术过程遥感数据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流程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三)遥感分类按平台分类:

地面遥感:地面平台

航空遥感:航模、无人机、气球、飞机

航天遥感:遥感卫星、空间站、航天飞机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按探测波段分类:

可见光遥感:可见光

可见光与近红外遥感:可见光+近红外

红外遥感:近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近红外遥感(反射):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遥感(辐射):中红外、热红外、远红外

微波遥感:微波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按探测波段数分类:

全色遥感:全色波段(可见光+近红外)

彩色遥感:红、绿、蓝三个波段

假彩色遥感(彩红外):绿、红、近红外

多光谱遥感:三个以上至十几个波段

高光谱遥感:几十个至几百个波段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按成像方式分类:

光学遥感:中心投影(可见光+红外)

微波遥感:“距离投影”(微波)按电磁波来源分类:

被动式遥感:可见光,红外,微波(被动)

主动式遥感:微波(SAR,INSAR,LIDAR)一、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过程按应用领域分类:

地学遥感:测量,土地,地理,地质,…

农业遥感:农作物(长势,估产,病虫害,…)林业遥感:森林、草原(…)气象(大气)遥感:气溶胶,水汽,…

海洋遥感:资源,水色,风浪,污染,…

环境遥感:污染,灾害,…

资源遥感:矿产,(农业资源),…

军事遥感:目标,伪装,态势,评估,………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一)遥感平台(remotesensingplatform)

遥感平台是指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遥感平台的种类很多,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地面平台:100m以下航空平台:30km以下航天平台:150km以上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1.地面平台、

种类: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遥感船

用途:测定地面的光波特性近景摄影测量水体测深(声纳)海底地形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航空平台飞机

经改装用于RS的飞机:安30、安12、里2、伊尔14、伊尔18、运5、运8、双水獭、空中国王200、呼唤Ⅱ。

气球

低空气球:对流层(12Km以下)人为控制军事侦察

高空气球:平流层(12-40Km)自由漂移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航空平台超低空平台、低空平台、中空平台、高空平台超低空平台:1000m以下小型无人机(大型航模),气球等低空平台:2000m

以下直升机,无人机,气球等超低空与低空平台-气球A-160“蜂雀”无人直升机,续航时间24小时,遥感半径1500公里,有效荷载204公斤,可选择荷载包括通信中继、通信情报、信号情报、气象传感器、地雷探测与搜索、合成孔径雷达、核生化传感器等。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航空平台高空平台:6000m

以上

飞机,侦察机,平流层平台,无人机等中空平台:6000m以下飞机(光学与雷达遥感器),无人机等中空平台-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摄影用于战场侦察中空平台-无人机

RQ-7“影子200”无人机系统,享有“陆军的眼睛”之美称。有效荷载25.3公斤,续航时间为5-6小时,最高升限为4573米,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28公里。

中空平台-无人机

美空军的RQ-1“捕食者”无人机,是美军重要的远程中高度监视侦察系统。“捕食者”装有合成孔径雷达、电视摄影机和前视红外装置。续航时间高达40小时,巡航速度126千米/小时。高空平台-无人机

机身长13.5米,翼展35.4米,最大起飞重量11.6吨。翼展和波音747相近,是一种巨大的无人机。机载燃料超过7吨,最大航程可达26000公里,自主飞行时间长达41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可在目标区上空18000米处停留24小时。GlobalHawk–全球鹰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3.航天平台:150km以上主要种类:

探测火箭、遥感卫星(低轨、中轨、高轨)、宇宙飞船、空间轨道站和航天飞机。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各种卫星3.航天平台:150km以上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二)传感器(Sensor)

定义:遥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信息的工具。也叫传感器。传感器的的性能决定了遥感的能力,表现在:u电磁波波段的响应能力(探测灵敏度、波谱分辨率)u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及其几何特性(框幅式像片的几何关系是最严密的)u

获取地物电磁波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u

成像的方式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二)传感器(Sensor)信息收集电磁辐射信息探测遥感器的基本组成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传感器分类:-按电磁辐射来源:主动式遥感器、被动式遥感器-按是否成像:成像遥感器、非成像遥感器-按成像原理:摄影型、扫描型和成像雷达-按响应波段:光学遥感器、微波遥感器-按搭载平台:机载和星载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二)传感器(Sensor)1.摄影型传感器(胶片摄影)成像方式为中心投影(物点、投影中心、像点共线)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二)传感器(Sensor)1.摄影型传感器(胶片摄影)

(1)单镜头框幅式摄影机

(2)缝隙式摄影机

(3)全景式摄影机

(4)多光谱摄影机

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二)传感器(Sensor)1.摄影型传感器(胶片摄影)单镜头摄影机摄影型传感器AS2S1a1a2立体像对条件1:不同摄站条件2:同一地区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缝隙式摄影机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全景式摄影机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全景式摄影图像全景式摄影图像CORONA-4拍摄的前苏联机场二十世纪60年代末,美国侦察卫星的最高分辨率已经达到2米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二)传感器(Sensor)1.摄影型传感器(胶片摄影)多光谱摄影机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二)传感器(Sensor)2.扫描型传感器(1)光机扫描传感器(2)CCD扫描传感器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扫描型传感器(1)光机扫描传感器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扫描型传感器(1)光机扫描传感器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扫描型传感器(2)CCD扫描传感器工作原理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扫描型传感器(2)CCD扫描传感器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ADS40(ADS80)–AerialDigitalScanner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扫描型传感器(2)CCD扫描传感器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扫描型传感器(2)CCD扫描传感器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面阵机载数字摄影机-DMC(Z/I-Imaging)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面阵机载数字摄影机-Ultracam-D(Vexcel)PAN:11500x7500MS(4):4008x2672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3.微波成像传感器-成像雷达特点:-主动式(被动式)、数字成像、传输式-不受大气影响,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不依赖太阳辐射,具有全天时工作能力

-距离投影,与光学影像相比具有不同特点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3.微波成像传感器-成像雷达ABab天线中心像面地面地面AB像面投影中心ab距离投影中心投影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3.微波成像传感器-成像雷达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遥感影像获取

地物电磁波特性、遥感平台与遥感器-遥感影像信息处理

校正,融合,分类,识别,提取,检测,匹配,量测,纠正,定位……-遥感信息应用

产品:地形图,专题题,影像图,地理信息数据,…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1.地物电磁波特性研究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太阳光谱辐射照度曲线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2.遥感图像辐射校正遥感影像产生辐射误差的因素主要有:(1)大气对电磁波辐射的散射和吸收;(2)太阳高度与传感器观察角度的变化;(3)地形起伏引起的辐射强度的变化;(4)传感器探测系统性能的差异;(5)影像处理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变化。目的:消除辐射误差的影响,提高遥感影像的视觉效果,提高解译性能、量测和定位精度。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3.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几何变形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主要原因有:焦距变动、像主点偏移、镜头畸变,传感器的外方位变化、传感介质的不均匀、地球曲率、地形起伏、地球旋转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3.遥感图像几何校正

技术流程:(1)确定校正方法

(2)确定校正公式

(3)验证校正方法的有效性;(4)图像重采样。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3.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基本方法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4.遥感图像变换目的与意义(为什么变换?)-便于对图像进行分析如通过对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可以分析不同目标(性质与结构)的频谱成分-便于对图像进行处理如在频率域中的一些简单操作可以代替空间域中的复杂操作-便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剔除多个波段图像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4.遥感图像变换常用方法:-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余弦变换-沃尔什变换-哈达玛变换-K-L变换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傅立叶变换原始影像变换影像(频谱)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傅立叶变换原始影像低通滤波高通滤波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小波变换-影像金字塔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小波变换

-多尺度分析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5.遥感图像增强目的与意义:

-增强或者突出某些特定信息-消弱或者消除某些不必要的信息说明:

-根据用户需求-不能增加原图像信息-有可能造成其他信息的损失或消弱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5.遥感图像增强-按图像处理的空间空间域方法和频率域方法-按照图像处理效果对比度增强、平滑处理、锐化处理、彩色处理等-按图像增强的原理线性增强、非线性增强、滤波处理等图像增强方法与分类线性增强线性增强与非线性增强结果对比对比度增强效果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6.遥感图像解译

是研究航空航天遥感图像的影像特征,识别相应地面目标性质并推断其意义的工作。也称为图像判读或图像判释。

研究内容:解译特征和方法分类:目视解译、计算机解译和人机交互解译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色调(或色彩)特征形状特征大小大小纹形图案特征阴影特征位置布局特征活动特征

直接特征间接特征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1)色调(或色彩)特征

色调特征是对黑白图像而言,而色彩特征是对彩色图像而言。

色调特征是指地物电磁波辐射能量在黑白图像上表现出来的由黑到白的各种不同的灰度。

影响色调特征的因素:地表照度、地物亮度系数、图像波段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1)色调(或色彩)特征

脊顶房屋色调的差异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1)色调(或色彩)特征

水深对色调的影响

水体含沙量对色调的影响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1)色调(或色彩)特征

成像原理(传感器类型)对色调的影响雷达图像光学图像图像获取波段对色调的影响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1)色调(或色彩)特征地物在彩色图像上反映出的不同颜色叫色彩特征。影响色彩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物电磁波辐射特性(地物本身的颜色)、大气传输的影响以及颜色的组合方式。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不同波段合成的假彩色图像水体污染对色彩的影响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2)形状特征

是指地物的外部轮廓在图像上所反映的影像形状。

是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识别的主要特征之一。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2)形状特征

影响因素:平台姿态、地形起伏与投影误差、投影方式等。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2)形状特征

影响因素:平台姿态、地形起伏与投影误差、投影方式等。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3)大小特征

大小特征是地物目标反映在图像上的影像尺寸的大小。

影响图像大小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图像的比例尺或空间分辨率。次要因素是地形起伏、地物与背景的差异。地物与背景的差异引起大小特征的变化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4)纹形图案特征

是指细小地物在图像上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所形成的花纹图案,亦称纹理特征。

是细小地物的形状、大小、阴影、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反映了色调变化的频率。

纹形图案的形式很多,有点状、斑状、格状、垄状、栅状、球状、绒状、鳞状、曲线状等。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5)阴影特征

图像上的阴影是由于高出地面的物体遮挡电磁波直接照射的地段,或被高出地面物体所阻挡而使电磁波发射不能到达传感器的地段,在图像上形成的深色调影像。

阴影都有形状、大小、色调和方向等特征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6)位置布局特征

是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以及与周围环境关系在图像上的反映。亦称为相关位置特征。

各种地物都有它存在的环境位置,并且与其周围的其他地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图像判读中,往往需要根据地学规律,通过比较和“延伸”判读地物目标的属性,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7)活动特征目标活动所形成的征候在图像上的反映称为活动特征。例如,根据船只运动激起的浪花可以判断其行驶方向;根据江(河)心洲形状判断水的流向等。6.遥感图像解译特征(7)活动特征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7.遥感图像配准目的:实现多源遥感影像(或者与地图数据)之间在空间上的正确匹配与套合应用:影像融合、变化检测(检测与更新)等依据:影像特征(点特征、线特征、面特征)步骤:-特征提取与匹配-几何纠正与重采样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7.遥感图像配准特征点提取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7.遥感图像配准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配准结果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8.多源遥感图像融合

将同一区域的多源遥感图像按统一的坐标系统,通过空间配准和内容复合,构成一幅新图像必要性与意义-消除冗余信息-信息互补(比如:分辨率与光谱信息)-信息协同融合的层次:信号级、像元级、目标级、特征级Spot5全色影像Spot5多光谱影像Spot5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融合结果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9.遥感图像分类:一般针对多光谱和高光谱影像将图像的所有像元按其性质分为若干个类别多光谱图像分类是以每个像元的多光谱矢量数据为基础进行的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9.遥感图像分类:一般针对多光谱和高光谱影像监督分类-确定目标属性非监督分类-聚类-不确定目标属性

首先依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判别准则,其中利用已知样本(训练样本)确定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再依据判别准则对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对没有类别的先验知识的影像的分类方法,只确定光谱特性相似的目标类属遥感图像分类-监督分类结果遥感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结果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内容10.遥感测绘产品

前期的4D产品:(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G:数字栅格地图、DLG:数字矢量地图)以及复合模式。

目前的6D产品:(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G:数字栅格地图、DLG:数字矢量地图、DSM:数字表面模型、tDOM:真正射影像图)以及复合模式。遥感测绘产品生产流程10.遥感测绘产品(1)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规则格网点描述地面高程信息的数据集,用于反映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DEM用途:由于DEM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它在测绘、水文、气象、地貌、地质、土壤、工程建设、通讯、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DEM表现形式10.遥感测绘产品(2)数字栅格地图(DRG):是纸制地形图的栅格形式的数字化产品。在内容、几何精度和色彩上与同等比例尺地形图一致。用途:是过渡产品。可作为背景参照图像与其它空间信息相关参考与分析。可用于DLG的数据采集、评价和更新,还可与DOM、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集成,派生出新的信息,制作新的地图。数字栅格地图(DRG)10.遥感测绘产品(3)数字矢量模型(DLG):以矢量方式表示并以矢量数据结构存储的数字地图。DLG用途:土地使用规划与控制;商场、工厂、交通枢纽等地址的选择;城市建设管理;农业气候区划;环境工程、大气污染监测;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自然灾害、战争灾害、其他灾害的监测估计;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地貌变迁;民生产业(医疗、公共事业、服务等。GoogleMap在线DLG互操作平台10.遥感测绘产品(4)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是对航空航天图像进行数字微分纠正和镶嵌,按一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集。DOM特点和用途:

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逼真、获取快捷等优点。

可作为地图分析背景控制信息,提取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或最新信息;提取和派生新的信息,实现地图的修测更新;评价其它数据的精度、现实性和完整性都很优良。数字正射影像图(DOM)10.遥感测绘产品(5)真数字正射影像图(tDOM):正射影像图与真正射影像图的比较(国家局第一航测遥感院承担完成美国真正射影像项目)10.遥感测绘产品(6)数字表面模型(DSM)

定义:是指包含了地表建筑物、桥梁和树木等高度的地面高程模型。

特点:和DEM相比,DEM只包含了地形的高程信息,并未包含其它地表信息,DSM是在DEM的基础上,进一步涵盖了除地面以外的其它地表信息的高程。在一些对植被、建筑物高度有需求的领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数字表面模型(DSM)DSMDEM数字表面模型(DSM)四、遥感研究热点-高光谱遥感

光谱分辨率的提高是自遥感发展以来另一个重要趋势。早期陆地卫星MSS遥感器只有4个波段,波段间隔为100-200纳米;其后的TM遥感器有7个波段,它在可见光区的光谱分辨率为60-80纳米,在红外区的光谱分辨率为150-1100纳米。

四、遥感研究热点-高光谱遥感1.什么是高光谱遥感?

遥感技术在经历了全色遥感、彩色遥感、多光谱遥感后,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光谱遥感时代。

高光谱遥感基础是测谱学,它用于识别分子、原子及其结构。遥感界普遍认为,光谱分辨率在10-1

μm范围的遥感称为多光谱遥感,光谱分辨率在10-2

μm的遥感称为高光谱遥感;当光谱分辨率为10-3

μm时,遥感技术即进入超高光谱阶段。黑白成像1个光谱段成像光谱仪成像光谱段1图像光谱段2图像光谱段3图像光谱段224图像......224个光谱段彩色成像蓝色光谱段图像绿色光谱段图像红色光谱段图像3个光谱段四、遥感研究热点-高光谱遥感

成像光谱仪能够获取地面目标的三维数据体(二维空间+一维光谱)。高光谱影像数据特征波段多光谱范围窄波段连续数据量大信息冗余增加

例如,AVIRIS大小为512*614,224波段影像数据就有134MB,其相关系数影像如右图所示四、遥感研究热点-高光谱遥感

高光谱遥感应用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扩展

高光谱遥感在农业、林业、水环境及水质监测、大气污染监测、生态和环境监测、地质矿产探测、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等领域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应用也日益深入和广泛。

2.高光谱遥感应用状况如何?典型的成像光谱仪国家仪器名称光谱范/nm波段数波段宽/nm仪器平台法国IMS800-17001500-3000646412.525.0飞机美国ASAS400-10606211.5飞机德国ROSIS430-850256<5.0飞机加拿大SFSI1200-240012210.0飞机美国PHILIS200-1100371-10240.5-2飞机美国HYDICS400-25002067.6-14.9飞机美国WIS400-540081211.16飞机澳大利亚HyMap450-248012815.0飞机美国MODIS459-215536005030-500卫星美国HYPERION400-250022010.0卫星欧空局MERIS412-90015<20.0卫星日本GLI380-23202320-12001-2930-368,10,20-220220-1000卫星澳大利亚ARIES400-250065<20.0卫星上海技物所:PHI系列型号PHI-1PHI-2PHI-3光谱范围400-850nm400-870nm410-987nm波段数244247124光谱采样间隔1.8nm1.9nm1.9nm光谱分辨率<5nm<5nm<5nm视场角21º23º42º空间像元数3606521300瞬时视场1.5mrad1.2º(0.6º)0.6º量化位数12bits14bits14bits最大扫描速率60lines/Sec50fps50fps探测器制冷NOYesYes光栅分光方式ReflectionTransmissionTransmission矿产探测精细农业城市遥感植被探测与分类海洋地理信息探测日本富津电厂热排水监测水质监测OMIS-II秦始皇陵成像光谱图像遥感考古地表覆盖精细分析地质勘探识别小目标(1个像元内,为什么?)五、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1.地质调查2.矿产资源调查3.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4.土地资源调查5.国土资源执法监察6.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7.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8.海洋资源与海岸带调查9.城市扩展研究10.国土资源调查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五、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1.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是以地质现象(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地貌等)为研究对象,以地质学及其遥感、测绘等相关科学为指导,以观察研究为基础的调查工作。青藏高原南部遥感工程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煤航地质勘查院)五、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五、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2.矿产资源调查

矿产资源调查:对矿产资源的成因、物性、分布、质量、演化规律、开发利用条件、经济价值及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公益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的全方位调查、分析与评价。遥感影像在矿产资源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五、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高光谱探矿(中科院遥感所)五、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天宫一号”高光谱探矿甘肃北山高光谱数据矿物分布图(中科院空间应用总体部)五、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3.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要求:地质灾害调查应以遥感解译、地面调查与测绘为主要技术手段。

主要是指:对崩塌(含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的调查与监测。

五、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地质灾害调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五、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地质灾害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