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备课标(一)课程标准:课标分析:本节课涉及第一、第二和第四两个一级主题。“一、科学探究”之(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活动与探究建议:⑥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二)化学具体目标:1.认识氧气、二氧化碳、铁、酸、碱、盐等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5.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9.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二、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常见的酸;二、酸的化学性质。按照教学要求计划用一课时完成。在第一部分,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在第二部分,通过探究实验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的一般性质,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教材重点确定为: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学会稀释溶液,理解并掌握酸的通性重点知识:酸的主要性质,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学会稀释溶液。教材难点确定为:学习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重点过程与方法:从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采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依据酸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运用演绎的思维方式,根据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得出硫酸也具有与盐酸相似的性质与变化。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2.通过实验探究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三、学生对酸并不陌生,经常能接触到酸雨、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也知道许多物质有酸味。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有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称作碳酸。但是,酸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特点,这些学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更多有关酸的知识,这既是本节知识的线索,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起点。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入手,通过探究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酸的通性的原因,认识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通过探究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归纳出酸的通性即具有通性的原因,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知识技能目标1.记住浓盐酸、浓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认识浓硫酸酸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3.认识酸的通性实质是H+的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述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4.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1.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能用具体的化学反应或方程式表示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信息。2.初步学会稀释浓溶液,学会配制常见的酸溶液和碱溶液。2.通过实验探究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信息。3.通过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概括、分类、演绎等科学思维方式。四、备教学过程【构建动场】播放盐酸泄露视频。通过视频,选择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景,能极大地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更有利于突出本节课重点内容。活动一:探究浓酸的性质浓酸名称颜色有无刺激性气味状态密度溶质质量分数有无白雾浓盐酸浓硫酸【交流讨论】1、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为什么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现象?2、浓硫酸具有哪些性质?3、如果不慎将浓酸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4、如何稀释浓硫酸?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推选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播放视频:浓硫酸的稀释【综合建模】1.浓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___________气味。易_______,在空气中会形成。abab3.浓硫酸具有性,故可以做干燥剂;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气体从洗气瓶端进入4.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____________慢慢注入_______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简称“”。5.实验时,如果不慎将浓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然后再涂上3%—5%的溶液,以防止灼伤皮肤。活动二:分组探究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1】A组: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通过实验验证,注意实验安全。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后,推选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操作取少量稀盐酸,滴入石蕊试液取少量稀盐酸,滴入酚酞试液现象【获得结论】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无色酚酞试液不B组: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通过实验验证,注意实验安全。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后,推选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操作取少量稀硫酸,滴入石蕊试液取少量稀硫酸,滴入酚酞试液现象【获得结论】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无色酚酞试液不。【实验探究二】A组、向试管分别加入镁条、碳酸钠(Na2CO3)粉末、生锈铁钉、硝酸银(AgNO3)溶液、氯化钡溶液,的5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加入稀盐酸后的现象化学方程式镁条Na2CO3粉末生锈铁钉(主要成分Fe2O3)AgNO3溶液BaCl2溶液【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发现稀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2)稀盐酸能与(3)稀盐酸能与(4)稀盐酸能与B组:向试管分别加入镁条、碳酸钠(Na2CO3)粉末、生锈铁钉(主要成分Fe2O3)、硝酸银(AgNO3)溶液、氯化钡(BaCl2)溶液,的5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加入稀硫酸后的现象化学方程式镁条Na2CO3粉末生锈铁钉(主要成分Fe2O3)AgNO3溶液BaCl2溶液【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发现稀硫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2)稀硫酸能与(3)稀硫酸能与(4)稀硫酸能与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后,推选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小组选代表到黑板上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A组B组Mg+HCl=MgCl2+H2↑Mg+H2SO4=MgSO4+H2↑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H2SO4=Na2SO4+H2O+CO2↑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AgNO3++HCl=AgCl↓+HNO3BaCl2+HCl不发应BaCl2+H2SO4=BaSO4↓+2HCl【学生总结】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稀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交流讨论】为什么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酸在溶于水时,都解离出了共同的阳离子——氢离子,正是由于氢离子的存在,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称作酸的通性。【综合建模】为什么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你能总结出酸的通性吗?酸的通性:(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4)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活动目的】1.通过实验认识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活动过程】学生分组,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分析数据,交流探究,得出结论——自主学习——综合建模。【活动策略】这里主要运用到的问题探究活动策略有:①为学生创设引导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策略。②问题探究方法的选择策略。③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策略。④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策略。【活动评价】采用活动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当堂检测”。活动三:自主学习------复分解反应交流展示,诠释疑难Na2CO3+2HCl=2NaCl+H2O+CO2↑Fe2O3+6HCl=2FeCl3+3H2OAgNO3+HCl=AgCl↓+HNO3Fe2O3+3H2SO4=Fe2(SO4)3+3H2OBaCl2+H2SO4=BaSO4↓+2HCl【归纳】观察上述反应,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反应物是怎样变成生成物的?【总结板书】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过渡】我们已经学过的反应类型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出来,那么,如何用用字母表示复分解反应呢?【总结板书】AB+CD=AD+CB【过渡】在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字体红色)组成上有哪些特点?像Na2CO3、BaCl2、MgCl2、NaCl、FeCl3等均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化学上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盐。【综合建模】今天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感受?学生对酸并不陌生,经常能接触到酸雨、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也知道许多物质有酸味。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有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称作碳酸。但是,酸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特点,这些学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更多有关酸的知识,这既是本节知识的线索,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起点。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入手,通过探究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酸的通性的原因,认识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通过探究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归纳出酸的通性即具有通性的原因,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酸及其性质》效果分析课内检测,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答案,整体达到预期的效果。选择题第三题考察酸的通性,部分学生选择了C选项,不知道铜与酸不反应的事实,分析原因教师没有强调酸与金属的反应是活泼金属,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与酸不反应。改进在探究酸能与哪些物质反应时,可加入铜,通过实验验证铜与酸不反应,加深印象,待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会解释铜与酸不反应的原因。填空题考察酸的应用,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用稀盐酸除铁锈,个别学生不知道铁锈的成分,个别学生将生成物FeCl3写成FeCl2。用稀盐酸除水垢,学生能将反应物和生成物正确书写,但是忘记配平。分析原因是:1、学生书写过程不规范条理。与平时我的练习少有直接关系。2、化学式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化学式的仍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障碍,导致化学方程式是的书写出现问题。酸及其性质教材地位本节包括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酸的化学性质几个部分,是在学习了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物质之间的关系网络。同时探究酸的学习方法,可以为碱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常见的酸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常见的酸;二、酸的化学性质。按照教学要求计划用一课时完成。在第一部分,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在第二部分,通过探究实验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的一般性质,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课内检测】1、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A.酸都能电离出H+B.酸都含有酸根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2.盐酸或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A.能与碱反应B.能与金属反应C.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D.能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3.白蚁能分泌出蚁酸。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物质。下列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A.镀锌的水管B.铜质塑像C.大理石栏杆D.铝合金门窗4.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Fe+CuSO4===FeSO4+Cu高温B.CaCO3====CaO+CO2↑高温C.H2SO4+2NaOH====Na2SO4+2H2O点燃D.CH4+2O2====CO2+2H2O点燃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热水瓶胆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加入适量的盐酸把它除掉。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稀盐酸可用于去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酸及其性质教学反思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酸的个性和共性,难点是酸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这节课,涉及的实验现象多,化学方程式多,归纳出的性质多,学生容易对相关内容产生混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学案教学,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加强学生的视觉记忆,从而突破重难点1.该设计突出教学策略设计,针对重点及难点,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其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能够实现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纪教2.通过实验探究研究酸的化学性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知道酸的化学性质,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活动的设计意图能够在教学中较好的达成。例如课堂上通过观看视频,体验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浓硫酸的稀释。考虑到学生对浓硫酸的恐惧,从学生人身安全角度出发,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央净水设备订购合同样本
- 代理合同转租合同标准文本
- 保温承包劳务合同样本
- 全屋定制柜书面合同样本
- 代理电商合同标准文本
- 公募基金合同样本
- pvc 静电地板合同标准文本
- 临时摄影灯光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典当合同样本
- 2025年家电化工产品购销合同
-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PP-R)工程技术规程
- 《梅岭三章》教学实录
- 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手绘表现技法教学课件(图文)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DB50∕T 906-2019 殡葬服务标志和设置规范
- 警察查缉战术讲义
- 安全生产管理和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讲义PPT通用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练习题(含答案)
- 核电厂发变组继电保护系统讲座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单元练习试题(共六套).docx
- 陕西省道路货物运输车辆审验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