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东营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一般来说,北方的群落中,优势种的数目比南方的()。
A.多B.少C.相等D.看具体情况而定
2.温周期对生物有利的方面是()。
A.提高了种子发芽率
B.白天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低温有利于呼吸作用
C.可提高动物繁殖率,减少“死胚”率
D.可提高动物蛋白质、糖分含量
3.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4.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5.下列因素中,属于我国新疆地区葡萄普遍较甜最主要原因的是()。A.日照时间短B.紫外线强C.昼夜温差大D.降水多
6.两种生物之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是()。
A.竞争关系B.共栖关系C.共生关系D.寄生关系
7.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8.腔肠动物附着在寄居蟹背上,当寄居蟹在海底爬行时,扩大了腔肠动物的觅食范围,同时,腔肠动物的刺细胞又对蟹起着伪装和保护作用。寄居蟹和腔肠动物的这种关系为()。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负相互作用
9.小地老虎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总积温为K1,某地年总积温为K,那么小地老虎在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是()
A.K-K1B.K/K1C.K+K1D.K1/K
10.()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
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11.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12.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说法,有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B.能量金字塔较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
C.能量金字塔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和代谢速率的影响
D.能量金字塔可以较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
13.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14.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种食物只能被一种消费者取食
B.多条食物链可形成食物网
C.一种消费者不能同时取食多种食物
D.营养级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错综复杂的
15.大型兽类和人的存活曲线接近()。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16.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10%B.20%C.30%D.40%
17.极地和高山植物矮小并常呈匍匐状、垫状等以利于保温,减轻严寒的影响。这是植物的()
A.结构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生理适应
18.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治病是一个典型的()应用的例子。A.黑箱方法B.白箱方法C.灰箱方法D.含这三种方法
19.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旺盛的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苔原
20.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21.艾维因肉鸡,生长速度快,体形大是一种优良品种肉鸡,它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根据人类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C.人工根据肉鸡生长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和人]:选择的共同结果
22.引起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23.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黄瓜C.大D.玉米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内容的是()。A.个体生态B.种群生态C.群落生态D.分子生态
25.群落命名的依据是()
A.优势利B.生态型C.生活型D.小群落
26.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27.“三基点”温度是指()
A.最低温度B.最适温度C.最高温度D.以上三者都是
28.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划分为()。
A.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
B.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高温区
C.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致死低温区
D.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
29.植被类型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
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
30.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3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
A.有一定的种类组成B.有一定的结构特征C.有一定的动态特征D.以上三者都是
32.苔原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寒带
33.由于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全球性的问题。
A.20世纪后期B.进入20世纪后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34.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35.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36.冬季太阳能蔬菜大棚,主要改善了蔬菜生长的()
A.湿度条件B.CO2浓度C.光照强度D.温度条件
37.印尼爪哇附近岛屿上的克拉卡托火山,于1883年的5月至8月连续喷发,使岛上覆盖了厚达30米的火山回合熔岩,导致所有生物全部毁灭,但半个世纪后岛上重现原有的生机勃勃景象,这种现象属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陆生演替D.内因演替
38.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向B.坡度C.海拔D.水分
39.生态系统的功能是()。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40.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1.对植物开花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随季节变化的日照长度B.随季节变化的日照强度C.随季节变化的温度高低D.随季节变化的温度强度
42.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种群的()
A.实际增长率B.自然增长率C.内禀增长率D.瞬时增长率
43.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的年龄金字塔属于()。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44.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A.土地退化B.土壤污染C.生态平衡失调D.土地沙化
45.判断下列关于多样性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一定比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低
B.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一定比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高
C.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的群落与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可能出现同样的多样性指数
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不一定高
46.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是按()。
A.环境的性质分类的B.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的C.环境的主体分类的D.环境的质量分类的
47.水稻田里,黏虫和青蛙构成的联系称为()。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食物链
48.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49.欧洲的石楠群落演替属于()。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周期性演替
50.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恒温条件D.昼夜变温
二、填空题(20题)51.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______。
52.上述三种不同防风林带中,防风效果最好的是______。
53.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______。
54.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______污染源。
5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气相、液相和沉积三个基本类型,其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______型。
5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______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7.食肉性动物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
58.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______污染源。
59.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_____。
60.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_______,食物链长度一般只有四、五级。
61.光、热、水、气和养分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______作用的生态因子。
62.______指动物群体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63.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64.______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之间的关系。
65.一般用__________来衡量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高低。
66.水生植物有发达的_______,以保证身体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67.______是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68.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______和模拟。
69.______是指没有人为施加的影响,新的环境条件使生物的遗传发生变异,产生的后代经过竞争,进化适应者生存。
70.温带木本植物的休眠与光周期有关,______可促进休眠。
三、判断题(10题)71.温带草原是能流和物流速度较快的生态系统。()
A.正确B.错误
72.生态系统演替的对策,基本上与生物圈长期进化发展的对策是相同的。()
A.正确B.错误
73.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前提,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主要动力。()
74.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75.当离子被植物吸收后,土壤溶液又不断从水中吸取离子来补充土壤离子的含量。()
A.正确B.错误
76.捕食者和猎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协同进化。()
77.地方性水资源、土壤、森林、草原、野生生物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78.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
A.正确B.错误
79.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80.第一性生产是指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及其原因。
82.简述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83.简述植物对土壤pH的适应类型。
84.种群的主要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
85.简述物质循环的特点。
五、论述题(5题)86.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破裂和重装配的调节机制。
87.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88.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89.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90.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六、单选题(0题)91.尚玉昌先生认为地球人口承载能力为()。A.100亿B.200亿C.150亿D.80亿
参考答案
1.B解析:由于北方环境条件的限制,优势种的数目比南方温热多湿条件下的数目要少,故选B。
2.C
3.D
4.B
5.C
6.C
7.C
8.C
9.B
10.D解析: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应当是次级生产力,A项初级总生产力指光合作用的总速率,B项指减去呼吸植物体的能量贮存速率,C项指扣除异养消费者用去的部分,初级生产者的贮存速率,故选D。
11.D
12.C一般用单位时间里单位面积上的能量流量或生产力表示的比例关系;由于能量以一个营养级向另一个营养级传递时总是不断减少的,能量金字不仅表示流经每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值,而且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各生物在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中的实际作用。
13.C
14.B
15.A
16.C
17.C
18.A
19.A
20.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21.B
22.C
23.B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
24.D
25.C
26.D
27.D
28.D
29.A
30.C
31.D
32.C
33.C
34.D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35.B
36.D
37.B解析: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演替被破坏的基础上开始的,因它保留了原有群落的土壤条件等,进程是比较快的。题中所述符合次生演替的特征,故选B。
38.D
39.D
40.B
41.A
42.C
43.C解析:锥体基部窄、顶部宽代表年龄小的数量少、年龄大的数量多,属下降型种群,故选C。
44.C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土壤沙化。
45.C
46.A
47.D
48.C
49.D
50.D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例如,蝗虫在变温下的平均发育速度比恒温下快38.6%;昼夜变温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
51.春化作用
52.通风林带通风林带
53.能量守恒定律
54.城市
55.沉积沉积
56.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
57.群落交错区群落交错区
58.城市
59.个体死亡情况
60.严重损耗严重损耗
61.直接直接
62.社会等级社会等级
63.内禀增长率
64.食物链
65.初级生产力
66.通气组织通气组织
67.干扰
68.实验研究(或实验)
69.自然选择自然选择
70.短日照
71.B
72.A
73.N
74.Y
75.B
76.Y
77.Y
78.B
79.Y
80.B
81.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
82.(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8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和要求不同,可以把植物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三种类型。(1)酸性土植物仅能在pH6.5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并且对Ca2+及HCO3-离子非常敏感,不能忍受高浓度的溶解钙,这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气候冷湿的针叶林地区和酸性沼泽土上,这里土壤中的钙及盐基被高度淋溶。
(2)碱土植物只能在pH7.0的碱性土壤上生长,适于生长在含有高量代换性Ca2+、Mg2+离子而缺乏代换性H+的钙质土和石灰性土壤上,这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气候炎热干旱的荒漠和草原地区,以及盐碱土地区,这里降雨少,不足以淋失土壤中的盐基和钙质。
(3)中性植物生长在pH6.5~7.0的中性土壤上,大多数作物、温带果树都属此类型。
84.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聚集分布。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聚集分布。
85.(1)具有生命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2)具有空间结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系统;(3)是动态平衡系统;(4)是开放系统。(1)具有生命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2)具有空间结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系统;(3)是动态平衡系统;(4)是开放系统。
86.细胞分裂,子代细胞的核膜来自于旧核核膜的碎片。细胞分裂末期,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在每一个染色单体的周围,核膜开始重新组装。首先是核膜前体小泡结合到染色单体的表面,小膜泡相互融合,逐渐形成较大的双层核膜片段,然后再相互融合成完整的核膜,分别形成两个子代细胞核。在核膜形成的过程中,核孔复合体同时在核膜上组装。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一种直径200nm的单层小膜泡直接参与了核膜的形成。它们首先附着到染色体表面,在染色质表面排列并相互融合形成双层膜,同时在膜上的某些部位内、外膜相互融合并形成核孔复合体结构。从处于分裂期的HeLa细胞中分离出两种膜泡成分,一种富含LBR,一种富含gp210。这说明核被膜的去组装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区域特异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核被膜重新组装时,富含LBR的膜泡首先与染色质结合,而富含gp210的膜泡与染色质结合较晚。近期的研究工作发现,RanGTPase及其结合蛋白参与了核被膜的组装调控。这些蛋白不仅调控膜泡在染色质表面的募集,也参与膜泡的融合和孔复合体组装。此外,核被膜的去组装、重组装变化受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对核纤层蛋白、核孔复合体蛋白等进行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修饰来完成。
87.(1)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2)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3)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4)湿地具有蓄洪的作用;(5)湿地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
88.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和破坏如太阳能的消失、森林火灾、乱砍滥伐、草原过牧、水产超捕、掠夺式经营等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熵能或无序性增大直至整个系统破坏。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项目合作协议样本3篇
- 2024原材料采购与品牌形象塑造合作协议3篇
- 运筹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洞察分析
- 舞台艺术教育评价改革-洞察分析
- 2024年度职工劳动关系转移及薪酬调整协议3篇
- 2024年养老机构全面消毒与健康管理服务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度展馆设计与施工及后期维护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带司机出行租车合同书3篇
- 采购安装合同书范本3篇
- 2024年度导演与道具师合作合同3篇
- 大学《物理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DL-T-1878-2018燃煤电厂储煤场盘点导则
- 建筑业发票承诺书
- 齐鲁针灸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文艺复兴经典名著选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一年级下-科学-非纸笔测试
- 正话反说-34-5字词语
- 反洗钱工作保密事项培训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2024年江苏南通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风电场项目经济评价规范》(NB-T 31085-201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