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资料图片、有关鲁迅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熟记“凿、罕、倜傥”等字、词的读音;熟记“捷、霄”等字的字形;理解“渊博、鉴赏、人迹罕至”等词语的含义。对百草园景物多角度描写以及百草园生活的描述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2、3)给学生出示鲁迅故居“百草园”中的菜畦、石井栏、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皂荚树的图片。教师独白:(出示课件4)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你的童年生活里有没有难忘的人或事呢?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年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教师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示课件5)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走进作者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展示作者“鲁迅”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出示课件7)预设: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教师补充:(出示课件8)

鲁迅13岁那年的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当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祖父回家后的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帝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根据当时清政府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斩”。于是鲁迅的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3)作品介绍(出示课件9)(教师讲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4)写作背景(出示课件10)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最初发表在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文章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中。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11、123)(2)析一析多音字。(出示课件13)(3)释一释重点词。(出示课件14、15)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6)默读指导:(出示课件17)1.默读课文,不要出声,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2.边读边思考,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迅速理解文章大意。1.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题,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出示课件18)(学生默读课文后,思考分析回答)学生甲:“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学生乙: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2.说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出示课件19)预设1: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预设2: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1.看课文开头,作者是怎样介绍百草园的?(出示课件20)点拨:同学们,可以在阅读后,在课本上勾画。预设: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教师提问:在此作者紧扣哪两个字?学生:乐园教师追问:同学们说一说:作者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出示课件21)学生:不矛盾。教师解释:“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出示课件22)(学生阅读文章后,教学概括归纳)预设: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看百草园中有趣的动植物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出示课件23)教师:可以在课本中找这些景物,然后勾画。预设: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等。2.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教师:可以在课本中找这个句式,然后勾画。(出示课件23)预设: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图片,然后分析回答(出示课件25、17、28、29)预设1:(出示课件24)预设2:(出示课件26)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30)师生讨论分析,最后教师指正教师指正:“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师生讨论:这一段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教师指正:(出示课件31)(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的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出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看百草园中神奇的传说说一说: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出示课件32)(学生讨论,教师指正)教师指正: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从记叙顺序看属于插叙。教师追问:这么有趣的百草园冬天是什么样的?继续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活动。(出示课件33)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看百草园中雪地捕鸟的乐趣(出示课件34)课文展示: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品读下面语段中红色的字,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35)(师生讨论,分析归纳)预设: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2.想一想:作者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出示课件36)预设: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教师:同学们,作者在百草园中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当他要离开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出示课件37)教师:请同学们默读第9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感。(出示课件38)点拨: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语句展示: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教师追问:怎么理解上面语段三个“也许……”句?学生回答: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教师提问:说一说:这一段中“Ade”一词如何理解?(出示课件39)学生:德文中的“再见”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wiedersehen”,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场合;一种是“Ade”,多用于儿童之间的告别教师补充:Ade表现了此时此刻的眷恋、惜别之情,符合“我”的年龄特征,这是“再见、别了”之类的词所不能比拟的。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记叙的顺序和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重点)2.学习具体生动地写三味书屋,品味本文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3.学习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知识的精神。教学过程: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40)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又将如何?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本堂课的学习。阅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三味书屋的描写,说说作者在三味书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出示课件41)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点拨: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归纳。学生1回答:(出示课件42)2.从文中找出描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教师:同学们阅读课本后,可以在课本上勾画。预设:(出示课件43)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教师追问: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哪种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出示课件44)(师生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抢答,教师在回答回答基础上指正)学生2抢答:(出示课件45)我认为是有趣的“怪哉”是怎么回事?2.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描画等。学生3抢答:(出示课件46)我认为是枯燥的1.礼仪繁琐、教学方法单调;2.不许乱问、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3.个性得不到发展……3.请你结合原文说说三味书屋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出示课件47)点拨:我们可以在书上寻找描写三味书屋老师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分析归纳。预设:教师追问:我们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48)点拨:同学们,可以从课本中寻找这样描写老师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回答。预设1:由“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预设2: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预设3: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多了)预设4: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老师。4.“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出示课件49)点拨:同学们,可以从课本中寻找这样描写老师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回答。预设1:“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预设2:“我”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预设3:“我”是一个贪玩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蜡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预设4:“我”是一个有天赋才情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5.“我”对老师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出示课件:50)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在字里行间体会。预设:教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样的句子,表达作者对老先生怎样的情感?(出示课件:51)语句展示: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学生:对先生读书入神时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教师追问:说一说:如果你刚上学,老师就让你学像文中学生所读的内容,你会感兴趣吗?为什么?你又会对教育部门提哪些建议呢?(出示课件:52)(师生讨论)预设:不感兴趣,因为所读的内容很深,脱离儿童的实际,建议有关教育部门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从儿童实际出发,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6.刚才我们分析了三味书屋的具体情况,那么作者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感情?(出示课件:53)点拨:结合文中内容来分析,可以对三味书屋的人事物分析。预设: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本文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生讨论分析,然后学生抢答)(出示课件:54、55)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学生4抢答:第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把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适合儿童心理和发展的乐园,表现了儿童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生活,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学生5抢答:第二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学生6抢答:第三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串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我”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56)教师:阅读文章后,填写下列表格,注意语言的简洁。预设:教师补充:随意而充实的童年生活是宝贵的财富,而生活的种种限制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四.课堂小结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出示课件57)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预设1:(出示课件58)感悟1: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细细品味,就会觉得妙趣横生。在灿烂的春光中有儿童的天真,在无味的冬天里也能觅到几许童趣;在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在枯燥的学习中也不乏乐趣。预设2:(出示课件58)感悟2:童年的记忆就像小河,忽而是激流,忽而是缓流,在记忆的深处潺潺流淌。幸运与不幸,都是生活中温馨的回忆。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即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1:(出示课件59)精彩的景物描写。本文的景物描写,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如,黄蜂“肥胖”、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都是儿童特有的感受。形、声、色、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