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概论绪言第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美学名称的提出美学学科的名称Aesthetics,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出版的《美学》第一卷中首次提出。虽然鲍姆加通被冠以“美学之父”的美名,但是美学学科的历史并不是从鲍姆加通才开始。塔塔科维奇强调,决不能把美学史限制在美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后的范围内,因为美学问题在很早以前就以其他名称被讨论了。第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西方美学的发展历史
1.希腊罗马美学影响较大的美学家:(1)柏拉图,他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就已经询问“美是什么”。
▲
“理式”说:只有“理式”世界才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真实的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因此,否定文艺的真实性。
▲文艺的社会功用方面,肯定文艺要为社会服务,要用政治标准来评价,抹杀了艺术标准。▲“灵感说”抹煞了文艺的社会源泉。第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思想家。马克思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2)亚理士多德▲有机整体观念,各部分的安排见出大小比例和秩序,形成融贯的整体,才能见出和谐。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但他却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因为柏拉图的两个基本文艺观点,文艺不表现真理和文艺起败坏道德的作用,都遭到他的批判。▲肯定艺术的真实性,肯定艺术比现象世界更为真实,艺术摹仿的是现实世界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第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文艺的功用:文艺满足人的一些自然要求,因而使人得到健康的发展,对于社会是有益的。▲文艺的心理基础:摹仿本能与节奏和谐的感觉。是最早为快感辩护的哲学家。▲“净化”说: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和保持心理的健康。第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奥古斯丁(公元354年-430年),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纳(Thomas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3.17—18世纪美学(法国新古典主义、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德国启蒙运动、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GiovanniBattistaVico,1668-1744),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语文学家、美学家和法学家,维柯《新科学》的出版标志着历史哲学的诞生。第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德国古典美学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哲学或形而上学,推求人类知识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可能的)
“实践理性批判”(伦理学,研究人凭什么最高原则去指导道德行为)(1788年)
“判断力批判”(前半实际上就是一般所谓美学,后半是目的论,寻求人心在什么条件下才感觉事物美和完善)(1790年)。
第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谢林(Schelling,1775年1月27日-1854年8月20日)德国哲学家,是德国唯心主义发展中期的主要人物,处在费希特和黑格尔之间。
▲席勒(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文学著作:《强盗》、《阴谋与爱情》(剧本)、《欢乐颂》(诗歌)美学著作《论人类的审美教育书简》。第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黑格尔(1770.8—1831.11),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创立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5.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叔本华(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悲观色彩“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
第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尼采,全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上帝死了,要重新评价一切。”第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年2月25日—1952年11月20日),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最有成就的哲学观点写在四本书中:《美学原理》(1902)、《逻辑学》(1908)、《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实践活动的哲学》(1908)。
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6.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胡塞尔E.EdmundHusserl(1859~1938)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著作:《笛卡尔的沉思》。胡塞尔倡导的早期现象学运动,主张在各人文学科内运用现象描述或本质还原法,从中获取较直接、较真确的知识。
(面向事实本身)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品:《存在与时间》。(1927年)
“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存在与时间》
“此在”(Dasein)指人的存在,海德格尔为了避免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占优和人的对象化(笛卡尔式思考)而选用此词。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此在的展开样式则分为:情绪、言谈、领会。此在被抛之于世界,并总是非本真的沉沦与世界,在沉沦中与他人共在,依此海德格尔提出了众人的概念,我们总与其他人一起存在,并且在这种一起中参与大众的一切,然后丢失自己,被抛地筹划自身,接着就是沉沦的样式:闲言、好奇、两可。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福柯(Michel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
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中国古典美学有三个黄金时代。
1.先秦是第一个黄金时代。(1)老子美学思想: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提出和阐发了一系列概念。如“道”、“气”(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艺术作品本身才有生命力)
“象”(物的形象“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妙”(体现“道”的无规定性和无限性,出于自然,归于自然)
“虚静”(排除主观欲念和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等等。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意象说、意境说)同时也开创了道家美学的传统。
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孔子美学思想孔子开创儒家美学的传统。(1)重视和提倡美育,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主观修养中的特殊作用。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2)艺术的审美标准——“和”(这个因素的和谐统一)“美”与“善”统一——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文”与“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3)文艺的社会作用(诗歌欣赏的美感心理特点)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4)对自然美的欣赏(影响了后来的“比德”理论)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如“气”、“妙”、“风骨”、“澄怀味象”等等。
3.唐、五代和宋元时期,中国古典美学继续发展。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唐代美学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形成了意境的理论。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以“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就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性形态。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批从各个艺术领域探讨美学问题的杰出美学家,如叶燮(诗歌)、金圣叹(小说)、李渔(戏剧)、石涛(绘画)等。
创作客体对客体的规定对创作主体的要求理不可名言之理幽渺以为理事不可施见之事想象以为事情不可径达之情倘恍以为情
——叶燮《原诗》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金圣叹,明末清初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都有评点。金圣叹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
《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序三)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年少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读第五才子书法》)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李渔(1611-1680),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其著作《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就是他的戏剧理论著作,对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
不仅重视研究词采和音律,而且更重视研究人物、故事、结构以及舞台表演的各种问题,并且根据实践经验作了理论的论述。如何选择演员,如何对演员进行基本训练,如何选择剧本,对剧本进行处理,如何分配演员扮演不同角色,如何指导演员排戏。这不仅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导演学著作,而且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导演学著作。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总之,从老子、孔子、《易传》、庄子;一直到王夫之、叶燮,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美学范畴和命题,贡献了极其丰富的、极具原创性美学思想。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一)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热心学习和介绍西方美学(主要是德国美学),并尝试把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结合起来。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深受康德、叔本华的影响。他的“境界说”和《人间词话》对中国近现代美学以及对中国近现代整个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
蔡元培在担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大力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二八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二)现代:朱光潜水和宗白华
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历史进入了现代。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和宗白华这两位美学家。这两位美学家对中西方美学都有很精深的研究。
1.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其美学思想从总体上,还是传统的认识论的模式,也就是主客二分的模式。著作:《谈美》(1932年)、《文艺心理学》(1936年)——介绍西方近代美学思想(克罗齐的“直觉说”、立普斯的“移情说”、布鲁洛的“距离说”)。
《悲剧心理学》(1933年)、《变态心理学》(1933年)——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理论以及弗洛伊德、荣格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
《西方美学史》(1963年)——系统介绍古希腊从到近代的西方美学。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诗论》——企图用西方的美学来研究中国的古典诗歌,找出其中的规律,是一种融合中西美学的努力,集中表现为对于诗歌意象的研究。译著:柏拉图《文艺对话集》、黑格尔《美学》、维柯《新科学》、克罗齐《美学原理》。对“美”的定义: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评价:其美学在总体上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认识论的模式,即“主客二分”的模式。没有从西方近代哲学的视野彻底转移到以人生存于世界之中并与世界相融合这样一种现代哲学的“天人合一”的视野。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宗白华(1897—1986),江苏常熟人,中国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其美学思想的立足点是中国哲学,从中国古代这一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出发,他提出了美在“意象”的观点。始终倡导和追求中西方美学的融合,并且为后来的美学研究者指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中国学者在学术文化领域(包括美学领域)应该有自己的立足点。著作:《美学散步》,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3.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三)当代:两次美学热潮第一次热潮,是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次美学大讨论,即讨论美的本质问题。出现了美学的所谓几大派,即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一派,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一派,朱光潜主张美是主客观统一的一派,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的一派。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二次美学热潮,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经过文革十年动乱,人们开始反思,从古今中外的哲学、伦理学、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经典著作中寻找答案,当时出现“文化热”,而美学热只是整个文化热的一部分。实际上,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很多人在美学基本原理的建构方面进行了各种新的探索和尝试。第三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从50年代到90年代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美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傅雷《傅雷家书》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一)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美学研究的对象,在西方美学史上、我国美学界中都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本体论,研究美的普遍本质,即决定各种美的事物成为美的原因是什么?从哲学基础上研究美究竟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等等。美和真善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美有无客观规律可寻?美的根源,特征,形态以及美的相对性和美的客观标准如何统一理解等等。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和艺术;这里面有两种请况:一种是对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批评作全面的研究,也就是从哲学上研究艺术的一般规律;另一种情况是侧重于研究艺术美的问题。这两种情况都是结合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个美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的。为什么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第二,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第三,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能更好的抓住其本质特征。第四,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关系;对于一个客观对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它,这就会形成不同的精神关系。“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朱光潜《谈美》之《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狭义的审美关系:指个体与对象、人与环境之间因审美态度和具体语境而形成的感知—愉悦关系。广义的审美关系:一定的社会关系在情感和审美领域的表现形式,主要以审美风俗、审美习惯以及情感表达模式等形式表达出来。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审美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也可以称为审美感受,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经验和感受。如研究美感不同于科学认识、伦理道德认识的特点。美感与快感的联系与区别,美感中各种心理因素如知觉,想象,情感和理性的关系。这些属于审美心理学。审美经验不是一种静态的结果或经验,而是一个由生理器官的感知经验向心理感受情感体验深化和超越的动态过程。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最后一种观点较为合理。“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两种设定都可以纳入“审美活动”这个设定。什么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简单说就是人们所进行的欣赏美、感受美乃至创造美的活动。是人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是人性的一项基本价值需求。审美活动作为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按照“美的规律”来把握现实的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杜夫海纳:“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他需要美,是因为他需要感觉到自己存在于世界。”如果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能确证自己的存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人获得心灵的自由。意象世界是在审美活动中创造出来的,而且只能在审美活动中存在。审美活动在展开形态上表现为审美静观。要进入审美静观的状态,就必须排除具体的物质功利和道德功利的干扰,排除逻辑和概念的侵入。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3.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受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第四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四、美学的学科性质(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哪些学科属于人文学科?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艺术等。因此,美学具有两个特点:
1.美学与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研究的全部内容,就是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三种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影视艺术欣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通辽职业学院《文化创意产业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动物遗传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文理学院《书籍装帧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公司整体转让合同
- 农民公寓买卖合同
- 临时工聘用炊事员合同书
- 品牌形象代言合同
- 指定用途借款合同
- 实验室设备采购合同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知足与进取(附思路指引、立意参考、结构建议、4篇范文示例)
- 2025年第33批 欧盟REACH SVHC高度关注物质清单247项
-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二模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高校班干部培训
- 房 产 税教学课件
- 地面推广协议
- 雷雨剧本文件完整版电子书下载
- 采样员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限公司校园招聘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少儿海洋知识科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