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PAGE《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可以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学习目标(一)借助汉语拼音、查字典等方法正确认读四字词语。(二)本课共有14个会写的生字,辨,左中右结构,各部分要写紧凑,左边辛字的最后一笔竖变为撇,中间是点撇,最后一笔是悬针竖。(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我“和少年不同的遗憾。在赠送木雕时,“我”的高兴和感动,少年的诚恳、友好。(四)运用发现问题、理解重点词语、入情入境等方法,体会“我”和少年的内心活动。(五)运用想象画面、合作朗读等方法体会中非人民的深厚情谊。三、教学重难点(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我“和少年不同的遗憾。在赠送木雕时,“我”的高兴和感动,少年的诚恳、友好。(二)运用发现问题、理解重点词语、入情入境等方法,体会“我”和少年的内心活动。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自主学习单。学生准备:熟读课文、自主学习并填写自主学习单。五、教学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小组交流第二课时(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在非洲南部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大瀑布,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瀑布的景色吧!(播放瀑布录像,教师语言渲染:听!这么大的声音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最高122米,宽约1836米。你站在15公里之外,听见它发出的巨响。)谁能用一句话表达你内心的赞叹?出示句子是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让我们一起赞美着读一读。齐读。2、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脚下,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结识那位卖木雕的少年,齐读课题。(二)词语学习,整体感知1、刚才我们欣赏了大瀑布的壮观景色,再一起去附近的木雕工艺品摊点走一走,看一看吧。(木雕图)看到这些木雕,你想到哪些词语?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意义。大家积累的词语真多!给小组加分。(出示:栩栩如生、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构思新奇)这组词语都是写木雕的(齐读)我们一起读读,表达出你的赞美和喜爱。刚才我们积累了描写木雕的词语,看这组词语和什么有关?(指名说)对这组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谁来读给大家听?(挑人功能,选两人)我们一起读。爱不释手语无伦次五官端正游人如织3、课文里还有许多四字词语。(出示“一模一样”)大家再看这个四字词语中有一个多音字,请拿起你手中的遥控器,给标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让我们来看结果,大多数同学都选的1,一模一样,非常准确。一起读一模一样,读mú时还有大模大样、模样,读mó时,如模型、模仿。沉甸甸:一起看“甸”这个字本音读四声diàn,在ABB形式的词中,读音发生变化,读一声,沉甸甸。)一起读4、这一课的生字中,“辨”这个字在书写时有特别注意的地方,谁来提醒大家?你能用辨组个词吗?(有组“辩论”时出现,“辩”中间是言字旁)我们来看“辨”的书写,一起书空(师叙述:辨,左中右结构,各部分要写紧凑,左边辛字的最后一笔竖变为撇,中间是点撇,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请大家摆好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足安。学生写字(老师拍照学生坐姿和写的字上传两张照片)我们来看某某的坐姿非常端正,再来看某某写的辨字,谁来评价一下?)教师评价,我们在书写时结构布局要均匀,笔画不粘连5、学习了字词,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认识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围绕木雕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课文讲了“我”到非洲旅行时,看中了一个象墩想买回去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6、我到非洲旅行,在摊点前挑选了一个卷鼻大耳象的木雕,可以概括为挑选木雕(贴板书),你能仿照老师的样子给后面的部分来概括小标题吗?(指名说)你概括的非常恰当。(板书: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小结:课文就是按照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这样的顺序来记叙的。(三)学习挑选木雕部分1、在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木雕工艺品中。一个大象坐凳却吸引了我的目光。(出示图片)你们喜欢这个坐凳吗?2、(走到学生中间随机问学生)你为什么看中了这个坐凳?它构思新奇在哪?(生)你看它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好像真的一头大象在向我们走来,真是——栩栩如生啊。我们一起读出你对象墩的喜爱。出示句子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四)学习放弃木雕这个坐凳人见人爱,我如此喜爱这个木雕,最终却放弃了。(出示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课文5—9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我”言行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一下他们的内心活动。(老师给大家计时5分钟,听到布谷鸟叫声时请坐好)小组汇报“我”的言行(相机出现学生找到的句子)(1)出示句子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我点了点头。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他们组找到5处描写我言行的句子,大家还有补充吗?他们组找的很全面,你接着来汇报。(小组代表抓能体会“我”心情的关键词。)教师指导朗读。谁来挑战他们组的朗读?喜欢得舍不得放下,我们一起表达出你的喜欢。(板书:爱不释手)我们组还从遗憾体会到我不能把喜欢的木雕小象墩带回国而感到可惜。我来读一下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我们小组从犹豫体会到我很喜欢这个木雕却没法带回去,无法抉择,拿不定主意。我们组从语无伦次体会到中国夫人很喜欢木雕,却不得不放弃,内心很矛盾,说话都吞吞吐吐没有条理了。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我的语无伦次吗?说话没有层次,你再来读读、齐读。(板书:犹豫遗憾)没法把木雕带回国而犹豫、遗憾,贴板书犹豫、遗憾)给小组加分。(2)我们体会着作者的心情读读这些词,看看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发现吗?(作者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着的。)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再把你的发现大声说一遍。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就是抓住了描写“我”言行的句子,体会我当时心情的变化。2、小组汇报少年言行的语句(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现句子。=1\*GB3①“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2\*GB3②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3\*GB3③“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4\*GB3④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学生抓住能体会到少年内心活动的关键词谈体会。没有卖出木雕确实遗憾,少年的遗憾仅仅是没有卖出这个象墩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资料,大家看完,一切谜底都会解开。(2)观看中非资料的录像。少年遗憾的真正原因你知道了么?(中国给了他们非洲人那么多帮助,少年想让中国人把木雕带回国,留作纪念,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是呀,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内心的感激!(五)学习赠送木雕1、喜爱的木雕不能带回去我很遗憾,中国人没有带走木雕少年也很遗憾。接下来又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到瀑布旁,感受他们见面的情景。老师叙述,男生读少年,女生读文中的我。(配乐)教师引:我带着遗憾回到宾馆,可是在暮色之中,却意外发现了卖木雕的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等候我的。指导朗读从朗读中我听出了中国夫人的高兴和感动。(走到学生中间,这位夫人,你为什么这么高兴?(我能把象墩带回国、正是我喜欢的一模一样的象墩)你来高兴地读读,是呀都高兴地喊起来(示范:太好了)我们一起高兴地喊起来“太好了!”相机问一位女生,你感动吗?(我很感动,少年很诚恳地送给我一个小象墩,他把我当作了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感动地一起读)3、少年是多么诚恳、友好,少年把我当做朋友,为了朋友,想象一下,从白天到傍晚,这不到10小时的时间里,黑人少年为了弄到这个小象墩,可能都干了些什么?(他可能四处去寻找一模一样的小象墩;少年赶紧雕刻了一个小象墩,他心里着急,雕的时候可能把手都划破了;他害怕作者离开,顾不上吃晚饭就赶紧把小木墩送过来……)是啊,他千方百计费尽周折弄来小象墩送给我。4、出示图片让我们走进黑人少年的内心,去感受他那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现在都是那位黑人少年。情境交流:此时此刻你正在专心致志地赶雕一个小象墩,你要把它送给谁?(一个中国人)你怎么知道他是一个中国人?指1人说。(中国曾经给了他们那么多帮助。非洲人民肯定对中国人特别熟悉,我一眼就认出我是中国人。)孩子你的手都划破了,随便送一个木雕工艺品不行吗?为什么?(这个中国非常喜欢象墩,她是我们的朋友,不能让她带着遗憾离开非洲,我要做个小的帮她实现愿望。)5、(配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少年送给我的仅仅是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么?(板书:心存感激)还送给我什么?(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感激、对中国人的友谊)小结: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同学们,一切谜题都已经解开了。我们真正的走进了黑人少年的内心,我们感受到了中非人民最深厚的友谊。板书:中非友谊6、难怪黑人少年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出示文字: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齐读也许少年的奶奶曾经病重,中国医生给他的奶奶治过病,少年激动地说——也许少年住在偏僻的村子里,坦赞铁路延伸到他村子的尽头,他感恩地说——少年想到中国的无私帮助心存感激大声地说——友好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人民最热情的回报,我感动极了,连声说,出示文字: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齐读(六)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总结:一个小小的象墩寄托着中非人民最诚挚最深厚的友谊,愿这友谊之花永远绽放,永不褪色。2、小练笔回国后,我把精美的小象墩放到书房,每当看到这栩栩如生的木雕时,眼前总会浮现出这位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此时此刻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位可爱的少年说,请课下完成小练笔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七、板书设计27卖木雕的少年挑木雕(爱不释手)弃木雕(犹豫遗憾)中非友谊赠木雕(心存感激)《卖木雕的少年》学情分析1.字词方面。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字词学习难度不大,能够较好的认读和书写,但本课中有些字词容易读错或写错。书写容易出错的:“辨”字左中右结构,各部分要写紧凑,左边辛字的最后一笔竖变为撇,中间是点撇,最后一笔是悬针竖。“甸”本音读四声diàn,在ABB形式的词中,读音发生变化,读一声。2.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默读能力,有一定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自读自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读出少年的诚恳,“我”的高兴和感动,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3.课文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比较亲切。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少年,与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相符。4.学生提问能力。根据学生的经验,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问能力,能针对课文提出问题。学生未知的是如何提出、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卖木雕的少年》评测练习效果分析本次评测练习共四个题目,大部分学生书写规范认真,对教材内容理解很透彻,对题率较高。第一题给四字词语分类,全班学生都选择的非常准确,能够分清描写木雕和描写人物的词语。而且有的学生词语积累非常丰富,还能补充更多的描写木雕和人物的四字词语。第二题认真书写“辨”字。大部分学生写的美观端正,书面整洁。只有个别两个学生没有关注到“辨”的最后一笔是悬针竖。吹路数与悬针竖的区别课上再进行巩固区分。第三题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文章的小标题学生都概括的非常准确。概括课文内容部分,大多数学生能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个别两个学生语言不够简练。第四题小练笔,写写对黑人少年说的话。课上通过老师补充资料、情境朗读、说话训练,学生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和“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句话进行对话,逐渐触摸到了这份情。所以在小练笔中情感都非常真切,书写也十分规范认真。针对评测效果,今后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犯的错误,在学生第一次书写时要保证写对,以免先入为主,造成后面无穷无尽的改错。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课文内容,既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服务,要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卖木雕的少年》教材分析《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27课。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可以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课文对“我”的心理活动描写都是比较直接的:犹豫、遗憾、感动。课文对卖木雕的少年的刻画主要以他的言行为主,教师需要引导\o"学生"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主要是推销商品,希望游客能买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而少年又猜到了我是中国人,他为中国人不能带走非洲的木雕而感到遗憾,为了让“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他后来又特意等候我,特意送一个木雕给我。他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o"句子"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课文中“我”的心理活动跟少年的言行又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变化这条线索来引出对少年言行的理解。本课主要让学生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课文中少年的言行能让人明白“朋友”的含义,但素不相识的中国人怎么成为了非洲少年的朋友?这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中国人民帮助了非洲人民,非洲人民感谢中国人民,把中国人都看成是朋友,不希望中国朋友带着遗憾离开。把资料补充入课文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朋友”的真正理解。评测练习27卖木雕的少年三年级班姓名词语我知道你能给下面的四字词语分类吗?栩栩如生爱不释手各式各样游人如织琳琅满目构思新奇语无伦次五官端正我发现()()()()这些词语描写木雕的,()()()()这些词语是描写人物的。二、生字我会写辨三、整体感知,梳理脉络。1.课文主要讲了“我”到非洲旅行时,看中了,又担心,只好,为了不让我遗憾,送给我一个。2.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小标题。挑选木雕四、学完课文,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黑人少年说吧,请写一写。《卖木雕的少年》课后反思《卖木雕的少年》讲述的是“我”去非洲旅行,想买一个木雕作纪念,又因木雕沉重而忍痛放弃。卖木雕的少年特意送给“我”一个小型木雕。文章表达了少年美好的心灵,颂扬了中非人民的友谊。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透过卖木雕的少年让人感受到中非人民的友谊,但是如何透过这个简单的故事设计出这条情感路线呢?回顾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成功之处:一、情境导入,奠定感情基调在上课导入阶段,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的视频并且声情并茂地进行介绍:听,这么大的声音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最高122米,宽约1836米。你站在15公里之外,就可以听见它发出的巨响。学生发自内心地赞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接着出示木雕图片,学生说词语()的木雕,在读出词语意义的同时,能给词语归类,区分描写木雕和描写人物的词语。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四字成语很多,我利用这一环节不仅奠定了课文的感情基调,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这些词语。二、重视朗读,读中培养学生语感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少年和“我”的两次对话,充分让学生朗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诚恳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习送木雕部分,以读代讲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非洲少年的情感。三、资料补充,升华感情在对少年真挚感情有充分的感受基础上,引出了少年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光凭这句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其中的背景意义,由此我及时的引出来资料,并且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语调介绍着中国和非洲的联系,让学生对这句话其中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说我补充的资料是让学生对“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句话背后的原因有了一定的感知的话,那我对这句话所创设的情境朗读是对感情的升华。通过让学生对前两个感动点深情地朗读,让学生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和“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句话进行对话,逐渐触摸到了这份情。这一声声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