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重点)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重点)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重点)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重点)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重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3.地球适宜生命的原因是因为它拥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和质量、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为光球、色球、日冕。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包括黑子和耀斑。3.太阳风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点。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地球拥有适宜的温度、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和质量、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等条件,使得生命得以存在。1.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同时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3.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4.地球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一个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运动周期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其中包括昼夜交替周期和直射点回归周期。昼夜交替周期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所引起的现象,它导致了地球表面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昼夜交替也产生了四季和五带。在昼夜交替周期中,一个太阳日等于24小时。此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意义。直射点回归周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所示。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向北或向南移动,导致地球处于不同的公转轨道上,产生夏至点和冬至点。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通过观察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或者看地轴的方向。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会随着距离太阳的远近而变化。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所引起的现象,它导致了地球表面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昼夜交替中,一个太阳日等于24小时。地方时的计算原理是根据经度的差异来计算时间差异。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已知地方时和两地经度差来计算所求地的地方时。昼夜长短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昼弧和夜弧对应的经度数来得到。而区时的计算则是通过已知地的区时和两地时区数差来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在纬度相同的地方,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冬至日最低,春秋分日与夏至、冬至日相等。⑵时间变化:在同一地方,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而变化。在太阳升起到中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在中午过后到太阳落山之间,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⑶影子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还可以通过物体的影子来观察。在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物体的影子最短;在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候,物体的影子最长。季节变化是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引起的。在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则相反。这是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其计算公式为:H=90°-纬度间隔。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说明离直射点越近,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四季的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的方法有物候四季、传统四季和天文四季。五带的划分则是根据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反之则相反。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工具,可以划分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则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由太阳辐射能提供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形成了风、云和降水等现象。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而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然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而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而十雾九晴则是因为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是,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在热力环流中,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而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样地,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等压面的变化规律是,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实例。城市热岛环流是由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所形成的。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吹海风;而夜晚,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吹陆风。在山谷风中,白天山坡增温强烈,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而夜晚山坡迅速冷却,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风是大气水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地面的风是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所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是由大气垂直运动和地球自转所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热力作用、动力作用和气流运动有关。在三圈环流中,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分别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20°之间气候成因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特点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典型地区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15°之间气候成因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特点干燥,气温变化大典型地区撒哈拉、澳大利亚中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30°之间气候成因海洋性气团控制气候特点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典型地区英国、日本、美国东海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规律北半球中纬度大陆气候成因大陆性气团控制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干燥少雨典型地区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北方★极地气候分布规律南北极地区气候成因极地高压控制气候特点极端寒冷,无日夜变化典型地区南极洲、北极地区长江中下游的梅雨高压系统是指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从中心向四周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导致晴朗干燥的天气。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气压状况和气压梯度力方向会影响气流流向,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流流向也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天气状况。在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方面,需要注意锋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锋面的位置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锋面类型的判断可以通过槽线、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以及冷暖气团的移动等方式进行。应用“左右手法则”可以判断气旋和反气旋的方向。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中全球变暖是一个主要的趋势。全球变暖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近百年来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被改变,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人为原因则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毁林和对水循环的影响等。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可以采取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和废弃物排放以及植树种草等措施。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地球上的水体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不断循环流动,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和河流等过程。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Waterisavitalresourceforourplanet.Itexistsinvariousformssuchasriverwater,lakewater,swampwater,soilwater,groundwater,biologicalwater,andglacierwater.However,glaciersarethemainsourceoffreshwateronEarth.Theflowofwaterinriversandlakesvariesseasonallyandannually.InChina,forexample,theflowofriversinthenortheastregionisinfluencedbyseasonalsnowmeltandprecipitation,resultinginspringfloodsandsummerfloods.Duringwinter,thelowtemperaturecausestheriverstofreeze,leadingtoadecreaseinflow.Thevariationinriverflowiscloselyrelatedtochangesintemperature.InFebruary,forinstance,thereisatemporaryhaltinriverflowduetothetemperaturedroppingbelowzerodegreesCelsius,whichcausesglacierstostopmelting.Thereareinterdependentrelationshipsbetweenriverwater,lakewater,andgroundwater.Duringthedryseason,lakewaterreplenishesriverwater,whileduringthewetseason,riverwaterreplenisheslakewater.Groundwaterisalsoreplenishedbyriverandlakewaterwhentheirlevelsarehigherthanthegroundwaterlevel.InthecaseoftheYellowRiverinChina,itisa"hangingriver"thatreplenishesgroundwater.Watercirculationiscrucialforreplenishinglandwaterresources.However,theamountoffreshwatersupplyonlandisverylimited.Thewatercycleconsistsofsurfacerunoff,evaporation,precipitation,andinfiltration.Humanactivitiessuchasafforestationandwaterconservancyprojectshaveasignificantimpactonsurfacerunoff.Therearetwotypesofwatercirculation:large-scaleoceaniccirculationandland-basedcirculation.Large-scaleoceaniccirculationisinfluencedbyprevailingwinds,landshapes,andtheCorioliseffect.Meanwhile,land-basedcirculationincludesplanttranspiration,surfacerunoff,andgroundwaterflow.Finally,thedistributionofsurfaceoceancurrentsvariesdependingonprevailingwinds,landshapes,andtheCorioliseffect.Theflowofoceancurrentsisaffectedbythesefactors,andtheirnamesvarydependingontheoceanandlatitude.TheIndianmonsooncurrentflowsinthenorthernIndianOcean,whiletheGulfStreamflowsalongtheeastcoastofNorthAmerica,andtheKuroshioflowsalongtheeastcoastofAsia.近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大量开采浅层地下水和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同时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和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以缓解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然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自然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加上时空分布不均和人口剧增以及工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污染和浪费严重。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包括开源和节流。开源方面可以采用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等手段。节流方面可以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是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它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分别形成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山脉,以及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外力作用则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风化作用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使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碎屑物质,如石蛋地形、棒槌山等。侵蚀作用则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和海浪侵蚀,它们分别形成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柱等。搬运作用包括流水搬运、风力搬运、冰川搬运和海浪搬运,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物质迁移。堆积作用则包括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堆积和海浪堆积,它们分别形成冲积平原、沙丘、冰碛地貌、海滨沙滩等。这些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可以参看课本P71图4.3-4.6和地图册P32-33。最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岩石圈中的物质不断地在地球系统中循环,包括岩石圈内部的物质循环和岩石圈与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岩石圈内部的物质循环主要是地幔对流和地壳运动,而岩石圈与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这些物质的循环和交换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平原、缓坡、山地盆地和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线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