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第六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第六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第六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第六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第六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第六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紫色洋葱鳞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着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发生参考答案:D2.在细胞内,许多由膜组成的像深海中的潜艇一样,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的结构和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的结构分别是(

)A.高尔基体、囊泡 B.内质网、高尔基体C.囊泡、线粒体 D.囊泡、高尔基体参考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含有大量的糖,常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通过对双缩脲试剂B液进行稀释,可获得斐林试剂乙液C.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必须使用显微镜D.脂肪鉴定中使用50%的酒精目的是去浮色参考答案:D西瓜汁是红色的,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否则会产生颜色干扰,A错误;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因此通过对斐林试剂乙液进行稀释可获得双缩脲试剂B液,B错误;若利用花生提取液进行鉴定脂肪的实验,则不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C错误;脂肪鉴定中使用50%的酒精目的是洗去浮色,D正确。4.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解释细胞衰老的学说

A.体细胞突变和DNA损伤学说

B.自由基理论

C.细胞程序死亡

D.细胞癌变学说参考答案:D5.结核杆菌是一种引起结核病的胞内寄生菌,人体通过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入侵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处理,暴露出特有抗原B.作为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利用靶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C.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促进浆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D.接种过卡介苗的个体仅通过细胞免疫,即可抵御结核杆菌的入侵参考答案:A【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抗原侵入机体后,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抗原的扩散和侵染,通过细胞免疫释放靶细胞内的抗原。【详解】结核杆菌入侵机体后,首先会被吞噬细胞处理,暴露出特有抗原,然后呈递给T细胞,A项正确;结核杆菌可以独立生活,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B项错误;卡介苗属于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对结核杆菌的免疫能力,C项错误;结核杆菌入侵机体后,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结核杆菌侵入细胞,D项错误。【点睛】胞内寄生菌≠不能独立生活:细菌具有细胞结构,具有独立的物质和能量供应系统,可以独立生活。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6.图1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两基因发生转录时,模板链都与DNA聚合酶发生结合B.图2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RNA增多C.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D.图1中的核孔是细胞中各种大分子进出以及信息交流的通道参考答案:C【分析】图1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细胞核中的基因通过转录形成RNA,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的相对含量变化,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G1期和G2期进行旺盛的蛋白质合成,因此,在分裂间期出现两个高峰。而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进行转录,且已转录的mRNA也发生了降解,因此RNA含量较低。【详解】A.图中两基因发生转录时,模板链都与RNA聚合酶发生结合,A错误。B.图2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录形成的RNA增多,B错误。C.据分析,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C正确。D.核孔是大分子选择性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不是各种生物大分子,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有丝分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7.对于生物进化原因的解释有很多,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①生物的器官用进废退、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②进化是生物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定向变异的结果③生物进化是突变与基因重组、选择、隔离等综合作用,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④某些多倍体植物(新物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②和③

D.③和④参考答案:D8.某二倍体成熟雄性哺乳动物进行正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分裂最终形成的子细胞的细胞质均为体细胞的一半B.两种分裂过程均是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两种分裂过程中都只发生一次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消失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参考答案:D【分析】一个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①染色体数目加倍:只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加倍,即着丝点分裂时(间期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加倍)。②DNA数目加倍:只在间期DNA复制加倍。③染色体和DNA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均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时DNA减半,而染色体数目与开始进行减数分裂时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④DNA数目:染色体数目=2:1或1:1。【详解】某二倍体成熟雄性哺乳动物进行正常有丝分裂,一个体细胞形成两个体细胞,最终形成的子细胞的细胞质为体细胞的一半,某二倍体成熟雄性哺乳动物进行正常减数分裂,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最终形成的子细胞的细胞质为体细胞的1/4,A错误;由于是动物细胞,两种分裂过程均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B错误;两种分裂过程中都只发生一次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未消失,C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组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D正确;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以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再根据题意作答。9.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生物的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参考答案:C【Ks5u解析】通常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10.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是

A.剪碎绿叶→研磨→过滤→滤液画线→纸层析

B.剪碎绿叶→研磨→加SiO2、CaCO3→过滤→滤液画线→纸层析

C.剪碎绿叶→研磨→滤纸过滤→色素滤液→滤液画线→纸层析

D.剪碎绿叶→研磨→过滤→滤液→滤液画线→铅笔画线→纸层析参考答案:A11.下列属于人体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①水②脂质③糖类④蛋白质⑤纤维素⑥无机盐⑦维生素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⑥C.①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⑥⑦参考答案:B1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翻译的场所B.组成成分中含mRNAC.全部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D.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参考答案:A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A正确;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其组成成分中不含mRNA,B错误;核糖体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有些附着在内质网和核膜上,C错误;RNA聚合酶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核糖体不具有该功能,D错误。1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图中a、b、c、d表示该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C.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

D.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碳循环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图中b为CO2库,a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含量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流向c2的能量属于c1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1同化的能量越大,则流向c2的能量越多;分解者有腐生型动物,还有真菌,为真核生物。14.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液,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可能是(

)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

B.酵母菌细胞失水C.改变了培养液的pH值

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参考答案:B15.下图表示生物的物质代谢示意图。对这一图解的解释,正确的是A.在人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④过程所需的各种酶B.在人体内,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能促进①、②过程C.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③过程称为无氧呼吸D.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⑥过程所需的各种酶

参考答案:D16.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几十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鹿种群的: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参考答案:B1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溶酶体的细胞一定不是原核细胞B.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没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一定不能合成蛋白质参考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吞噬细胞有溶酶体,为真核细胞;蓝藻无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叶肉细胞有线粒体,能进行无氧呼吸;细菌无高尔基体,能合成蛋白质。18.下列情形导致人体局部淋巴液的生成量相对减少的是

A.进食后小肠绒毛

B.进食大量牛奶后的肝脏

C.皮肤过敏处

D.肾上腺功能减退参考答案:D19.下列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反应可以在暗处进行,暗反应也可以在光下进行B.大豆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可以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C.水果贮存时充入N2和CO2的目的主要是抑制无氧呼吸,延长水果的贮存时间D.即使给予叶绿素提取液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也无法检测到有氧气生成参考答案:D20.(07全国卷Ⅰ)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神经纤维上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在细胞膜的内外,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都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故C项是正确的。21.高尔基体被誉称为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当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破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一般不会影响下列哪个生理过程?(

)A.垂体细胞合成并分泌生长激素

B.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C.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参考答案:C22.最近,人们在广西某地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栽培稻是野生稻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与野生稻存在生殖隔离B.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迁地保护并建立种子库C.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参考答案:C23.某种蛙眼色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表现型蓝眼绿眼紫眼基因型A_B_A_bb、aabbaaB_现有蓝眼蛙与紫眼蛙杂交,F1有蓝眼和绿眼两种表现型,理论上F1蓝眼蛙:绿眼蛙为()A.3:1 B.3:2 C.9:7 D.13:3参考答案:A【考点】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蓝眼蛙(A_B_)与紫眼青蛙(aaB_)杂交,F1仅有蓝眼(AaB_)和绿眼(Aabb或aabb)2种表现型,由此可推知亲本中蓝眼蛙的基因型为AABb,紫眼蛙的基因型为aaBb.【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亲本中蓝眼蛙的基因型为AABb,紫眼蛙的基因型为aaBb,则F1中蓝眼蛙(AaB_)的比例为=,绿眼蛙(Aabb)的比例为,因此理论上F1中蓝眼蛙:绿眼蛙为3: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中和表中信息准确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子代各种表现型的比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4.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体X)的果蝇,表现为雄性不育,用红眼雌果蝇(XAXA)与白眼雄果蝇(XaY)为亲体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为探究W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B.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C.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aOD.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aY,由基因突变引起参考答案:C依题意可知:红眼雌果蝇XAXA与白眼雄果蝇XaY为亲本进行杂交,理论上,在F1的基因型为XAXa、XAY,无论雌雄,均为红眼,但却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将W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的基因型为XaY,W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A错误;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的基因型为XAY,W的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B错误;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aO,表现为雄性不育,C正确,D错误。25.如图表示酵母菌在葡萄糖溶液中发酵时,某些物质的量变化。以下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d表示葡萄糖的消耗量,则b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量B.消耗等量的葡萄糖d,无氧呼吸放出的CO2量为b,有氧呼吸放出的CO2量为aC.消耗葡萄糖量为b时,放出的CO2量和吸收的O2量分别是a和cD.酵母菌进行乳酸发酵时,消耗葡萄糖量为d,产生乳酸量为b参考答案:D26.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的物质及其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C.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参考答案:D27.下列选项中的比例符合1:1的是

A.用15N标记的DNA在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一代后产生的有放射性的DNA分子和无放射性的DNA分子数量之比

B.酵母菌消耗3mol葡萄糖进行厌氧呼吸和消耗2mol葡萄糖进行需氧呼吸所产生CO2体积之比

C.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

D.并指患者(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与正常人婚配后生下一正常女儿,则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和患并指的概率比参考答案:D28.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B.

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C.

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参考答案:A29.胚胎干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的培养液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成分不同之处是不含有动物血清B.②过程采用酶处理的方式将内细胞团细胞分散开C.③过程培养基中需加入经紫外线照射后的成纤维细胞,以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D.早期胚胎继续发育会在外层形成滋养层细胞,最终这部分细胞发育为成体的一部分参考答案:B30.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ks5u

A.330

B.660

C.990

D.1320参考答案:C31.(03上海卷)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A.2/3ab-6b+18n

B.1/3ab-6bC.(1/3b-a)×18

D.1/3ab-(1/3b-n)×18参考答案:答案:D32.甲、乙、丙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一种生命现象,坐标a、b、c表示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变量。

生命现象:①生长素的浓度对根和茎生长速率的影响;②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体温变化与温度的关系;③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变量:Ⅰ:CO2的吸收量(释放量);

Ⅱ:温度

Ⅲ:生长速率下列关于甲、乙、丙所表示的生命现象及a、b、c所表示的变量组合正确的一组为A.甲为①

a为Ⅲ;

乙为③

b为Ⅲ;

丙为②

c为Ⅰ

B.甲为②

a为Ⅱ;

乙为③

b为Ⅲ;

丙为①

c为Ⅰ

C.甲为③

a为Ⅰ;

乙为①

b为Ⅲ;

丙为②

c为Ⅱ

D.甲为①

a为Ⅲ;

乙为③

b为Ⅰ;

丙为②

c为Ⅱ参考答案:D33.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参考答案:D34.下列哪一组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

)①细胞无限分裂②水分减少,体积变小③畸形改变④酶活性降低⑤色素沉着⑥易分散转移⑦呼吸速度减慢⑧膜透性改变A.①③⑥

B.①②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②④⑥⑧

参考答案:C35.在高等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会发生的是A.根毛区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 B.水分子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C.花瓣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葡萄糖 D.叶肉细胞叶绿体外膜上合成ATP参考答案:B【分析】1、

只有分裂的细胞在分裂期才会形成纺锤体。2、

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需要分阶段进行,首先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初步分解为丙酮酸,之后的丙酮酸再在线粒体中彻底分解为CO2和水。3、

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在叶绿体,分两个阶段: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只叶绿体基质,其中只有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需要消耗ATP。4、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详解】A、根毛细胞不再分裂,不形成纺锤体,A错误;B、水分子必须透过原生质层才能进入液泡,B正确;C、葡萄糖在细胞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只有丙酮酸才进入线粒体被彻底分解,C错误;D、叶肉细胞叶绿体外膜不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不能合成ATP,D错误。

故选B【点睛】易错点:葡萄糖的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不是直接在线粒体中。36.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必须进行DNA的复制B.蛙的红细胞和受精卵中的中心体在分裂中的作用相同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与神经细胞中DNA的含量相同D.观察四分体的最佳材料是成熟的花药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中心体不发出星射线;人的初级卵母细胞已经经过了DNA的复制,含量是神经细胞的2倍;成熟的花药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观察四分体应该选择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37.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菌体能合成各种生长因子,不需要从外界补充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参考答案:C38.如图表示某家系中有甲(相关基因为A、a)和乙(相关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B.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C.Ⅲ6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D.若Ⅲ3与Ⅲ7结婚,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是1/4参考答案:D【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Ⅱ4和Ⅱ5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Ⅲ7),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和Ⅱ5均无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A正确;B、Ⅱ3患有两种病,其基因型为A_,由Ⅰ1(aa)可知,Ⅱ3的基因型为AaXbY,B正确;C、Ⅲ6的基因型为aaXbY,其致病基因来自于I1,C正确;D、Ⅲ3的基因型为aaXBY,Ⅲ7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aaXBXb(),他们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0,患乙病的概率为,所以他们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1×(1﹣)=,D错误.故选:D.39.甲烷杆菌是沼气池中常用的微生物,下列有关甲烷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烷杆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

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分解者。C.

甲烷杆菌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的结构类似。D.

甲烷杆菌没有染色体,变异来源主要是基因突变,不是染色体变异。参考答案:A40.下列各项对组成细胞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质中不含有脱氧核糖核酸

B.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如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2)图甲中有

个突触,①所指结构的名称是

。在③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

(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3)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最大差值约是

毫伏。与A情况相比,B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

,导致

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参考答案:(1)反射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