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海洋灾害 【高效课堂+精研精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上海专用)+_第1页
常见的海洋灾害 【高效课堂+精研精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上海专用)+_第2页
常见的海洋灾害 【高效课堂+精研精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上海专用)+_第3页
常见的海洋灾害 【高效课堂+精研精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上海专用)+_第4页
常见的海洋灾害 【高效课堂+精研精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上海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6常见的海洋灾害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第3单元水环境主题7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圈构成2)水循环过程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题8海水的性质和运动1)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2)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主题9常见的海洋灾害1)风暴潮2)赤潮第4单元水圈与海—气相互作用主题7陆地水1)陆地水体的主要类型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主题8海洋水1)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4)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一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常见的海洋灾害并分析其成因和提出减灾措施。内容要求风暴潮基础梳理:考点一由于强烈大气扰动,引起海平面异常升高,使海水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成灾因子:直接因素是连续向岸边吹的强风(热带、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狂风巨浪、水位暴涨间接因素(危害增加):天文大潮;沿海地势低平,海岸特点。在我国的分布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风暴潮基础梳理:考点一由于强烈大气扰动,引起海平面异常升高,使海水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成因类型发生季节特点地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夏秋季节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受台风影响的中低纬度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风暴潮基础梳理:考点一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地形地势河流社会经济飓风多发地区呈半封闭或喇叭口形状低平开阔入海水量大,有顶托作用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且灾害严重的原因风暴潮基础梳理:考点一危害:潮位升高→侵蚀海岸,冲毁堤坝、码头、港口等→洪水淹死人畜;淹没农田、道路、房屋等,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引发疫情等传染疾病;沿岸生态环境遭到遭到破坏,海水入侵,引起土地盐碱化;造成水体污染等。风暴潮基础梳理:考点一风暴潮基础梳理:考点一①加强沿海防潮堤的建设;②加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工程性措施③加强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建立灾害预警和防御体系;(监视监测、预报)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非工程性措施海啸基础梳理:考点二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地震海啸形成的条件:一是引起海啸的海底地震震源较浅,一般要小于20-50千米;震级较高,在里氏6.5级以上。二是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三是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横跨大洋的大海啸,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因此,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都会引起海啸。海啸基础梳理:考点二特点:海底地壳断裂错动引起→地震→海啸波→大洋中传播→近岸→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骤然增大,积聚成巨浪冲向海岸带海底地震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海啸波海啸以超大波长,极低高度的波浪,十分快速地越过海洋海啸接近陆地时,波浪升高海水涌起,然后向海岸冲落形成过程:能量巨大、传播速度快、突发性强、形成滔天巨浪海啸基础梳理:考点二危害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有时只几分钟,多则几十分钟。常因预警时间较短,猝不及防而造成严重灾害。海啸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能颠覆和摧毁船只,冲毁沿岸防波坝,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巨大损失。

海啸基础梳理:考点二下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3分)

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顶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7分)

海啸与风暴潮的比较基础梳理:考点二相同:都是短时间海水暴涨产生破坏性的巨浪不同:风暴潮多发生热带、温带气旋频繁的地区风暴潮来临,船只应转移到避风港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等地质灾害所引起的巨浪海啸发生,船只则应尽快驶向宽阔、深邃的外海海啸基础梳理:考点二防御措施:(1)合理规划海岸土地利用,使人口和工矿企业能处在相对安全的地方。(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3)建立预警预报系统。(4)培养人们防灾抗灾意识,学习海洋灾害的有关知识。(5)加强国际合作。赤潮基础梳理:考点三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基础梳理:考点三说明我国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分布在近海地区;集中主要分布在渤海湾、长江口海域、珠江口海域我国各月赤潮统计图时间分布:除12月、1月外,各月均有分布5-7月分布较多,尤其是5月最多赤潮基础梳理:考点三我国赤潮时空分布的原因近海地区人类活动较多,污染物(营养物质)较多:河流入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渤海湾海域较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水温较高,5月水温较高,且降水较少,淡水汇入少赤潮基础梳理:考点三分布成因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自然原因:海区封闭,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微弱;水温较高。人为原因: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海水养殖污染;沿海航运业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等。赤潮基础梳理:考点三危害1.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2.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3.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可致鱼类死亡;4.有些藻类可分泌毒素(硫化氢),毒素通过食物链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