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1页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2页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解释,译文,赏析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西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怳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成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白居易的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登临游赏,或有所感,或有所悟,提笔写下许多诗词散文。此文乃是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后,于元和十二年(817)游大林寺时所写。

江州地僻荒凉,司马又是没有职务也不负什么责任的闲官,他常常对自己的贬谪感到痛苦。幸而,江州有很多名胜古迹,诗人常常与一些隐士、佛僧访问古寺,有时终日登临山水,以排除烦愁。故文章开头便交代与河南元集虛、范阳张允中等十七人游赏庐山名胜古迹。

先以“穷远”、“人迹罕到”记叙了大林寺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接着记叙了大林寺周围有许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清澈的泉流,苍劲的怪石,青翠的短松,浓密的瘦竹,使大林寺显得格外清幽。

接着又记叙了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进入大林寺时是孟夏四月,正当大地春归,芳菲落尽之时,而这里却象早春二月,春意始盛,一切生机勃勃。你看,梨花、桃花正盛开,周围长着毛茸茸的绿绿的短草,这里的景物、节候与山下完全不同。看到此景,感到自己初到大林寺,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于是即兴赋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抒发了大林寺胜景给他所带来的特殊感受。此时此刻,他暂时忘却了贬谪的苦恼,仿佛从人间的现实境界,突然步入到非人间的仙境,使他惊异、欣喜。

进而写“周览屋壁”,观赏了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写下的文句。这里乍看似乎是写景,细读则知语尽而意未尽。见大林寺风景如此优美,而游者甚少,故而触景生情,感慨万千,用“嗟乎”二字,引出“名利之诱人也如此”一句,立见警动之感。因为,自李渤等三人在大林寺壁上题句以后,二十年来之所以“寂寥无继来者”,乃是由于世人看重的不是高尚的人生情趣,不是林泉之乐,而是追逐名利,趋炎附势。此刻,联想到自己因直上封章,受到诬陷、打击而遭贬谪,然而却得以游赏大林寺的奇景,所以在感叹世风的同时,内心深感欣慰,显现出美的心灵。

此文描写大林寺的景色,采用从远到近,从外到内的描写方法。先描写大林寺外围的景色:“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次写寺中:“唯板屋木器。”再次写屋内景物。这样写,使读者能清晰地看到游大林寺的足迹,如身临其境,显得亲切自然。文笔简洁,格调清新,并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确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