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气候基本特征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地理-气候基本特征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地理-气候基本特征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地理-气候基本特征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地理-气候基本特征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气候基本特征1【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识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了解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及影响。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尊重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与人类的之间的相互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4、运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降水量资料图,简要分析四座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重点】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学习难点】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教学模式】“看图说话”地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情境体验法【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教师:展示东北汛期的实况视频,提问,视频呈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视频,回答,洪涝灾害(东北的汛期)。教师:一般我们知道,我国南方多洪涝灾害,那为什么东北也有洪涝灾害?学生:七嘴八舌话东北教师:其实,这是由我国气候特征决定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气候基本特征1。【过渡】洪涝灾害,其实与一种风有重大的关系。我们先来寻找一下,它那一种风?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请大家读书30页,完成学案1“看图比较季风”【设计意图】用视频诱引学生感受现象,从而快速的进入问题的思考,进入课堂。环节二【质疑探究一】“风生水起”---季风气候显著1【自主学习】学生看图比较季风,独立完成表格:季风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影响效果冬季风夏季风【合作交流】各小组,师友互助,交流成果,互相质疑并解答。【精当点拨】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差异。2【自主学习】在图中标(涂)出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区、非季风区以及之间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和冈底斯山)。【展示评议】学生在图中描画出来“大阴贺巴冈”,并熟练的指图说出。3【合作交流】学生读图比较,受海陆位置影响,我国气候特征之一:夏季:盛行风气候冬季:盛行风气候【过渡】为什么夏季风能做到“风生水起”?因为夏季风与季风区的雨带“风雨同舟”环节二【质疑探究二】“风雨同舟”---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4【自主学习】阅读课本31页,填表:地区雨季开始雨季结束雨季长短自然环境北方南方5【精当点拨】师生观察东部地区雨带的推演视频以及示意图,共同总结: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设计意图】根据特征,总结规律,预想自然之规律,了解人生之适应自然界的重要性。三“风调雨顺”---降水的时空分布【自主学习】读书完成6、7、86空间分布规律:总趋势是从向递减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季节7时间分布规律:南方雨季,北方雨季。年际变化。8影响因素:尊重自然环境(规律)【合作交流】小组,师友互助,校正学习成果,预设的问题可能是影响因素。【设计意图】:规律的总结,必须先经“体验—感悟—分析—归纳—建构”,思维才是有效的,学习才是可持续的。【感受中考】:“风风雨雨”1.关于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 B.夏季风都来自太平洋,以东南风为主 C.冬季风来自青藏高原,以西北风为主 D.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3.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 B.地势影响 C.纬度位置 D.地形复杂4.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是()A秦岭B太行山 C.阴山 D大兴安岭5.下列不属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是()A冬春少雨B年际变化小C夏秋多雨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6.读甲、乙两幅雨带图,回答:(1)甲图所示意的是月的雨带位置。此时,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开始在登陆,受其影响珠江流域首先进入雨季。(2)乙图所示意的是月的雨带位置。此时,华北平原正值春旱天气,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处在季节。(3)由此可见,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的迟早,主要是由风的进退决定的。【自我评价】:优秀80%以上良好70%以上中等60%以上较差60%以下【学习反思】:请写出此时最大的成就:【学情分析】气候基本特征1_地理_初中_八年级的学生多为12-14岁,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多注重感性认知,能从地图的多种颜色和图例中了解不同的信息。但是在时代特征上,我们的学生已经都会使用电脑、手机等终端,来进行与外界的交流。在该课中,学生对于我国宏观的气候了解的并不多,所以应该从身边的生活体验引领地理学习。在本课时的学习环节上,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例如“风生水起”---季风气候显著、“风雨同舟”---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风调雨顺”---降水的时空分布、“风风雨雨”---感受中考等环节。这方面,有的同学们可能会因“风雨”串起本课时的学习。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生活的体验也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说一部分学生有一些季风气候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当然,也有另一部分同学,很少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就缺乏降水和气候的知识基础。所以,不同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难度相差是比较大的。上课以前,多数学生对气候的特征分析和世界的气候基本了解,但是很多还只是停留在好奇的层面上,应引导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我国的天气预报,来做好这方面的学习预习。例如,本节课上课之前,就安排学生做好“枣庄一周的天气”,查询收集枣庄市的多雨地区和干旱地域,有助于课上的问题探究和研讨。总之,学习是需要素养的养成、需要知识的积淀、技能的掌握、方法的灵活运用等综合建构的。【效果分析】气候基本特征1_地理_初中_效果很好,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情况如下:在本课,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讨,各种图表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表达和分析,并学会选择分析,形成概念。在学生的参与率上还是比较高的,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基本上能够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因材施教:教学中利用了“风生水起、风雨同舟、风调雨顺和风风雨雨”引领各环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调动了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读图、阅读、活动,训练学生的识图,读图,用图的能力,把感性的理解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再到理性的分析、归纳和升华,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要求,拓宽了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一堂课来看,教学与学习能够相互合作,初见成效,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相互促进。既能了解国家的气候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还在其中学会了选择在生产和生活中感受自然,并学会了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初步加工、形成概念,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教材分析】气候基本特征1_地理_初中_本课教材包括两目:“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教材首先以活动开篇,启发学生根据生活、学习等经历,思考区域差异的原因。用“哈尔滨的冰雪世界”和“广州的迎春花市”的图片,展示我国南北的气候差别,启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科学探究。从活动内容和图像选择上,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教学内容,所展示的事例也多源于学生身边,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训练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在“春节之广州和哈尔滨差异析因”的活动中,以问题导学,逐层递进,例如:“我看出了南北地区的春节差异”、“我看出了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我看出了南北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等。第一课时选取第一目开展学习。第一目以活动教学为主要呈现形式,以图像为载体,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设计特色。“季风气候显著”一目,教材正文文字说明了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季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和差异;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教材中,“读图”、“阅读”、“活动”等丰富多彩,实质是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的视野投向全国、投向图表。以北京1950-2010年降水量变化为例,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推演,其中包含季风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我国旱涝灾害频繁。以文章来引领、以图片来展示、以活动为突破、以阅读来总结,是本课教材的编写特点,也体现了课程理念和学生年龄特征,适于学生对于“季风气候显著”的学习。【评测练习】气候基本特征1_地理_初中_【感受中考】:“风风雨雨”1.关于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 B.夏季风都来自太平洋,以东南风为主 C.冬季风来自青藏高原,以西北风为主 D.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3.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 B.地势影响 C.纬度位置 D.地形复杂4.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是()A秦岭B太行山 C.阴山 D大兴安岭5.下列不属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是()A冬春少雨B年际变化小C夏秋多雨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6.读甲、乙两幅雨带图,回答:(1)甲图所示意的是月的雨带位置。此时,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开始在登陆,受其影响珠江流域首先进入雨季。(2)乙图所示意的是月的雨带位置。此时,华北平原正值春旱天气,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处在季节。(3)由此可见,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的迟早,主要是由风的进退决定的。评测结果分析:题号123456正确率96%92%88%98%100%90%错误率4%8%12%2%010%失分原因学生对于夏季风的影响范围活动的理解有偏差,特别是以前的生活经验不足。个别同学对于玉门关陌生,对于著名的文化遗迹了解不够全面。在读题上还需进一步规范和严谨,在答题上要求准确。我国主要山脉的空间位置,有的同学是定位的还不是很准确。学生对于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已经了解,但是对于推演准确还需把握。【课后反思】气候基本特征1_地理_初中_在本节课中,我的得失有:1、教学中利用了“风生水起、风雨同舟、风调雨顺和风风雨雨”引领各环节的学习,贴近了生活、贴近学生,调动了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充分利用了活动题,训练学生的识图,读图,用图的能力,把感性的理解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要求,拓宽了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3、多数学生由于对抽象的气候规律和现象成因不能有准确的理解、判断。对以后教学的思考:什么是地理,地理是研究地球和人类的现象、分布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趋势的学科。在学习中,学会使用地理专用的气候直方图和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也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是气候与生活的学习和运用的时空,特别是现在学生家里的家庭旅游,徒步旅游等活动,也可以是我们运用的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面。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正面对待学情,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建构“大中国”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下强大的基础。【课标分析】气候基本特征1_地理_初中_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课程内容之标准,为:●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该标准,体现了课程的性质,区域性、生活性和实践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特别是“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