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2、掌握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3、理解词人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和不遇之恨。【重点难点】理解词人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和不遇之恨。【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1、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读课文,疏通字音;结合注释,通译全诗,完成学案自主落实部分。【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由军人出身,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诗词大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与将士仰望。《美芹十论》,洞悉纷乱政局;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他是铁骨铮铮的沙场英雄,他也是慷慨悲壮的一代词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辛弃疾,欣赏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感受他文武双全的人格魅力。展示学习目标板书题目作者二、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及词人生平三、初读文本,浅尝诗味解决生字词听朗读,学生试读四、具体研习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楚天”“秋水等意象,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点明了登临的时间、地点,营造出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连用两个“秋”字,奠定了全词悲壮的感情基调。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通过“远山”“落日”“断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3、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看、拍“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上片主要借景抒情,表达词人报国无路、壮志未酬的悲壮之情。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但辛弃疾,他会选择归隐吗?赏析下片,小组讨论4、在词的下片,诗人主要用典抒情。请找出这些典故,并思考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思路点拨:张翰——“休说”有家难归,耻于归隐许汜——“羞见”为国忘私刘备——“才气”渴望建功桓温——“可惜”时不我待我心中的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翰、许汜一样贪图安逸,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我也年岁渐增,恐怕再也无力为国效力了。此时,词人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下面便自然收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一句与上片哪一句义近而相呼应?(无人会,登临意)这句是反问句,意思是说,满脸的英雄泪,却是无人能揾啊!人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这一把英雄泪又蕴涵这哪些复杂的情感?能不能谈谈你的看法?5、小结:从辛弃疾南归到去世的四十年间,朝廷对他时弃时用,用而又疑。国有危难,招来用几天;时局稍稳,又弃他一旁。他就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捶打,时而又被扔进冷水。可是他呢?不学张翰归隐,也不学许汜谋私,他始终怀着一颗忠心,一腔壮志在等待。等到英雄流泪,等到华发苍颜,等到晚年,终于被韩侂胄任用了,却不被信任和重用,在任上含恨而终。这就是辛弃疾的一生。正如辛弃疾在自嘲诗中所说: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这样的人生经历注定了他的词会有几多沉郁,几多悲愤。五、主旨归纳这首词上阕即景抒情,由水写到山,融情入景;下阕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寄托了他对国事的忧虑,对朝廷的怨恨以及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六、齐读梁衡《把栏杆拍遍》节选作业:背诵全词课下拓展阅读梁衡《把栏杆拍遍》全文板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借景抒情用典明志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情感、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但很多时候有些人只对吃鱼感兴趣对抓鱼并不感兴趣。所以我的理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欲。”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针对此,我选择教学突破口是:由诗眼入文,巧设疑问,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水龙吟》随堂练习效果分析4月24日,我在高一、28班通过导学案引导的方式进行古典诗歌的讨论探究教学,由于之前通过研读教材,分析学生,进行自备、同时讨论、再备课、教学实践、伙伴点评等阶段,因此我觉得这次教学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结合随堂练习现将教学效果分析如下:1.

得分率抽样统计:抽样学生人数:30人题号一、双基夯实二、课后检测——会运用三、拓展练习123456789101112人数303030303030303030303030答对率0.630.770.830.730.670.600.830.710.680.700.270.87

个性分析:双基夯实和课后检测题,学生答得普遍较好,说明多数学生对课文内容也已经熟悉,对文言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对人物形象也已经了解。拓展练习题错误率较高一些。在12道题目中,错误率较高的是第11题和第12题,11题是古诗鉴赏题,结合课文考查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反映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第12题既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考查了对联的知识,反映了学生对对联这一语言现象还不够熟悉。《水龙吟》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表达技巧。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时,应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入情景,体验人物情感,理解体味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壮志未酬的不遇之情。《水龙吟》学案一、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时代背景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强烈的,倾诉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2.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享有盛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另外有奏疏、《九议》。著有。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二、关于豪放词常识1.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并为宋词两大词派。2.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其作品,,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汪洋恣意,崇尚直率。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3.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辛词,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4.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如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水龙吟”是,“登建康赏心亭”是词的。建康,即今天的市,是、、、、、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三、写作背景介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四、文本字词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倩何人唤取()揾英雄泪()2.解释下列各项中黑体的字词。①遥岑②献愁供恨:③断鸿:④登临意:⑤休说:⑥树犹如此:⑦倩何人唤取:⑧揾英雄泪:⑨堪脍:⑩玉簪螺髻⑾流年:3.理顺下面文言句子的正确顺序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五、背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倾情诵读。①指出韵脚字:,韵脚均为入声,应读得浑重有力一些。②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③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节奏。请给这首词划分朗读2.参看课文注释,笔译课文【探究案】一、分析上阕:1、词的上片作者在赏心亭看到哪些触动自己心弦的景象?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答:2、找出运用了比喻手法的词句,并分析其比喻义。答:3、江南游子”中“游子”指的是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中作者用了哪几个表动作的词,这几个表动作的词表达作者怎样内心情绪?答:5、概括总结上阕:二、讨论、交流、分析下阕(每组一个问题,意思对即可)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借用典故,描写的对象由景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出自《晋书‧张翰传》及《世说新语‧识鉴》篇,是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莼羹鲈脍的故事。这是一个反面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是刘备责备许汜求田问舍,不能忧国忘家的故事。这是一个正反两面典故,刘备是正面,许汜是反面。。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是桓温经金城见所种柳树而叹年华流逝的故事。这是一个正面典故。2.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答: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4.下阕结句在结构上、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作用?答:5.概括总结下阕二、学生讨论,形成共识,概括主旨和写作特点。主旨:艺术特点:“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这一句既是倒装句,又是比喻句。在赏心亭上纵目眺望,远处错落有致的峰峦,形态优美,像妇女头上螺旋式的发髻和尖细状的玉簪一样。但这美景只是给词人带来了愁和恨。词人不说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说山的峰峦为自己“献愁供恨”,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化身。从表现手法看,这里用的又是什么手法呢?请做简要分析.《水龙吟》教学反思通过执教这堂课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直提醒自己:1.

对课堂的预设一定要再多些。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出与学习非常重要,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学过了其他的知识点就可以略过,旧知复习与巩固对新课的学习仍然非常重要。2.课堂重难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用这种方法而用这种方法,表面看起来好像效果有的,这种方法使用的时候究竟是否用到了实处,是否真正充分地让学生进行了操练,都是要注意的地方。3.课堂教学的进行并不能为了这堂课而进行,还要综合考虑前后的关联性,所学知识的复现,教师能教什么,选择教什么,如何教,怎样为之后的教学内容作铺垫,都是要下很大的功夫的。诗中的内容应该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因生活的源头活水来浇灌语文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百花齐放,生机勃勃。而这堂课没有处理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4.课堂教学的目的除了达到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要求,教师更要牢牢记住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如何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意让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5、这样的文章重点不在翻译(教师不能纠结于一些字词的讲解),而在于理解和体会。所以,这样的文章对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要求很高,没有好的语言感染力,不能用暗示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联想,是无法使学生体会到文章内在的魅力的,对辛弃疾的遭遇,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贪图安逸的现实,学生也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