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
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
相互模仿。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
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
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
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
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
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
同质异构转化。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相比语词
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
对象。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
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劳拉•里
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
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
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
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
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此外,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
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类
似“视觉锤”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作者视线
移动所形成的空间场景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由外到内、由远及近,
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
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
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
(摘编自李小君、龙迪勇《从图像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材料二:
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文学自身的特性。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
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
首先,与二十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个体经脸
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图像传播的发达使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无障碍化,人人可
以借助自媒体分享经历和观点,文学已成为公共领域的个人实践。文学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开自我而非给
出意义。比如,属于网络类型小说之一的职场小说,凭着实用好看、贴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为大众的新
宠。
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
到核心。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
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图像时代信
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
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
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
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
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
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
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
能。
(摘编自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小说注重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当代小说通过模仿图像叙事、凸显故事的空间维
度,获得新的发展。
B.鲁迅在《示众》中刻画的看客群体,既是围观杀人场景的主体,同时作为被审视的客体,成为鲁迅
解读、批判的对象。
C.图像传播的发达对文学产生较大影响,当下的文学作品尤为重视个人经验的展示,而不愿意进行历
史思考与现实批判。
D.图像时代,自媒体的流行让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变得很容易,而职场小说的火热说明文学的新功
能得到公众的认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图像与文学的不同,都承认图像对文学造成了冲击,也都赞成或倾向于赞成
图像与文学间存在合作关系。
B.我们常用“眼花缭乱”表达对复杂图像的观感,这表明图像虽然直观、形象,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在
庞杂、多元的图像信息之中。
C.马致远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与鲁迅的小说《伤逝》
对会馆的描写有相似之处。
D.罗中立的画作标题《父亲》具有点睛之妙,如果改为《农民》,人们对画作的解读将大不相同,这
说明语言使图像产生了多义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名作之一《洛神赚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创作出
来的绝世精品。
B.某同学在公众号中谈到,观赏仇英的名画《兰亭修禊图》时,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
画作情韵悠长。
C.魏晋至隋唐时期,诗与画是分离的,题画诗也并非题在画内,虽然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但诗歌
依然流传至今。
D.英国学者豪厄尔斯认为在“视觉世界”里,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按图索骥”已经成了
一种思维定势。
4.比喻论证利用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来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请分析劳拉•里斯“图像之锤”这一比
喻所包含的相似点及论证的事理。(4分)
5.有同学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但并不喜欢读原著,因为图像比语言文字
更有意思。请你根据材料劝说他多读原著,列出要点即可。(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远行何士光
这辆长途客车看起来遍体鳞伤,车身不止一处磕碰,车窗也缺了玻璃。人们像火燎一样地,从车门里
挤进去,从车窗里翻进去。
“不要翻窗子好不好!”驾驶员吴老八大声喊道,“麻袋都放车顶上!还有背免……”尽管他急得快
哭出来,人们却再也听不见……
正是上午九点,梨花屯到处映着春天的阳光,远处的望乡岩无比青翠,场头的核桃树闪闪发亮。到梨
花屯之前,吴老八就嘱咐售票员小芳,在车窗售好票再打开车门。一开始还算顺利,蜂涌而来的人们有些
愕然,但还是老实地挤在车窗前。
不一会,吴老八听见有人敲响另一面的车窗。
“撕一张票下来,老八!”
刘书记虽已退休,语气依旧不容商量。吴老人到汽车运输学校去学习,组织意见那一栏曾有刘书记粗
大的笔迹。
吴老八只得让小芳把票给刘书记递过去。小芳动作麻利,又把另一张票递到她舅舅晋麻子的手中。
“哎哟,你们搞哪样名堂?”
“不行!不行!”
车厢四周顿时吵成一片。没有人会认为自己不要紧,人人都有说不出的忿忿。
“老子不跟他们说这些!”
张裁缝家的老幺扒住车窗,一飞身便进了车厢,又一下子把车门拉开。
冯家老三一横身子就把住车门,一夫当关便万夫莫开,大哥、二哥不由分说地把麻袋往车厢里抬。其
他人也蜂拥而上。
于是,便发生开头的一幕。
“不要忙!”吴老八继续声嘶力竭地吼道。但人们各自为战,没有人愿意收回已经伸出去的胳膊,还窕
探着把腿也横过去。
,,哗——,,,不远的草岗上的牛恰到好处地叫起来了,仿佛在嘲弄吴老八,又仿佛在嘲弄全体男女……
车呢,也就长久地停下来了。车上越来越热,上了车的人们又陆续下了车,衣服放在座位上占着座,
麻袋和背篓依旧占了大半个的车麻I。
供销社的杜主任站在路边狠狠地抽着烟。他当然知道那些麻袋是冯氏三兄弟的,上车时就吆喝他们赶
快搬开。过去数十年的岁月里,在梨花屯这个大家庭中,杜主任就像一位掌管分配大权的父辈,烟酒糖茶,
大小日杂,哪一样不经他的手才到众人手上?但万万没想到,日子来到眼下,这事竟变成了做生意,而且
还要和吗家这样的个体户挤在一起。冯家老大冯有富也完全不把杜主任放在眼里,只顾与旁人豪爽地说着
话。
太阳洒下令人目眩的白光,众人的脊背隐隐发烫。不大有人走动,也没有人说话。大家都有些泄气,
剩下的只有漫长的相持和等待。
如果以为这辆车就会没法开走,这就有些失算了。这就没有弄清楚我们梨花屯这一片土地上的日子,
也没有弄清楚这一片土地上人们的脾骨。
清早人们等车时可是喜气洋洋的。梨花屯所有要远行的人,都指望着这辆长途客车。要知道,从梨花
屯伸延出去的这条大路,在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没有客车的。
远远地,在那些长满秋树的土丘之间,出现了一个会动的光点。这光点仿佛搔爬在人们的心上,让人
又惊又喜,一时还有些说不出的怀疑,怕它到头来并没有变成一辆车,又怕它从哪儿斜逸出去消失不见。
渐渐地,那一点光亮庞大起来,连轮子和喷出来的油烟也清晰可见。那一刻虽没有红旗招展,却是人欢马
叫,热火朝天。
对于这一辆车,大家一直是情切切而意绵绵的。一个个心里都十分清楚,到头来,这辆车还是会开来
的,当然也要继续开下去。
孟铁匠忽然站起身来,朝着冯家兄弟走过去。村里的铁工厂早已东歪西倒,去年孟铁匠把厂子承包了,
收益还不少。孟铁匠一起身,冯有富就看在眼里,差不多同时站起来了。天下英雄唯有使君与操,他冯有
富不能不领孟铁匠的情,英雄总要惜英雄。
“几位兄弟,”孟铁匠略略侧了身子,对着冯家兄弟,“来,帮我一把,把麻袋抬下来。”
站着的人们,蹲着的人们,全都动起来了,一齐向车厢那儿撵过去。
“不要乱来!车上那些背免,也都要拿下来!”一个宏亮的声音吼道。这是刘书记,这边那边地指挥着。
这一回,人们似乎也不打算乱来了。
“听我的!”张裁缝家的老幺立在车顶上调兵遣将,说不出的雄姿英发。“麻袋先上!背髡!背髡拿上
来!”转瞬间,原来空荡荡的车顶上,一张旧篷布鼓胀起来,牢牢地用绳子系好。
阳光依旧明亮,车厢内依旧拥挤,却又让人全然感觉不到拥挤。坐的坐,站的站,人人都有自己的位
置,也注意着不去侵犯别人的立足之地。仿佛曾有的那些荡倚冲冒从未发生过。
牛叫声还是拖长着,却好像在说“好啊——,好啊——”
“请大家坐好了!”吴老八终于这样说,连自己也有些好笑,又对大家笑了笑。
大家当然坐得很好,一致对吴老八报以成功的微笑,当然,也是带歉意的。
啊!远行!
毗连的水田和青葱的土丘开始旋转,电线起伏地在一旁追逐,大片大片的菜花,朝着人们的面庞迎上
来,跟着又退下去路上有人下车,也有人上车,希望不会有什么跌宕。吴老八脸上浮起一丝微笑。也
不会怎么的,车还会开下去的,等看见屹立的烟囱,县城就快到了……
(原载《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休的刘书记向吴老八拿票时不容商量,后来又出面维护好秩序,表明他在群众中很有威信。
B.冯家三兄弟前后两次抬麻袋,反映他们既有着冲动、蛮横的一面,但也有着通情达理的一面。
C.孟铁匠敢承包旧铁工厂并获得收益,说明他有魄力、有能力,为下文他带头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D.小说真实反映转型时期的社会面貌,既有过去年代遗留的不良风气,也有新政策带来的新气象。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配合人物的活动,不时穿插对乡野风光的描写,既能增添田园的气息,又能舒缓叙事的节奏。
B.“一夫当关便万夫莫开”“天下英雄唯有使君与操”等句子化用古代诗文,意在营造古朴典雅的
诗意美。
C.小说两次写到田野里拖着长音的牛叫,与情节发展相呼应,又带有诙谐意味,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
D.小说既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心态,也描写不同人物在同一场景中的表现,丰富了形象,深化
了主题。
8.小说在写争着上车和等待车来这两个场景时,两次打乱了情节的先后顺序,这样叙述带来了怎样的文
学效果?请结合小说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长途客车开始遍体鳞伤,混乱不堪,后来秩序井然,最终成功远行,这具有象征意味。请谈谈
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天下说之,
秀士多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于天下,以求贤者,事利黔首,禹尽为之,人也。
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手足麻月氐不用,
然后免于冻馁之患。其遇号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
裁攵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
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
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将。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
曰:''夫子逐于鲁,伐树于宋,穷于陈、蔡。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
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喟然而叹目:“由与赐少4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日:''如此者,
可谓穷矣!”孔子曰:“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
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
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目:“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
(摘编自《吕氏春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对一处得1
分,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公孙枝同得回而回说回之间献回诸©]缪公国三H回请回属同事同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秀士从之”与“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B.“手足脐服不居”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
C.“其遇时也,登为天子”与“不拘于时”(《师说》)两句中的“时”字含义不同。
D.“由与赐小人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小人”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舜遇见尧,禹遇见舜,源于天意;舜、禹为民服务、赢得民心,则体现本人的努力。成就大功名不
能忽略天意,也不能轻视个人努力。
B.舜耕地捕鱼时,带着部属辛勤劳作,得以免去冻饿之苦;成为天子后,得到百姓的爱戴。无论处境
如何改变,舜的贤德始终不变。
C.公孙枝大力举荐百里奚,在缪公担心重用贱民会被人耻笑时,据理力争以打消缪公的顾虑。作者认
为他是谋划得当、举荐有功的贤臣。
D.孔子告诉弟子,霜雪能彰显松柏的气节,陈、蔡之厄也能彰显自己对道义的坚守,应该算是幸事;
听罢,子贡为先前不理解老师而惭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2)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14.对“穷”的理解,孔子与子路、子贡两弟子明显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是寄赠友人之作,不过李诗侧重抒写自我,而苏诗意在勉励友人。
B.两首诗中荷之枯萎与《离骚》中“唯草木之零落兮”,均有美人迟暮之意。
C.李诗以“重城”借指人事的阻隔,而苏诗以“傲霜枝”象征人的精神风骨。
D.李诗“秋阴不散”与苏诗“橙黄橘绿”色调上--暗一明,反映不同的心境。
16.有学者认为,唐诗常蕴含深情,而宋诗常寄寓哲理。请结合两首诗歌,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维《山居秋暝》中“,”两句,通过描写人与环境和谐融合
的生活图景,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国君决心改变士大夫们养成的种种陋习,“,
",才招致众人的强烈反对。
(3)“人间”常作为展示生存环境或表达生命体验的载体在古诗词中出现,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这趟开往太行山深处的绿皮慢火车,时速不到45公里,大约10分钟就停靠一次,貌似与追求高速度、
高效率的“高铁时代”①。但在山高路险的偏远山区,却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趟火车每
逢村庄处隹为此靠越,塞餐又先许先上至卮亲累,期必被村氐们亲切堰桃之为:'钱公衣”.村民只要花费
很少的钱,就可以把大山里的蔬果、家禽等运到大山外的集市,既增加收入又开阔眼界,在勤劳致富的道
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
慢火车所经之处山清水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孔庄本是一座②的小村庄,以前很少
人知道。慢火车开通后,乘车来游玩的游客③。愈发高涨的旅游热使得外出务工青年纷纷回乡创
业,推广农家乐,推销农产品……日子越过越红火。孔庄的变化仅仅是个缩影,沿途的上党、后寨等村子
也发生④的变化。昔日闭塞的小村庄如今成了游人如织的网红景点。
这一抹悠然前行的绿色,将继续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变情怀,书写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20.请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要求使用对偶或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6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都说春暖花开,为何冰天雪地中也有植物开花?
其实,植物开花、展叶、结实等,都反映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植物只有在恰当的时节开花,才能获
得更大的生存优势,从而达到繁衍自身、延续基因的目的。①也遵循这条规律。通常来说,春、夏、
秋三季温度较高,昆虫、鸟类等动物较多、较活跃,更容易帮助植物完成花粉传播。()。冬天依然有
蜂类、蛾类等传粉动物在活动,虽然它们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此时开花的植物也变少了。因此,腊梅等植
物在冬季开花,就可以躲开激烈的传粉竞争,成功实现繁衍。
虽然冰天雪地中植物也可以开花,但是②。因为在极端低温下,腊梅等植物也无法顺利开花。
它们往往选择在初冬或者冬末气温略微回升时''绽开笑颜”。此外,由于叶片不如花朵耐寒,为了避免先
生长的叶片受到低温伤害,腊梅等植物还进化出③,所以寒冬里腊梅繁花满枝时,叶片依然稀少。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是因为开花的植物也很多,传粉竞争异常激烈
B.但是传粉竞争异常激烈,因为开花的植物也很多
C.但是因为传粉竞争异常激烈,开花的植物也很多
D.但是开花的植物很多,引发异常激烈的传粉竞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
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
题号123671011121521
答案选项CDBABE、H、IBCBA
分值3333333333
主观题部分
4.(4分)①相似点:锤子具有冲击力,而图像具有视觉冲击力;锤子能使钉子深入木板,而图像能使广
告语深入脑海。②事理:图像在唤起知性、强化记忆方面具有强势作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4分)①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②文学在揭示
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每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6分)①小说先写人们争上车的混乱,接着交代之前引发混乱的缘由。这样写为故事设置悬念,营造
出紧张气氛,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小说先写人们在沮丧中相持等待,转而写之前人们怀着期盼的心
情等车来的情景。这样写使小说的叙事有了波澜,也为后文人们行动的转变做好铺垫。[每点3分,意思答
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客车遍体鳞伤,象征着过去年代留下许多创伤和痛苦;客车混乱不堪,象征时代变革引起种
种矛盾和冲突。②客车变得秩序井然,象征人们有着共同的期待,能够达成共识,合力解决变革中出现的
问题。③客车成功远行,象征在经历波折之后,社会将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将集体奔向美好的新生活。[每
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3.(8分)参考译文:
(1)信任贤才而任用他,这是君主英明;让位给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4分)
(2)老师抚琴唱歌击鼓跳舞,未曾停止。难道君子不知羞耻到这般地步了吗?(4分)
14.(3分)参考答案:子贡等弟子认为被困陈、蔡,处境困窘为“穷”。(1分)而孔子认为遭遇乱世、处
境困窘不是“穷”,失于仁义之道才是“穷”。(2分)
16.(6分)参考答案:①唐诗常借意象、意境来抒发情感,如李诗借竹坞、秋阴、飞霜、枯荷等意象,描
绘出凄清冷寂的秋日听雨图,含蓄深沉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②宋诗常借生活现象来阐发哲理,如苏诗
描写秋冬季节有萧条衰败的一面,更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借此阐发人生虽有不幸也不应消沉,而应乐观向
上的道理。[每点3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6分)(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3)参考示例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一秦观《鹊桥仙》
参考示例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参考示例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一苏轼《水调歌头》
参考示例4.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一李煜《浪淘沙令》
参考示例5.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一于谦《石灰吟》
参考示例6.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参考示例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一杜甫《赠花卿》
参考示例8.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一一李商隐《晚晴》
参考示例9.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一一张械《立春偶成》
18.(4分)答案示例1:这趟火车每逢村庄必停靠,又允许乘客先上车后买票,所以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
“铁公交”。
答案示例2:这趟火车把每个村庄都作为停靠站,乘客又可以先上车后买票,所以村民们亲切地称它为“铁
公交”。[正确修改一处得1分,共3分。]
19.(4分)①格格不入②默默无闻③络绎不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诚信做人到永远》课件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合集【员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汇编【人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合集【人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员工管理篇
- 《网吧消防安全授》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范文大合集人力资源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汇编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60个常考的经济学原理和定律
-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部分学校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新译林版五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文本版本)(共5则)
- 吞咽困难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
- 医共体信息系统(HIS)需求说明
- GB/T 13894-2023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手工法
- 胰岛素抵抗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 CBL胸腔穿刺教学设计
- 软件工程填空题(18套试题与答案)
- 动机式访谈法:改变从激发内心开始
-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洪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