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感受(竺永)_第1页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感受(竺永)_第2页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感受(竺永)_第3页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感受(竺永)_第4页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感受(竺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感受(竺永)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感受

西盟一中

数学组

竺永

从2009年9月份开始,我省普通高中从高一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我在一线教学经过三年的新课改实践,课程改革到现在,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对这次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认识,也十分关注新课程改革,同时新课改给我带来了一连串思考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课程改革改在何处?为什么这样改?新课改教材内容有何改变?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如何安排的,通过教学,我们应当让学生学到什么?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新课改,我们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学生的角色的是什么?高考的考察方向又是什么?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怎样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新课程改革,我们教师的教学路在何方?下面谈谈使用新教材后的几点感受。对新课改教材内容的一些认识

教材中有五本必修课本和若干本选修课本,我上的是文科班,就文科而言选修主要有选修1-1、选修1-

2、选修4-

1、选修4-

4、选修4-5.新课程的内容更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内容上有了很大的调整和增删,内容顺序安排上也有很大的调整,可以说,新教材凝聚专家学者心血和汗水,是几代专家学者们集体智慧结晶。具体如下: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如二分法求近似解、幂函数、空间直角坐标系、几何概型、茎叶图、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算法初步(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事情交付计算机完成,而计算机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算法,因此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这部分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删掉的教学内容,如极限等;教学、学习要求上有调整的,如立体几何初步中仅要求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的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这部分知识我认为和初中的教材一致,先让学生认识立体的事物,现实生活中我么首先看到的是立体的东西,符合了认知的规律,另外要从整体上把握,注重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对棱柱、正棱锥、球的性质由掌握降为不做要求;反函数的处理,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理解,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的定义,也不要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教材中安排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一对函数后才给出反函数概念,使我深感这符合了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发现事物,寻找规律。);对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要求从掌握降为了解,对其有关性质由掌握降为知道;对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不做要求。还有提高要求的,如分段函数要求能简单应用,知道最小二乘法等。二、借助课改的契机加强学生对读书学习的认识冥冥之中,是什么主宰着我们的命运?我们要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著名导演张艺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是名扬全球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是一个普通百姓,都是知识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三国时代,诸葛亮羽扇纶巾,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力量就来自于知识;一代伟人毛泽东博览群书,海纳百川,领导全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用知识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是知识,让高尔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是知识,让爱迪生从贫民窟走入了曼哈顿;是知识,让轮椅上的霍金成为了全世界的骄傲!结合我们西盟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薄弱,部分学生不想读书,我的做法是真诚地和学生做朋友,课堂上严格要求,多阅读教材,多探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好好做人,引领学生树立可攀的理想,尽量发扬自己的闪光点,建立自信。三、新教材提倡探究式的学习,处理好教师的角色是关键

数学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教师要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包括顾问、辩论会主席、对话人、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和多重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是重结果、轻过程。由于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是“灌输式”教学或“接受式”教学,学生只知问题的答案,不知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只知老老实实地运用前人的经验,跟着前人的脚步走。久而久之,学生的求异、批判意识被压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被严重阻碍。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通过师生的“交互”作用,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探究仅仅是一次又一次的“重现”,一次又一次的“原地踏步”,长时间没有结果,就会失去实质意义和价值,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兴趣和动力。事实上,探究过程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情绪冲动,诱发灵感,正是这种“冲动”和“灵感”可能会带来创造和发现。“满堂灌”式的教和“自问自答”式的“启发”都不适合探究性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不再是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并逐渐丧失这方面的权威性和垄断。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适应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探究性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走到学生中间,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问题的发现者。给他们一个探究的空间,引导并激励他们自主活动.自主参与探究。但是,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师生的交互活动,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要

“导”得准,“导”得合适,“导”得有效。一些教师常抱怨学生的探究活动难以发动,探究意识难以激发,教学常陷入“启而不发”的尴尬境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能把握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西盟的学生我往往采用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用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带动基础更弱的学生,给时间给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心声,带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当然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务必组织好,对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对学生的分组要合理。通过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使更多的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四、教学中有几处知识点的肤浅处理

我在教学中注重知识融合,培养思维灵活性。基于我们西盟学生对数学知识储备的太少,对知识点记忆不清,理解不了,对有些知识更是空白或者混乱不清,在教学中我努力把知识融合起来。例如:数学5中的解三角形的问题上,一般情况是已知三个元素求未知的三个元素,教材中列举了解三角形的几种情形,上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我和学生总结的六种解三角形的情形,这与初中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情形是一致的。初中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我认为从边和角出发,可以分为六种情形,分别为边边边、角角角、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边、角边角,其中角角角和边边角不能作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角角有全等的情形也有相似的情形,反例是同一类的老师用的三角板和学生用的三角板;边边角有有全等的情形和不全等的两种情形,通过画图可以得到反例。所以解三角形时已知三角的情况答案太多无法求解,已知边边角(此角不是两边的夹角)时答案就有有两种。这样学生在做解三4

角形的题目时和初中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结合起来思路清晰,相互比较,相互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在学数学2中的线面平行、线面垂直时,我们西盟的学生最怕这一类型的题目,我的做法是先结合课本探究清楚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这里还要引导学生弄清判定与性质之间的区别、联系,然后以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没弄清的同学可以及时问同学或老师。还有数学2中的第一章求几何体的表面积时引导学生弄清转化思想方法,把立体的转化为平面来解决,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转化之后主要只需记住平面中的公式,这样学生能较为轻松的解决了记公式问题,当然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会混淆几何体的元素与平面的元素,这时老师需要及时的提醒和加强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以上想法和做法可能存有不妥,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正为谢。五、使我感到最困惑的问题

1、高一时课时不足。新教材内容很多,尽管在难度上可能低于旧教材,但在广度上远远多于旧教材,和以前相比,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每节课课堂容量都较大,加上有时要讲练习,觉得时间很紧,常常无法进行单元测验及考前复习。2、如何上好既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又很实惠的课?新课改以来,听了一些专家有关新课改的专题报告和到了普洱二中新课程观摩课。专家的报告很精彩,观摩课也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觉得这些新课堂里体现“新”的东西不少,但有些课堂上依然容量过大,抽象难懂,有些课堂虽有新课程的味道,但例习题处理得太少。我们到底应如何进行新课程的教学?以什么标准来上既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又高质量、实惠的课?3、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健全。4、如何看待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是指学生完成必修内容之后的结业考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但是在高考中不能体现出这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付出,有时出现认真学习数学的学生和不怎么学习数学甚至根本不学数学的学生在高考中分数相当,这样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习积极者。当然更多是我对数学高考认识不到位,这要求我今后要加大对高考的研究、对考试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研究。六、课改带给的一些思考抓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有所发展。我想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的思维得以锻炼,能体会数学中的思想方法,能在生活中有所发现和应用,其实生活是学习,学习也是生活,做教师的我能引导多少、能通过数学提高学生多少能力,这些值得我深思;另外可以好好用好每周的班会课,结合三生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让学生书法、绘画、演讲、主持节目、谈学习心得、演唱、舞蹈等等,使每个同学都有所展示,亮出他们的闪光点,增强学生自信,而且活动中各方面能力得于锻炼,学生的能力才得以进一步提升,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实际中这样的班会我们老师组织得少。总之,课改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息息相关,只有课改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相信课改会不断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相信随着课改的推进各种教育制度会不断完善,相信中国的教育会办得越来越好!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我市从2009年开始了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