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课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复习专题培训课件_第1页
必修第课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复习专题培训课件_第2页
必修第课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复习专题培训课件_第3页
必修第课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复习专题培训课件_第4页
必修第课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复习专题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1第26课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复习)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面对威胁,美国无法独当一面。为应付挑战,美国不仅要联络朋友,而且要联络对手;不仅要维持旧同盟,而且要组建新同盟。

我们要给同欧洲盟友的伙伴关系重新注入活力!

现在是时候按下重启键,重新探访美俄两国有着共同利益的领域了!

对于亚洲各国,尤其是日本、中国、韩国、印度我们应当建立起比以前更深入的联系!奥巴马发表就职演说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课程标准1背景原因①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面临共同的恢复经济发展的任务。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二战使欧洲遭到了巨大破坏:在英国,1/4的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法国生产处于瘫痪状态。德国被战争夺去700万人口,主要城市被毁掉的比例从60%到95%不等,有人断言,重建德国需要1000年。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地。

——丘吉尔二战后的欧洲城市百废待兴②政治原因:为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提高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需要实现欧洲的联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美苏核威胁下的欧洲③经济因素: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④思想渊源:欧洲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15世纪哲学家卢梭说:“欧洲国家必须建立联盟,维护欧洲的和平。”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欧洲的联合是历史的要求。”⑤关键因素:西欧两个宿敌法德和解。从814年至1945年1100年间,法德之间的大仗、小仗加起来73次,这意味着每15年就打一仗。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法国外长舒曼

思考:为什么积怨极深的德、法两国能够携手合作?施罗德(右)希拉克(左)2003年的欧盟会议

法德在二战后沦为二、三流国家,西欧任何一国都不是美苏的对手。欧洲要自强,唯有联合。2合作进程①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和解。②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1958正式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3成立影响①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障都有美国的座位。”1993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人口5亿,GDP为16.106万亿美元(2011年数据)。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欧洲共同体(1967)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欧洲联盟(1993.11)性质:经济实体性质:经济政治实体1992:《欧洲联盟条约》1965:《布鲁塞尔条约》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正式问世真题演练①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C②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真题演练B

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后,广岛一片废墟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战后初期日本劳动者的生活“二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的国内状况和国际环境如何?国内:经济衰竭,民不聊生。国际: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日本在外交上追随美国。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裕仁

二.日本的崛起1崛起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强制推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②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经济。③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④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大量向日本采购军火。⑤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教育。二战后,日本的教育经费曾经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二战后开始实行9年义务教育……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提供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了农业、商业和水产业。日本:领土面积377748平方公里,人口约1392万,日本投降时,国家经济陷于破产,战争中物质财富损失率达36%,全国有119座城市被美国的飞机炸为废墟,236万户住房被烧毁。但到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9万美元,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2崛起表现3崛起影响①日本逐渐不再受制于美国,开始摆脱美国控制。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②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一次演说中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③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日、美、欧三足鼎立之势,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真题演练①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B②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说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与我们竞争。”尼克松所指的国家是A、苏联和西欧B、中国和西欧C、西欧和日本D、西欧和东欧真题演练C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原因①二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希望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不结盟运动形成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政策:非集团、不结盟斗争任务:(1)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2)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主要影响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易错提醒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不结盟的含义是不与大国结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另外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四、中国的振兴

中国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概括起来有三句话:第一,反对霸权主义。第二,维护世界和平。第三,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邓小平1984年1970到2009中国在世界GDP的排名:

第2位东方巨龙的腾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平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真题演练①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②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真题演练D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美国苏联实力迅速上升实力相对下降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西欧的联合两极格局

在多极化背景下,中国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策略?课后延伸提示:1、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2、加强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3、重视科技与教育的发展;4、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和平;……1.欧共体成立时主要由下列哪些组织组成: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④欧洲货币共同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BC3.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在: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CC4.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年1月,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5.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的标志是:A.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B.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议C.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D.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C1、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D、中国加入联合国2、二战后日本政府的首要工作是A、发展教育B、力保天皇C、发展经济D、重建政府威信CB3.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A、西欧、日本的崛起B、第三世界的崛起C、中国的崛起D、亚太经合组织4.不结盟运动诞生于A、1960年B、1961年C、1971年D、1973年AB

5、

“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

A、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

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联合自强

C、实现政治体制一体化

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联合自强

6、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属于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7、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A.1951年B.1957年

C.1958年D.1967年8、欧共体成立时的主要出发点是:

A.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B.争取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

C.密切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AD9、西欧一体化,首先是在哪个领域里开始的:A.经济领域B.政治领域C.文化领域D.经济和政治领域10、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①集中物力、财力进行建设②大力发展科技③美国扶植④大力发展教育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AD11、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D、美国经济滞胀

12、二战后,美日之间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A、美国有能力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国将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