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琦《踏莎行·劝客清尊》乐景写哀词作_第1页
周之琦《踏莎行·劝客清尊》乐景写哀词作_第2页
周之琦《踏莎行·劝客清尊》乐景写哀词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周之琦《踏莎行·劝客清尊》乐景写哀词作周之琦《踏莎行·劝客清尊》乐景写哀词作

踏莎行周之琦

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

玉笙谁与唱消魂?醉中只想瞢腾去。

绮席频邀,高轩惯驻,闷来却觅栖鸦语。

城头一角晋阳山,怪他青到无人处。

清嘉庆十八年(1813),周之琦曾奉差赴山西。其《解连环》词序云:"癸酉秋奉使并门,行次恒山驿,晋豫分道处也。太行山翠,纷来邀客。'这首词当写于此番山西之行。

此词上片展现宴席间所见所闻所思。

"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眼前清酒,耳畔画鼓,酒劝客,鼓催诗,好一幅热闹的文人雅集图!主客杯觥交错,尽欢极乐,击鼓赋诗,雅兴非浅。席间,彼此不拘形迹,纵情享受这人生乐趣。数巡过后,不胜酒力,难免酒沾衣襟,留下斑斑酒痕。然而,酒意正酣,诗情正浓,谁还在意区区酒痕呢!

"玉笙谁与唱消魂?醉中只想瞢腾去。'悠扬的曲调缓缓响起,那么优美,那么动听,谁能为词人唱上一支摄魄消魂的歌曲?酒醉了,置身醉乡,不想居庙堂之高而忧其君,也不想处江湖之远而忧其民,只想在迷迷糊糊、不清不醒中摆脱尘世烦嚣,远离人间浑浊。正话反说,自有一种警醒世俗的力量。

词的下片发抒山西之行的内心感受。

"绮席频邀,高轩惯驻,闷来却觅栖鸦语。'频繁地应邀出席盛美的酒宴,习惯于门前停驻显贵的高大车辆,然而心境却并不见佳。一个"闷'字道出了心底的苦楚。词人厌恶官场应酬,诗人的本色使他对诗歌情有独钟。闷来无以释怀,唯有赋诗填词,排遣心中块垒。一个"觅'字大有深意在焉:"觅'是词人的爱好,"觅'是词人的追求,"觅'是艺术创造,"觅'是精神寄托。

"城头一角晋阳山,怪他青到无人处。'秋高气爽,词人登临晋阳城头,遥望周遭群山叠翠,万般羁情离绪汇聚心中。啊,满目青山连绵不绝,一直伸向天边。这无穷无尽的翠色,勾起人们多少愁思!"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词人远在他乡,晋阳青碧的群山重峦没有赋予他诗意的美感,却给他平添无人做伴的寂寞和惆怅。这是他羁留山西、思念故乡的真情实感。难怪词人要嗔怪这"青到无人处'的秀美山色无端勾起他满腹的思乡意绪了。

这首词上片疏狂中蕴含怨抑,下片愁闷中呈示眷念,委婉地表述了深沉的羁情别绪。词人善于以乐景写哀:那劝客的清尊,催诗的画鼓和不管衣襟污酒痕的疏狂形象,何等高兴,何等敞怀!然而,这一切都加倍地突出了词人的悲哀,表现词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心迹和亟盼远离尘嚣而去的意愿。词人又善于以景语写情:那城头一角展示的晋阳郁郁葱葱的群山,触惹词人的离怀,他把一腔的怨怪投射在山景的苍翠上。悠悠离绪从无理却有情的怨怪中轻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