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教学主题中国的土地资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
通过读图和对比分析,使学生能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通过读饼状图等资料图记住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所占比重。2.通过联系对比气候图、地形图、土地资源分布图,让学生能指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区域差异。3.通过分析所给资料和地图等信息,使学生会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可以采取的措施,从而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会简单的运用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利用土地。(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的意识。2.通过微课讲解,让学生会应用前面所学的气候、地形等地图综合分析各地理要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从而意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3.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美国、印度的地形、气候图等资料图表,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我国土地基本国情及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间思想火花的碰撞,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5.通过读土地资源分布图,让学生逆向思维,从分布规律反推是什么土地利用类型,从而加深对土地资源区域差异的理解。6.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做小小规划师,从而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7.通过分析漫画,让学生理解有哪些不合理的利用土地方式,并且小组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使学生理解保护土地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土地,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谈谈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树立“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土地资源观。3.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使学生知道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要注意保护各种自然资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4.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的爱国意识。二、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þ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þ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þ移动学习
þ其他三、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导入播放视频《爱护我们的家,珍惜土地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语:从视频中我们看出“土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是在土地利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抛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学习)1.认真观看视频,了解什么是土地资源,明确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初步认识一些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开始本课学习。资源:网上搜集的中国土地资源视频,介绍中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多媒体电脑播放视频目标解读老师详细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老师解读目标时强调:①要结合地图学习;②“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包括两方面:一是空间分布差异;二是土地质量差异。1.学生勾画学案目标。2.认真听取老师强调的地方,后段学习时要注意。课件多媒体学生自学质
疑1.【教材自学】①在学生对照学案自学课本的时候,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问题,对个别学生做出个性化的指导,如强调读图重要性;勾画课本时注意圈点关键词语;在课本适当位置做好批注等。②记录学生自学中产生的共性问题,为后段的老师讲解提供依据。2.【观看微课】①老师观察学生的微课观看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平板电脑观看微课;②记录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存在的问题,为后段讲解提供依据。3.【合作讨论】①深入小组,观察小组讨论的效率,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②收集各组的问题,为后段讲解提供依据。1.【教材自学】学生对照学案问题自学课本,完成学案要求,并且勾画记忆课本知识。2.【观看微课】学生观看微课《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学习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特点。及时在课本上记笔记,并且落实地图,记忆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3.【合作讨论】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个人用红笔修改学案,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落实记忆基础知识。资源:学生用的学案为老师自己编制。学生平板电脑,微课《中国的土地资源差异》多媒体课件,相关动画和图片。
过渡通过你的自学,我们来看看你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看看你是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三个问题。学生停止讨论,集中注意力,准备和老师一起探究问题。多媒体课件知土地——“人多地少”1.【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四幅地图材料“印度、美国、中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柱状图”“印度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美国地形图”,提出问题:①看图分析,中国的国土面积最大,为什么耕地面积最小呢?
②有人说我国“地大物博”,也有人说我国“地大物薄”,为什么呢?(给学生1分钟讨论时间,然后回答)2.学生小组展示完答案后,老师补充完善,并且让学生明确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及原因。3.跟踪训练:老师出示题目变式训练:如果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选什么?1.【合作探究】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2.小组展示答案:①因为中国虽然国土面积大,但是山地多,平地少;而且西部多高寒和荒漠地区,难以利用的土地多,所以耕地面积最小。②“地大物博”指我们国家土地面积大,而且各种资源总量都很丰富;而“地大物薄”指虽然各种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占有量较少.3.学生共同完成跟踪训练和变式训练。跟踪训练选C,变式训练选A。多媒体课件、视频过渡老师书写板书;通过这道探究题,我们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刚才提到耕地比较少,那我国还有哪些土地资源呢?
学生听老师讲,并且带着老师的问题观看课件。知土地——类型齐全1.给学生提供“沙漠”“草地”“耕地”“林地”的景观图,让学生感知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2.让学生观察“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3.学生回答完后,老师总结完善,并且举例解释什么是难以利用的土地,如沙漠、隔壁、雪山、高寒荒漠等。补充什么叫“后备土地资源”。1.学生观看课件图片,回答除耕地外,还有沙漠、草地、林地等土地资源。2.学生举手回答:草地所占比重最大,耕地、林地比重比较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3.学生在课本勾画重点,完善笔记。多媒体课件过渡这就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二个特点“类型齐全”,那你是否认识每种土地资源都分布在哪里呢?观看课件多媒体课件知土地——中国的土地资源差异1.展示“中国草地分布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土地资源?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草地的分布规律及和降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形都有关系。3.展示“中国林地分布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土地资源?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4.老师总结林地的分布规律,并补充人工林和次生林的不同,揭示林地的分布特点。5.展示“中国耕地分布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土地资源?判断依据为何?6.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耕地的分布规律,及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的不同,让学生理解其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7.小结:土地资源除了空间分布差异外,还有质量差异,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土地与东部季风区的土地质量就有差异,可见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区域差异明显”,老师板书。让学生理解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的具体含义。1.学生看图,思考回答:这是草地资源,因为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天山。2.学生看图思考回答:这是林地,因为它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区、东南丘陵等地。3.学生看图思考回答:这是耕地,因为它分布在我国三大平原和四川盆地及东南丘陵的一些地区。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过渡我们在知道了土地资源的三个特点之后,看看你会不会正确的利用土地资源呢?学生看课件多媒体课件用土地——因地制宜1.【合作探究】情境创设:如果你是小小土地规划师,如何能在给你的这片土地上合理的利用土地呢?给学生一幅图片和相关文字资料,让学生说出图中ABCD四处分别可以是什么土地利用类型,这种土地利用类型上又可以发展什么农业呢?(拓展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老师通过学生讨论回答,小结答案,并且揭示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给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1.【合作探究】学生观察分析材料,先自己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2.小组展示答案:A为林地,B为草地,C为耕地,D为水域。A可以发展林果业,B可以发展畜牧业,C可以发展种植业,D可以发展渔业。学生学案、多媒体课件、图片材料等过渡各位同学学会了如何合理利用土地,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块土地都被合理利用,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学生思考听课多媒体课件优土地——土地问题爱土地——保护土地1.【合作探究】给学生展示三幅漫画,让学生思考,这三幅漫画分别揭示了什么土地利用问题?如何解决呢?2.老师及时点评整理各组回答的答案,适当补充,如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3.老师讲解:除了这些具体的措施外,我国还制定了保护土地的基本国策,让学生集体回答基本国策的内容,加深记忆。4.播放视频《你知道吗?》加深学生对保护耕地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加深对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理解。5.联系生活: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保护土地?6.老师总结,及时点评。梳理学生的答案。补充“中国土地日”让学生树立爱护土地,节约用地的思想,同时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1.【合作探究】学生看图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2.小组展示答案:①是乱占耕地,②是乱砍乱伐,破坏林地,③是过度放牧。措施:小组代表回答,其它小组代表补充,学生发散思维。3.观看老师播放的视频,加深对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理解。老师在总结整理时,学生及时整理笔记,勾画课本。4.学生回答:①不乱丢垃圾,把垃圾分类排放;②少用一次性筷子;③多给身边的人宣传保护土地;④多植树造林;⑤节约用纸;⑥少使用塑料袋……(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回答)学案、多媒体课件、图片小结1.老师课件展示本节知识框架,提升学生思维。
2.书写板书。3.这节课我们通过“知土地——用土地——优土地——爱土地”这条主线学习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可采取的措施,希望大家通过本课学习学会从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并且用于决策。请学生巩固基础。学生对照知识框架,巩固落实基础知识。多媒体课件当堂检测老师精选习题,让学生在学案上完成当堂检测。随机叫学生上黑板完成6个选择题。强调做题时注意勾画关键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上黑板点评,老师对点评同学及时点评和补充。找小组代表回答综合题,其它小组可以补充答案。老师及时补充、纠正等。1.学生在学案上完成当堂检测。2.一位同学上黑板原生态展示自己的答案。3.做完后,小组合作讨论。4.小组代表上黑板点评选择题,讲解每道题的易错点,解释解题思路,适当拓展延伸,并且和下面同学互动提问,下面的同学可以提出质疑让点评同学回答。5.小组代表回答综合题,其它小组补充答案。多媒体课件
总结反思要求学生:1.修改学案错题,回扣目标,尝试复述重要的知识点。2.反思自己的收获和学习方法的优缺点。修改学案,落实基础。反思收获和不足。多媒体课件拓展作业选择你熟悉的一块区域,调查近5年内其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思考原因和影响。个人独立完成之后小组可以交流。社会调查板书设计教学特色使用翻转课堂模式,利用平板电脑和创课学堂平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学生提前下载老师上传平台的微课,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先自主学习,遇到疑难可以借助微课解决,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反复观看,需要记笔记的地方可以暂停微课记笔记。突出个性化分层教学。利用导学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互评,提高合作能力,并培养竞争意识。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授课线索明确,脉络清晰,以“知土地——用土地——优土地——爱土地”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正确的资源观、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突出地理教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不论是课上探究还是课后训练都是以图为载体,让学生形象思维,并且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下为学生使用学案:
初二地理翻转课堂学案班级小组姓名课题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目标导学1.读课本P66,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2.读课本P67-P68,通过饼状图记忆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各自所占比重大小。3.读课本P68-P70,结合微课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4.读课本P70-7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5.初步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土地资源观,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重点难点各类土地资源的比重和分布情况;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学案内容【自学质疑】一、自学教材:1.读66页总结我国人口和土地基本国情是?2.读67、68页课文和右侧饼状图,说出中国土地资源构成的特点:类型齐全,各类土地资源比重不同,其中比重最大的是什么?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比重较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如何?(勾画批注记忆)3.读68-69页文字和图,勾画并记忆三种土地的分布位置(结合地图记忆)(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天然林地:分布在哪?林地:人工林和次生林:分布?西北和华北林地很少(3)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8页第2段)难利用的土地分布在哪?(勾画批注)4.读课本70页,勾画并记忆各地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理解原因)(1)东部季风区:生产力____,集中了全国92%左右的_____和_____。其中南方多____田,北方多_____地;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2)西北内陆:干旱,以_______________为主。(3)青藏高原:高寒,土地生产力_______。5.通过完成70页活动题,学会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示:结合微课理解,在地图中落实,不必书写)学案内容6.读课本P70-P72部分,在课本上勾画并批注我国三种土地资源①存在的问题②产生原因③采取措施。理解并尝试复述。7.勾画并默写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二、观看微课《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要求:观看微课时,注意记笔记,并且记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三、小组合作学习1.组长主持,按一定的发言顺序,讨论学案上的疑难问题和以下合作探究题目:【合作探究一】(1)结合中国、美国、印度地形图和课本66页活动题资料,看三个国家,中国的国土面积最大,为什么中国的耕地面积最小呢?(从地形、气候方面考虑)有人说我国“地大物博”,也有人说我国“地大物薄”,为什么?【合作探究二】假如你是此地的土地规划师,请为此地出谋划策。A地坡度较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B地地势起伏小,牧草茂盛;C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1)下图中的ABCD四地会是什么土地利用类型呢?(选填:耕地、林地、草地、内陆水域)(2)为了充分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四地该如何发展农业呢?(选填: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渔业)
学案内容【合作探究三】下面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土地利用问题?你能说说有哪些解决方法吗?【训练展示】1.我国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①东北地区②东南丘陵地区③西南林区④经济发达地区⑤人口稠密地区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③2.下列地形区与其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A.内蒙古高原——耕地B.东北平原——草地C.青藏高原——耕地D.大兴安岭——林地3.据2011年统计数字,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173万公顷。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占比重最大B.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C.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D.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面积很少,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学案内容4.由甲到丙反映出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A.城镇建设挤占 B.水土流失严重 C.风沙危害加剧 D.土地污染严重5.对于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A.依法用地、规划用地B.禁止乱占耕地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D.因地制宜利用土地拓展延伸:6.假如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措施:沙漠、戈壁雪山a、______a、______b、______b、______c、______c、______提示:如核试验基地、军事演习基地、开展体育运动、利用淡水资源等。【课外拓展】全国土地日,是每年6月25日。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2012年6月25日,第二十二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3年6月25日,第二十三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2014年6月25日,第二十四个全国土地日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2015年6月25日,第二十五个全国土地日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2016年6月25日,第二十六个全国土地日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中国的土地资源》学情分析学生知识储备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三章内容,在通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对空间概念比较清晰,对地理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更加理解了地理学科看图思考的学科特性,对地图教学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在让学生分析地图时,对他们来说不是太难。再加上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一、二章的学习,对中国的区域位置、自然环境都有了了解,通过对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的学习后,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已经比较清楚,知道土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这为这节的学习都做了很好的铺垫,尤其是在分析地形和气候对土地资源分布的影响问题时,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但是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类型及中国的土地资源情况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和分析资料。学生能力分析: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不同区域的图表对比理解起来任然有困难,对地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的总结也不能准确描述,尤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措施能力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的共同配合,通过老师提供丰富的图文资料,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并且需要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授课过程中加以指导点拨。学生思想分析:八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承上启下的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生生理、心理变化日趋明显。八年级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的特点。而生理特征、学生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和矛盾的冲突,使学生表现出异常的行为特征。初中教育阶段,八年级是关键时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要尤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鼓励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其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学生的现有的设备技术:我们的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电脑、电子白板和上网条件,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下载老师录制的微课,做课后巩固练习等,这都为本节课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供了条件。《中国的土地资源》效果分析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学案批改、当堂检测等手段,我现将本节课的效果分析如下:通过课堂观察、跟踪训练、学案批改等手段,发现学生在自学阶段对地图的勾画不够,个别指导后有所改善,所有同学都能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关键词、句,能抓住本节的重点,并且能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在自己学教材和观看微课后,大部分同学基本掌握了学习目标要求的“说出我国基本国情”,“记住各类土地资源的比重”“指图说出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这通过课中的指图说是什么土地类型,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记忆类知识掌握的挺好。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对原因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如探究一看图分析为什么我国耕地资源比美国和印度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地图,能初步总结我国耕地资源少的原因,并且能区分耕地总量少和人均少的不同原因,这通过课堂中的跟踪训练,学生回答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很好。通过合作探究后的展示,可以看出对“了解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能够看出问题,但具体的原因分析还需要合作解决,具体措施的提出也能提出基本思路,但有可能不完善,但通过老师补充、整理,学生也有了总体把握。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学生能够明确我国为什么把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通过老师的视频资料补充,和学生的阅读材料,大部分学生可以记住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最后的通过学生完成的学案和当堂检测题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本节的知识掌握的都较好,并且能够当堂记住相关基础知识,部分同学学会了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来找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部分同学学会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方法。当堂检测第1、2题注重基础知识考察,3、4、5题注重读图能力的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第6题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前5题回答的都较好,最后一道题有部分同学不会分析,思路较窄,可见还要多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总之,通过各种手段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最好,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大部分能理解应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基本的认识,希望他们能更好的内化运用。《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地理的自然环境之后,继中国的自然资源总的介绍了自然资源后的展开学习,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土地资源特点和问题及保护措施,是为后段的区域地理学习打基础,所以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包括“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有总量大、类型齐全、分布不均、难以利用土地的比重较大等。在各种土地类型的教学中,可突出耕地的特点及利用保护问题。我国耕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小和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这两个特点,可通过与世界主要国家如印度和美国的比较进行说明。耕地的利用保护问题,可结合具体实例,尤其是当地的实际情况,理解我国为什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需要用到土地资源分布、一些国家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等数据、地图、统计图表,以及一些事例,“标准”将这些都归为“资料”。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人多地少”部分,教材正文讲述了土地的重要性,阐明了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为深化对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教材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就我国与美国、印度的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以及我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进行比较。为便于“活动”的开展,教材特意降低了“活动”的难度,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进行提示。为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教材刻意呈现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统计图。我对这部分教材处理的过程中加入了印度和美国及中国的地形图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土地资源中耕地所占比重小的问题,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且利用跟踪训练测试学生的掌握理解情况,又通过变式训练检测学生理解我国人均耕地少的原因。在“类型齐全”部分,教材正文阐述了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介绍了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类型所占的比重和面积大小情况,以及难以利用土地的比重和分布情况。在这部分内容中,教材穿插了一幅“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和一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构成特点。“活动”要求联系已学的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知识来回答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中国土地资源分布”两幅图来思考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读图训练。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完成。在“区域差异明显”部分,教材正文从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和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我国土地类型的分布状况,教材安排了“中国耕地分布”、“中国林地分布”和“中国草地分布”3幅地图。这个部分的“活动”1侧重于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为教师教学提供及时反馈;“活动”2要求结合“中国地形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意在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讲述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时,考虑到这个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若采用“活动”探究的方式来呈现,可能会给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因而教材采用正文方式,联系已学的气候、地形知识,阐明了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区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因这个部分读图内容较多,为了避免枯燥,活跃课堂气氛,“活动”3提供了一个“种树好还是种草好”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讨论,这既是对图3-14“中国林地分布”中人物对话内容的回应,也巧妙地渗透了因地制宜的观念。本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通过学生先自学课本教材,再观看微课,最后再学生看图认土地类型等一系列活动完成教学。在“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部分,教材正文分别讲述了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并提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为激发学生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教材安排了一则“18亿亩:中国耕地保护的‘红线’”的“阅读”材料。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为什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教材结合宁夏硒砂瓜种植、农村闲置或废弃土地利用等材料设计了相关“活动”。这些“活动”材料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巧妙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用图的编排上,本节教材采用由合到分的模式,即先呈现一张土地资源分布图,再用单要素图来表示各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状况,很好地降低了读图的难度。这样的编排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中国的土地资源》课前自主学习学案1.读66页总结我国人口和土地基本国情是?2.读67、68页课文和右侧饼状图,说出中国土地资源构成的特点:类型齐全,各类土地资源比重不同,其中比重最大的是什么?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比重较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如何?(勾画批注记忆)3.读68-69页文字和图,勾画并记忆三种土地的分布位置(结合地图记忆)(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天然林地:分布在哪?林地人工林和次生林:分布?西北和华北林地很少(3)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8页第2段)难利用的土地分布在哪?(勾画批注)4.读课本70页,勾画并记忆各地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理解原因)(1)东部季风区:生产力____,集中了全国92%左右的_____和_____。南方多____田,北方多_____地;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2)西北内陆:干旱,以_______________为主。(3)青藏高原:高寒,土地生产力_______。5.通过完成70页活动题,学会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示:结合微课理解,在地图中落实,不必书写)6.读课本P70-P72部分,在课本上勾画并批注我国三种土地资源①存在的问题②产生原因③采取措施。理解并尝试复述。7.勾画并默写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土地资源》课上合作探究题目【合作探究一】(1)结合中国、美国、印度地形图和课本66页活动题资料,看三个国家,中国的国土面积最大,为什么中国的耕地面积最小呢?(从地形、气候方面考虑)有人说我国“地大物博”,也有人说我国“地大物薄”,为什么?【合作探究二】假如你是此地的土地规划师,请为此地出谋划策。A地坡度较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B地地势起伏小,牧草茂盛;C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1)下图中的ABCD四地会是什么土地利用类型呢?(选填:耕地、林地、草地、内陆水域)(2)为了充分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四地该如何发展农业呢?(选填: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渔业)【合作探究三】下面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土地利用问题?你能说说有哪些解决方法吗?
《中国的土地资源》当堂训练1.我国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①东北地区②东南丘陵地区③西南林区④经济发达地区⑤人口稠密地区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③2.下列地形区与其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A.内蒙古高原——耕地B.东北平原——草地C.青藏高原——耕地D.大兴安岭——林地3.据2011年统计数字,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173万公顷。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占比重最大B.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C.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D.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面积很少,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4.由甲到丙反映出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A.城镇建设挤占 B.水土流失严重 C.风沙危害加剧 D.土地污染严重5.对于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A.依法用地、规划用地B.禁止乱占耕地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D.因地制宜利用土地拓展延伸:6.假如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措施:沙漠、戈壁雪山a、______a、______b、______b、______c、______c、______提示:如核试验基地、军事演习基地、开展体育运动、利用淡水资源等。《中国的土地资源》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课后反馈和资料整理,我有如下收获:提高了我对现代教学手段应用的熟练程度,在课上使用的创课学堂平台,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让我更加相信今后的教育一定要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让我在情境教学的道路上有了进步,虽然本节课只有两个情境创设,一是让学生当规划师,二是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保护土地的措施,但是从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当创设情境教学时,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参与课堂,把课堂更好的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资料,能帮助他们分析理解。通过数次学案的修改、课件的修改、教学设计的修改,使我的整体教学思路都有了一步步的提升,开始我给学生提供的资料比较少,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没有依据,积极性不高,但最终给学生提供更多资料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这给了我很深的启发,让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多提供辅助资料,让他们通过分析图表、文字资料来更准确的了解实际,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不仅是在前段的自学质疑,还是后段的合作探究,学生都是主体,前面主要是学生自学,后面在老师的问题引领下,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从了解表象,到深入原因,到发现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这都体现了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老师在课堂上成为一个引领者,组织者,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推进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说出解决办法。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课堂中可以延续使用的方法。每堂课都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习总书记提出教育要“立德树人”,而我们立德树人的基础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本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自身的实际行动做起来保护资源,从而树立正确的土地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地协调观,拓展到让学生学会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发展农业,这对我们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我要注意以后每堂课都要渗透德育教育。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如何提活跃课堂气氛,如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我还有待提高,我要多学习,要更有激情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在学生讨论后的小组展示阶段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发言,让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感觉有些学生意犹未尽,前两个探究题目可以多几个小组发言,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我没有及时发现。《中国的土地资源》课标分析本课为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对应课标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资料应该包括各种地图、图表、文字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