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五刑制的形成与演变_第1页
封建五刑制的形成与演变_第2页
封建五刑制的形成与演变_第3页
封建五刑制的形成与演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封建五刑制的形成与演变王宏治一、奴隶制的五刑中国古代封建制的五刑,渊源于奴隶制的五刑,据文字记载,可上溯到虞舜时期。《尚书·舜典》:“汝作士,五刑有服。”孔颖达疏曰:“汝作士官治之,皆能审得其情,致之五刑之罪,受刑者皆有服从之心,言轻重得中,悉无怨恨也。”《尚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以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故大者陈诸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次,是无隐也。”《尚书·吕刑》也说舜时:“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此“五虐之刑”,为劓、刵、椓、黥及杀。这可以说是原始的五刑形态。西周时,奴隶制的五刑已经定型。《周礼·秋官·大司寇》: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西周刑法制度是“刑名之制”,以罪丽于刑,丽是附的意思,附丽也。《吕刑》改定刑罪之条数,定:“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罪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吕刑》是周穆王时吕侯所制。此时,距《周礼》所记载的周初刑制已逾一百余年。吕侯制《吕刑》,是对周初刑制进行的一次改革。从这次改革可以看出,它扩大了墨刑、劓刑等轻刑的适用范围,各由五百增至一千,倍于周初;将刖刑改称为剕,其条目仍为五百;宫刑由五百减至三百,大辟(死刑)由五百减至二百。总的来说,具有轻刑的倾向。这是周代“明德慎罚”思想在刑罚制度发展上的反映。(有关奴隶制五刑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可参见《中国刑法史稿》第43~49页,《中国刑法史纲》第72页。)古代统治者将此五种刑罚神化,与阴阳五行结合,使之象征“天授”。如《白虎通义·五刑解》:刑所以五何?法五行也。大辟法水之灭火;宫者,法土之壅水;膑者,法金之刻木;劓者,法木之穿土;墨者,法火之胜金。从奴隶制的五刑看,大辟为死刑,其余四种均为肉刑,可以说奴隶制的五刑是以肉刑为核心的刑罚制度。那么,以墨、劓、刖、宫、大辟为主要方式的奴隶制五刑是如何发展成为封建五刑的呢?我们不妨逐条探讨。二、流刑蔡枢衡先生说:“三皇时代只有扑柣和放逐,没有死刑和肉刑。”说明放逐是最古老的刑罚手段之一,几乎可以远溯到史前时代。奴隶制时期除了主刑墨、劓、刖、宫、大辟外,还有流刑、徒刑、罚赀及赎刑、鞭扑等附加刑。封建五刑除死刑外,其余四种刑罚都是从奴隶制时期的附加刑中产生、发展而来的。流刑的起源与五刑几乎同时,故与五刑一样古老。《尚书·舜典》中有“流宥五刑”及“五流有宅”的记载。孔安国传曰:“谓不忍加刑,则流放之。”孔颖达疏曰:“其有不忍刑其身者,则断为五刑而流放之。”如此看,流刑是一种减刑,是对死刑或其它肉刑的宽宥、减轻刑。流刑出现,也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尚书·舜典》记载舜与周边部落大战,胜利后,“流共公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这里,流、放、窜、殛,都是流放、驱逐的意思。殛与极通,是极边、极远的意思,即意味着放逐。但在古代社会早期,流刑更具有驱逐出境的味道,将个人、或整个部落逐出自己占有的势力范围。从战争意义讲,就是胜利者赶走了失败者;从个人意义讲,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人一旦离开了群体,就很难靠个人力量单独生存下去。流刑尽管说是死刑的赦免刑,是五刑的宽宥处罚,仍属于重刑。春秋、战国时期,流刑普遍施行,如楚国有“屈原放逐”;秦国流刑称为迁、徙,有“不韦迁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长安君反,死屯留,迁其民于临洮”;“三十三年,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索引:“徙有罪而谪之,以实初县。即自榆中属阴山,为三十四县是也。”自亲昭王以来,“赦罪人迁之”的记载史不绝书,迁徙已经成为法定的刑罚制度。一般用于“赦死从流”,或将犯有重大罪行者的家属及族人,迁徙到边远地区,或新开发的区域。汉代基本上沿用秦制,称为“徙边”,往往用于死刑的减轻处置,是减刑。魏晋南北朝仍沿用了一段时间。将流刑列入五刑,始于后魏。北魏之流刑无里程远近之差,一律加鞭笞一百,称“投于边裔”。北齐仍如此,称“远流”、“远配”。北周改定流刑之制,始有道里之差,共分五等,自二千五百里到四千五百里,每等差五百里,称为:卫服、要服、荒服、镇服、蕃服。隋代对流刑加以改定,更加务实,由五等减为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并分别加劳作二年、二年半、三年。隋制定《开皇律》时,尚未统一中国,北周的五等流,最远达到四千五百里,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隋律》较比从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唐朝流刑基本上从隋制,但也几经改进,贞观修律,流刑仍定为三等,里数比隋增加,服役期减少。三流为: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俱服役一年。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曾将武德年间定律时规定的一部分死刑,约五十余条,减死,改为“断右趾”。从刑罚轻重看,是将死刑减为肉刑;从刑罚体系看,又将刚刚建立起来的刑罚体系——五刑制度打乱,在死刑与流刑之间夹杂一“断右趾”,使肉刑得以恢复。唐太宗的本意是从“仁政”出发,却把五刑体系破坏了。在一些官员的劝谏下,又将“断右趾”改为“加役流”,即在流刑的最高等级,三千里上加居役三年,役满后三年听其返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配流制度。三、徒刑徒刑出现的比流刑要晚些,但在奴隶制时期已有了最早的徒刑制度。实际上,凡是受肉刑的犯人,都要从事一定的工作,执行劳役。如《周礼·秋官·掌戮》:“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阙,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积。”说明奴隶制时代,对罪犯判处肉刑后,同时还要束缚其自由,附加罚处劳役。此外,西周时还有相当于监狱的“圜土”之制。《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圜土收教罢民,凡害人者,置之圜土而施职事焉。”又《周礼·秋官·司圜》:“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虽出三年不齿。其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所谓“罢民”,一是指“无授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