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一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关于依法治国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只需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即可实现依法治国
B.依法治国仅要求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机关和官员的权力,而无需约束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C.依法治国要求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应将法律作为主要的、排他性的手段
D.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答案】D
【考点】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
【解析】
A选项错误。仅有法律体系并不能建成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涉及到立法、法律实施、法律监督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本选项错误。
B选项错误。在我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也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故B选项错误。
C选项错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共同发挥法律和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因此不能把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排他性”手段。C选项错误。
D选项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正确。
2、关于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社会成员要知法、信法、守法、用法,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
B.依法治国需要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实践结合起来
C.实现依法治国的首要目的是运用法律手段加快解决公共卫生保障、文化教育、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现实问题
D.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
【答案】C
【考点】本题的考点涉及到坚持依法治国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两个基本原则,依法治国的目的,以及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解析】
A选项正确。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社会成员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意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社会基础。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中依法治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需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B选项正确。
C选项中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公共卫生保障等现实问题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工作,不是首要目的,C选项错误。
D选项依法治国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守法,用法治思维推动和深化改革,D选项正确。
3、某市实行电视问政,市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人以电视台开设的专门栏目为平台,接受公众质询,以此“治庸问责”,推动政府积极解决市民关心的问题。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治是“治权之治”,电视问政有利于强化人民群众对官员的监督
B.电视问政体现了高效便民的原则
C.电视问政是“治庸问责”的有效法律手段
D.电视问政有助于引导市民规范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答案】C
【考点】执政为民
【解析】
A选项正确。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要建立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要扩大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有序参与,强化人民群众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广泛监督,同时重视和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本题中的电视问政,显然有利于强化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故A项正确;
B项正确。高效便民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行电视问政,有利于推动政府积极解决市民关心的问题,显然体现了高效便民原则。
C项错误。电视问政是“治庸问责”的手段,但并非“法律手段”。
D项正确。电视问政有利于引导广大公民规范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4、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执法为民的理念?
A.某市公安局为派出所民警制作“民警联系牌”,悬挂在社区居民楼入口处,以方便居民联系
B.某省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
C.某县政府通过中介机构以有偿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D.某区法院为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推行“网上立案”、“社区开庭”等措施
【答案】C
【考点】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解析】
A选项正确。执法为民要求切实做到便民利民,制作“民警联系牌”体现了方便警民联系的初衷。A选项正确。
B选项正确。积极推进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是尽可能为人民群众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各种便利。体现了执法为民原则。B选项正确。
C选项错误。执法为民要在不损害实质性法律利益和不违反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人民群众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各种便利,政府信息应该公开,通过中介机构有偿提供政府信息的做法不符合执法为民的原则。C选项错误。
D选项正确。执法为民意味着各执法和司法机关不断改革和完善各种执法程序和执法手续,科学、合理地设置执法流程,减少当事人的成本和讼累,D的做法符合这一原则,正确。
5、某市检察院运用电子设备双路监控,同步录音录像,监督检察官办案过程,推动理性文明执法。关于理性文明执法,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精神
B.有助于树立法治的权威
C.有助于实现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双重目标
D.要求执法机关从有利于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讲究执法方法。为此,可突破法律规则和程序的要求办案
【答案】D
【考点】理性文明执法
【解析】
A项正确。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执法为民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精神贯彻和体现在具体的法治实践中。理性文明执法,就是从有利于人民群众出发实施执法行为,冷静应对处置各种矛盾和冲突,遵守执法程序,讲究执法
方式,改善执法态度,注重执法艺术,始终做到仪容整洁、言行文明、举止得当、尊重他人,使各种执法活动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充分理解和接受。
B项正确。从理性文明执法中,人民群众可以明确地意识到他们在法治社会中的主体地位,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在法治社会中所得到的保障和维护,从而有利于树立法治的权威。
C项正确。某市检察院运用电子监控,同步录音录像,监督检察官办案过程,保障了犯罪嫌疑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并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从而有力地打击犯罪。
D项错误。依法治国原则要求执法机关办案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不得突破法律规则和程序的要求,故D项说法错误。
6、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
A.某市公安局对年纳税过亿的企业家的人身安全进行重点保护
B.某法官审理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主动到医院咨询相关的医学知识,调查纠纷的事实情况,确保案件及时审结
C.某法院审理某官员受贿案件时,考虑到其在工作上有重大贡献,给予从轻处罚
D.某县李法官因家具质量问题与县城商场争执并起诉商场,法院审理后认为无质量问题,判决李法官败诉
【答案】D
【考点】公平正义
【解析】
A项错误。公平正义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公安局以纳税多少来作为是否对其人身安全进行重点保护的标准,此种标准显然违反公平正义理念,不选。
B项错误。公平正义要求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B项中,某法官在庭审外主动到医院咨询、调查,未充分听取纠纷双方的意见,而只偏听医院一方意见,有违程序正当原则,违反公平正义理念,不选。
C项错误。公平正义要求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C项中,某法院给予从轻处罚时考虑某官员工作上的贡献与案件无关,有违公平正义理念。排除C项。
D项正确。D项中,因无质量问题,故法院判决李法官败诉,没有因为其法官身份而给予特别对待,而是依法判决,故符合公平正义理念。
7、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下列哪一做法符合服务大局的理念?
A.某市规定只有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才可申请出租车牌照
B.某省工商局开展为本省旅游岛建设保驾护航的执法大检查活动
C.某县环保局为避免工人失业,未关停污染企业
D.某县法院拒绝受理外地居民起诉本地企业的案件
【答案】B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中的服务大局理念
【解析】
依法治国需要更好的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以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从这一原理出发,可以发现:
A选项的做法错误。该市的规定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
B选项的做法正确。该省工商局通过执法大检查清理不规范的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为经济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C选项的做法错误。该县环保局为避免失业未依照环境法的规定关停污染企业,未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损害了社会的生态利益,是一种行政不作为的违法行为。
D选项的做法错误。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必须按照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受理案件,服从法律这个大局,不能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
8、关于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党的领导理念可以追溯到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
B.应将党所倡导的政治文明充分体现在对法治实践活动的领导之中
C.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集中体现在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
D.党对法治事业的组织领导,主要是指党在宏观上把握好法治发展和运行的方向,而不是通过组织建设对法治实践活动进行监督
【答案】D
【考点】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解析】
A选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过程,党的领导理念可以追溯到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
B选项正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应将党所倡导的政治文明充分体现在对法治实践活动的领导之中。
C选项正确。根据《决定》的基本精神,党的领导并不是具体法律事务的直接领导和办理,而集中体现在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
选项D说法错误。根据《决定》的基本精神,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健全党对法治各项工作的监督机制,包括各国家机关内部的党委监督、党作为社会组织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的监督等。
9、法律谚语:“平等者之间不存在支配权。”关于这句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平等的社会只存在平等主体的权利,不存在义务;不平等的社会只存在不平等的义务,不存在权利
B.在古代法律中,支配权仅指财产上的权利
C.平等的社会不承认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法律禁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奴役
D.从法理上讲,平等的主体之间不存在相互的支配,他们的自由也不受法律限制
【答案】C
【考点】法律的平等原则
【解析】
“平等者之间不存在支配权”,意指法律关系平等的主体之间,一方对另一方并不拥有支配权,即不存在一方支配另一方的情况,双方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由此:
A选项错误。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一方享有的权利以另一方履行义务为基础,反之亦然。
B选项错误。在古代社会,如奴隶社会,奴隶不具有法律上的人格,被视为物,奴隶主拥有对奴隶人身的支配权;封建社会中,佃农也对地主存在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地主对佃农有一定的人身处置权。
C选项正确。现代社会,公民之间存在着平等的法律地位,拥有平等的人格权,不承认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绝对人身依附关系,同样禁止一个人奴役另一个人。
D选项错误。平等主体的自由既受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限制,且仅受法律的限制。
10、《婚姻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关于该条款规定的规则(或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任意性规则
B.法律原则
C.准用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答案】A
【考点】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解析】
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
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婚姻法》第十九条第1款包含了道义助动词“可以”,允许夫妻双方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及婚前财产的归属。A选项正确。
本条具有明确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不是法律原则。B选项错误。
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本条文直接规定了夫妻间约定财产的范围,不需要再引用其他条文,因此不是准用性规则,C选项错误。
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本条夫妻双方约定财产是一种权利而非不作为义务。D选项错误。
11、韩某与刘某婚后购买住房一套,并签订协议:“刘某应忠诚于韩某,如因其婚外情离婚,该住房归韩某所有。”后韩某以刘某与第三者的QQ聊天记录为证据,诉其违反忠诚协议。法官认为,该协议系双方自愿签订,不违反法律禁
止性规定,故合法有效。经调解,两人离婚,住房归韩某。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该协议仅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
B.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能仅被看作是一种内心活动,而应首先被视为可能在法律上产生后果的行为
C.法律禁止的行为或不禁止的行为,均可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
D.法官对协议的解释符合“法伦理性的原则”
【答案】A
【考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行为,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解析】
A选项错误。刘某与韩某签订的协议合法有效,因而既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又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故A项的说法错误,为本题的正确选项。
B选项正确。意思表示,是将企图发生一定的私法上效果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故B项正确。
C选项正确。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首先须有法律规则,其次必须存在法律事实。依是否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以当事人意志为核心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产生违法行为,破坏了法律所保护的第一性法律关系,引
起第二性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的产生。实施法律不禁止的行为,引起调整性法律关系的产生。故C项表述正确。
D选项正确。所谓法律伦理性的原则就是法律和道德共享的原则,婚姻法中夫妻之间互负忠诚义务的规定属之,故D项的表述正确。
12、赵某与陈女订婚,付其5000元彩礼,赵母另付其1000元“见面礼”。双方后因性格不合解除婚约,赵某诉请陈女返还该6000元费用。法官根据《婚姻法》和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相关规定,认定该现金属彩礼范畴,按照习俗要求返还不违反法律规定,遂判决陈女返还。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法官所提及的“习俗”在我国可作为法的正式渊源
B.在本案中,法官主要运用了归纳推理技术
C.从法理上看,该判决不符合《婚姻法》第19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之规定
D.《婚姻法》和《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均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答案】D
【考点】正式的法的渊源和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法律推理,法的规范性
【解析】
A选项错误。“习俗”在我国仅可作为法的非正式渊源。故A项错误。
B选项错误。我国实行制定法,法律推理的大前提是法律规则,小前提是具体案件事实,这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的推论过程,因此,在本案中,法官主要运用了演绎推理,故B项错误。C选项错误。赵某与陈女并未结婚,仅仅订婚而已,故本案不能适用《婚姻法》第19条规定,故C项错误。
D选项正确。《婚姻法》属于法律,《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属于司法解释,均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针对同类人或事被反复适用。故D项正确。
13、李某在某餐馆就餐时,被邻桌互殴的陌生人误伤。李某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1款中“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
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的规定,餐馆应负赔偿责任,据此起诉。法官结合该法第7条第2款中“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规定来解释第7条第1款,认为餐馆对商品和服务之外的因素导致伤害不应承担责任,遂判决李某败诉。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李某的解释为非正式解释
B.李某运用的是文义解释方法
C.法官运用的是体系解释方法
D.就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优先性而言,存在固定的位阶关系
【答案】D
【考点】法律解释方法,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
【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A选项正确。法律解释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非正式解释是指不具有解释权的人作出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李某的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故A项表述正确。
B选项正确。所谓文义解释,是指按照日常的、一般的或者法律的语言使用方式清晰地描述制定法的某个条款的内容。李某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1款的理解显然属于文义解释,故B项表述正确。
C选项正确。所谓体系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法官结合第2款的规定来解释第1款,显然运用的是体系解释方法,故C项正确。
D选项错误。不同法律解释方法之间存在一个位序或位阶关系。但该位阶关
系是初步的,其所确定的各种方法之间的优先性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即这种优先性关系是可以被推翻的。不过,法律人在推翻时,必须要充分地论证,提供更强的理由。故D项表述错误,应选。
14、2012年,潘桂花、李大响老夫妇处置房产时,发现房产证产权人由潘桂花变成其子李能。原来,早在七年前李能就利用其母不识字骗其母签订合同,将房屋作价过户到自己名下。二老怒将李能诉至法院。法院查明,潘桂花因精神障
碍,被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据此,法院认定该合同无效。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李能的行为违反了物权的取得应当遵守法律、尊重公德、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
B.从法理上看,法院主要根据“法律家长主义”原则(即,法律对于当事人“不真实反映其意志的危险选择”应进行限制,使之免于自我伤害)对李能的意志行为进行判断,从而否定了他的做法
C.潘桂花被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对法律关系主体构成资格的一种认定
D.从诉讼“争点”理论看,本案争执的焦点不在李能是否利用其母不识字骗其母签订合同,而在于合同转让的效力如何认定
【答案】B
【考点】法律原则,法律关系主体,法律适用的一般原理
【解析】
A选项正确。《物权法》第7条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
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李能利用其母不识字骗签合同,将房屋作价过户到自己名下,显然违反该条规定,故A项正确。
B选项错误。在本题,“法院查明,潘桂花因精神障碍,被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据此,法院认定该合同无效。”很显然,法院是基于潘桂花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否认转让合同效力,而非“对李能的意志行为进行判断,从而否定了他的做法”,故B项错误。
C选项正确。公民和法人要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对潘桂花行为能力经鉴定,认定其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资格应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C项正确。
D选项正确。根据《合同法》第47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房产转让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二老怒将李能诉至法院,是为解决房产究竟谁享有所有权的争议。而该争议的解决,关键点就在于转让合同的效力如何,故D项正确。
15、范某参加单位委托某拓展训练中心组织的拔河赛时,由于比赛用绳断裂导致范某骨折致残。范某起诉该中心,认为事故主要是该中心未尽到注意义务引起,要求赔偿10万余元。法院认定,拔河人数过多导致事故的发生,范某本人也有过错,判决该中心按40%的比例承担责任,赔偿4万元。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范某对案件仅做了事实描述,未进行法律判断
B.“拔河人数过多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一语句所表达的是一种裁判事实,可作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
C.“该中心按40%的比例承担责任,赔偿4万元”是从逻辑前提中推导而来的
D.法院主要根据法律责任的效益原则作出判决
【答案】C
【考点】法律适用的一般原理,法律责任
【解析】
A选项错误。“范某起诉该中心,认为事故主要是该中心未尽到注意义务引
起,要求赔偿10万余元”,范某很显然进行了法律上的判断:“事故主要是该中心未尽到注意义务引起”是其诉求依据,“要求赔偿10万余元”是其诉求内容。故A项表述错误。
B选项错误。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法律规定,小前提是案件事实。“拔河人数过多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是对案件事实的概括,应属于小前提,故B项错误。
C选项正确。法院的裁判结果作为一种法律决定是法律推理的结果,从大前提、小前提推导而来的,C选项正确。
D选项错误。归责原则中的公正原则,要求责任与违法或损害相均衡;效益原则,是指在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时,应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讲求法律责任的效益。法院根据当事人过错大小分配责任,与体现成本收益的效益原则无关,体现的是公正原则,故D项错误。
16、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B.《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C.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D.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
【答案】B
【考点】西周的法律制度
【解析】
A项错误“德主刑辅”的政治法律主张是汉代提出。
B项正确。
C项错误,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非C项中的“书约”。
D项错误,西周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非D项所说的子女平均继承制。
17、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中表示:“此次编辑之旨,约分四端:(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四)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关于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适的?
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坚持德治、排斥法治
D.抛弃传统、尽采西说
【答案】B
【考点】大清民律草案
【解析】
本题考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题干中“(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体现了“中学为体”,“(二)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体现了“西学为用”,可知,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选B。
18、“名例律”作为中国古代律典的“总则”篇,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法经》六篇中有“具法”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
B.《晋律》共20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
C.《北齐律》共12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
D.《大清律例》的结构、体例、篇目与《大明律》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
【答案】C
【考点】中国古代律典
【解析】
A项正确,《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具法》置于末尾,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刑法典中的总则。
B项正确,西晋泰始三年,晋武帝对汉魏法律继续改革,诏颁《晋律》,精简法律条文,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故B项正确。
C项错误,《北齐律》共12篇,其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
刑法总则;精练了刑法分则,使其成为11篇,即禁卫、户婚、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但并未对律文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故C项“《北齐律》…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的表述错误。
D项正确,《大清律例》共7篇,于乾隆年间颁行,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部传统成文法典,其结构、形式、体例、篇目与《大明律》基本相同,共分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部分。
19、中国历史上曾进行多次法制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关于这些法制变革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秦国商鞅实施变法改革,全面贯彻法家“明法重刑”的主张,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以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B.西汉文帝为齐太仓令之女缇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的行为所动,下令废除肉刑
C.唐代废除了宫刑制度,创设了鞭刑和杖刑,以宽减刑罚,缓解社会矛盾
D.《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
【答案】C
【考点】法制变革
【解析】
A项正确。秦国商鞅变法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主张“轻罪重刑,重罪不来”、“不赦不宥,凡有罪者皆应受罚”,大大加重量刑幅度,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措施。故A项正确。
B项正确。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其小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并指出肉刑制度断绝犯人自新之路的严重问题。文帝为之所动,开始刑罚改革,下令废除肉刑。故B项正确。
C项错误。南北朝时期,北魏规定鞭刑和杖刑,北朝、南朝相继宣布废除宫刑。并非C项所说“唐代废除宫刑,创设鞭刑和杖刑”。
D项正确。清廷于1911年1月25日正式公布《大清新刑律》。虽然《大清新刑律》仍保持着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但它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惟一内容;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形式,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5
条;确立了新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刑法制度,如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等。故D项正确。
20、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关于我国宪法与公平正义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树立与强化宪法权威,必然要求坚定地守持和维护公平正义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公平正义在宪法中的重要体现
C.宪法对妇女、老人、儿童等特殊主体权利的特别保护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需要
D.禁止一切差别是宪法和公平正义的要求
【答案】D
【考点】宪法与公平正义的关系
【解析】
A项正确。公平正义的核心是制度的公平正义。因此,树立与强化宪法权威,必然要求坚定地守持和维护公平正义。
B项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全体成员能够按照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平正义在宪法中的体现。故B项正确。
C项正确。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弄清楚“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人的利益关系主体有三个层次:一是“人人”的层次,二是“公民”的层次,三是“弱者”的层次。从我国宪法的具体规定来看,我国宪法第4条第2款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
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第45条第3款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第49条第1款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第4款规定:“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这些对妇女、老人、儿童等特殊主体权利的特别保护的条款都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需要。
D项错误。宪法禁止的是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而非一切差别,合理的差别对待不违背宪法关于公平正义的要求。从我国宪法的具体规定来看,我国宪法并不禁止一切差别。
21、根据《宪法》的规定,关于宪法文本的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
B.《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的制定、修改制度
C.作为《宪法》的《附则》,《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D.《宪法》规定了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产生,两者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答案】D
【考点】宪法文本
【解析】
A项错误。《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
职权:(十四)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第8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宪法》明确规定了国际条约的缔结程序,但并未明确规定宪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故A项错误。
B项错误。《宪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表明《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的修改制度,但并未明确规定了宪法制定制度,故B项错误。
C项错误。宪法的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就附则的名称而言,有称暂行条款者,有称过渡条款者、最后条款、特别条款、临时条款者,也由直称附则或附录的。无论名称如何,都属于附加条款的范畴。《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文本的修改,并非宪法附则。我国现行宪法没有附则。故C项“《宪法修正案》作为《宪法》的《附则》”的表述错误。
D项正确。《宪法》第111条第1款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此款对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产生进行了规定,并表明两者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故D项表述正确。
22、关于宪法规范,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
C.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宪法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D.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相互结合为一体,是我国宪法规范的鲜明特色
【答案】B
【考点】宪法文本
【解析】
A项正确。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任何普
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因此,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项错误。宪法规范表现形式即宪法的渊源。我国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包括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等,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且法院不能直接适用宪法审理案件,故宪法判例不是我国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
C项正确。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表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
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宪法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一种,而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且其中一方通常总是国家或国家机关。因此,将宪法规范定义为:“宪法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宪法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并无不妥。故C项正确。
D项正确。根据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将宪法规范分为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权利性规范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义务性规范规定人
们必须或禁止做一定行为。如我国宪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4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即体现我国宪法规范将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结合为一体的鲜明特色。
23、近代意义宪法产生以来,文化制度便是宪法的内容。关于两者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广泛的文化权利和国家的文化政策
B.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文化权利
C.我国现行宪法对文化制度的原则、内容等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
D.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国家机关的文化教育管理职权和文化政策,是宪法文化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案】A
【考点】宪法与文化制度的关系
【解析】
A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其未对公民文化权利和国家的文化政策作广泛规定。
B项正确。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是最早使社会权作为基本权利进入宪法且加以详细规定的宪法,其不仅详尽地规定了公民的文化权利,而且明确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文化政策。
C项正确。我国现行宪法第19条至第24条分别对发展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医疗卫生体育事业、文化事业、培养专门人才、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即是我国现行宪法对文化制度的原则、内容等所做出的比较全面的规定。
D项正确。我国现行宪法第46条至第47条对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进行了规定,第89条第7项、第107条、第119条对文化教育管理职权进行了规定,是我国宪法文化制度的主要内容。
25、根据《宪法》的规定,关于国家结构形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看,我国有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两种地方制度
B.县、市、市辖区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审批
C.经济特区是我国一种新的地方制度
D.行政区划纠纷或争议的解决是行政区划制度内容的组成部分
【答案】D
【考点】国家结构形式
【解析】
A项错误。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看,我国有普通行政区划、民族自治地方区划、特别行政区划三种地方制度,而选项中只提到两种,故错误。
B项错误。《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第5条第2款规定:“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民政部备案。”据此,县、市的行政区域界限的重大变更通常由国务院审批,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经国务院授权的省级政府审批,B项表述仅提到由省级政府审批,故错误。
C项错误。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地方制度只有普通行政区划、民族自治地方区划、特别行政区划三种地方制度。经济特区属于普通行政区划,是我国在改革开
放中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而实行某些特殊政策的地区,并非一种独立的地方制度。
D项正确。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划分的机关、原则、程序及行政区域边界争议的处理等。故D项表述正确。
25、关于《宪法》对人身自由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B.生命权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属于广义的人身自由权
C.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
D.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答案】B
【考点】人身自由
【解析】
A项正确。《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B项错误。人身自由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则还包括与狭义人身自由相关联的生命权、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与公民个人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但我国《宪法》未明确规定生命权是公民基本权利,故B项错误。
C项正确。《宪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D项正确。《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6、根据《宪法》规定,关于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各专门委员会在其职权范围内所作决议,具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决定的效力
B.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
C.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的任期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任期相同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专门委员会的工作
【答案】D
【考点】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和调查委员会
【解析】
A项错误。《宪法》第70条第2款规定:“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可见,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是研究、审议和拟定有关议案,并不包括作出决议,更不能作出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等效力的决定。
B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35条第3款规定:“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补充任命专门委员会的个别
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由委员长会议提名,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可见,只有各专门委员会的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大会闭会期间任命。而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只能由全国人大任命,不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故B项所说“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错误。
C项错误。《宪法》第71条第1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并且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调查委员会是为调查特定问题的临
时委员会,任务完成即撤销。而《宪法》第60条第1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第66条第1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可见,调查委员会的任期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任期不相同。
D项正确。《宪法》第70条第2款规定:“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可见,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D项说法正确。
27、某品牌白酒市场份额较大且知名度较高,因销量急剧下滑,生产商召集经销商开会,令其不得低于限价进行销售,对违反者将扣除保证金、减少销售配额直至取消销售资格。关于该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维护品牌形象的正当行为
B.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C.价格同盟行为
D.纵向垄断协议行为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纵向垄断协议问题。依据《反垄断法》第14条规定,“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3)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
断协议。”本题中,某白酒公司与经销商达成协议,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属于纵向垄断协议,ABC错误,D项正确。
28、红星超市发现其经营的“荷叶牌”速冻水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拟采取的下列哪一措施是错误的?
A.立即停止经营该品牌水饺
B.通知该品牌水饺生产商和消费者
C.召回已销售的该品牌水饺
D.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发现安全问题食品的处理办法。依据《食品安全法》第53条第2款规定:“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认为应当召回的,应当立即召回。”ABD项正确,不选。C项考查召回,食品召回的主体是食品生产者,不是食品经营者,C项说法错误,应选。
29、根据现行银行贷款制度,关于商业银行贷款,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订立贷款合同,可采取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
B.借款合同到期未偿还,经展期后到期仍未偿还的贷款,为呆账贷款
C.政府部门强令商业银行向市政建设项目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有权拒绝
D.商业银行对关系人提出的贷款申请,无论是信用贷款还是担保贷款,均应予拒绝
【答案】C
【解析】
A项考查商业银行贷款合同的形式。依据《商业银行法》第37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应当约定贷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A项错误。
B项考查银行的呆账贷款问题。对此,《商业银行法》本身并无明确规定。我国目前按照国际标准,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不良贷款分为逾期贷款(借款合同到期未按期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不能收回的贷款)。本题中经展期后到期仍未偿还的贷款可能属于呆滞贷款,不一定就属于呆账贷款,B项错误。
C项考查政府是否有权要求银行贷款。依据《商业银行法》第41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要求其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C项正确。
D项考查银行对关系人的贷款问题。依据《商业银行法》第40条第1款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可见,对于关系人,担保贷款是可以发放的,只是对其条件有所限制。D项错误。
30、某建设项目在市中心依法使用临时用地,并修建了临时建筑物,超过批准期限后仍未拆除。对此,下列哪一机关有权责令限期拆除?
A.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B.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C.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D.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临时建筑的拆除。依据《城乡规划法》第44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不得批准。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临时建筑物超过批准期限后仍未拆除,应当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C项正确。
31、某央企位于某省的一家工厂,因严重污染环境,被责令限期治理。该厂逾期仍未完成治理任务,被责令停业。关于对该厂污染治理的行政处理的权限,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由所在市环保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省政府责令停业
B.由省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国务院责令停业
C.由省政府责令限期治理,省政府责令停业并报国务院批准
D.由国家环保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国务院责令停业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处罚。依据《环境保护法》第29条规定,“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中央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据此,责令央企限期治理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环境保护法》第39条规定:“对经限期治
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责令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ABD错误,C项正确。
32、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缔约国,阮某为甲国派驻乙国的领事官员。关于阮某的领事特权与豁免,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如犯有严重罪行,乙国可将其羁押
B.不受乙国的司法和行政管辖
C.在乙国免除作证义务
D.在乙国免除缴纳遗产税的义务
【答案】A
【考点】领事官员的特权与豁免
【解析】
A项考查领事官员人身不得侵犯的内容。领事官员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包括接受国对领事官员不得予以逮捕候审或羁押候审,不得监禁或以其他方式拘束领事官员的人身自由,但对犯有严重罪行或司法机关已裁判执行的除外。可见,领事官员人身不得侵犯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所限制。A项正确。
B项考查领事官员管辖豁免的内容。领事官员执行职务行为,不受接受国的司法和行政管辖。但有以下例外:(1)因领事官员并未明示或默示以派遣国代表身份而订立契约所发生的诉讼。(2)第三者因车辆船舶或航空器在接受国内所造
成的意外事故而要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此外,领事官员主动起诉引起的与本诉直接有关的反诉不享受豁免。可见,领事官员不享有绝对的管辖豁免,只有执行职务行为不受接受国的司法和行政管辖,且执行职务行为在例外情况下也不享有管辖豁免。因此,B项错误。
C项考查领事官员是否有作证义务。在作证义务方面,领事享有一定的豁免。领事官员对其执行职务所涉及的事项没有作证或提供有关公文或文件的义务。除此之外,领事官员不得拒绝作证。但如果领事拒绝作证也不得对其施以强制或处
罚。可见,领事官员作证义务方面的豁免仅限于职务所涉事项。因此,C项错误,阮某除职务行为所涉事项外有作证义务。
D项考查领事官员免税的内容。领事免纳一切对个人和物的课税,包括国家的、区域的和地方的捐税,但间接税、遗产税、服务费等不在免除之列。因此,阮某在乙国不能免除缴纳遗产税的义务。D若错误。
33、甲国某航空公司国际航班在乙国领空被乙国某公民劫持,后乙国将该公民控制,并拒绝了甲国的引渡请求。两国均为1971年《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等三个国际民航安全公约缔约国。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劫持未发生在甲国领空,甲国对此没有管辖权
B.乙国有义务将其引渡到甲国
C.乙国可不引渡,但应由本国进行刑事审判
D.本案属国际犯罪,国际刑事法院可对其行使管辖权
【答案】C
【考点】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三个公约、国际刑事法院
【解析】
A项考查危害民航安全罪行的管辖权。根据1963年《东京公约》、1970年《海牙公约》及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等三个国际民航安全公约的规定,下列国家均拥有对于危害民航安全罪行的管辖权:航空器登记国;航空器降落地国,当犯罪嫌疑人仍在航空器内;承租人的营业地国或常住地国,当航空器是不带机组的出租;嫌疑人所在国;嫌疑人国籍国或永久居所国;犯罪行为发生地国;罪
行后果涉及国,包括受害人国籍国或永久居所国、后果涉及领土国、罪行危及其安全的国家;根据本国法行使管辖权的其他国家。本题中,甲国为航空器登记国,有管辖权;乙国为航空器登记国,有管辖权;丙国为犯罪行为发生地国,有管辖权。
B项考查各国对危害民航安全罪行是否有强制引渡的义务。三个国际民航安全公约规定,危害民航安全罪行是一种可引渡的罪行,但各国没有强制引渡的义务。国家可以依据引渡协议或国内法决定是否予以引渡。因此,B项错误。
C项考查或引渡或审判原则。三个国际民航安全公约规定,对危害民航安全罪行,如果嫌疑人所在国没有相关协议引渡义务,并决定不予引渡,则应在本国作为严重的普通刑事案件进行起诉,使此种行为受到惩处。因此,C项正确。
D项考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限于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犯罪,具体包括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侵略罪等几大类。危害民航安全罪行不属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因此,D项错误。
34、关于联合国国际法院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国际法院法官的选举不具有否决权
B.国际法院法官对涉及其国籍国的案件,不适用回避制度,即使其就任法官前曾参与该案件
C.国际法院判决对案件当事国具有法律拘束力,构成国际法的渊源
D.国际法院作出的咨询意见具有法律拘束力
【答案】A
【考点】国际法院
【解析】
A项考查国际法院法官的选举。《国际法院规约》第八条规定,“大会及安全理事会各应独立举行法院法官之选举。”《国际法院规约》第十条规定,“一、候选人在大会及在安全理事会得绝对多数票者应认为当选。二、安全理事会之投票,或为法官之选举或为第十二条所称联席会议人员之指派,应不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及非常任理事国之区别。三、如同一国家之国民得大会及安全理事会之绝对多数票者不止一人时,其中事最高者应认为当选。”可见,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于国际法院法官选举并无一票否决权。因此,A项错误。
B项考查国际法院法官的回避制度。《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属于诉讼当事国国籍之法官,于法院受理该诉讼案件时,保有其参与之权。”《国际法院规约》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法官曾以当事国一造之代理人、律师,或辅佐人,或以国内法院或国际法院或调查委员会委员,或以其他资格参加任何案件者,不得参与该案件之裁决。”可见,国际法院法官对涉及其国籍国的案件,不适用回避制度,但曾参与该案件的,需要回避。因此,C项错误。
C项考查国际法院判决的效力。《国际法院规约》第五十九条规定,“法院之裁判除对于当事国及本案外,无拘束力。”国际法院判决对案件当事国具有法律拘束力,但不构成国际法的渊源。C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D项考查国际法院咨询意见的效力。国际法院作出的咨询意见没有法律拘束力,但对于有关问题的解决以及国际法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D项错误。
35、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进行一项商事交易,约定适用英国法律。后双方发生争议,甲公司在中国法院提起诉讼。关于该案的法律适用问题,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如案件涉及食品安全问题,该问题应适用中国法
B.如案件涉及外汇管制问题,该问题应适用中国法
C.应直接适用的法律限于民事性质的实体法
D.法院在确定应当直接适用的中国法律时,无需再通过冲突规范的指引
【答案】C
【考点】直接适用的法
【解析】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故D正确。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排除适用、无需通过冲突规范指引而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
条规定的强制性规定:(一)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二)涉及食品或公共卫生安全的;(三)涉及环境安全的;(四)涉及外汇管制等金融安全的;(五)涉及反垄断、反倾销的;(六)应当认定为强制性规定的其他情形。”故A和B正确。应直接适用的强制性规定不限于民事性质的法律,还包括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比如该司法解释所列出的反垄断、反倾销和外汇管制领域的强制性规定就不是民事性质的法律。
36、根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和司法解释,关于外国法律的查明问题,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行政机关无查明外国法律的义务
B.查明过程中,法院应当听取各方当事人对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的内容及其理解与适用的意见
C.无法通过中外法律专家提供的方式获得外国法律的,法院应认定为不能查明
D.不能查明的,应视为相关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无法律依据
【答案】B
【考点】外国法的查明
【解析】
A项考查外国法查明的责任主体。《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0条规定:“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者行政机关查明。当
事人选择适用外国法律的,应当提供该国法律。”有义务查明外国法的不仅仅是法院,还包括仲裁机构和行政机关。故A错误。
B项考查外国法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8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各方当事人对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的内容及其理解与适用的意见,当事人对该外国法律的内容及其理解与适用均无异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确认;当事人有异议的,由人民法院审查认定。”故B正确。
C项考查可以认定为不能查明外国法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
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7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通过由当事人提供、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效的国际条约规定的途径、中外法律专家提供等合理途径仍不能获得外国法律的,可以认定为不能查明外国法律。”法院只有在通过当事人提供、条约途径、中外法律专家提供等三种途径仍不能获得外国法的,才可以认定为不能查明外国法。故C错误。
D项考查外国法不能查明的后果。《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0条第2款规定,“不能查明外国法律或者该国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律。”外国法不能查明的,应适用中国法,而不是视为相关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无法律依据。故D错误。
37、张某居住在深圳,2008年3月被深圳某公司劳务派遣到马来西亚工作,2010年6月回深圳,转而受雇于香港某公司,其间每周一到周五在香港上班,周五晚上回深圳与家人团聚。2012年1月,张某离职到北京治病,2013年6月回深圳,现居该地。依《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不考虑该法生效日期的因素)和司法解释,关于张某经常居所地的认定,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2010年5月,在马来西亚
B.2011年12月,在香港
C.2013年4月,在北京
D.2008年3月至今,一直在深圳
【答案】D
【考点】自然人经常居所地的认定
【解析】
A项考查劳务派遣是否构成经常居所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5条规定:“自然人在涉外民事关系产生或者变更、终止时已经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且作为其生活中心的地方,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的自然人的经常居所地,但就医、劳务派遣、公务等情形除外。”张某虽然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在马来西亚工作,但属于劳务派遣,不构成经常居所地。A错误。
B项考查生活中心在确认自然人经常居所地时的意义。张某虽然2010年6月
至2012年1月受雇于香港某公司,但只是周一到周五在香港上班,周末回深圳与家人团聚,可见张某并未将香港作为其生活中心,其生活中心依然是深圳。B错误。
C项考查就医是否构成经常居所地。张某虽然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治病,但就医的地方不构成经常居所地。C错误。
D项综合考查自然人经常居所地的认定。张某2008年3月之前的经常居所地就在深圳,2008年之后居住过的马来西亚、香港、北京都不构成经常居所地,因此,张某2008年3月至今的经常居所地一直在深圳。D正确。
38、法国某公司依1958年联合国《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请求中国法院承认与执行一项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的裁决。依据该公约及中国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法院应依职权主动审查该仲裁过程中是否存在仲裁程序与仲裁协议不符的情况
B.该公约第5条规定的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是穷尽性的
C.如该裁决内含有对仲裁协议范围以外事项的决定,法院应拒绝承认执行该裁决
D.如该裁决所解决的争议属于侵权性质,法院应拒绝承认执行该裁决
【答案】B
【考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解析】
A项考查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承认与执行时法院应主动审查的事项。《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将法院在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时的审查事项区分为依被执行人的申请进行审查的事项与依职权主动审查的事项。公约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凡外国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被请求承认与执行的国家的主管机关可依被执行人的申请,拒绝承认与执行:(1)签订仲裁协议的当事人,根据对他们适用的法律,当时是处于某种无行为能力的情况下;或者根据仲裁协议所选定的准据法,或在未选定准据法时依据裁决地法,该仲裁协议无效;(2)被执行人未接到关于指派仲裁员或关于仲裁程序的适当通知,或者由于其他情况未能在
案件中进行申辩;(3)裁决所处理的事项不是当事人交付仲裁的事项,或者不包括在仲裁协议规定之内,或者超出了仲裁协议的范围,但对于仲裁协议范围以内的事项的决定,如果可以和对于仲裁协议范围以外的事项的决定分开,那么这一部分的决定仍然可予以承认和执行;(4)仲裁庭的组成或仲裁程序与当事人之间的协议不符,或者当事人之间没有这种协议时,与仲裁地所在国法律不符;(5)裁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或者裁决已经由作出裁决的国家或根据其法律作出裁决的国家的主管机关撤销或停止执行。公约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被请求承认
与执行地国的主管机关依职权主动查明有下列情形之一时,也可以拒绝承认与执行:(1)依照执行地国的法律,争议事项不可以用仲裁的方式加以解决;(2)承认与执行该裁决违反承认与执行地国的公共政策。可见,法院依职权主动审查的只有两项,一是可仲裁性问题,二是公共政策问题。A项中的仲裁过程中是否存在仲裁程序与仲裁协议不符的情况不是法院依职权主动审查的事项,而是依被执行人的申请进行审查的事项,故A项错误。
B项考查《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是否穷尽。公约第五条并没有兜底条款,只有在具备公约第五条规定的情形
时,被执行地国才能拒绝承认与执行。因此,公约第五条规定的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是穷尽性的。B项正确。
C项考查超裁情况下法院如何处理。根据《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第五条,我国法院有权拒绝承认与执行“超裁”的仲裁裁决,但是,对于仲裁协议范围以内的事项的决定,如果可以和对于仲裁协议范围以外的事项的决定分开,那么仲裁裁决中这一部分的决定仍可予以承认和执行。因此,如果裁决内含
有对仲裁协议范围以外事项的决定,法院不应直接拒绝承认与执行该裁决,而是要看超裁部分与不超裁部分是否可分,如果可分,对于不超载部分仍然应该承认与执行。故C项错误。
D项考查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我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这是以肯定的方式规定了可以仲裁的事项。《仲裁法》第三条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这是以否定的方式规定了不可仲裁的事项。侵权争议并
不属于《仲裁法》规定的不可仲裁事项,不构成拒绝承认与执行该裁决的理由。故D项错误。
39、中国某法院审理一起涉外民事纠纷,需要向作为被告的外国某公司进行送达。根据《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海牙《送达公约》)、中国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该案件的涉外送达,法院的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
A.应首先按照海牙《送达公约》规定的方式进行送达
B.不得对被告采用邮寄送达方式
C.可通过中国驻被告所在国使领馆向被告进行送达
D.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被告送达
【答案】D
【考点】涉外送达
【解析】
A项考查涉外送达的方式。《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了多种涉外送达方式,包括条约送达,外交送达,使领馆送达,代理人送达,代表机构、分
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邮寄送达,传真、电子邮件送达,公告送达。这些送达方式中,除了公告送达只能在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情况下才能采用以外,其他送达方式的使用没有先后之分。因此,A项错误,比如,该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包括代为接受送达的,可以向该诉讼代理人送达,而不是应该首先根据《送达公约》向国外送达。
B项考查涉外送达中的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六项规定,“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三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因此,可以对在中国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邮寄送达,但必须符合“受送达人所在国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条件。故B项错误。
C项考查使领馆送达。《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三项规定,“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据此可知,使领馆送达只能针对具有中国国籍的受送达人。本题中受送达人为外国某公司,不能由我国使领馆供为送达。C项错误。
D项考查电子邮件送达。《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七项规定,“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受送达人收悉的方式送达。”因此,D项正确。
40、某国甲公司向中国乙公司出售一批设备,约定贸易术语为“FOB(Incoterms2010)”,后设备运至中国。依《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公司负责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并支付运费
B.甲、乙公司的风险承担以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界
C.如该批设备因未按照同类货物通用方式包装造成损失,应由甲公司承担责任
D.如该批设备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甲公司对乙公司不承担责任
【答案】C
【考点】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FOB贸易术语
【解析】
A项考查FOB贸易术语的价格构成。FOB,全称FreeonBoard,意为“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指卖方以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舶或通过取得已交付至船上货物的方式交货。在该术语下,主要运费应是由买方来承担的。在本题中,应用买方乙公司负责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并支付运费。因此,A项错误。
B项考查FOB贸易术语下货物的风险转移。根据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FOB贸易术语下,货物的风险不再是在船舷转移,而是在货物装上船
时转移,这一点是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一项重要修改。因此,B项错误。
C项考查卖方妥善包装的义务。《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三十五条规定,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合同未作规定,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因此,该批设备因未按照同类货物通用方式包装造成损失,应由卖方甲公司承担责任,C项正确。
D项考查卖方的知识产权担保责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四
十二条规定,“(1)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但以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的权利或要求为限,而且这种权利或要求根据以下国家的法律规定是以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为基础的:(a)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期货物将在某一国境内转售或做其他使用,则根据货物将在其境内转售或做其他使用的国家的法律;或者(b)在任何其他情况下,根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家的法律。(2)卖方在上一款中的义务不适用于以下情况:(a)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
知道此项权利或要求;或者(b)此项权利或要求的发生,是由于卖方要遵照买方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款式或其他规格。”本题中,买方乙公司营业地为中国,如果该批设备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卖方甲公司需要对买方乙公司承担责任。D项错误。
41、2011年4月6日,张某在广交会上展示了其新发明的产品,4月15日,张某在中国就其产品申请发明专利(后获得批准)。6月8日,张某在向《巴黎公约》成员国甲国申请专利时,得知甲国公民已在6月6日向甲国就同样产品申请专利。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如张某提出优先权申请并加以证明,其在甲国的申请日至少可以提前至2011年4月15日
B.2011年4月6日这一时间点对张某在甲国以及《巴黎公约》其他成员国申请专利没有任何影响
C.张某在中国申请专利已获得批准,甲国也应当批准他的专利申请
D.甲国不得要求张某必须委派甲国本地代理人代为申请专利
【答案】A
【考点】《巴黎公约》
【解析】
A项考查《巴黎公约》中的优先权原则。依《巴黎公约》第四条的规定,优先权原则只适用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商品商标。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12个月,外观设计和商标为6个月,在优先权期限内缔约国内每一个在后申请的申请日均为第一次申请的申请日。在优先权期限届满之前,后来在其他缔约国提出的申请均不因在此期间内他人所作的任何行为而失效。在先申请
的撤回、放弃或驳回不影响该申请的优先权地位。优先权的获得并不是自动的,需要申请人于在后申请中提出优先权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文件。本题中,张某于2011年4月15日在中国就其产品申请发明专利,在12个月的优先权期限内在《巴黎公约》缔约国每一个在后申请的申请日均为第一次申请的申请日,即2011年4月15日。2011年6月8日,张某在向《巴黎公约》成员国甲国申请专利时还处于优先权期限内,故其在甲国的申请日至少可以提前至2011年4月15日。A项正确。
B项考查《巴黎公约》中的临时性保护原则。根据《巴黎公约》第十一条的规定,临时性保护原则要求缔约国应对在任何成员国内举办的或经官方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商品中可取得专利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可注册的商标给予临时保护。如展品所有人在临时保护期内申请了专利或商标注册,则申请案的优先权日是从展品公开展出之日起算,而非从第一次提交申请案时起算。本题中,2011年4月6日张某在广交会上展示了其新发明的产品,根据临时性保护原则,这一时间点可以作为张某在甲国以及《巴黎公约》其他成员国申请专利的优先权日。选项B错误。
C项考查《巴黎公约》中的独立性原则。根据《巴黎公约》第四条及第六条的规定,关于外国人的专利申请或商标注册,应由各成员国依本国法决定,而不应受原属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就该申请作出的决定的影响。专利的申请和商标注册在成员国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优先权期限内申请的专利,在后申请是否提供保护、申请的结果如何,与在先申请没有关系。本题中,张某在中国申请专利获得
了批准,并不当然导致其在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联通述职报告范文
- 工作检查报告范文
- 2025年天津a2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5年那曲货运从业资格证考题
- 2025年三门峡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5年石家庄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年遵义货运从业资格考试
- 2025年鄂尔多斯货运从业资格考题
- 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课件(基础知识)
- 《黄瓜苗期管理》课件
- 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 人文英语2形考作业(1-3)答案
- JJG 948-1999数字式电动振动试验系统
- NB∕T 10897-2021 烃基生物柴油
- 比较文学概论马工程课件 第6章
- GB/T 21414-2021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隐患防护的规定
- GB/T 19243-200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有机材料接触污染的试验方法
- GB/T 13288-1991涂装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比较样块法)
- GB/T 13025.8-1991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硫酸根离子的测定
- GB 5959.1-2005电热装置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 会展服务合同样本-会展服务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