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_第1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_第2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_第3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_第4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演示文稿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优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先来听听凯巴森林的故事吧1906年以前,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4000头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以贪婪的目光蹑足尾随鹿群的是以凶恶残忍著称的狼。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森林里的鹿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能繁殖得更多,以使人们可以捕猎到更多的鹿。罗斯福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消灭狼。

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们冰冷的枪口下,森林中的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而又有着充足食物来源的幸福生活。很快,森林中的鹿群飞快地繁殖起来,到1925年,总数超过了1O万只。人类保护鹿群的目的实现了!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但是,这并非好事!1O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使森林开始承受不住了。林中的灌木丛被吃光,鹿群开始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开始啃食树皮……一切鹿能吃得到而且吃得下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

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使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数由10万只锐减到4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森林中只剩下不到8000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想一想:1、1906年以前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2、1906年后,为什么黑尾鹿的数量不断增加?3、1925年以后森林中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4、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D、上升后下降练习:D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1、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各生物之间互相制约,使各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动态平衡)黑尾鹿森林植被肉食动物生态平衡: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2、1906年后,为什么黑尾鹿的数量不断增加?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黑尾鹿肉食动物(禁猎)(多数被杀)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3、1925年以后森林中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黑尾鹿森林植被肉食动物缺少食物抗病力下降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4、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原有稳定状态被破坏;人类不正确干预。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思考:生态系统为什么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呢?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对内部因素的变化的自我调节黑尾鹿森林植被肉食动物概念: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因为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生态系统受外来因素时的自我调节生物数量草原植被(生产者)鼠类(消费者)食鼠动物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草→鼠→食鼠动物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讨论: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比较,哪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为什么?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就越多,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不能,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讨论:这个水域在环境污染下,还能保持稳定性吗?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看视频: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哪些因素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

1、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台风海啸等。

2、人为因素: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破坏因素: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1)自然因素: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1)自然因素: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遇难人数升至196人,失踪21人,13484人受伤,累计造成231余万人受灾。震区共发生余震5402次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2004年12月24日,印尼海啸造成至少22.5万人死亡,61.7万人无家可归。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

我们仍然处在沙尘暴的威胁之下,沙尘暴只是一个符号,真正威胁我们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2010年北京的沙尘暴天气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2)人为因素:过度砍伐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超载放牧(2)人为因素: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乱捕滥杀动物(2)人为因素: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环境污染(2)人为因素: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黄土高原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黄土高原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

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生物富集DDT是非常难降解的化学农药。DDT最先是在1874年被分离出来,对杀灭害虫和疟疾的预防很有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使用。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我们能否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功能特点,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

课外拓展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生物圈2号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美国橄榄球员约翰艾伦发起耗资15亿美元,历时8年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占地128公顷,有7种生态群落区(5个野生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沼泽、沙漠和2个人工生物群落:农业区和居住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应有尽有(4000多物种)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1991年9月26日美国8名科学家进驻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II号”中自给自足生活两年实际是1993年6月(一年半后)走出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出现的问题:

1.氧气含量由21%下降到14%,二氧化碳含量猛增。

2.昆虫中除了白蚁、蟑螂和蝈蝈外基本死亡,食物链等营养结构联系中断。

3.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都灭绝了,粮食严重减产。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生物圈Ⅱ号图片和结论数名科学家得出结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一样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实验向世人昭示了: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人类应当努力保护它。

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小资料:远渡重洋的屎壳螂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澳大利亚为发展畜牧业,从欧亚大陆引进了大批黄牛,但没过多长时间数量就达到了几千万头牛,每天排出的几亿堆牛粪,覆盖在成百万英亩的草场;使绿色草场出现一块块秃斑,并且苍蝇滋生,危及家蓄,草原生态平衡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就在澳大利亚就要毁在“一坨牛屎”上时小资料:远渡重洋的屎壳螂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澳大利亚的生物学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我国长江流域的一种“神农蜣螂”引入到澳大利亚草原,这些屎壳郎将牛粪滚成球,推到地下,清除了污染,肥沃了土壤,促进了牧草生长,几年后,草场生态系统恢复了生机。小资料:远渡重洋的屎壳螂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小资料:远渡重洋的屎壳螂澳大利亚的土著屎壳螂只吃袋鼠的粪便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课外读:外来物种入侵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澳大利亚的兔灾1859年,墨尔本动物园从英国运来24只兔子供人观赏。不料,1863年动物园失火,幸免于难的兔子逃到草原上。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不仅饲草丰美,而且没有天敌,草原成了兔子的天堂。野兔的繁殖非常快,一只雌兔一年能产25只兔仔。到1928年,兔子数量狂增至40亿只,遍及澳大利亚的2/3地区。它们吃庄稼,毁坏新播下的种子,啃嫩树皮和嫩芽,并且打地洞损坏田地和河堤。它们消耗了牧场牧草和大量灌木,使畜牧业面临着灭顶之灾。问题还在于兔子破坏了植被,又引起了水土流失。

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动用军队,全副武装出击,对兔子进行歼灭,但收效甚微。随后,它们又对兔子采取了更残忍的毒攻和细菌战。1951年,从南美引进一种能使兔子致死的病毒,让兔子染上病毒传播,结果99%以上的兔子病亡,兔害基本消除。可是少数大难不死的兔子对病害产生了抗药性,于是又重新迅速疯狂地生儿育女。1993年兔子再次达到4亿余只,澳大利亚“人兔之战”至今仍在继续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水葫芦:水浮莲、凤眼兰观赏和净化水质畜禽饲料原产南美洲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分20世纪30年代,水葫芦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一枝花大约结300粒种子。本文档共65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