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第五章-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1页
普通遗传学-第五章-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2页
普通遗传学-第五章-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3页
普通遗传学-第五章-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4页
普通遗传学-第五章-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人们了解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人们认为染色体在遗传上起着主要作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遗传物质:DNA?蛋白质?都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遗传功能,即基因的复制遗传物质必须贮存遗传信息,并能将其复制且一代一代精确地传递下去。

1变异功能遗传物质必须发生变异,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3表达功能能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发育和表达。2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人们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大分子,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但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为什么我们现在认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呢?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大部分DNA存在于染色体上,而蛋白质在细胞质内也很多。每个物种不通组织的细胞不论起大小和功能如何,它们的DNA含量是恒定的。配子中DNA的含量恰好是体细胞的一半。而细胞内的蛋白质量在不同细胞间变化很大。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DNA结构的变化与生物突变具有一致性。

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诱发各种生物突变时,其最有效的波长均260nm。这与DNA所吸收的紫外线光谱是一致的。这证明基因突变是与DNA分子的变异密切相关。DNA在代谢上较稳定。原子一旦组成DNA,则在细胞保持健全生长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不会离开DNA.而蛋白质分子却不同,它在迅速形成的同时又不断分解。DNA能自我复制,具有世代的延续性。而蛋白质不能进行自我复制。

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噬菌体侵染与繁殖实验2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Griffith)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实验S型R型菌落表面光滑粗糙形态有多糖类荚膜无多糖类荚膜毒性有毒性,可致死无毒性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实验提示:加热杀死的S型有毒品系中一定有一种因子能使无毒的R品系转化为有毒的S品系(transformation)。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学者艾弗里(Avery)等证明将R无毒品系转化为有毒S品系的物质是DNA。

(S)

加热杀死

多糖脂类RNA蛋白质DNADNA+DNA水解酶↓↓↓↓↓↓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SRRRRRRR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结论:在S型细胞的各种组分中,只有DNA能引起R型细胞的转化,DNA是S型细胞多糖荚膜和病源特征的决定因子,只要给R型细胞提供S型细菌的DNA,就等于是提供了S基因。

意义:第一次直接证明基因是由DNA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尽管Avery等人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非常精确和严密,但当时仍有很多科学家不相信DNA是遗传物质。1952年Hershey和Chase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证实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才使人们普遍认同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噬菌体侵染与繁殖实验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噬菌体个体微小,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

。噬菌体只能利用宿主的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时所需的各种因子、各种氨基酸和能量产生系统来实现其自身的生长和增殖。一旦离开了宿主细胞,噬菌体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复制。

T2噬菌体侵染与繁殖基本过程:1.T2噬菌体吸附大肠杆菌后,将遗传物质注入细菌细胞;2.利用大肠杆菌的遗传复制系统复制噬菌体遗传物质;3.利用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合成噬菌体组件;4.最后组装形成完整的T2噬菌体。因此只要弄清侵染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的哪一部分,就可能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35S32P同位素示踪: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SDNA的组成元素:C、H、O、N、P标记噬菌体: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1952年,赫尔希(Hershey)和蔡斯(Chase)的噬菌体侵染与繁殖试验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实验过程及结果总结第一组实验第二组实验亲代噬菌体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

寄主细胞内无35S标记蛋白质有32P标记DNA子代噬菌体外壳蛋白质无35SDNA有32P标记结论:噬菌体侵入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噬菌体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DNA——主要的遗传物质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RNA(核糖核酸)有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它不含有DNA,只含有RNA。在这种情况下,RNA就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烟草花叶病毒拆分感染实验

1956年格勒(Girer)和施拉姆(Schramm)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由RNA与蛋白质组成的管状微粒,它的中心是单螺旋的RNA,外部是蛋白质的外壳。感染烟草后,叶片出现花叶症状,生长处于不良状态,叶常呈畸形。

RNA接种到烟叶→发病RNARNA酶处理RNA→不发病TMV蛋白质:接种后不形成新的TMV不发病表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烟草花叶病毒重组试验以上实例直接证明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而在缺少DNA的生物中,RNA则为遗传物质。佛兰科尔-康拉特与辛格尔(Frankel-Conrat,H.和Singer,B.)把TMV的RNA与另一个病毒品系车前草病毒(HR,Holmesribgrass)的蛋白质,重新混合形成一种杂种病毒,用它感染烟草叶片时,所产生的新病毒颗粒与提供RNA的品系完全一样,亦即亲本的RNA决定了后代的病毒类型。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不含有DNA,只含有RNA,在这种情况下,RNA就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DNAmRNA蛋白质DNA的复制RNA的反转录RNA的自我复制DNA指导的蛋白质合成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第二节核酸的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核酸:以核苷酸为基本结构单位构成的多聚体,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磷酸五碳糖环状的含氮碱基核苷酸脱氧核糖核糖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DNA:磷酸+脱氧核糖+碱基(A/T/C/G)RNA:磷酸+核糖+碱基(A/U/C/G)高等动植物:DNA存在于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

RNA在细胞核(核仁、染色体)、细胞质细菌:DNA和RNA。噬菌体:多数DNA,少数RNA。植物病毒:多数只有RNA。动物病毒:有些含RNA、有些含DNA。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DNA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年Watson/Crick主要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结果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主链。主链以反向平行方式组成双螺旋。两条长链以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相连。碱基配对原则为:A=T、G=C3.双螺旋直径约20A,螺距为34A(10个碱基对)。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细胞采取的主要构象B-DNA:生理状态下,每螺圈10.4个碱基对,右手螺旋。A-DNA:高盐浓度下,每螺圈11个碱基对,右手螺旋。Z-DNA:序列富含GC,嘌呤和嘧啶交替出现,每螺圈12个碱基对,左手螺旋。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RNA的分子结构

mRNAtRNArRNASnRNAMiRNA

除tRNA外,不具有稳定的二级结构,无统一模式,由分子内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数百种。只有73-93个核苷酸组成,主要特点为含稀有核苷。3'端都为CCA,用以接受氨基酸,叫叶柄;5'端都为pG四臂四环反密码环:7个核苷酸D环(二氢尿嘧啶)TψC环(ψ为假尿嘧啶核苷酸)可变环:3-18个核苷酸tRNA二级结构:三叶草结构tRNA三级结构:倒L型tRNA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rRNA原核生物:5S/16S/23S

12015402900个核苷酸真核生物:5S/5.8S/18S/28S

12016019004700个核苷酸占细胞内总RNA的80%左右,由120-5000个核苷酸组成,但种类很少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第三节核酸的复制以亲代DNA或RNA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与亲代相同的子代DNA或RNA的过程。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1953年,Watson/Crick提出一、DNA的半保留复制以亲代DNA双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的方式合成子代DNA,这样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1958年,Meselsen/Stahl证实E.coli稳定同位素15N、14N培养基CsCl梯度离心

表明:DNA在代谢上是稳定的,能保证亲代的遗传信息能稳定地传递给后代。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复制起点:AT富集区1.DNA复制的原点、方向与方式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方向:双向(真核生物,多数细菌、病毒)单向(噬菌体P2)原核生物:一个复制原点真核生物:多个复制原点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DNA复制方式

从头起始即复制叉式复制在复制原点解开成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互补链,出现复制叉。共价延伸先导链共价结合在一条亲本链上滚环式复制切断其中一条单链,5’端与蛋白质结合,3’端DNA聚合酶催化加核苷酸。3’端不断延长,5’端不断甩出。甩出单链到一定长度后,开始复制其互补链。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DNA聚合酶共同点:原料: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模板:DNA需要RNA引物:含3’-OH合成方向:5’-3’2.与DNA复制相关的酶和蛋白质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真核细胞:5种DNA聚合酶

α(定位于胞核,参与复制引发,不具5’-3’外切酶活性)β(定位于核内,参与修复,不具5’-3’外切酶活性)γ(定位于线粒体,参与线粒体复制,不具5’-3’,有3’-5’外切活性)δ(定位核,参与复制,具有3’-5’,不具5’-3’外切活性)ε(定位于核,参与损伤修复,具有3’-5’,不具5’-3’外切活性)原核细胞:(大肠杆菌为例)5种DNA聚合酶DNA聚合酶Ⅰ(1956年Kornberg)、Ⅱ、Ⅲ、Ⅳ和Ⅴ(1999年),都与DNA链的延长有关。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大肠杆菌的3种DNA聚合酶DNA聚合酶ⅠDNA聚合酶ⅡDNA聚合酶Ⅲ5’-3’聚合酶活性弱弱强3’-5’外切酶活性有有有5’-3’外切酶活性有(双链有效)无有(单链有效)亚基单体酶多亚基酶多亚基酶主要功能修复DNA损伤/复制时RNA引物切除及其缺口填补修复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DNA链的延长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DNA聚合酶催化反应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其他酶和蛋白功能拓扑异构酶引入或松开超螺旋DNA解旋酶使双链DNA解链单链结合蛋白稳定单链区引物合成酶合成RNA引物DNA连接酶连接DNA双链中的单链切口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3.DNA的复制过程(大肠杆菌为例)⑴

DNA复制的起始①拓扑异构酶解开DNA超螺旋。②DnaA蛋白识别复制的起始位点(复制原点)。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③DNA解旋酶在ATP供能下,每分钟旋转3000次解开双螺旋。④单链结合蛋白结合在分开的单链上,避免产生单链内配对。⑤DNA拓扑异构酶解决由于复制叉推进产生的超螺旋问题。⑥引物合成酶合成RNA引物。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⑵DNA链的延长

在DNA聚合酶Ⅲ作用下,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ATP,dGTP,dCTP,dTTP)为底物,在RNA引物的3’端以磷酸二酯键连接上脱氧核糖核苷酸并释放出焦磷酸。

DNA聚合酶Ⅲ5’-3’聚合酶活性

前导链:连续合成

滞后链:分段合成

冈崎片段:在3′5′方向链上,仍按从5′

3′的方向一段段地合成的DNA单链小片段(1000~2000bp)。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DNA聚合酶Ⅰ:切除RNA引物(5’-3’外切酶活性)填补缺口(5’-3’聚合酶活性)连接酶:连接冈崎片段形成一条连续的单链。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⑶DNA复制的终止复制原点对面600kb终止区Ter序列(终止陷阱):引起复制终止的序列。终止子利用物质Tus可识别并结合形成Ter–Tus复合物,阻止解旋酶的解旋,从而阻断复制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4.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DNA合成的时期整个细胞生长过程细胞周期S期复制起点单个多个(自主复制序列ARS)RNA引物长度10-60bp10bp冈崎片段长度1000-2000bp100-150bp前导链与滞后链的合成聚合酶Ⅲ聚合酶δ控制前导链聚合酶α控制后随链复制速度100kb/min1-5kb/min端粒酶无有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端粒(Telomere):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具有稳定染色体的功能,防止染色体DNA降解、末端融合。人端粒是由6个碱基重复序列(TTAGGG)和结合蛋白组成。端粒酶(Telomerase):反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两部分组成核糖蛋白复合体,其中RNA是一段模板序列,指导合成端粒DNA的重复序列片段。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RNA病毒中RNA的复制方式:RNA复制酶

反转录酶(1)含正链RNA(+)的病毒(例如,噬菌体Q):(+)RNA充当mRNA,合成蛋白,以(+)RNA为模板,复制,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组装成病毒颗粒。(2)含负链RNA(-)的病毒(例如狂犬病):由(-)RNA合成(+)RNA,再由(+)RNA合成蛋白质、(-)RNA,组装成病毒。(3)含双链RNA的病毒(例如呼肠孤病毒):以(-)RNA为模板合成(+)RNA,以(+)RNA为模板合成(-)RNA和蛋白,组装病毒颗粒。(4)逆转录病毒(例如白血病毒):由RNA反转录为DNA,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翻译蛋白质。

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

聚合酶链式反应

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第四节DNA的转录转录(transcription)是以DNA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碱基为原料,在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三种RNA分子:mRNA、tRNA、rRNA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DNA转录为RNADNA的自我复制原料NTP(核苷三磷酸)dNTP(脱氧核苷三磷酸)模板数目一条DNA双链引物引导不需要需要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区域特定区域全部DNA校对活性缺乏有一、DNA转录的一般特点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二、原核生物DNA转录1.原核生物RNA聚合酶5种亚基α2ββ’ωσ两个α(与核心酶形成有关)β(NTP结合位点)β′(DNA模板结合位点)ω(DNA结合)σ(起始因子,识别模板上的信息链和启动子,一旦转录开始就被释放。)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2.原核生物DNA转录的步骤

起始----延伸----终止起始:RNA聚合酶正确识别DNA模板上的启动子并形成由酶、DNA和核苷三磷酸(NTP)构成的三元起始复合物。启动子(promoter):是指DNA分子上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形成起始转录复合物的区域,它还包括一些调节蛋白因子的结合位点。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启动区域:Pribonow盒-10区域(TATAAT序列)Sextama盒-35区域(TTGACA)核苷三磷酸:一般为GTP,少数为ATP第一个核苷三磷酸与第二个核苷三磷酸缩合生成3′-5′磷酸二酯键后,启动阶段结束,进入延伸阶段。

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延伸:σ亚基脱离酶分子,留下的核心酶与DNA的结合变松,因而较容易继续往前移动。DNA双链顺次被打开,并接受新来的碱基配对,合成新的磷酸二酯键后,核心酶向前移去,已使用过的模板重新关闭起来,恢复原来的双链结构。原核RNA合成的速度:25~50nt/s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终止:包括停止延伸及释放RNA聚合酶和合成的RNA。在原核生物基因末端通常有一段终止序列即终止子,RNA合成就在这里终止。不依赖于终止因子ρ的终止体外实验中,只有核心酶和终止子就足以使转录终止。依赖于终止因子ρ的终止ρ因子存在时,核心酶终止转录两者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序列差异)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不依赖于终止因子ρ的终止子形成一个发夹结构,可阻止转录的终止。茎(7~20bp,富含G/C)+环发夹结构末端:6~8个连续的U串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发夹结构中的G/C对含量较少,发夹结构末端没有固定特征,靠与ρ的共同作用而实现终止。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三、真核生物DNA的转录及转录后RNA的加工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转录的区别真核生物原核生物转录翻译位置转录:细胞核翻译:细胞质核区一条mRNA编码一个基因编码多个基因RNA聚合酶Ⅰ、Ⅱ、Ⅲ一种转录起始复杂简单转录因子协助需要不需要转录后加工需要不需要(边转录边翻译)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结构TATA盒上游调控区:CAAT盒、GC盒(-90附近,GGGCGG)远端调控区:增强子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增强子:存在于基因组中的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DNA调控元件。位置不定,结合转录因子后,可增强基因表达。

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RNApolⅠ、Ⅱ、Ⅲ、线粒体RNApol、叶绿体RNApol

种类分布合成的RNA类型对α-鹅膏蕈碱的敏感程度Ⅰ核仁45SrRNA前体(5.8S\18S\28S)不敏感Ⅱ核质hnRNA(核不均一RNA,

mRNA前体)、部分snRNAs敏感Ⅲ核质tRNA、部分snRNAs、5SrRNA存在物种特异性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8-14个亚基组成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酵母RNA聚合酶Ⅱ的结构(12个亚基)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日\16点13分真核生物转录的三种RNApol对启动子特异序列都没有识别能力,转录起始过程需要很多的辅助因子(转录因子)参与,并且按一定顺序与DNA形成复合物,协助RNApol定位于转录起始点。转录因子:能够结合在某基因上游特异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质,活化后从胞质转位至胞核,通过识别和结合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和调控基因表达。与RNA聚合酶Ⅰ、Ⅱ、Ⅲ相对应的有三类转录因子:TFⅠ、TFⅡ、TF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