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读书笔记_第1页
文明的冲突读书笔记_第2页
文明的冲突读书笔记_第3页
文明的冲突读书笔记_第4页
文明的冲突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一:文明的冲突读后感】《文明的冲突?》读后感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冷战结束后,国际舞台上的冲突焦点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强调:在国际政治新的局势里,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是罪普遍的,也不是经济之间,而是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的冲突为最普遍的现象。一、对“文明”的理解在阅读这本著作的过程中,我先试图理解了文明的定义。第一,宏观上,文明是野蛮、原始、混沌的对立面,是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程度逐渐提升,并形成的一种积聚的认可与阶段;第二,微观上,文明是一个地区、国度、民族、具有相同信仰的群体,由这些构成并发展为其地区国家的文化、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在历史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文明,如“古希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既表现出了文明的特定性,也表现出了文明的延续性,甚至是可以跨区域。亨廷顿在其著作中,也时常用文化交替使用,并且没有在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探讨。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对文明的定义为:文明是一个文化实体,是村庄、地区、种族群体、民族、宗教团体,在文化异质性上不同层次中,这些文化实体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比如,位于意大利南部村庄与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村庄,它们之间的文化不同,但是却共同信仰着意大利文化,这使得其与德国文化相区别。同样的道理,欧洲也共享着同样的文化使其与阿拉伯、中国相区分。而这些共同认同的文化内容包括语言、历史、宗教、风俗、人们的自我认同。文明可能包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比如中国;也包括民族构成少的国家,比如安圭拉、伯利兹、多米尼克、巴巴多斯、圭亚那等一系列讲英语的加勒比国家。文明也可能包括好几个国家,比如西方、拉丁美洲、阿拉伯这三个文明;文明也可以只有一个国家构成,比如日本文明。而文明之间是有着明显的融合与重叠,也可能包括亚文明。这些文明充满活力,但是也有着繁荣与衰退,有着分裂与融合。二、“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是站在美国国家利益角度以及国家战略角度提出各个文明之间的冲突将主宰未来世界局势的发展。不仅仅指国际上,包括国内,由于移民、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使得美国文化多样化,并且宗派增多,在亨廷顿看来,都严重威胁着美国一直以来最本质的国家价值文明观:即建国初期所提出的民主,平等,自由。是移民的范围和来源的变化;二是多元文化影响的加强。自由。移民带来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多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美国国内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本身文化的重新认定。同时移民逐渐的增多,带来不同的文化,有着相异的信仰,这些都日益使得美国国内的民族特性和宗教信仰等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文化多元、宗教多样化的影响下也势必威胁美国的特性,并在人数上、在其所占领域有着更大的说服力和合法化。这些移民带来的文化与宗教认识到美国国内本身存在的多样化,因此也并不赞同美国有着共同的文化。并希望提升其本民族和文化的地位。这无疑是文明冲突之后提出的针对美国国内文明冲突的又一观点。三、亨廷顿对普世文明的观点亨廷顿对于普世文明的观点持一种否定和怀疑的态度。并认为世界不存在普世的西方文明,同时也反对关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观点。在其划分的文明之中,要打破普世文明,则要防止其中任一文明的普适性。而在八大文明中只有西方文明,由于其经济、历史、地理等原因使其具有明显的传播其文化的特征与倾向。所以亨廷顿对普世文明的怀疑即使对西方文明普适性观点的反对。亨廷顿对普世文明中广为传播的四种观点进行了例证反驳。首先,普世文明观点中,把世界上不同国家、群体、社会所具有的基本价值观念作为其共同点。亨廷顿列举了一些观点:人们都认为谋杀是不可宽恕的、邪恶的,这些观点中就把这种共同的看法作为普世文明的存在,并在将来会成为普世文明发展的依据。而亨氏则认为这种观点是肤浅的理解,虽然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共识,但并不意味着文明就因此而普世。这些共性之处只是不同文明的最基本特性。现代世界的八大文明,历史上出现过的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等都有着类似特性,也并不因为所处时代不同而发生巨大变化。“理解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其不变的内涵。其次认为现代社会,无论社会制度、风俗、经济发展水平、道德发展状况有何不同,都有着诸如文字、乡村,因此也认为普世文明也即如此。而亨廷顿持有不同看法,他解释了此观点与之前文明之间拥有的基本观念一样,都只是社会发展所应该具备的因素,而不足以成为普世文明发展的要素与论据。“从分析中可以知道,文明之于其自身的传播和世界中文明多样性之间是没有任何矛盾抵触的。”再次,赞同普世文明的观点中指出,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之间存在共通的价值观、存在共同的理念。对于此观点,亨廷顿认为,这些一种文明与另一文明之间的所谓相同价值观与理念不过是少数高层的文明。并称这种相似性为达沃斯文化,亨廷顿解释道,这不过是世界上一些精英所认同的文明,并不代表整个文明和国家,也不足以成为普世文明。“一种少到只占世界人口总量百分之零一的文明远远不是普世文明。”最后,由于经济发达,使得西方在文化传播、生活方式、教育模式上对其他文明都产生了较多影响,并利于西方文明的普世化。但亨廷顿用一个民族、国家的本质特征来反驳此类观点。认为西方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仅仅只是流于表面化,深层次的文化依旧是其他文明沉淀已久的文明。而这种仅仅传播表面化的所谓文化,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其不具备文化的特点,不能以表面来代表西方文明。“在西方文明中,其本质是历史发展已久的大宪章,而快餐只是一种表面化、易变化的向外传播,其能力不能从深层次对别过文明产生动摇。”四、文明的冲突性虽然关于文明理论不是亨廷顿第一位提出,划分不同文明也不是其首创,而将文明与冷战后的国际政治联系并指出文明的冲突性则是其理论生命力所在。亨廷顿从历史角度,逻辑角度,现实角度提出文明具有普遍冲突性。第一,亨廷顿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文明冲突大于文明之间的和谐。首先文明分为早期、中期、后期。在早期阶段,人类由于地理原因、语言、风俗习惯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文明,而随着一种文明的发展,其经济文化社会得到逐渐完善,为了获得更多来自地理、财富等,一种文明与另一文明之间有了战争等,以此征服别的文明。其次是,=J由各个文明之间的争端,到西方文明因其快速的发展而对其他文明产生的冲击力。最后,各个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西方文明对其他文明的作用伴随着其他文明的发展而减弱。在其他文明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它们开始有了其自身对本文明的认同度,开始对西方文明之前的影响进行剖析,并有了自己的声音,开始了反抗。而这一从文明之间的摩擦,到西方文明占上风,再到对自身文明的认可,无不反映了文明从一开始就以一种冲突的发展模式在进行。亨廷顿从文明发展的历史角度对文明冲突明显,还是和谐突出上得出结论:在历史上,随着各个文明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随着其各自实力和认同的增强,这些文明之间的冲突也逐渐增多。对于统一文明内的国家,彼此相处更为和谐,而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国家,则是冲突多于相互的和谐相处。第二,从文明作用及自身内在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文化冲突的普遍性。首先,不同文明时间的相异性是客观存在,也是最本质的。这些不同,=J篇二:《文明的冲突》读书心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心得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亨廷顿在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指出世界在冷战结束后成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由、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组成,全球政治也形成多极状态;第二部分“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中,亨廷顿指出,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改变西方的影响在逐渐下降,而非西方,尤其指出了亚洲和伊斯兰的权力和文化正在复兴,自我肯定的能力在不断提高;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亨廷顿指出世界正在以不同文明的界线来划分势力,并且在各文明中处在核心国家或力量;第四部分“文明的冲突”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西方推广普世主义越来越引起非西方国家的反抗,尤其是与伊斯兰和亚洲之间,可能会造成不同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战争;在第五部分“文明的未来”中,亨廷顿提出美国不能脱离西方,西方依赖美国,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应对非西方的挑战,在多元文明中维护自己的文化。一、亨廷顿关于普世文明是否存在的阐释全书中亨廷顿不断再强调冷张后的世界史一个多极、多文明的世界,西方的普世主义是行不通的,不管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使非西方国家“西方化”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非西方国家独立和经济的发

展,他们越来越重视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意识到保持政治上的独立和国际上的话语权与自己所属的文明的力量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即使由于通讯、交通技术不断进步而使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各自的文化差异却越来越明显和凸显出来,因此,普世文明作为较高层次的文明不会出现。亨廷顿从普世文明的含义、来源及非西方国家对西方的回应三个方面对普世文明是否存在作了具体阐述。亨廷顿从奈保尔关于“普世文明”的含义中指出,它暗示“人类在文化圣桑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亨廷顿分析了这一含义可能报刊的四个方面的含义并对其作了相应地批驳。首先,普世文明“实际上在所有的社会里,人类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价值”,也就是那些前线的关于对、错等基本概念的“最低限度道德”,对于这一点,亨廷顿认为“它既是基本的又是根本重要的,但是它既不是新鲜的也不是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普世文明仅仅指这些东西,那么它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如果普世文明是指那些与原始社会相区别的文明社会所共有的东西,那么,它们同时也在除了西方文明的其他文明中存在,只要这个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不管它拥有怎么的文化,某些东西就是共存的,如果是这样,“文明本身的传播与多元文明的存在并不矛盾”,多元文明反而是更现实的。再次,普世文明在某意义上是指某一部分人所持有的假设、价值和主张,也可以称为“达沃斯文化”,对于这一点,亨廷顿指出“它远不是普遍的文化,而且那些在达沃斯文化方面有共同性的领导不一定在他们自己的社会确保权力控制”,这一内涵在影响范围上不够普遍,同时,这种达沃斯文化所拥有的某些共同的文化价值是否与所拥有的知识文化相区别,这也是有待考虑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对此,亨廷顿用实例来推翻这种设想,一个文明中的人们不会因为购买另一个的。最后,奈保尔的这一含义可能包含这样种思想,的。最后,奈保尔的这一含义可能包含这样种思想,“西方消费模文明的商品而改变,也不可能因为彼此的交流而失去自我。总之,亨廷顿从普世文明概念的提出上判断普世文明存在的不合理性。亨廷顿对三种普世文明可能出现的假设做了一一的批驳。第一种假设认为:冷战结束后,“苏联共产主义的垮台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和自由民主制在全世界的普遍胜利”。这种假设错误的认为只能选择这两者中的一个,然而除了西方的自由民主制以外,世界上还存在民族主

义、社团主义等多种形式,尤其亨廷顿指出“存在着许多位于世俗意识形态世界之外的宗教选择”,这些依然会使文明的分裂存在。第二种假设认为:“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包括贸易、投资、旅游、媒体和电子通讯——的增长正在产生一个共同的世界文化。”这种观点其实与普世文明含义的第四个内涵有共通之处,同样的,冷战后10年间国家间贸易增加,但民族国家间的战争也是空前的,事实表明,贸易并不能维持国际稳定,减少民族国家间的战争,正如文中所提到的差异性社会心理学理论,“人们根据特定的背景下用把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的东西来界定自己。”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也是一样的,相互之间的贸易反而会使彼此相互区别,而不会产生共同的文化。第三种假设,也是最普遍最常用的论点,把普世文明看作是广泛的现代化进程的结果,同时,由于西方是最早进入现代化的,所以,普世文明也就是西方文明,普世文明的实现也就是使非西方国家“西方化”的过程。亨廷顿对这种观点提出批驳,一方面他指出,现代社会可能由于技术、发明和实践以及工业社会结构两方面原因要比传统社会之间彼此更相似,但是没有事实表明这些现代社会必然融为同质性的;另一方面,亨廷顿指出西方文明的核心内容,即西方文明的独特特征:古典遗产、天主教和新教、欧洲语言、精神权威和世俗权威的分离、法治、社会多元主义、代议机构、个人主义等,在现代化之前就已经存在,所以,认为普世文明就是其他文明趋向西方文明,甚至西方化的假设是不成立的。亨廷顿尤其提到普世文明存在的两个障碍:语言和宗教。英语虽然流工具,尤其是知识交流的工具而被使用的,它“是处理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方式,而不是消灭它们的方式,它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认同和社会群体的根源。”同时,他指出英语在许多国家的使用越来越本土化,也就是说,人们使用英语,但却不会造成西方化。人们使用英语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正式由于要保存自己的文化才使用英语同其他文化交流。语言不能促进普世文明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语言代表权力的分配,当殖民地国家独立后,为了维护政权和民族认同,维护社会机制,本土语言被推广变得流行,所以“语言正在被重新组合和重建,以使之与文明认同和文明界线相一致”。关于宗教,亨廷顿直接点明“一种普遍宗教出现的可能性比一种普遍语言出现的可能性大不了多少。”席卷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宗教的复兴,宗教的复兴扩大了宗教之间的差异,“宗教复兴运动是反世俗的,反普世的,而且,除了在基督教中的表现,也是反西方的”。因此,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它们所崇尚的价值观、人生态度、体制等都是不同的,有些宗教之间的观念甚至是相排斥的,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历史上也是常见的,要令这种根本的精神价值取向不同的宗教相互融合,甚至形成一种普遍适应的宗教几乎是不可能的。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语言,但从定意义上说,英语是作为一种交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语言,但从定意义上说,英语是作为一种交亨廷顿除了从理论上驳斥了三种普世文明存在或出现的假设外,他还从非西方国家应对西方和现代化的实践上,对普世文明的出现作出了反驳,面对西方的扩张可能带来的西方化,非西方国家做出了三种回应:第一,拒绝主义,即拒绝西方化,甚至现代化。同时,亨廷顿指出进入20世纪后,这种完全拒绝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基马尔主义,也叫凯末尔主义,即拥护西方化,并且积极地全方位的向西方学习和茅房,然而要抛弃自身的历史和本土的文化却容易造成尴尬,致使国家成为一个“无所适从的国家”。第三,改良主义即拒绝西方化,但接受现代化。这种做法试图将现代化同自身的文化结合起来,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表明,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西方化,西方文明想作为普世文明推广和传播史十分困难的。现在的世界仍然是一个各文明相互作用的世界,即使文明的力量在不断变化,文明之间的冲突并不一定消减,但一个文明要取代另一个文明或多个文明几乎是不可能的。二、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启示读完《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尤其是亨廷顿贯穿全书都提到的普世文明和普世主义,自己关于文明的概念以及世界各文明状态有了更深的了解。亨廷顿在西方文明正值强大的时候提出西方的衰落是一种突破。不管本书的目的是否如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其实是为了宣扬和传播西方的文化,但它却实实在在让我们感受到了关于世界文化、政治秩序不同的见解。从本书的讲解中,能看出来西方国家确实想利用各种通讯、媒体、交通手段来传播西方文化并企图让非西方国家“西方化”的目的,想采取类似于应对苏联的“和平演变”的方式对非西方国家从语言、宗教、大众文化等方面实行精神渗透,从而达到转变非西方国家的价值、体制和意识形态的目的。面对这种西方普世主义的冲击,我们应该理性的面对和解读。首先,应该在多元文明的框架内理解“普世文明”。承认世界史一个多文明的世界,而这种多文明的世界下的“普世文明”更倾向于是一种普世文化或普世伦理。几大文明融为一体或被某一种文明代替是几乎不可能的,这个意义上的普世文明是不会存在的。亨廷顿也指出:“文化的共存需要寻求大多数文明的共同点,而不是促进假设中的某个文明的普遍特征。”“文化是相对的,道德是绝对的”,各种文明在“浅显”的道德层面上仍然有共通之处,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趋向”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在道德层面上有一定的普世伦理存在,这也是不同文化国家相互交往的基础。其次,我们应该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普遍的道德基础上,每个国家都应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不是仅仅模仿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就可以得来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抛弃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就是砍掉自己的“根”,失去了吸收“养分”的依据,最终导致自己成一个“无所适从的国家”,失去了在世界秩序中应有的地位,丧失文化甚至政治上的话语权。我国要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先进因子,确定自己的核心文化,避免“春节”让位于“圣诞节”的出现,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自己的核心文化。再次,加强文化交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便是实现文化发展。为了防止西方以各种形式的文化入侵,我们应加大自身的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借鉴其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优秀电影、电视、音乐等大众文化消费品的创作,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为大众树立正确的、符合中国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支持和引导。篇三:《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参考价值。他在书中讥讽了美国自1917年以来外交政策一以贯之的普世主义(universalist)野心和论调。他觉得一战时所谓建立“民主”的世界,二战时所谓建立“自由”的世界都是没希望的。因为,西方人坚信的西方文化普世论存在着三个问题:其一,它是虚假的;其二,它是不道德的;其三,它是危险的。之所以说西方文化普世论是虚假的,是因为其它文明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观念;之所以说它是不道德的,是因为“普世论的必然逻辑结果是帝国主义”;之所以说它是危险的,是因为它“可能导致文明际大战”。亨廷顿认为,代替西方文化普世论的,应该是一种正在形成的力量,这种力量要求不同文明相互适应。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他认为这种相互适应已然存在。作者在引论中开宗明义的提出本书的中心论点:文明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一个多文明的世界,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文明的冲突,以及文明的未来。在“一个多文明的世界”部分,亨廷顿指出在新时代(冷战结束后)文化认同将取代意识形态的划分和认同,成为全球政治的重构标准。并且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因此可以说世界变成了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在“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部分,作者提出了这样的中心论点: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发生变化,西方的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文明正在扩张,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人口爆炸,这造成了穆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总体而言非西方文明正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对于这些变化的前景,作者认为,可能会发生非西方力量和文化的持续复兴,同时非西方文明内部及它与西方之间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部分,作者提出三点表现,论述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文化类同的社会彼此合作,从一个文明转变为另一个文明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各国围绕着它们文明的领导国家或核心国家来划分自己的归属。总之正在形成一个不同于以往世界格局的新的文明秩序。在“文明的冲突”部分,作者表达的中心内容是:第一,西方国家的普世主义日益把它引向同其他文明的冲突,最严重的是同伊斯兰和中国的冲突;第二,在区域层面的断层线上的战争,很大程度上是穆斯林同非穆斯林的战争,产生了“亲缘国家的集结”和更广泛和逐步升级的威胁,并因此引起核心国家努力制止这些战争。这些问题是导致目前世界局部危机和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作者展望“文明的未来”的过程中,变现出一定的不安情绪,因为文明的冲突依然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同时作者亦提出了“文明的共性”这样一种理想的和平状态,而且认为只有“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才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由此与本书书名相呼应:文

明的冲突需要重建世界秩序。我认为这种“国际秩序”或称作“世界秩序”在作者那里是指:美国主导的,以联合国为舞台,作为行为主体的各大文明通过其核心国代表,按照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以共同协商方式处理国际冲突;同时各行为体之间在共性上相互学习、融合,在特性上相互尊重、相互分离。总的来说,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为解释冷战后的国际世界提供了具有强大说服力的新范式。亨廷顿在这本书以及一系列相关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冷战后的世界将以“文明”划线,文明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这无疑是一种观察国际政治现象的新“范式”。因此,亨廷顿提出了自己的范式,即文明的范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