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伟大的悲剧》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世界,有一方简陋的坟墓,它孤零零的挺立着。这里埋葬的是英国的5位英雄。他们的死,曾经让英国国王亲自下跪,曾让文坛巨匠著书立说,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将时光的轮盘倒拨回1912年,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去南极的冰天雪地见证一幕──《伟大的悲剧》。(生齐读标题)二、明确目标1、掌握字词,概述文章内容。2、品读语句,感受人物精神。3、体会情感,激发探索兴趣。(课件展示,学生齐读)三、字词检测角逐()告罄()毋宁()吞噬()羸弱()凛冽()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课件展示)1、读准字音,指名学生朗读,投影答案。2、教师强调易读错的字:羸弱、毋宁、凛冽、怏怏不乐。生齐读两遍。3、学生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字词。四、整体感知1、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展示)方法指导:概括记叙性文章内容的方法,就是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来组织。2、在阅读本文时,内心的感受又如何呢?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五、解读“悲剧”我们知道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悲惨的故事蕴含着怎样的伟大呢?1、本文所叙述故事的“悲”体现在何处?(课件展示)(学生跳读课文,思考。)明确:“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2、此处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为什么?六、品味“伟大”有人评价说,茨威格的传记是直指人心的作品,是把人心最本原的东西捧出来托到高处,令它璀璨放光。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用心贴近文本,找出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悲剧故事的“伟大”,并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读书体会。(课件展示)1、学生阅读并做旁批;2、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小组听;3、班内交流展示。4、师配乐朗读绝命信的内容(选摘)(课件展示)“我们明明知道有风险,但还是顶着风险干。是情况发生了逆转,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只有顺从天命;但还是决心尽力而为,至死方休。然而,既然我们是为了祖国的光荣而自愿献身于这项事业,我在这里向我们的同胞们呼吁,请大家对我们的遗孤加以适当照拂。如果我们能够活下来,我本来想把我的伙伴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事迹讲给大家听。它一定会打动每一个英国人的心。如今不得不让这些潦草的札记和我们的遗体来讲这些事迹了。”5、正如茨威格在本文结尾处所评价的那样,让我们心怀感动用整齐洪亮的声音齐读一遍(课件展示最后一段,生起立齐读)七、拓展延伸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后,假如你是挪威探险队员阿蒙森,你会怎么办呢?假如你是挪威国王,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课件展示)请大家任选一处,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交流。生展示,师评价。八、课堂小结同学们,美国总统里根说,我们所能尽力做的就是记住英雄的名字,让我们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是______(课件展示)。他们将照亮我们的心灵,陪伴我们的成长,指引我们前进!好,下课!学情分析学习本文的学生是十三四的青少年,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探险的文章恰恰能够满足孩子们这样的心理。同时,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知识面较宽,他们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对待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对探险为主题的故事很感兴趣。然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又是懵懂的,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中成功与失败的含义,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准备按照课前预习——课堂交流——深入解读文本——领悟精神内涵——升华情感等过程来进行,以期实现教学目标。为此应做好以下两项准备工作:1、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通过进行充分地预习课文,预习生字词;2、可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让学生对南极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效果分析总体来说,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但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以后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字词部分的检查还算顺利,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基本能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但我未对重点字词的字形、意思作强调。整体感知课文知内容及理解“悲”这两个环节中,学生的概括虽不能一步到位,但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相互补充也达到了预期效果。理解“伟大”这一部分是本堂课最精彩、学生展示最多的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先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再在班内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感动的原因,最后有感情的朗读所选的文段。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学会感动,通过细节品味,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提升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总感觉学生对课文精彩语句的咀嚼品味还不够充分。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一篇传记。该传记节选自1927年出版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一篇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的文章。《伟大的悲剧》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作。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科考目的地,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归途中不幸遇难。《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它体现了茨威格卓尔不凡的手笔和凝重的传记风格。其文学性与历史性的完美结合:真挚的情感与精美的语言,让读者心灵为之激荡。尤其是文本用细节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体现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与独特的审美感受。评测练习1.积累字词句。2.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目中,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写一写你心中的斯科特吧!课后反思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写的一篇传记作品。这篇文章比较长,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长文。而且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即是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因此本节课需要“长文短教”。为了让学生能较快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我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所以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将几个要素串联起来概括课文内容。我觉得这个环节学生掌握的不错,学生通过课前自读,课堂上依据教师的方法指导再快速浏览课文,修改完善预习成果的的方式,学生很快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一步的品味打下基础。我从课文的标题切入,“伟大的悲剧”,为什么是一个悲剧?悲剧为什么又是伟大的呢?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之中,在赏析语言中习得方法,在感受人物中升华情感。本堂课基本贯串了这一思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了这样一个切入点,课堂的思路应该说比较清晰,易于师生的共同活动、研讨赏析。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让学生充分感悟,充分展现。老师的作用就是点拨,引导。因此,我注意到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诸如概括要点的方法、读书动笔的习惯、朗读注意的问题等等。在理解“伟大”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感动的原因,最后有感情的朗读所选的文段。这是本节课的最重要环节,交流过程中组织学生对重点句子、语段朗读,对关键词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本课堂中,也有一些有待改进之处:1、缺少对南极和作者情况的适当介绍;2、朗读时间不够。尽管在探究“伟大”一词时我带学生品味了语言并进行了情感朗读,但这样的朗读是远远不够的。课标分析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单元要紧紧围绕“探险”这一中心话题来设计教学,希望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埋下“上下求索”的种子。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有效地拓展深化,以期对文本的解读走向深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准备借助这类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伟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