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学案:第一单元 井 无题 川江号子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学案:第一单元 井 无题 川江号子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学案:第一单元 井 无题 川江号子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学案:第一单元 井 无题 川江号子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学案:第一单元 井 无题 川江号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井春无题川江号子论忍耐几多痛苦,几多折磨,几多困难,几多险境……几乎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都要受到命运之神的捉弄。当你不甘心做命运的奴仆而又未能扼住命运的咽喉之时,必须学会忍耐.让所有的痛苦都在忍耐中淡化,所有的眼泪都在忍耐中化作轻烟.忍耐并不是逆来顺受,甘心屈服于命运之神的诱惑与调遣。生活的沧桑使生命的深渊埋下难言的隐痛,忍耐却可以使人相信,隐痛必将消失,暴风雨过后的天空会更加明丽。忍耐也不是消极颓废,在沉默中悄然降下信念的帆篷。颠沛的人生使人感到迷离恍惚,忍耐却把难熬的寂寞、忧忿、艰辛强压在心底,不让它偷偷钻出来,漫开去,甚至倾斜心灵的天平.忍耐是意志的磨炼、爆发力的积蓄,是用无声的奋斗冲破罗网,用无形的烈焰融化坚冰.在忍耐中发愤,在忍耐中拼搏。学会忍耐,学会在忍耐中锲而不舍地追求,在忍耐中更深刻地感受人生。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赏读: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也了解敌方的情况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这是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军事方面,只要和他人有关的,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殆(dài):危险。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赏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赏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赏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知识卡片一、作家作品1.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成名于四十年代初期,写于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等诗作,得到了闻一多的赏识。他与穆旦、袁可嘉、郑敏等9位在四十年代从事写作的诗人因合出《九叶集》而被评论界称为“九叶诗派",在中国诗歌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有诗集《诗四十首》、《南音集》、《晚稻集》、《杜运燮六十年诗选》,诗文合集《海城路上的求索》等。2.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1945年9月,根据入缅作战的经历,创作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上的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穆旦诗选》、《穆旦诗全集》、《旗》以及普希金、拜伦等诗歌译著多种。3.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20世纪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36年发表长诗《做棺材的人》《没有翅膀的人们》。抗战开始后,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要诗集有《在天门》《噩梦备忘录》等。解放后,有《总攻击令》《走向北方》等诗集问世。4.蔡其矫(1918—2007),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福建晋江人.1930年入培元中学,在学校壁报《激流》上首次发表文章。1942年创作成名诗作《肉搏》,以后从事写作和教育工作。他的诗吸收了我国古典诗词和西欧现代诗的营养,写得相当典雅,内涵很深,又大气。特别是那些历史、风土人情以及海洋方面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人中独树一帜,如《福集》《波浪》。另外,收在《七人集》中的诗最具有代表性。他的爱情诗也写得很美,诗集《倾诉》是他晚年生命绽开的激情之花,读了不能不让人佩服。二、写作背景1.《井》杜运燮是“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上海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包括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位诗人。因九位诗人的作品合集《九叶集》而得名,也有人以其发表诗歌作品的刊物而把他们称为“中国新诗派"。他们的核心主张是“新诗戏剧化”和“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在这些观念的指引下,他们写出了不少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刻画战争灾难后的社会现状,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表达个人心灵震颤和情感的诗篇.2.《春》穆旦写作《春》这首诗时,不足24岁,正是他所写的“紧闭的肉体”的年龄。诗在震荡中完成,在紧张中展开青春的阵痛和生命个体在与自然相遇中的感怀。那巨大的令人眩晕的内心深处的风暴,感染和撼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诗人的这首青年时期的诗作避开了一般诗人在青春期情感无限泛滥、空前膨胀的滥情易感的危险。应该说,这是一首节制的、矛盾的、悖论的、知性与直觉相融合的诗。同是“九叶诗派”的诗人唐祈曾这样评价穆旦的诗:“他不仅纯熟地运用现代派技巧和表现手法,并且把艾略特的玄学思维和奥登的心理探索结合了起来。”3.《无题》诗人邹荻帆是“七月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在本诗中诗人把内心的情绪化为意象之流,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七月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主编均为胡风)、《诗垦地》(主编为邹荻帆、姚奔)、《诗创作》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邹荻帆、绿原、冀汸、阿垅、曾卓、孙钿、牛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两集共十八册)、《七月新丛》与《七月文丛》的诗集中。1981年出版的《白色花》收录了“七月诗派”二十位诗人的作品。4.《川江号子》1957年11月,蔡其矫去武汉规划办公室挂职任政治部宣传部长,在考察汉江、长江途中写成《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诗。三、审美视窗穆旦:忠魂耿热满玉壶1952年,从芝加哥大学毕业的穆旦,本可留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任教,也可以靠着写诗就能有很好的生活。但他却坚持要回国,要将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翻译给新中国的读者.可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美国政府不允许在美的中国籍高级知识分子离开,穆旦几近周折,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冲破重重阻挠,最终回到了祖国,在南开大学任外语系副教授。1959年,在南开大学“反右倾"运动中,有人翻出了穆旦的过去,举报了他,天津中院随即宣布穆旦为“历史反革命”,判处他接受“机关管制”“监督劳动".“好男儿当捐躯为祖国,不该苟且偷生。”1942年,已在南开任教的穆旦,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并担任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国民党高官杜聿明和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的翻译官。后又上了最前线,进入到被誉为“魔鬼之谷"的胡康原始大森林,同行的5万多同胞都葬身于此,而穆旦在历经8天饥饿和身染痢疾之后,竟奇迹般地捡回了一条命.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穆旦此后厄运连连。作为“历史反革命"的他,被发配到校图书馆里接受“劳动改造”,白天要从事打扫厕所、楼道等杂役,晚上则要写“思想汇报”“认罪反省”.亲朋们不再上门,穆旦也变得沉默寡言,当初他执意要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翻译文学,但现在却要放下手中的笔,“沉重的枷锁会被打断,牢狱会被颠覆,而门口的自由将微笑地把你们拥抱……”这是穆旦翻译的普希金的诗歌,但他不知道自己的枷锁何时才能被打破。1981年,穆旦被平反,有友人为他送上了一副挽联:“坦荡荡玉壶冰心,血热热耿介忠魂!"这或许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吧。一个年轻人满腔热情地投身抗战,并在恶劣的环境里侥幸得以活下来,谁知却因此经历了后半生的磨难,但他却从未怨恨和后悔过,将世界上美好的文学介绍给自己民族的志向,他亦从未更改和放弃过。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穆旦曾这样写道:“我至今仍认为,人只能或为理想而活着,或是为物质享受而活着,享受到手的可能淡而无味,只有理想使生活兴致勃勃,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其实,无需为穆旦惋惜,因为他已经是太阳,他一生的追求和表达,会长久地温暖一个民族!预习作业一、字音识记淘汲()洗涤()虔诚()摇曳()蛊惑()袒露()漩涡()沥血()eq\b\lc\{\rc\(\a\vs4\al\co1(爪子,爪牙))eq\b\lc\{\rc\(\a\vs4\al\co1(戏弄,弄堂))eq\b\lc\{\rc\(\a\vs4\al\co1(家畜,畜牧))eq\b\lc\{\rc\(\a\vs4\al\co1(颤抖,颤栗))答案jídíqiányèɡǔlùxuánwōlìxuèzhuǎzhǎonònɡlònɡchùxùchànzhàn二、辨形组词eq\b\lc\{\rc\(\a\vs4\al\co1(斐,蜚)) eq\b\lc\{\rc\(\a\vs4\al\co1(漪,崎))答案斐然蜚语漪澜崎岖三、近义辨析1.鉴别·辨别鉴别:侧重于从实际上审定真伪与好坏,使用范围较小,多指具体事物.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可指具体事物,也可指抽象事物。例句:①________古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内行也有被骗的时候。②这里有特别需要________的几组近义词.答案①鉴别②辨别2.界限·界线都指不同性质事物的分界,比如“是非”,二者都可用。但若是具体地区的分界就只能用“界线"。例句:①许多人经历过了解放后的以分清敌我________为目标的思想改造。②欧亚两洲的________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答案①界限②界线四、词语解释1.虔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蛊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潜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蓬发垢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凄风苦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恭敬而有诚意。2.毒害;迷惑.3.比喻内心深处的激流.4.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5.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凄凉.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1.《井》通过讲述一口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的井,在人们饥渴的时候给人以帮助而自己“只好被屏弃于温暖",却遭人扰乱、被人遗弃的际遇,表现了一种高尚而坚韧的品行,向人们展示了生命静默却厚重的力量.2.《春》通过描写春天草原之上大地、花、草盎然的生机,传达出生命春天的神秘与蛊惑,青春的欲望被点燃却无处归依,从而感性而又丰盈地传达出那个时代年轻人对于生命和春天的压抑、期待、焦虑而又迷惘的感觉.3.《无题》通过虚拟死后血液融入山川大地、滋润草木河流,而雪后的平原呈现出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奉献自己一切的崇高精神。4.《川江号子》通过悬岩、漩涡、桨、云、树、野庙、飞箭般的船、凶猛的浪潮、碎裂人心的呼号、震荡不息的回音等一系列的意象,刻画了川江之上强悍的生命力量以及生命的悲愤、孤寂与坚韧.重点突破一、“井”有哪些形象特点和性格?有什么象征意义?提示诗中关于“井”的描绘是层层深入的:第一节是粗略的概括,以“草叶”“天空”“浮云"为衬托,特点是“完整和谐";接下来,以“荒凉的寂寞”“孤独”反衬“澄澈的丰满”,以“冷寂的心灵”接通“黑暗的地层”和“无边的宇宙”,并用“洗涤”保持自我;最后,“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完成了对“井”的素描和透视。“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在当时起着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苦难。二、如何理解“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或它在世间的命运遭遇?提示诗中设置了一个“我”与“你们”的对话情景,从侧面展现了“井”的遭际:“被屏弃于温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和“孤独”,被“淘汲"和“扰乱”,任“花叶腐烂”在“心灵深处”,因垃圾淤塞而“被遗弃”.总的来说,相对于外部的污浊环境,“井”是一个无私的给予者,而且是坚韧的、“默默地承受"的。三、《春》这首诗的两节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第二节与第一节形成明显的并列与相互对应的关系,但是第二节在主题上更深化了一步,由大自然春天的绚烂转向了生命春天的迷惑和痛苦。这种痛苦正是一种现代的自我意识的体现。四、怎样理解《春》这首诗里的青春主题?诗人是如何表现的?主题如何表现提示主题如何表现①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富有朝气糅合在一起,生动地展现出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种种特征。②充满了无尽的渴望和追求③对“禁锢感”显示出强烈的反叛意识④在“被点燃”后“无处归依”而陷于迷惘如何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1)从诗题入手诗题往往揭示诗歌的主要内容。如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送友人》等送别诗,核心内容是抒发别离之情;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因事生情,直抒感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温庭筠《商山早行》等写景诗,是触景生情;刘禹锡《石头城》、杜牧《题乌江亭》则是怀古抒怀。(2)从诗眼入手诗眼是诗中最能开拓意境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是诗句或全诗中心所在。例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二字,全诗惜别怀远之情,完全围绕此二字展开。再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其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高瞻远瞩的胸怀,还蕴涵着登高才能望远的哲理.(3)从用典入手古诗词中的用典,意在借古抒怀。用典含蓄蕴藉,曲折表达思想感情。典故背后的意图,是诗词的重要内容。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廉颇遭谗被弃的典故,意在以廉颇自比,表现壮志难酬的愤懑。(4)知人论世,把握背景即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以及写作背景(习题中往往以注释形式出现)。养成借助背景资料理解诗歌内涵的习惯。如白居易《琵琶行》,只有了解其被谪背景,才能理解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五、《无题》为何采用虚拟的情景?提示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全诗的意境,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木和小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的景致。全诗先后有四处表示将来的用法,把这些虚拟的情景勾联起来:“将仆倒……”“将随着……”“会袒露……"“将吹拂……”这种虚拟的描写方式,暗含着作者的悲壮之情和希冀之意。六、《无题》中的象征和隐喻各有什么作用?提示这首诗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写作手法,使诗意变得含蓄、隽永,悲慨、怀念、平静等复杂的情感包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全诗意境的整体象征和“大风雪"的比喻意义:全诗所构造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特别是“天青"“水绿”“鸟飞”“鱼游"象征着一派祥和宁静的氛围;“大风雪"写的是自然景物,实则喻指现实残酷的战争和灾难,与之相对应的“雪后的平原”喻指经历劫难后的国土.七、“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几个排比句在主题的表达上有何作用?提示连续使用了几个“我看见”,以排比的句式刻画出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在排山倒海的“号子"声中,诗人所看见的是一群川江木船上拉纤的纤夫,他们“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这些极具质感的语言和修辞,激扬而饱含力度,尤其是“闪电”一词在视觉上更带来一种划破黑夜的穿透力量,而“英雄”一词用在“纤夫”身上更明确地传达了诗人的某种寄托情怀,给人一种生命强悍的力量。八、下列句子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提示以设问的句式传达出英雄的孤独与抗争的失败.“碎裂人心的呼号”与“沥血”的“歌唱”除了绝壁之上孤寂千年的云朵、突兀却沧桑的孤树和岁月中荒芜的野庙再无人倾听,这是一种孤傲的自由与婉转的呼号,带着一种生命的悲壮与苍凉.一、技法品悟1.《井》(1)对比手法的灵活运用。譬如“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但我只好被屏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解人以饥渴,却被屏弃于温暖,两者之间极大的反差,写出了井的遭遇与精神。(2)象征手法的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如“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2.《春》(1)语词的厚度和力度。这主要体现在对春天的颜色和形体的描绘上,例如写“绿色”,诗人用“火焰”状“绿色”之盛、之逼人眼目,用“摇曳”写出了“绿色”具有动感的形态;又如,写花朵的生机蓬勃,用了“反抗”和“伸",也是两个表示形体的动词,它们足以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至于“泥土做成的鸟的歌",更是巧妙地展现了“歌”所负载的双重力量(轻盈与浑沉)。(2)矛盾方法的运用.第二节中“紧闭的肉体”与青春期蓬勃的活力、“泥土”的滞重与“鸟的歌”的轻盈以及“点燃”与“无处归依”等,均构成了矛盾,这无疑增强了诗句的张力与密度,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3.《无题》(1)巧妙运用设问句和倒装句式.比如:“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以设问句的形式把一个严酷的事实一下子拉到读者面前,“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生死考验的场景生动形象而又有力,“是的,我们将”运用倒装的句式,回答充满了果敢坚毅与无畏,昂扬着战士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2)以白描的手法勾勒画面。譬如“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天、水、鸟、鱼、风这些意象组合到一起,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而也使“我们”的牺牲彰显出它应有的意义,也传达出了战士以热血换来新世界的欣慰。4.《川江号子》(1)烘托手法的有效使用。例如“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以险峻的悬岩、湍急的漩涡来烘托歌声的旷远与激越,使诗歌在陡峭悲慨之中横添几许沧桑与雄壮的色彩。(2)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比如“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用“沥血歌唱的鸟”与“沉默无声的鱼”作对比,使两者之间的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