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
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二梯度推移学说三中心—外围理论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第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和影响。
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与“增长极理论”中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类似。第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
1.极化效应
随着北方的发展,南方的要素向北方流动,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
在国内贸易中,北方由于经济水平相对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双向价格流失、出口衰退。
南方本来可以向北方输出初级产品,但是,如果南方的初级产品性能差或价格有所上涨,那么,北方就有可能寻求其他渠道进口。这样,就使南方的生产受到压制。第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
2.涓滴效应
北方吸收南方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
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和投资的增加,会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
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第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
3.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的关系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而占据优势,原因是北方的发展长期来看将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
北方的发展会出现城市拥挤等环境问题,南方的落后则从国内市场需求方面限制了北方的经济扩张,国家经济发展也将因南方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受到损害,于是国家将出面来干预经济发展,加强北方的涓滴效应,促进南方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北方的发展。第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的区域发展,并不能产生扩散效应或涓滴效应,带动中西部的发展第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
二、梯度推移学说学说
第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
1.含义
经济梯度的含义:是指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差距。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卡尔多)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部门是兴旺部门,则被认为是高梯度区域;反之,如果主导部门是衰退部门则属于低梯度区域。
经济梯度推移的含义:是指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第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
2.基本观点
(1)推移的动力。经济梯度推移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产业的创新活动。根据弗农的产业生命周期学说,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部门主要是由处在创新阶段的产业所组成,属于高梯度区。若一个区域的主导部门主要是处于成熟后期或衰老阶段的产业,属于低梯度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生产首先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转移。——梯度推移理论建立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
(2)推移的方式——有序推移。新产品或新产业的发展是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的。一级一级传递。
(3)推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镇系统逐步转移的。第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
根据梯度推移理论,区际经济发展是一个不平衡发展的历史过程,区域发展应因势利导,自觉运用不平衡发展规律,首先让高梯度地区发展先进的产业,开发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然后逐步向第二梯度、第三梯度地区推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依次推移的速度会加快,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也就可以缩小,实现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梯度理论强调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强调区际间的分工和协作,是对平衡布局理论和政策的批判与否定。它反映了地域分工的客观原因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际,把产业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与地域空间的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在理论上有积极的贡献。
第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
梯度理论有许多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比如,根据梯度理论,梯度推移只能依级转移,一个落后地区的发展也必须是循梯级而上,不可超越,这就把地区发展的梯度差僵化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位置凝固化了。又比如,按照梯度理论,创新活动大多来源于发达地区,即来源于最高梯度地区,就是来源于落后地区的创新,也要反馈到梯度结构中,通过城镇系统再扩散到全国,这就否定了创新活动在落后地区或在欠发达地区中的作用。第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
梯度是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
梯度推移说的基本观点: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
与产品周期相对应,把经济部门分为三类:兴旺部门:产品处于创新到成长阶段停滞部门:产品处于成长到成熟阶段衰退部门:产品处于成熟到衰退阶段第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4
高梯度区域:兴旺部门为主导部门低梯度区域衰退部门为主导部门创新活动第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5
就近推移
(接触扩散)推移方式等级推移
(等级扩散)第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6
3.梯度推移学说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认为经济布局的重点选择应该根据区域之间的经济梯度来决定。首先要重点发展高梯度区域(东部),然后依次向低梯度的区域(西部)推移。随着高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加速,推移的速度将加快,从而带动低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逐步达到区域之间的相对均衡。第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7
梯度理论基本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发展的梯级差异,应该按照梯度分布的实际,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带。东部沿海地带应面向国际市场,优先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和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将东部的市场和传统产业转移给中、西部。中部地带处于国家腹心地位,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低于东部,起有“承东启西”作用,一方面要抓紧能源和原材料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承接东部地带转让出来的国内市场份额和相应的传统产业,综合发展资源型产业和加工型产业。西部地带目前以资源开发为主,着重开发国家急需而又为本地区富有的资源,同时根据区内市场的需要发展“进口替代”。第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8
反梯度推移论认为,区域的技术引进和经济开发的次序不能完全依照其所处的梯度,而应该主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条件来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且条件又具备,那么,不论区域处于哪个梯度上,都可以直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优先开发。并存论认为区域之间的经济技术的空间推移同时存在着梯度式推移、跳跃式推移和混合式推移三种形式。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它们的作用大小有别。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时期,梯度推移作用最大。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时期,跳跃式推移比较多见。
主导论持该观点的人认为,区域之间的梯度推移从不同的层次观察确实存在多种形式。但是,从总体看,起主导作用的是梯度推移,其它推移形式只是发生在少数领域、个别区域或特殊的时期。4.对梯度推移论的争论第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9
梯度理论在指导实践过程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同时又引申出一些新的空间推移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反梯度理论;并存论;主导论。相对而言,主导论更接近现实,更具科学性。
第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0
第二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1
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2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3
三、中心-外围理论
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4
1.发展渊源
中心-外围理论有时也称为核心-边缘理论或中心-边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经济学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相关理论观点的总称。
解释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和空间模式。
较为系统、比较完整地提出“核心-边缘”演变模式的,是美国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专家J.R.弗里德曼(Friedmann)。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5
2.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组成。核心区域是一个城市或城市集群及其周围地区所组成,是经济发达地区。①国内都会区;②区域的中心城市;③亚区的中心;④地方服务中心。边缘区是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它又可分为两类:过渡区域和资源前沿区域。过渡区域。又可以分为两类:向上过渡区域、向下过渡区域。资源前沿区域,又称资源边疆区,一般地处边远,但拥有丰富的资源,有开发的条件。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6
图9.1弗里德曼的经济发展中心-外围模型(资料来源:Allen,Unwin.SystematicGeography.London:
BrianKnapp,1986.423)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7
基本观点
(1)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使得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中心”,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
(2)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3)一个空间系统发展的动力是核心区的大量创新,并向外扩散影响到边缘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而作用于整个系统,促进国家发展。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8
(4)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发生转化。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核心区域对边缘区域的控制,边缘区域对核心区域的依赖。然后,是依赖和控制关系的加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核心扩散作用的加强,核心将带动、影响和促进边缘区域的发展。边缘区域将形成次级核心,甚至可以取代原来的核心区域的控制。
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9
3.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城镇是中心,区域是基础。城镇通过交通、信息、商品、流通、金融等网络与周围区域紧密联结在一起。因此,任何一个区域都要重视核心的发展,要形成和壮大区域的中心城镇。缺乏中心,区域经济将成一盘散沙。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要十分注意培育自己的经济中心。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0
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核心区域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强其金融、信息、商业、科技等产业的领先地位,适当向外围地区扩散传统工业和人口。要改善核心区域大城市交通系统,完善卫星城镇体系。对于上过渡区,要调整陈旧的产业结构,搞好区内基础设施,密切与核心区域的联系和协作,更多的吸引核心区域的投资和外迁企业。资源边疆区宜尽可能变资源优势为深加工产品优势,不断壮大输出性强的基础部门。同时实施建设增长中心的策略,促使资源边疆区成长为具备次级中心的区域。第三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依赖理论。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2
图9.2欧洲的中心-外围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资料来源:Allen,Unwin.SystematicGeography.London:
BrianKnapp,1986.432)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3
世界体系的中心、次外围、外围的动态变化
(a)1795年;(b)1895年;(c)1995年
(资料来源:KnoxPL,MarstonSA.PlacesandRegionsinGlobalcontext:HumanGeography.NewJersey:
Prentice-Hall,Inc,1998.54)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4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5
(一)依赖理论
中心依赖——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变化是以另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前提的关系。
依赖理论的基本观点。在发达的资本主义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依赖关系。前者利用其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制订游戏规则的优势而对后者产生控制作用,进行剩余价值的剥削。后者由于经济的落后而在贸易和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发展上形成对前者的依赖或称之为依附。特别是那些殖民地国家,这种依赖关系就更为明显,依赖程度就更深。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6
弗兰克提出了“不发达模式”:处于外围的国家在其殖民地初期就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从而导致他们陷入困境。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存在着一条“宗主—卫星”链,外围国家创造的剩余价值正是通过这条链流入中心国。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学者对第三世界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一个激进主义经济发展学派。该学派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宗主国,它们在向第三世界国家扩张和渗透时使后者成为卫星国,造成卫星国经济的贫穷和对宗主国的依赖。依赖是不发达的根源,所以,必须打破造成宗主-卫星链,第三世界国家才能政治上独立,经济上走向发达。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7
(二)相互依赖理论
布鲁克菲尔德的相互依赖观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比不发达国家更依赖于资源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受依赖关系的影响,不发达国家的内部变革也使得它们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和资本。所以,很难区分出它们谁依赖谁,实际上是相互依赖。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相互依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无法进行下去。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8
布鲁克菲尔德《相互依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更依赖于资源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如跨国公司全球扩张、国际工厂。
不发达国家的内部变革也使得它们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和资本。积极引进外资、技术。
所以,很难区分出它们谁依赖谁,实际上是相互依赖。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9
Japan日本的原料进口俄罗斯中国西亚各国欧洲各国非洲各国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拉美各国美国加拿大木材棉花石油煤炭石油机械铜矿
石油煤炭木材羊毛铁矿煤炭棉花、煤炭大豆、玉米木材、煤炭、机械小麦
煤炭铜矿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0
Japan日本的商品输出俄罗斯中国西亚各国欧洲各国非洲各国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拉美各国美国加拿大钢铁钢铁电器汽车.钢铁轮船汽车.钢铁钢铁汽车.轮船
钢铁化纤汽车
汽车轮船.汽车.钢铁摩托.汽车电器.钢铁汽车第四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1
西方学术界对相互依赖的理解: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异。相互依赖意味着依赖是双向的传递和影响,而不是只作用于某一方。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这样来理解相互依赖,即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包括经济行动和政策)所发生的双向作用、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2
衡量相互依赖程度的指标:
国际贸易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的比值。各种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变化。国家之间资本双向流动(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指标。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3
对相互依赖的认识:
相互依赖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相互依赖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国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对某些国家有利的变化,对另一些国家则可能不利。此外,相互依赖的影响并不完全表现为积极或消极,而可能是这两种影响同时存在、交织。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4
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梯度推移学说(重点)区域相互依赖理论(重点)
小结极化效应涓滴效应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的关系依赖理论相互依赖理论中心-外围理论(重点)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5
第二节区际经济联系
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二区域分工理论三区域合作理论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6
区际经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7
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一)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8
空间相互作用:
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
重要性它对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变化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能够使相关区域加强联系,互通有无,拓展发展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又会引起区域之间对资源、要素、发展机会等的竞争,并有可能对有的区域造成损害。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9
(一)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
1.区域之间的互补性2.区域之间的可达性3.干扰机会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0
1.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即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种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
意义从根本上讲,只有区域之间具有了互补性,才有建立经济联系的必要。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与互补性成正比。第五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1
2.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即区域之间进行商品、资金、人口、技术、信息等传输的可能性。
意义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与可达性是呈正向关联的。
影响因素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被传输客体的可运输性;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行政、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2
3.干扰机会
两个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来自其它区域的干扰。由于干扰机会的存在,有互补性的两个区域之间也不一定就能发生相互作用。
结论
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首先要存在互补性,可达性好,并且没有干扰机会或干扰机会的影响小。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3
干扰机会C惠斯勒(国际滑雪场)B橡树湾A温哥华高速公路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4
(二)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
Qij
=AiWiBjWjf(dij)
式中:Qij——i与j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
Wi、Wj——i、j区域产生作用力的因子(如人口、经济规模等);
dij——i、j区域之间的距离;
f(dij)——距离摩擦函数;
Ai,Bj——Wi和Wj的权重。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6
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7
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8
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9
二、区域分工理论(一)成本学说(二)要素禀赋学说(三)新贸易理论(四)竞争优势理论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0
区域分工
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
劳动地域分工是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它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区域分工或地域分工。
原因
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于是,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第六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1
区域分工的意义
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2
然而,并非任何生产的地理分异都是可以称为地域分工。
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生产产品的区际交换与贸易,是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例如,一个区域生产小麦,另一个区域生产大米,并且生产小麦的区域以小麦为主食,生产大米的区域以大米为主食,那么这里尽管存在着生产的地理差异,但这只是满足同一需要的具体产品的不同,由于没有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没有产品的交换和贸易,因而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地域分工。
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3
(一)成本学说
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4
成本学说
运用生产成本的比较来解释国际分工。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5
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而导致生产成本绝对低,这叫做绝对利益原则,又称绝对优势学说。如每个国家均按此原则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贸易进行交换,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地利用,这是斯密地域分工学说的基石。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和绝对利益原则,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促进了世界性经济交流。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6
例如:英国和加拿大均需要小麦和布匹,但它们生产效率是不一样的,在没有进行国际地域分工前,则情况如表4-1
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7
在进行国际地域分工后,会发生如表4-2的改变。可见,由于地域分工和国际贸易,用同样的劳动时间,小麦和布匹的生产量都增加了一倍。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8
但是,他的理论是有显著缺陷的,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地域间,由于落后国家和地区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均显著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用绝对利益原则作指导,前者就只好闭关自守,避开同后者的经济交流了。这同以后的生产力布局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实况也是不一致的。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9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认为,即使一个国家没有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贸易还是可以发生;原因是存在着相对成本优势,或比较成本优势;各国按比较成本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还是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益与利益。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优中选优,劣中选优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0
例如:假设美国比欧洲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即较低的成本),生产衣服是两倍,生产食品是三倍。这时,如果美国生产食品并出口欧洲,欧洲生产衣服并出口美国,对双方均为有利(表4-3)。
食品3×(1/4)衣服(1/2)×1第七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1
例如:在国际贸易进行前,美国的劳动者每小时可得1单位食品或1/2单位衣服,而欧洲的劳动者每小时劳动可得到1/3单位食品或1/4单位的衣服。
在美国,衣服的价格为食品的两倍;但在欧洲,衣服价格仅为食品的4/3。这时,根据商人贱买贵卖的普遍行为,在美国相对昂贵的衣服会由欧洲流入,而在欧洲相对昂贵的食品则会由美国流入。
在国际贸易产生后,美国和欧洲分别生产食品和衣服。从表4-3上可以看出,此时,美国一小时劳动,可得到同以前一样多的食品,但可换取的不是1/2单位的美国衣服,而是3/4单位的欧洲衣服。同理,欧洲一小时的劳动,可得到同以前一样多的衣服,但可换取的不是1/3单位的欧洲食品,而是1/2单位的美国食品。这样,无论美国或欧洲,通过国际分工,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比较利益均增加了。
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2
(二)要素禀赋学说
1.要素禀赋学说是由赫克歇尔(E.Heckscher)和俄林(B.C.Ohlin)提出的。1919年,赫克歇尔就提出了要素禀赋的有关论点。在此基础上,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要素禀赋学说。所以,后人也把要素禀赋学说称之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或H-O学说。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3
2.基本原理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要原因。一般地,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利息率水平相对低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相对低于利息率水平。
如果各个国家都密集地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也就是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较便宜地生产需要大量资本的资本密集型商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则可以较便宜地生产需要大量劳动的劳动密集型商品。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4
在国际贸易中它们就能够出口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进口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又满足了相互的需求。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个区域或国家都应该根据要素禀赋条件,进行分工,开展贸易,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各区域或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5
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6
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7
案例
汇率=1美元∶100日元国家产品技术系数要素价格P=W·A+I·C劳动(A)资本(C)(工资W)利息(I)单位价格日本纺织品0.750.2540(日元)200(日元)P=80(日元)机器0.250.7540(日元)200(日元)P=160(日元)美国纺织品0.750.251(美元)1(美元)P=1(美元)机器0.250.751(美元)1(美元)P=1(美元)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8
3.H-O理论的缺陷区域H-O学说完全违背了劳动价值论。
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该理论只能用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国家间的分工与贸易行为。
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9
资源禀赋产品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缺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便宜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格局是: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0
我国目前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基本上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成本较低。因此外向战略基本上还是定位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热潮中,各地特别重视扩大出口,由于目前许多地区能够出口的大部分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此各地竞相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许多地区引进外资也是缺乏产业选择,外商进入的产业大部分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第八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1
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2
(三)新贸易理论
2.新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的贸易比重越来越大,产业间的贸易所占份额不断下降,故提出了产业内贸易说。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3
1.问题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的贸易比重越来越大,产业间的贸易所占份额不断下降,故提出了产业内贸易说。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规模经济论内部规模经济带来产品成本的降低。外部规模经济带来产业成本的降低。少数企业控制市场并成为出口商。2、不完全竞争为了追求内部规模经济,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保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形成只有少数大企业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3、产品差异论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构成了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比方说,美国轿车豪华舒适,日本轿车轻便省油。
4、需求偏好相似两个国家的消费者需求偏好越相似,一国的产品也就越容易打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5
(四)竞争优势理论
1.生产要素2.国内需求3.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5.机遇和政府作用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6
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7
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8
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9
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0
第九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1
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2
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3
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4
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5
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6
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7
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8
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9
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0
三、区域合作理论(一)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二)区域合作的类型第一百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1
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
区域合作有两种形式:一是区域之间存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关联而形成互补关系和相互依赖;二是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相关区域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或扩大同种优势,形成竞争力的合力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2
区域合作的经济意义: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合作为分工提供了保障,使区域经济专业化能够存在和发展;通过合作可以冲破要素区际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要素向最优区位流动,加强区际经济联系,形成区内和区际复杂的经济网络,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协调能力。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3
(一)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
1.自愿平等,互惠互利2.优势互补,相互协调3.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4
(二)区域合作的类型
1.从形式上划分2.从层次上划分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5
1.从形式上看,区域合作主要有行业合作和区域全面合作
行业合作是指区域之间同一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与方式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主要功能:其一,区域性的生产合作。其二,区域性的商业合作。其三,区域性的运输合作。其四,区域性的物资合作。其五,区域性的金融合作。其六,区域性的综合的行业合作。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6
区域全面合作是指区域之间在有关政府的推动下,相互之间开展多方面或全面的经济合作。
主要功能:其一,建立区域市场。其二,联合开发资源。其三,联合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其四,开展资金横向融通。其五,建立信息网络。其六,共同协调,解决跨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7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简称欧贸联,有小自由贸易区之称,EuropeanFreeTradeAssociation-EFTA)1960年成立,以实现成员间工业品自由贸易和扩大农产品贸易从而促进世界贸易为宗旨,迄今仍有3个成员国(挪威、瑞士、列支敦士登)。“中欧自由贸易协区”1992年12月成立的中欧4国经济合作并集体努力以尽快加入欧盟的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洲联盟”
在欧共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上述一体化组织中对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影响最深远、作用最直接的一个。欧盟推动欧洲一体化进展的次序是以内环(目前欧共体15国)为核心,中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作依据,外环(波罗的海三国和东欧)作基础逐渐向外圈层扩大:首先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余下的成员)纳入,然后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中欧东部国家、最后将东欧国家囊括在内,从而形成统一的“欧洲合众国”。欧盟是完善中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其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是“欧洲合众国”—类似于联邦制的完全的区域经济政治体。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8
2.从区域的层次看,我国的区域全面合作有三种类型
若干省(区)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
省(区)毗邻地区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省(区)内部部分地区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
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9
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一区域经济差异概述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0
一、区域经济差异概述
(一)区域经济差异概念
(二)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1
(一)区域经济差异概念
1.区域经济差异的有关定义
区域经济差异是各个区域之间经济总量上的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包括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还有人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所有差异。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2
区域区域经济差异还可以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考察,它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上量的差异,这包括上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上质的差异,这包括劳动生产率、科技水平、经济效益、劳动者素质等方面的高低。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3
2.本书的观点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4
3.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
绝对差异——用绝对指标衡量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反映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相对差异——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别,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5
(二)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意义2.消极影响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6
1.积极意义
2.消极影响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7
1.积极意义
①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距时,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就自然成为发展状态较差地区所效法的榜样,发达地区就会更加进一步发达,落后地区就会奋力追赶,从而形成你争我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活力。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8
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区域的条件优势要素的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的不同,各区域的经济主体可在各自的区域优势及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找经济联合,如资源型优势与加工型优势的区际联合。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9
③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0
2.消极影响①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如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势必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损害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区域经济关系不协调和发展差距,实质上是各地区产业结构不协调在区际关系上的反映和体现。第一百二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1
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情况下,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收入水平高,对人才的需求和吸引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导致落后地区的人才大量向发达地区转移,形成所谓的“人才效益外溢”;发达地区又由于投资回报率高,具有资金上的优势,又导致落后地区的资金大量地向发达地区转移,形成所谓的“投资效益外溢”。这两者都使得落后地区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造成发达地区变得愈发达,落后地区变得更落后,从而扩大区域经济的矛盾,产生区际冲突。第一百二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2
③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如果在一国中长期存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公平得不到实现,则无法调动社会民众的积极性,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第一百二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3
④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是引发社会稳定的根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及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民族问题和地方主义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引发民族矛盾,地方主义行为泛滥,甚至区域间的冲突,从而危害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安全。第一百二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4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
(一)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必然性(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调控性第一百二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5
(一)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必然性
1.区域之间在经济结构形成条件方面、经济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存在差异。2.区域之间的发展机遇大不一样。3.区域之间经济主体的决策、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一百二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6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调控性
1.关于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两种观点2.对区域经济差异可进行有限度的调控第一百二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7
倒“U”字形发展规律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J.G.威廉逊在1965年提出来的“倒U字型发展规律”理论。认为:注重经济效益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不平衡”而实现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是不断扩大的,但经过一定时期,平衡的力量将使区域差距保持稳定。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区域差距将随着总体增长而逐渐下降。
2.这种运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达到平衡发展的目标,成了区域规划实践的重要思想。第一百二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8
根据这一理论推导出的结论是,在成熟阶段以前,效益和均衡这两个目标是逆向变动的,从追求效益出发,空间集中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百二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9
美国案例
美国的制造业最先集中在大西洋沿岸的东北部,并迅速涌现出一批工业城市,使工业集中到饱和状态。从19世纪中叶起,经过两次西迁运动,在中西部五大湖南部形成新的工业集中区。接着,东北部和中西部又联结起来,形成为一个工业企业更加集中的北部工业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工业才较大规模地向南方分散。但直到今天,北部工业带还是美国工业和城市最密集的地区。这个工业带,北起缅因州,南到弗吉尼亚州,长不过550公里,大中小城市就有100多个。
第一百二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0
日本案例
日本工业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京滨、阪神、中京(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一步集中在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沿岸,即三湾一海地区。尽管60年代中期以来,通过国家的干预采取了“工业分散化”和“开发地方工业”等措施,力图把工业企业向原有工业区周围和内陆地区分散,但在占全国土地面积22%的三湾一海地区仍集中了全国工业产值的80%,其中重化工(如钢铁、石油加工、乙烯等)更占全国85~95%,而南九州、四国南部、本州东北部和北海道的工业仍然稀疏。第一百三十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1
空间发展战略思想(模式)区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整个区域均衡发展,共同繁荣。要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不同的战略模式。(1)均衡发展模式。即在一个国家或区域均衡布局生产力,特别是工业,促进区域的全面发展。采取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A区域发展水平达到较高水平;B较小的国度或区域(新加坡、瑞士)。(2)非均衡—均衡发展模式。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些地区比别的地区更富裕,一些地区会比其他地区发展得更快。(发达国家)第一百三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2
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会不会使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地区之间的对立关系越来越严重呢?对此,有两种不同的学术见解。一种意见认为,通过不平衡发展可以达到平衡发展的目的,持积极的态度;另一种意见则持悲观的态度,认为不平衡发展会造成恶性循环,贫富更加悬殊(如图7-6)。在不平衡发展中,平衡的力量会发生作用,使地区发展不平衡趋向平衡。其主要动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劳动力与技术的自由流动,将导致区域发展趋于均衡(如我国打工仔“不带钱、不带粮,当年脱贫盖洋房”)(如图7-4);经济扩散作用,推动地区平衡;区域开发过程的交替变化,促进地区平衡发展(包括区域开发重点转移)等。
第一百三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3
第一百三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4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规律,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长期的、绝对的,经济发展总是由旧的不平衡不断地向新的不平衡演变,呈现波浪式上升过程。
第一百三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5
这一规律具体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不发达区域长期并存。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发达区域如果停滞不前就可能转变为落后区域,而落后区域经过跨越式发展可能会超过原来的发达区域,后来居上,进而出现新的经济发达区域和经济不发达区域,产生新的不平衡;二是经济发达区域和经济不发达区域各自内部都存在着发达和不发达的小区域。经济发达区域内有经济不发达的小区域,经济不发达区域内有经济发达的小区域,其各自内部也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现象;第一百三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6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同一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速度,有时发展快,有时发展慢。第一百三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7
度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通常用来观察家庭之间、个人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一百三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8
指标图中横轴表示地区所占百分比的累计分布,纵轴表示收入分配的累计百分比。对应于一定累计百分比的地区,有一个特定的累计收入的百分比,这种对应性形成一条从原点O到对角点D的曲线,被称为洛伦茨曲线(LorenzCurve)。第一百三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9
由图可见,当洛伦茨曲线与对角体OD重合时,代表一种收入分配完全均等的情形;当洛伦茨曲线与两个边线所组成的直角线OCD重合时,代表一种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的情形。显然,反映实际收入分配状况的洛伦茨曲线处于完全均等与完全不均等情形之间,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G=A/A+B。面积A占面积A+B的比例越大,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就越大;反之,面积A占面积A+B的比例越小,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就越小。因此,按照基尼系数的定义,其取值在0-1之间变动,反映收入分配从绝对均等到绝对不均等的变化。第一百三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40
案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平衡发展战略,各种投资政策和财政支付转移明显地向边远和落后地区倾斜,然而效果不佳,付出的代价非常大。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了一个大转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广东省为13626亿元,约相当于3个湖南(4639亿元)或10个贵州(1365亿元)或35个青海(390亿元)。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浙江为20147亿元,3倍于江西(6678元),4倍于甘肃,5.6倍于贵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东风车的租赁合同
- 2024股权转让合同涉税风险分析
- 2024年SSL协议技术转让合同
- 城市更新路径的多元化模式与解析模型
- 机械制图的整体课程设计
-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政治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机械公差课程设计
- 机械传动系统课程设计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案(1)部编版必修2
- 机房降噪课程设计
- JJG 165-2024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检定规程
-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2023年贵州黔东南州州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期中) 英语 含答案
- 4S店展厅改造装修合同
- 送货简易合同范本(2篇)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高职)智能财税
-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
-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3-4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8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