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各章练习题_第1页
管理会计各章练习题_第2页
管理会计各章练习题_第3页
管理会计各章练习题_第4页
管理会计各章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法1例:某公司产销一种产品A,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元,固定成本总额400000元.其保本销售量:=400000÷(100-60)=10000(件)保本销售额:=10000×100=1000000(元)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法2案例:某企业产销甲、乙、丙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项目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合计单价(元)100200400单位变动成本(元)60140300预计销售量(件)200200100固定成本总额(元)15000贡献毛益率(%)403025销售收入(元)200004000040000100000销售比重(%)204040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8121030综合保本点(元)50000各产品保本点(元)10000200002000050000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法3案例:某公司产销单一产品A,产品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件,固定成本总额为200万元,若企业期望实现目标税前利润300万元,则有:(1)实现目标税前利润的销售量=(3000000+2000000)÷(100-60)=125000件(2)实现目标税前利润的销售额=125000×100=(3000000+2000000)÷40%=12500000元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法4案例:某公司产销单一产品A,产品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件,固定成本总额为20万元,若企业期望实现目标税后利润67万元,公司所得税率为33%,则有:(1)实现目标税前利润的销售量(2)实现目标税前利润的销售额

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法5案例:假设某公司产销一种产品,计划年度内预计有关数据如下:销售量5000件,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40元,固定成本总额120000元,则目标利润为:5000×(100-40)-120000=180000元(1)销售量的临界值(最小值)120000÷(100-40)=2000件(2)单价的临界值(最小值)120000÷5000+40=64元(3)单位变动成本的临界值(最大值)100-120000÷5000=76元(4)固定成本总额的临界值(最大值)5000×(100-40)=300000元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法6各因素允许变动幅度:(1)销售量(5000-2000)÷5000=60%(2)销售单价(100-64)÷100=36%(3)单位变动成本(40-76)÷40=-90%(4)固定成本总额(120000-300000)÷120000=-150%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法7方法一:(1)销售量的敏感系数若销售量增长20%,则有:利润=5000×(1+20)×(100-40)-120000=240000元利润变动百分比=(240000-180000)÷180000=33.3%销售量的敏感系数=33.3%÷20%=1.67倍方法二:销售量的敏感系数方法三:销售量的敏感系数=5000×(100-40)÷180000=1.67倍其他各个因素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求得其敏感系数。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法8方法一:销售量的敏感系数若销售量增长20%,则有:利润=5000×(1+20)×(100-40)-120000=240000元利润变动百分比=(240000-180000)÷180000=33.3%销售量的敏感系数=33.3%÷20%=1.67倍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法9方法二: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60%=1.67倍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法10方法三:销售量的敏感系数=5000×(100-40)÷180000=1.67倍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11表1成本费用资料项目金额(元)单位产品直接材料20单位产品直接人工7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3固定制造费用总额50000单位产品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2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总额30000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12表2产量资料(单位:件)项目期初存货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存货2007年010000800020002008年2000100001000020002009年200010000120000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13表3变动成本法下损益计算(单位:万元)项目200720082009合计销售收入405060减:变动成本其中:变动生产成本243036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1.622.4贡献毛益14.41821.6减:固定成本其中:固定生产成本555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333营业净利6.41013.630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14表4全部成本法下损益计算(单位:元)项目200720082009合计销售收入400000500000600000减:销售成本其中:期初存货成本07000070000本期生产成本350000350000350000可供销售成本350000420000420000减:期末存货成本70000700000本期销售成本280000350000420000销售毛利120000150000180000减:期间费用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160002000024000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300003000030000营业净利74000100000126000300000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15结论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各年产销量不同,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营业净利是不同的.具体归纳如下:(1)当生产量=销售量时,两种方法计算的损益相同;(2)当生产量>销售量时,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净利>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净利;(3)当生产量<销售量时,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净利<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净利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16结论2: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营业净利差异具有如下数量特征: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净利-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净利=期末存货所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所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2023/6/22第5讲企业业绩评价17(3)剩余收益为了克服使用比率指标评价部门业绩带来的次优次问题,许多企业采用绝对数指标来实现利润与投资之间的联系——剩余收益。剩余收益=部门利润-部门资产应计报酬

=部门利润-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例:某分公司目前资产总额4000万元,投资报酬率15%,总公司资本成本8%。现总公司拟新增一项目投资,总投资1000万元,投资报酬率12%。2023/6/22第5讲企业业绩评价18解析:不接受新增投资接受新增投资投资报酬率15%(4000×15%+1000×12%)/(4000+1000)=14.4%剩余收益4000×15%-4000×8%=280万元4000×15%+1000×12%-(4000+1000)×8%=320万元2023/6/22第5讲企业业绩评价19由此可见,若考核投资报酬率,该分公司会拒绝新增投资项目,从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若考核剩余收益指标,则该分公司剩余收益较不接受新增投资项目有所增加,因而回欣然接受新增投资项目。2023/6/22第5讲企业业绩评价20项目A企业B企业息税前利润①55006000所得税②30%30%税后营业利润③38504200投资资本④2800042000负债资本⑤1680016800股权资本⑥1120025200负债资本成本⑦10%9%股权资本成本⑧16%14%加权平均成本⑨12.4%12%资本成本总额⑩=④×⑨34725040经济增加值③-⑩378-8402023/6/22第5讲企业业绩评价21上述计算可知,两个公司利润表上均盈利,而且B公司账面利润比A公司还大,但是以经济增加值来计量他们的业绩时,B公司的经济增加值为负数,只有以经济增加值来衡量业绩,才能抑制企业过度扩张资本规模,不断降低资本成本,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2023/6/22第5讲企业业绩评价22市场增加值(MARKETVALUEADDED),是指企业未来经济增加值(EVA)的现值之和。例如:某企业未来4年的经济增加值分别为500万元、600万元、-50万元、400万元,资本成本为10%。则:2023/6/22第5讲企业业绩评价23案例:假定,某企业年初固定资产投资4800万元,预计寿命4年,无残值,直线折旧。4年间预计销售额为6000万元、7000万元、8000万元、8000万元。流动资金需求为每年销售额的10%,并在年初增加投入营运资金,4年末全部收回营运资金投入。每年付现成本为销售额的60%,所得税率为20%,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其市场增加值计算如下(金额单位:万元):..\讲义附件\附件08:市场增加值的计算.xls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24(一)比较贡献毛益总额案例: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30000机器工时,可以生产甲产品,也可以生产乙产品,有关数据如下(金额单位:元):甲产品乙产品单位工时1520销售量(件)20001500单价210300单位变动成本120200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25若生产甲产品,可提供贡献毛益=2000×(210-120)=180000元若生产乙产品,可以提供贡献毛益1500×(300-200)=150000元由此可见,生产甲产品比生产乙产品能提供更多的贡献毛益,因此应该生产甲产品。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26甲产品乙产品单位工时1520销售量(件)20006000单价210300单位变动成本120200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27(二)比较单位工时贡献毛益案例: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30000机器工时,可以生产甲产品,也可以生产乙产品,有关数据如下(金额单位:元):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28甲产品乙产品单位工时1520销售量(件)20006000单价210300单位变动成本120200若生产甲产品,单位工时可提供贡献毛益(210-120)÷15=6元若生产乙产品,单位工时可提供贡献毛益(300-200)÷20=5元由此可见,生产甲产品比生产乙产品单位工时能提供更多的贡献毛益,因此应该生产甲产品。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29二、成本临界点(成本分界点、成本平衡点)案例:某公司生产产品年需要甲零件若干件,企业可以自制,若自制,有关数据如下:单位产品直接材料:50元单位产品直接人工:30元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20元固定成本总额:1000000元但需增加专属成本600000元若外购,单价120元。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30设年需要量为X,总成本为Y,则:外购总成本Y=120X自制总成本Y=100X+600000根据成本分界点的含义,则有:120X=100X+600000则X=30000件由此可知,当全年需求量在30000件以下,应当外购,若全年需求量在30000件以上,应当自制。如下图: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3130000Y=100X+60000Y=120XYX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32三、差别分析法案例:某企业生产加工一种半成品A,单位变动制造成本50元,若立即出售,单价80元,也可以继续加工成产成品B,单位售价为120元,但需追加发生加工成本每件30元,全年产量10000件。问:是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33项目半成品A产成品B差量差别收入8000001200000-400000差别成本0300000-300000差别利润-100000由此可见,继续加工成产成品出售可以多实现利润100000元,因此应继续加工成产成品出售。五、边际分析法(一)最优售价(二)最佳订货量(三)最佳生产批量(四)最佳货币持有量(五)最佳质量成本(六)设备最佳更新期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34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35(一)最优售价案例:某公司产销一种产品,单价200元,月销售量10000件,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1000000元,销售量与价格变化的关系如下: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36销售单价(元)销售量(件)20010000190110001801200017013000160140001501500014016000问:企业的最优售价为多少?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37设销售量为X,单价为P,根据上述资料可知:当单价=0时,销售量=30000件,当销售量=0时,单价=300元,因此,价格对于销售量的变动率=(300-0)÷(0-30000)=-0.01,函数关系式为:P=300-0.01X,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38则销售收入:Y=(300-0.01X)X=300X-0.01利润方程式为:300X-0.01-(50X+1000000)当边际利润=0,即利润方程式的一阶导数=0时,利润达到最大。即有250-0.02X=0,X=12500件,此时的价格P=300-12500×0.01=175元。也就是说,最优售价为175元。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39(二)最优采购批量(经济订货量)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401、列表法每次订货量400公斤200公斤100公斤订货次数5次10次20次平均库存量200公斤100公斤50公斤存储成本200元100元50元订货成本50元100元200元成本合计250元200元250元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412、图解法成本订货量存储成本订货成本总成本经济订货量最低总成本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423、公式法(数学模型)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43(三)最优生产批量六、全额分析法又称总额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各个方案的总收入、总成本、利润的大小来进行方案抉择的决策方法。【例1】某公司拟产销市场上畅销的甲产品或乙产品。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44项目甲产品乙产品单位售价(元)5001000单位变动成本(元)300500预计产销量(件)10000050000固定成本总额(元)10000000市场潜量(件)12000048000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45若产销甲产品,可实现利润:(500-300)×10-1000=1000万元若产销乙产品,可实现利润:(1000-500)×4.8-1000=1400万元上述计算分析表明,若产销乙产品将实现更多的利润,因此,应产销乙产品。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46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七章短期经营决策47一、生产什么样的新产品[例]某公司现有剩余生产能力40000工时,只能生产一种新产品丙或丁,有关两者产品的资料如下:丙产品丁产品单价(元)10050单位变动成本(元)6025单位产品工时105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七章短期经营决策48采用差量分析法:剩余生产能力可以生产:丙产品40000÷10=4000件丁产品40000÷5=8000件由此可见,剩余生产能力生产丁产品要比生产丙产品多实现利润40000元,因此应生产丁产品。项目丙产品丁产品差量差量收入4000004000000差量成本24000020000040000差量利润-40000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十章标准成本控制49

在确定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之后,就可以据以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通常,企业通过编制“标准成本卡”来反映企业产品标准成本的具体构成。例1:某产品的标准成本卡成本项目标准价格标准用量标准成本直接材料25元/公斤20公斤500元直接人工6元/工时75工时450元变动制造费用4元/工时75工时300元固定制造费用5元/工时75工时375元合计1625元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十章标准成本控制50例2:某企业甲产品有关数据:项目数量(用量)价格(分配率)实际标准实际标准直接材料2吨2.5吨55元50元直接人工40小时38小时6元5元变动制造费用40小时38小时4.5元5元固定制造费用40小时38小时1.8元1.5元合计///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十章标准成本控制51(1)直接材料价格差异=(55-50)×400×2=+4000元(不利差异)(2)直接材料用量差异=400×(2–2.5)×50=–10000元(有利差异)(3)直接材料总差异=400×2×55–400×2.5×50或:=4000-10000=-6000(有利差异)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十章标准成本控制52(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2)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3)人工总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或:=人工效率差异(量差)+工资率差异(价差)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十章标准成本控制53资料详见例2:(1)工资率差异=(6–5)×400×40=+16000元(不利差异)(2)人工效率差异=(400×40–400×38)×5=+4000元(不利差异)(3)人工总差异=400×40×6–400×38×5或:=16000+4000=+20000元(不利差异)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十章标准成本控制54(三)变动制造费用差异(1)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2)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3)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或:=效率差异(量差)+开支差异(价差)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十章标准成本控制55资料详见例2:(1)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4.5–5)×400×40=-8000元(有利差异)(2)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400×40–400×38)×5=+4000元(不利差异)(3)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400×40×4.5–400×38×5或:=-8000+4000=-4000元(有利差异)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十章标准成本控制56(四)固定制造费用差异1.两分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两部分:(1)能力差异(数量差异)(2)开支差异(价格差异)计算分析原理同变动制造费用。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十章标准成本控制572.两分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分为三部分:(1)开支差异(价格差异):实际开支与预算开支之间的差异。(2)能量差异(数量差异):生产总能量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3)效率差异(数量差异):单位生产时间(效率)变动而造成的差异。其计算原理如下: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十章标准成本控制58(1)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2)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工时–

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3)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

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4)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或:=开支差异+能量差异+效率差异2023/6/22《管理会计学》第十章标准成本控制59资料见例2:(1)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1.8×400×40–1.5×16500=4050元(不利差异)(2)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