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4页
人教版必修3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2.2010年7月6日,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3.习近平同志在2010年的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上说,在长期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发明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这两项重大发明即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到广泛传承,又使其得到交流,并向世界传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A.是我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C.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长期处在世界前列4.(2011·合肥模拟)“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是《诗经》中《硕鼠》的一段内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这说明文学艺术()①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②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具有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作用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中国文明的世界价值做出了深刻阐述:“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唯有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汇通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6.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所罕见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亚洲运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亚运会开幕。这是继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亚运会后,亚运盛会20年后再次回到中国,也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据此回答7~8题。7.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仙羊赠穗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便采用了“羊”和“穗”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着谷穗将神话故事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8.盛开的“木棉花”、雄浑的出海号角、极富中国传统节日韵味的点火仪式……美轮美奂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不亚于北京奥运会的精美绝伦的想象力和水上表演,令世界为之惊艳。这表明中华文化()①源远流长②博大精深③独具特色④异彩纷呈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2010·杭州一检)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和金融市场影响力的增加,汉语国际化进程开始全面加速并取得重大进展。如果让你写一篇以“汉语走向世界”为标题的小论文,应当运用的观点是()①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语国际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③汉语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汉语国际化是世界文化繁荣的表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A.不平衡性B.包容性C.同一性D.时代性(创新题)近年来,孔子文化越来越热,从国内热到国外,如孔子教育奖颁奖、“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举办、两岸同祭孔仪式、世界各国孔子学院兴办等活动。据此回答11~12题。11.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中华文化需要不断地继承和创新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12.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B.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D.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融的13.(2011· 长沙模拟)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壮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我们在欣赏这些歌舞时,可以感悟到()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③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促进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创新题)近年来,全国政协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先后对闽南文化、洛河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徽文化等地域文化进行调研,不断推动全国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此回答14~15题。14.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A.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5.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在结束对安徽“徽文化”的考察后认为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资源,加强对徽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安徽在中部的崛起,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明区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量()A.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持续发展C.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D.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精神,安徽、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市人民政府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你对各地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的认识。(20分)17.我国区域文化观念与区域发展模式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文化背景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区域文化观念的特点因循守旧、务虚封闭,善政治不善经济开放性、实用性、崇工重商,注重实业强国,强调工商并重开放性、冒险性、进取性、传统保守性,崇尚商贸、农商并重、义利并重、和气生财区域发展模式山东半岛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东莞模式、南海模式、顺德模式(1)上表蕴含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2)你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当如何对待其他两个地区的文化差异?(10分)参考答案第六课7.D【解析】本题以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为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继承性,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说明文化具有区域性。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④在题中没体现。8.C【解析】“极富中国传统节日韵味”体现出博大精深,盛开的“木棉花”、雄浑的出海号角体现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体现出异彩纷呈,故选C项。源远流长主要是从时间上讲的,材料未体现。9.A【解析】②说法错误。10.B【解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求同存异的具体体现,所以选B。A、C、D项与题意无关。11.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孔子的言行编成《论语》而成为儒学的经典,这体现出史书典籍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故C项分析正确;材料中没体现出包容性、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缩影问题,故A、B、D项不合题意。12.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确切分析能力。“和而不同”就是强调不同文化间的和谐相处,而不是文化间的吸收、融合等,故A项正确。13.C【解析】①与题意无关。③没体现相互促进。②④符合题意。14.D【解析】A、B、C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15.D【解析】A、C两项都是错误说法,B项不符合材料的含义。16.【解析】解答认识类题型一般应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作答,但结合本题要求,只要从“为什么”角度思考,即说明各地出台实施意见的重要意义即可。本题要抓住三个层次:一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民族地区及整个国家的影响;二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政治、经济及文化自身的影响;三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答案】(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5分)(2)各地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有利于发展各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文化事业,推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5分)(3)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共同熔铸灿烂的中华文化。(4分)(4)各地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推动了民族文化道德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6分)17.【解析】本题首先要分析图表信息,找出其中蕴含的三个信息点:区域文化、三个区域文化在观念上各自优缺点、区域文化与发展模式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